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吹膜机的电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68185发布日期:2019-03-22 19:20阅读:8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吹膜机的电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薄膜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吹膜机的电晕装置。



背景技术:

电晕处理是一种电击处理,它使承印物的表面具有更高的附着性。其原理是利用高频率高电压在被处理的塑料表面电晕放电(高频交流电压高达5000-15000V/m2),而产生低温等离子体,使塑料表面生游离基反应而使聚合物发生交联.表面变粗糙并增加其对极性溶剂的润湿性,这些离子体由电击和渗透进入被印体的表面破坏其分子结构,进而将被处理的表面分子氧化和极化,离子电击侵蚀表面,以致增加承印物表面的附着能力。

但是,不同的塑料薄膜由于成分的差异,在利用相同材质的送料辊运送时,物料与送料辊之间的摩擦力不同,送料辊容易对一些塑料薄膜打滑,或者是在塑料薄膜高速运送时,由于厚度不均匀,使得物料在经过电晕机头的速度时快时慢,影响了电晕的效果和匀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电晕效果好的吹膜机的电晕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吹膜机的电晕装置,包括电晕机架和安装在电晕机架上的电击盒和变压器,所述电击盒内设置有与所述变压器电连接的电击头,所述电击盒安装在所述电晕机架的顶部,所述电晕机架的下端前部铰接安装有电晕输送主动辊和与所述电晕输送主动辊紧挨的电晕输送从动辊,所述电晕输送主动辊连接有带动其转动的电晕输送电机,所述电击盒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置有薄膜入口和薄膜出口,所述电晕机架上位于所述薄膜入口的斜下方安装有电晕输送第一导向辊,所述电击盒上位于所述薄膜出口处安装有电晕输送第二导向辊,所述电晕机架上位于所述电晕输送主动辊的斜上方安装有电晕输送第三导向辊。

所述电击盒由前壳和后壳组合而成,所述后壳固定安装在所述电晕机架上,所述后壳上安装有一前后走向的电击盒气缸,所述前壳的底部与所述电晕机架铰接,所述前壳的底部设置有一第一铰轴,所述电击盒气缸的活塞杆的前端与所述前壳的上端铰接,所述前壳的上端设置有一第二铰轴,所述第一铰轴与第二铰轴由一连片连接。

所述电晕机架的两侧上还分别安装有指向所述电晕输送主动辊轴心方向的电晕输送从动辊滑轨,所述电晕输送从动辊滑轨安装有匹配的电晕输送从动辊滑块,所述电晕输送从动辊的端部与所述电晕输送从动辊滑块铰接。

所述电晕机架的两侧上还分别安装有压紧气缸,所述压紧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电晕输送从动辊滑块固定连接。

所述电晕输送从动辊滑块与所述电晕输送从动辊之间还安装有从动轴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晕装置包括电晕机架和安装在电晕机架上的电击盒和变压器,电击盒内设置有电击头,电击盒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置有薄膜入口和薄膜出口,电晕机架上还安装有电晕输送主动辊、电晕输送从动辊、电晕输送第一导向辊、电晕输送第二导向辊和电晕输送第三导向辊,从吹膜机吹制出的塑料薄膜从下端向上穿过电晕输送主动辊和电晕输送从动辊之间的缝隙,在电晕输送主动辊的转动带动下依次绕过电晕输送第三导向辊和电晕输送第一导向辊,然后穿过薄膜入口进入电击盒中被电晕处理,接着电晕后的塑料薄膜从薄膜出口和电晕输送第二导向辊被牵拉出,完成电晕处理,为下一步绕卷做准备,整个装置结构简单,电晕输送从动辊和电晕输送主动辊之间的距离可调可以适用于不同厚度的塑料薄膜的电晕处理。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一种吹膜机的电晕装置,包括电晕机架501和安装在电晕机架501上的电击盒502和变压器503,所述电击盒502内设置有与所述变压器503电连接的电击头,所述电击盒502安装在所述电晕机架501的顶部,所述电晕机架501的下端前部铰接安装有电晕输送主动辊504和与所述电晕输送主动辊504紧挨的电晕输送从动辊505,所述电晕输送主动辊504连接有带动其转动的电晕输送电机506,所述电晕输送电机506的转轴通过一电晕输送齿轮箱521与所述电晕输送主动辊504连接,所述电击盒502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置有薄膜入口和薄膜出口508,所述电晕机架501上位于所述薄膜入口的斜下方安装有电晕输送第一导向辊509,所述电击盒502上位于所述薄膜出口508处安装有电晕输送第二导向辊510,所述电晕机架501上位于所述电晕输送主动辊504的斜上方安装有电晕输送第三导向辊511,从吹膜机吹制出的塑料薄膜从下端向上穿过电晕输送主动辊504和电晕输送从动辊505之间的缝隙,在电晕输送主动辊504的转动带动下依次绕过电晕输送第三导向辊511和电晕输送第一导向辊509,然后穿过薄膜入口进入电击盒502中被电晕处理,接着电晕后的塑料薄膜从薄膜出口508和电晕输送第二导向辊510被牵拉出,完成电晕处理,为下一步绕卷做准备,整个装置结构简单,电晕输送从动辊505和电晕输送主动辊504之间的距离可调可以适用于不同厚度的塑料薄膜的电晕处理,电晕效果好。

由于电击头是电晕处理的核心部件,所以电击盒502必须易于打开和维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击盒502由前壳512和后壳513组合而成,所述后壳513固定安装在所述电晕机架501上,所述后壳513上安装有一前后走向的电击盒气缸514,所述前壳512的底部与所述电晕机架501铰接,所述前壳512的底部设置有一第一铰轴515,所述电击盒气缸514的活塞杆的前端与所述前壳512的上端铰接,所述前壳512的上端设置有一第二铰轴516,所述第一铰轴515与第二铰轴516由一连片517连接,结构简单,电击盒气缸514可以轻松推开前壳512,方便维护。

所述电晕机架501的两侧上还分别安装有指向所述电晕输送主动辊504轴心方向的电晕输送从动辊滑轨518,所述电晕输送从动辊滑轨518安装有匹配的电晕输送从动辊滑块519,所述电晕输送从动辊505的端部与所述电晕输送从动辊滑块519铰接,所述电晕机架501的两侧上还分别安装有压紧气缸507,所述压紧气缸507的活塞杆与所述电晕输送从动辊滑块519固定连接,所述电晕输送从动辊滑块519与所述电晕输送从动辊505之间还安装有从动轴承520,从动轴承520使得电晕输送从动辊505的转动更加顺畅,压紧气缸507通过调节气缸压力大小来调节电晕输送从动辊505与电晕输送主动辊504之间的距离,结构简单,便于适应不同厚度的塑胶薄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