便携式自锁充气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91092发布日期:2018-12-18 20:38阅读:515来源:国知局
便携式自锁充气接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缩管制造技术领域,且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自锁充气接头。



背景技术:

热收缩套管在生产过程中,其中一道工序是通过对管内充气控制热收缩套管尺寸。目前的充气方式为简单的通过胶带将插入通气导管中的热缩管固定在一起,该过程对操作人员经验依赖性强,且极易发生因换气不及时、密封不可靠、接头脱落造成的压力不够、漏气等发生,导致生产中断,造成原材料、工时浪费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的热收缩套管在生产过程中,在对管内充气控制热收缩套管尺寸时,效率低下且易发生因换气不及时、密封不可靠、接头脱落造成的压力不够、漏气等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自锁充气接头,其包括:筒状外套;导气金属模套,设置在所述筒状外套内;充气导管,活动设置在所述筒状外套内,并活动插设在所述导气金属模套中;导杆,活动设置在所述筒状外套内,与所述充气导管连接;弹簧,套接在所述导杆上,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充气导管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筒状外套抵接;连杆,与所述筒状外套的端部枢接,其一端与所述导杆连接;曲柄,与所述连杆的另一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弹簧与所述导杆为间隙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导气金属模套与所述筒状外套之间实行过盈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充气导管与所述导杆通过螺丝连接并同轴。

进一步的,所述充气导管的内孔呈“L”型,包括:充气道,与所述充气道垂直连通的进气道。

进一步的,所述筒状外套的侧壁上具有开孔,以暴露所述进气道。

进一步的,所述充气导管外形呈锥形结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携式自锁充气接头可实现对热缩管内部快速充气,其自锁功能免去胶带缠绕,节省时间,降低了充气过程中材料浪费,极大的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A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自锁充气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B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自锁充气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C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自锁充气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筒状外套110,导气金属模套120,充气导管130,导杆140,弹簧150,连杆160,曲柄17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的描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请结合参见图1A、图1B及图1C,其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式气塞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便携式自锁充气接头,包括:筒状外套110;导气金属模套120,设置在所述筒状外套110内;充气导管130,活动设置在所述筒状外套110内,并活动插设在所述导气金属模套120中;导杆140,活动设置在所述筒状外套110内,与所述充气导管130连接;弹簧150,套接在所述导杆140上,所述弹簧150的一端与所述充气导管130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筒状外套110抵接;连杆160,与所述筒状外套110的端部枢接,其一端与所述导杆140连接;曲柄170,与所述连杆160的另一端连接。利用该便携式自锁充气接头对热缩管进行充气时,充气导管130插入热缩管内,转动曲柄170,带动导杆140,通过连杆160拉动充气导管130在导气金属模套120中移动,从而将热缩管与充气导管130锁固,进行充气操作,该便携式自锁充气接头的自锁功能免去胶带缠绕,节省时间,降低了充气过程中材料浪费,极大的提高生产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弹簧150与所述导杆140为间隙配合,方便进行调节,避免了对热缩管的伤害。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导气金属模套120与所述筒状外套110之间实行过盈配合,装配后使零件表面间产生弹性压力,从而获得紧固的联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充气导管130与所述导杆140通过螺丝连接并同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充气导管130的内孔呈“L”型,包括:充气道,与所述充气道垂直连通的进气道。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筒状外套110的侧壁上具有开孔,以暴露所述进气道,方便安装充气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充气导管130外形呈锥形结构,以便插入热缩管内进行快速充气。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自锁充气接头可实现对热缩管内部快速充气,其自锁功能免去胶带缠绕,节省时间,降低了充气过程中材料浪费,极大的提高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