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生产用的搅拌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13734发布日期:2019-05-21 21:37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塑料生产用的搅拌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塑料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塑料生产用的搅拌设备。



背景技术:

塑料加工是将合成树脂或塑料转化为塑料制品的各种工艺的总称,是塑料工业中一个较大的生产部门。在塑料生产中需要对注塑前需要对塑料原料进行搅拌处理,使塑料原料能够成分的进行混合,使更部分的成分更加均匀。现有的对塑料进行搅拌处理的方法有人工和机械两种,人工处理效率低下,对工人身体健康造成较大的危害,不利于生产使用;机械搅拌容易造成搅拌死角,使塑料原料搅拌不够均匀,影响塑料原料搅拌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提高塑料搅拌效果的塑料生产用的搅拌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塑料生产用的搅拌设备,包括箱体、设于所述箱体内的搅拌装置及用于驱动所述搅拌装置的驱动装置;所述箱体一侧设有进料口,所述箱体另一侧设有出料口,所述箱体内还设有引流板,所述引流板下方设有辅助搅拌装置,所述辅助搅拌装置为两组,分别设于所述箱体两侧;辅助搅拌装置与搅拌装置相互配合对箱体内的塑料原料进行搅拌处理,使塑料原料在箱体内进行充分的搅拌;通过辅助搅拌装置的设置,对搅拌装置无法涉及到的搅拌死角进行搅拌处理,使箱体内各处的原料均可得到较好的搅拌处理,避免搅拌过程中产生搅拌死角,影响原料的搅拌效果;设置两组辅助搅拌装置在箱体两侧,使两组辅助搅拌装置相互配合对塑料原料进行搅拌,提升塑料原料搅拌效率,减小搅拌所需时长,使原料能够快速的进行搅拌混合,提升搅拌效率;通过引流板的设置使塑料原料进入到箱体内时能够顺着引流板往箱体内运动,减小塑料原料的重力势能,避免塑料原料直接从进料口处掉落到箱体底部,对箱体底部造成一定的冲击效果;在对塑料原料搅拌的过程中,塑料原料随着搅拌装置在箱体内进行运动,塑料原料在运动过程中与引流板相互碰撞,通过引流板使箱体内的塑料原料再次发生碰撞,增加不同物质相接触的机会,提高搅拌设备的搅拌效率,利于塑料原料更好的进行混合。

作为优选,所述辅助搅拌装置包括设于所述箱体侧壁上的搅拌电机、与所述搅拌电机输出轴相连的搅拌杆及设于所述搅拌杆一端的搅拌扇;搅拌电机为搅拌扇提供搅拌动力,搅拌电机驱动搅拌杆带动搅拌扇进行转动,使搅拌扇与搅拌杆同步进行转动;通过搅拌扇的作用,将搅拌扇一侧的原料推送到搅拌扇另一侧,使原料往箱体中部聚集,通过箱体内的搅拌装置对原料进行搅拌处理;两组搅拌扇相对进行推送原料,使箱体两侧的原料产生一个循环运动的流向,从而带动整个箱体内的原料进行流动,避免搅拌死角的产生,提升搅拌设备的搅拌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搅拌扇外侧设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设有多个连接轴,所述搅拌扇通过所述连接轴与所述安装架相连;安装架固连于搅拌扇转轴上,安装架随着搅拌扇一同进行转动,安装架用于零部件,使搅拌扇与其他部件共同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装置,对原料起更好的搅拌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搅拌杆上套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上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安装架上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活动连接;滑块可顺着搅拌杆进行滑动,当搅拌扇转动对原料进行搅拌处理时,通过搅拌扇的作用将搅拌扇一侧的原料推送到搅拌扇的另一侧,滑块在原料流动的过程中往搅拌杆的前端进行滑动,当搅拌电机转速达到一定值时,滑块沿着搅拌杆滑动到搅拌杆前端,使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连接处往上升起形成支架式结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随着搅拌杆一同转动,做切割水流运动,提升辅助搅拌装置的搅拌效果,配合搅拌扇一同对原料起搅拌作用,帮助原料快速的进行混合,提升塑料生产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搅拌杆上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与所述安装架相固接;所述搅拌电机输出轴上套设有密封块;当滑块沿着搅拌杆运动到搅拌杆前端时,滑块压缩复位弹簧使复位弹簧产生弹力;当搅拌电机停止工作使搅拌扇不再转动时,滑块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复位,使滑块往搅拌杆尾部运动,使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处于松弛状态,避免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长期处于绷紧状态影响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使用寿命;通过密封块的设置,对搅拌电机与箱体的连接口起密封作用,避免原料从搅拌电机与箱体的连接口处泄漏,提升设备使用的可靠性。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设于所述箱体顶部的驱动电机、与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相连的传动杆及与所述传动杆相配合的传动轴,所述搅拌装置设于所述传动轴上;驱动电机工作带动传动杆进行转动,传动杆将驱动电机的动能传递给传动轴,使传动轴带动搅拌装置进行转动,为搅拌装置提供转动动力,使搅拌装置能够对箱体中的原料进行搅拌处理,帮助原料进行更好的混合。

作为优选,所述箱体底部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内设有螺纹孔,所述传动轴底部设有与所述螺纹孔相对应的螺纹杆;当传动杆为传动轴提供动力使传动轴进行转动时,传动轴底部的螺纹杆顺着固定杆上的螺纹孔进行转动,通过螺纹杆和螺纹孔之间的配合,在传动轴转动时螺纹杆顺着螺纹孔下降,使螺纹杆朝着螺纹孔底部运动,带动搅拌装置下降;当螺纹杆运动到螺纹孔底部时,驱动电机驱动传动轴进行反转,使螺纹杆顺着螺纹孔从螺纹孔内脱出,带动搅拌装置上升;通过螺纹孔和螺纹杆的配合实现搅拌装置上下运动的目的,使搅拌装置在搅拌过程中可进行上下运动,避免原料出现上下分层显现,使上层原料和下层原料相互进行混合,提升原料混合效果,增加搅拌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螺纹孔底部设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倾斜向下设置;螺纹杆在螺纹孔内进行升降运动使原料从螺纹杆与螺纹孔之间的缝隙中键入到螺纹孔内,通过螺纹孔底部的导流槽将螺纹孔内的原料导出,避免塑料原料留存在螺纹孔内,待原料冷却凝固后堵塞螺纹孔,影响搅拌装置的搅拌工作;将导流槽倾斜向下设置,使螺纹孔内的原料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能够顺着导流槽从螺纹孔内流出,便于将螺纹孔内的原料排出。

作为优选,所述搅拌装置包括上对流转盘、下对流转盘及设于所述上对流转盘与所述下对流转盘之间的搅拌组件;通过上对流转盘和下对流转盘的作用,使搅拌装置在进行搅拌时处于上对流转盘附近的塑料原料与处于下对流转盘附近的塑料原料产生对流,通过两者的对流碰撞使塑料原料更好的进行混合,提升搅拌装置的搅拌效果;当上对流转盘和下对流转盘使箱体内产生对流时,搅拌组件对上对流转盘与下对流转盘之间的水流进行搅拌,通过搅拌装置将对流中的原料进行打乱混合,使箱体内的原料一直处于相互对撞的环境中,便于塑料原料在搅拌装置的作用下进行更好的混合,缩短搅拌所需时间,提高搅拌混合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块、套设于所述搅拌块上的外套环及设于所述搅拌块上的活动球;当搅拌装置工作进行转动时,搅拌装置带动搅拌组件进行转动,搅拌块在转动时搅动塑料原料,将上对流转盘和下对流转盘产生的对流进行搅浑,使上下层的塑料原料更好的混合在一起,增加搅拌装置的搅拌效果;通过外套环对活动球起限位作用,避免活动球从搅拌块上掉落,使活动球能够稳定的固定在搅拌块上配合搅拌块进行搅拌工作,延长活动球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通过机械搅拌的方式对塑料原料进行搅拌,避免搅拌过程中塑料原料对工人的健康造成危害;通过辅助搅拌装置配合搅拌装置进行搅拌,有效的克服了搅拌死角问题,使箱体内的原料能够进行充分的搅拌混合,提升设备的搅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搅拌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搅拌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外套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上对流转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止转槽的仰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传动轴顶部的俯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搅拌块的俯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传动轴中部的俯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的B处放大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的辅助搅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的搅拌扇的俯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中的C处放大图。

图17为图15中的D处放大图。

图18为图15中的E处放大图。

图19为图15中的F处放大图。

图20为图15中的G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10所示,一种塑料生产用的搅拌设备,包括箱体1、设于所述箱体1内的搅拌装置及用于驱动所述搅拌装置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驱动搅拌装置进行转动,使搅拌装置对塑料原料进行搅拌工作,便于处于箱体内的原料进行更好的相融,提高原料混合效果;所述箱体1一侧设有进料口11,所述箱体1另一侧设有出料口12,塑料原料通过进料口11进入到箱体1内,在箱体1内经过搅拌装置的搅拌处理后,塑料原料从出料口12处从箱体1内排出;所述箱体1 内还设有引流板13,引流板13分为两段式设置,引流板13设于进料口11下方,引流板13上部斜面斜度大于引流板13下部斜面斜度,通过进料口11进入到箱体1内的原料先掉落在引流板13上,再经由引流板13将原料导入到箱体1内,使原料在箱体1内完成搅拌混合处理;通过引流板13的设置使塑料原料进入到箱体1内时能够顺着引流板13往箱体1内运动,减小塑料原料的重力势能,避免塑料原料直接从进料口11处掉落到箱体1底部,对箱体1底部造成一定的冲击效果;在对塑料原料搅拌的过程中,塑料原料随着搅拌装置在箱体1内进行运动,塑料原料在运动过程中与引流板13相互碰撞,通过引流板13使箱体1内的塑料原料再次发生碰撞,增加不同物质相接触的机会,提高搅拌设备的搅拌效率,利于塑料原料更好的进行混合;所述搅拌装置可进行上下移动;所述搅拌装置包括上对流转盘 31、下对流转盘32及设于所述上对流转盘31与所述下对流转盘32 之间的搅拌组件;搅拌装置的搅拌的过程中上下运动,使箱体1内的上下部分均能得到较好的搅拌,避免出现原料上下分层的现象;通过搅拌装置的上下运动,将上层原料与下层原料搅浑在在一起,便于箱体1内的原料相互溶解提升搅拌效果;通过上对流转盘31和下对流转盘32的作用,使搅拌装置在进行搅拌时处于上对流转盘31附近的塑料原料与处于下对流转盘32附近的塑料原料产生对流,通过两者的对流碰撞使塑料原料更好的进行混合,提升搅拌装置的搅拌效果;当上对流转盘31和下对流转盘32使箱体1内产生对流时,搅拌组件对上对流转盘31与下对流转盘32之间的水流进行搅拌,通过搅拌装置将对流中的原料进行打乱混合,使箱体1内的原料一直处于相互对撞的环境中,便于塑料原料在搅拌装置的作用下进行更好的混合,缩短搅拌所需时间,提高搅拌混合效率。

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块34、套设于所述搅拌块34上的外套环 33及设于所述搅拌块34上的活动球35;搅拌块34可为不锈钢材质制成,外套环33通过卡接的方式套设于搅拌块34外侧,将搅拌块 34包裹在其内侧,活动球35设于搅拌块34与外套环33之间,通过外套环33对活动球35起固定作用,避免搅拌装置在进行搅拌工作时活动球35从搅拌块34上脱离,影响搅拌装置的搅拌效果;外套环 33与搅拌块34形状相对,使外套环33可轻松的套至搅拌块34上;当搅拌装置工作进行转动时,搅拌装置带动搅拌组件进行转动,搅拌块34在转动时搅动塑料原料,将上对流转盘31和下对流转盘32产生的对流进行搅浑,使上下层的塑料原料更好的混合在一起,增加搅拌装置的搅拌效果。

所述搅拌块34上设有活动槽341,所述活动球35设于所述活动槽341内,所述外套环33上设有与所述活动槽341相对应的通孔331,所述活动球35一侧设有搅拌丝351;活动槽341截面为弧形,活动球35可在活动槽341内进行上下移动,活动球35直径大于通孔331 孔径,活动球35无法从通孔331内脱出;搅拌丝351可为不锈钢丝,搅拌丝35可设为多根,穿设于通孔331内;当驱动装置驱动搅拌装置进行转动时,搅拌块34开始转动,搅拌丝341对上对流转盘31和下对流转盘32所形成的水流进行切割作用,使上下对流更好的进行混合碰撞;搅拌丝351在切割水流的同时受到水流阻力的作用,使搅拌丝351逆着运动方向进行移动,由于通孔331对活动球35的限位作用,使活动球35无法从通孔331内脱出,搅拌丝351带动外套环 33进行不规则的运动,外套环33通过通孔331驱动活动球35进行运动,使活动球35在活动槽341内进行上下运动,从而带动搅拌丝 351一同进行运动,使搅拌丝351在做搅拌工作时产生不规则的抖动,增加搅拌组件的搅拌效果,使原料更好的进行混合。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设于所述箱体1顶部的驱动电机21、与所述驱动电机21输出轴相连的传动杆22及与所述传动杆22相配合的传动轴23,所述搅拌装置设于所述传动轴23上;驱动电机21为步进电机,通过步进电机可方便的对驱动电机的转速及转向进行控制;驱动电机21工作带动传动杆22进行转动,传动杆22将驱动电机21的动能传递给传动轴23,使传动轴23带动搅拌装置进行转动,为搅拌装置提供转动动力,使搅拌装置能够对箱体1中的原料进行搅拌处理,帮助原料进行更好的混合。

所述传动杆22上设有止转槽221,所述止转槽221内壁上设有第一限位凸块2211,所述传动轴23顶部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凸块 2211相配合的第二限位凸块236;止转槽221具有一定深度,可使传动轴23上方一部分进入到止转槽221内;第一限位凸块2211顶部向两侧延伸,形成T型结构,第二限位凸块236与第一限位凸块2211 结构相同,第一限位凸块2211可与第二限位凸块236相互啮合完成配合,当第一限位凸块2211与第二限位凸块236之间完成配合后,传动杆22转动时可带动传动轴23转动,传动轴23可通过第一限位凸块2211与第二限位凸块236之间的配合顺着止转槽221进行上升下降,使搅拌装置在进行升降作用时止转槽221为传动轴23的上升下降提供预留位置,便于搅拌装置在搅拌过程中提供升降功能。

所述箱体1底部设有固定杆24,所述固定杆24内设有螺纹孔 241,所述传动轴23底部设有与所述螺纹孔241相对应的螺纹杆232;固定杆24对传动轴23起固定支撑作用,使传动轴23上的搅拌装置能够更稳定的提供搅拌功能,提升搅拌装置工作的稳定性;当传动杆 22为传动轴23提供动力使传动轴23进行转动时,传动轴23底部的螺纹杆232顺着固定杆24上的螺纹孔241进行转动,通过螺纹杆232 和螺纹孔241之间的配合,在传动轴23转动时螺纹杆22顺着螺纹孔 241下降,使螺纹杆232朝着螺纹孔241底部运动,带动搅拌装置下降;当螺纹杆232运动到螺纹孔241底部时,驱动电机21驱动传动轴23进行反转,使螺纹杆232顺着螺纹孔241从螺纹孔241内脱出,带动搅拌装置上升;通过螺纹孔241和螺纹杆232的配合实现搅拌装置上下运动的目的,使搅拌装置在搅拌过程中可进行上下运动,避免原料出现上下分层显现,使上层原料和下层原料相互进行混合,提升原料混合效果,增加搅拌效果。

所述搅拌块34上设有轴孔342,所述轴孔342内设有第一啮合齿343,所述传动轴23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啮合齿343相配合的第二啮合齿235;通过第一啮合齿343和第二啮合齿235之间的配合,使搅拌块34能够随着传动轴23进行转动,避免传动轴23发生空转;通过齿轮啮合的方式进行传动,使传动变的更为可靠,避免传动轴 23在带动搅拌块34转动时由于水流在阻力而使传动失灵,增加传动配合的稳定性,使传动轴23上的动力能够更精准的传递给搅拌块34,带动搅拌块34进行转动;通过啮合齿进行配合,当其中一部分齿出现磨损等情况时,通过其他齿之间的配合使动力仍能够进行稳定的传输,提升动力传输的可靠性。

所述传动轴23上设有多个容纳槽233,所述容纳槽233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啮合齿343的上方和下方,所述容纳槽233内活动连接有限位板234;所述活动连接可为铰接;容纳槽233用于容纳限位板234,当对搅拌块34进行安装时,将搅拌块34套于传动轴23上,此时限位板234置于容纳槽233内,避免限位板234影响搅拌块34的正常安装;当第一啮合齿343与第二啮合齿235相互形成配合后,从容纳槽233内将限位板234翻转下来,使限位板234分别与搅拌块34的顶面和底面相接触,通过限位板234对搅拌块34起限位作用,使搅拌块34无法进行上下运动,配合第一啮合齿343和第二啮合齿235 避免搅拌块34在进行搅拌工作时发生上下抖动现象,影响搅拌组件的使用寿命。

所述上对流转盘31底部设有第一支撑杆311,所述下对流转盘 32底部设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311与所述第二支撑杆分别与所述限位板234相配合;当搅拌块34装入到传动轴23上后,将上对流转盘31和下对流转盘32装入到传动轴23上,上对流转盘31 和下对流转盘32与传动轴23可通过螺纹进行连接;当上对流转盘 31和下对流转盘32装入到传动轴23上后,第一支撑杆311抵住搅拌块34上方的限位板,第二支撑杆抵住搅拌块34下方的限位板,通过第一支撑杆311和第二支撑杆的共同支撑作用,对搅拌块34提供固定效果,避免限位板234在对搅拌块34起固定限位作用时翻折回容纳槽233内,失去对搅拌块34的支撑效果;当需要将搅拌装置拆下进行检修时,将下对流转盘32转出,使第二支撑杆失去对搅拌块 34下方限位板的支撑效果,将搅拌块34下方的限位板翻入到容纳槽233内,使搅拌块34下方失去限位效果,从而将搅拌块34顺着传动轴23往下滑动,将搅拌块34带动整个搅拌组件从传动轴23上拆出,便于对搅拌组件进行检修更换。

所述上对流转盘31包括呈圆锥台状的盘体,盘体的外侧面上设有若干个弧形槽312,弧形槽312外宽内窄,所述下对流转盘32的结构与上对流转盘31相同,且二者对称设置,当上对流转盘31和下对流转盘32随着传动轴23转动时,处于上对流转盘31上部的原料和处于下对流转盘32下部的原料能够在弧形槽312的作用下形成对流,并被处于二者间的搅拌组件进行剪切,能实现较好的混合效果。

实施例2:

如图11-1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引流板 13下方设有辅助搅拌装置4,所述辅助搅拌装置4为两组,分别设于所述箱体1两侧;辅助搅拌装置4与搅拌装置相互配合对箱体1内的塑料原料进行搅拌处理,使塑料原料在箱体1内进行充分的搅拌;通过辅助搅拌装置4的设置,对搅拌装置无法涉及到的搅拌死角进行搅拌处理,使箱体1内各处的原料均可得到较好的搅拌处理,避免搅拌过程中产生搅拌死角,影响原料的搅拌效果;设置两组辅助搅拌装置 4在箱体1两侧,使两组辅助搅拌装置4相互配合对塑料原料进行搅拌,提升塑料原料搅拌效率,减小搅拌所需时长,使原料能够快速的进行搅拌混合,提升搅拌效率。

所述辅助搅拌装置4包括设于所述箱体1侧壁上的搅拌电机41、与所述搅拌电机41输出轴相连的搅拌杆42及设于所述搅拌杆42一端的搅拌扇48;搅拌电机41为防水电机,搅拌电机41为搅拌扇48 提供搅拌动力,搅拌电机41驱动搅拌杆42带动搅拌扇48进行转动,使搅拌扇48与搅拌杆42同步进行转动;通过搅拌扇48的作用,将搅拌扇48一侧的原料推送到搅拌扇48另一侧,使原料往箱体1中部聚集,通过箱体1内的搅拌装置对原料进行搅拌处理;两组搅拌扇 48相对进行推送原料,使箱体1两侧的原料产生一个循环运动的流向,从而带动整个箱体1内的原料进行流动,避免搅拌死角的产生,提升搅拌设备的搅拌效果。

所述搅拌扇48外侧设有安装架46,所述安装架46上设有多个连接轴461,所述搅拌扇48通过所述连接轴461与所述安装架46相连;所述搅拌杆42上套设有滑块43,所述滑块43上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44,所述安装架46上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45,所述第一连接杆44与所述第二连接杆45活动连接,所述活动连接为铰链,滑块43可顺着搅拌杆42进行滑动,当搅拌扇48转动对原料进行搅拌处理时,通过搅拌扇48的作用将搅拌扇48一侧的原料推送到搅拌扇 48的另一侧,滑块43在原料流动的过程中往搅拌杆42的前端进行滑动,当搅拌电机41转速达到一定值时,滑块43沿着搅拌杆42滑动到搅拌杆42前端,使第一连接杆44和第二连接杆45连接处往上升起形成支架式结构,第一连接杆44和第二连接杆45随着搅拌杆 42一同转动,做切割水流运动,提升辅助搅拌装置4的搅拌效果,配合搅拌扇48一同对原料起搅拌作用,帮助原料快速的进行混合,提升塑料生产效率。

所述搅拌杆42上设有复位弹簧47,所述复位弹簧47与所述安装架46相固接;所述搅拌电机41输出轴上套设有密封块49;当滑块43沿着搅拌杆42运动到搅拌杆42前端时,滑块43压缩复位弹簧 47使复位弹簧47产生弹力;当搅拌电机41停止工作使搅拌扇48不再转动时,滑块43在复位弹簧47的作用下复位,使滑块43往搅拌杆42尾部运动,使第一连接杆44和第二连接杆45处于松弛状态,避免第一连接杆44和第二连接杆45长期处于绷紧状态影响第一连接杆44和第二连接杆45使用寿命;通过密封块49的设置,对搅拌电机41与箱体1的连接口起密封作用,避免原料从搅拌电机41与箱体 1的连接口处泄漏,提升设备使用的可靠性。

所述螺纹孔241底部设有导流槽2411,所述导流槽2411倾斜向下设置;螺纹杆232在螺纹孔241内进行升降运动使原料从螺纹杆 232与螺纹孔241之间的缝隙中键入到螺纹孔241内,通过螺纹孔241 底部的导流槽2411将螺纹孔241内的原料导出,避免塑料原料留存在螺纹孔241内,待原料冷却凝固后堵塞螺纹孔241,影响搅拌装置的搅拌工作;将导流槽2411倾斜向下设置,使螺纹孔241内的原料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能够顺着导流槽241从螺纹孔内流出,便于将螺纹孔241内的原料排出。

实施例3:

如图15-20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进料口 11上设有进料密封门组件,所述出料口12上设有出料密封门组件;当塑料原料通过进料口11进入到箱体1内时,将进料密封门组件和出料密封门组件关闭,使箱体1内处于密封状态,避免塑料原料在搅拌过程中塑料原料从进料口11或出料口12处飞溅出去,造成物料的浪费;对进料口11和出料口12起密封作用,使箱体1内的温度不易散发,使箱体1内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塑料原料不易冷却,防止原料在搅拌的过程中冷却凝固对设备造成影响,降低搅拌效率;当原料在箱体1内搅拌完成后,开启出料密封门组件,使搅拌混合均匀后的原料从出料口12处排出,便于将箱体1内的塑料原料进行排放,防止塑料原料在箱体1内留存过长时间后冷却凝固对搅拌装置造成影响。

所述进料密封门组件包括活动门53、设于所述活动门53一侧的导向滑轨54、设于所述活动门53上与所述导向滑轨54相配合的导向滑块532及用于驱动所述活动门53升降的升降电机51;升降电机 51为步进电机,通过步进电机能更好的控制活动门53的开合,避免活动门53过度的下降或者过度的上升;导向滑轨54和导向滑块532 相互配合,对活动门53起限位导向作用,使活动门53沿着导向滑轨 54所限定的运动轨迹进行运动,避免活动门53运动时与升降电机51 脱开传动,影响进料密封门组件的使用寿命;通过升降电机51与活动门53的传动配合,使活动门53能够顺着导向滑轨54完成升降工作,便于进料密封门组件控制进料口11的开关,使进料口11完成进料和密封工作;通过进料密封门组件提升进料口11的密封效果,提升箱体1的密封保温效果。

所述升降电机51设于所述箱体1顶部,所述升降电机51输出轴上套设有传动轮52,所述传动轮52上设有第一传动齿521,所述活动门53上设有与所述第一传动齿521相配合的第二传动齿531;通过第一传动齿521与第二传动齿531之间的相互配合,提升升降电机 51的传动效率,使升降电机51的动能能够更准确的传递给活动门53,带动活动门53进行上下运动,使活动门53完成对进料口11的开闭工作;将升降电机51设于箱体1顶部,使升降电机51更好的对活动门53进行传动,提升升降电机51工作的稳定性。

所述活动门53两侧分别设有连接块533,所述连接块533底部设有接触块534,所述接触块534底部设有第一密封垫535,所述进料口11侧壁上设有与所述接触块534相配合的第一密封槽111;接触块534为矩形结构,增大接触块534与第一密封槽111的接触面积;第一密封垫535为弹性材料制成,可为橡胶制成,当接触块534与第一密封槽111底面相接触时,接触块534往下压缩第一密封垫535,使第一密封垫535受力发生形变,增大第一密封垫535与第一密封槽 111的接触面积,提高接触块534与第一密封槽111的密封效果;通过接触块534与第一密封槽111之间的相互配合,提升活动门53与进料口11的密封效果,使活动门53在下降关闭进料口11时与进料口11形成良好的密封效果,避免箱体1内的温度从进料口11处散失,对箱体1起保温作用,防止箱体1内的塑料原料冷却凝固对搅拌装置造成影响;连接块533对接触块534起支撑作用,当接触块534与第一密封槽111形成配合,连接块534与第一密封槽111边缘形成配合,对第一密封槽111与接触块534的连接处进行密封处理,增加进料密封门组件的密封效果。

所述活动门53底部设有第二密封垫536,所述进料口11侧壁设有与所述活动门53底部相配合的第二密封槽112;第二密封垫536 为弹性材料制成,可为橡胶制成,当活动门53底部与第二密封槽536 底面相接触时,活动门53往下压缩第二密封垫536,使第二密封垫 536受力发生形变,增大第二密封垫536与第二密封槽112的接触面积,提高活动门53与第二密封槽112的密封效果;当原料从进料口 11进入到箱体1内后,升降电机51驱动活动门53下降,使活动门 53往下运动,活动门53在往下运动的过程中其底部与第二密封槽112 相互接触,与第二密封槽112完成密封配合,对进料口11起密封作用,使箱体1与外界相互隔离,对箱体1内的塑料原料起保温作用;通过第二密封垫536与第二密封槽112底部的相互接触,提升活动门 53与第二密封槽112之间的密封效果,更好的对箱体1内的塑料原料起保温作用。

所述第二密封槽112内设有支撑弹簧1122,所述支撑弹簧1122 顶部设有密封膜1121,所述密封膜1121边缘与所述第二密封槽112 边缘相固连;密封膜1121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可采用耐热橡胶制成;当活动门53升起时,支撑弹簧1122支撑起密封膜1121,使密封膜1121中部向外凸起形成弧面,避免塑料原料通过进料口11进入到箱体1内时进入到第二密封槽112内,滞留在第二密封槽112内将第二密封槽112堵塞,影响进料密封门组件的密封效果;经由进料口11的原料从密封膜1121表面经过进入箱体1内,通过支撑弹簧1122使密封膜1121表面拱起,避免塑料原料停留在密封膜1121上压迫支撑弹簧1122,提升进料密封门组件的闭合效果;当塑料原料进入到箱体1内后,升降电机51驱动活动门53下降,活动门3在下降时其底面与密封膜1121相互接触,在升降电机51的作用下活动门53持续下降,使活动门53下压支撑弹簧1122,从而将密封膜1121往第二密封槽112内进行压缩,使活动门53底部进入到第二密封槽112内与第二密封槽112完成配合,实现对进料口11的密封工作,增加进料密封门组件的密封效果。

所述出料密封门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箱体1侧壁上的气缸61和设于所述出料口12侧壁与所述气缸活塞杆62底部相配合的第三密封槽 121;气缸活塞杆62对出料口12进行密封处理;通过气缸活塞杆62 的作用将出料口12进行密封,在箱体1内进行搅拌处理时,气缸61 推动活塞杆62往下运动,使活塞杆62往下运动与第三密封槽121形成配合,在出料口12处形成密封效果,增加出料口12的密封性,使箱体1内在进行搅拌处理使塑料原料不易从出料口12处发生泄漏,通过对出料口12的密封作用,增加箱体1内的保温效果,避免原料在箱体1内进行搅拌工作时原料内的温度从箱体1内散失使原料冷却凝固,影响原料的搅拌混合效果。

所述气缸活塞杆62两侧分别设有密封胶块621,所述气缸活塞杆62底部设有多个密封凸块622;密封胶块621和密封凸块622均为弹性材料制成,可采用耐热橡胶制成,密封凸块622底部均为矩形结构,增大密封凸块622与第三密封槽121的接触面积;密封胶块621底面为矩形结构,增大密封胶块621与出料口12的接触面积;通过密封胶块621与密封凸块622的设置,增加活塞杆62与出料口 12连接的密封效果,使活塞杆62下降封闭出料口12时对活塞杆62 与出料口12的连接处起密封作用,避免原料从活塞杆62与出料口 12的连接处泄漏,造成塑料原料的浪费;使箱体1内的温度不易散失,对箱体1内的原料起良好的保温作用,提升塑料原料的搅拌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