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于后期开孔的SMC产品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62813发布日期:2019-05-15 22:30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于后期开孔的SMC产品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SMC产品的孔加工技术,特别是一种利于后期开孔的SMC产品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复合材料SMC产品因为需要与其他产品装配等原因大部分SMC产品会有孔的存在。这些孔如果使用模具碰穿成型,或者在产品成型时直接成型孔,由于成型时原材料流动时会绕开模具碰穿部分到碰穿孔对面重新融合,改变复合材料中的玻纤分布,形成融接线,有时融接线外观难以发现但会影响力学强度。这些孔往往存在装配关系,对强度要求较高,所以不能使用模具碰穿成型或者和产品一体成型。

现在技术中,SMC产品成型模具设计时通常是将孔处直接封闭,孔处在模具上刻线,在后期处理时,对于孔精度需求高时,采用CNC+定位工装进行加工;对于孔精度需求低时,采用手工+靠模等方式开孔,这两种方式都需要投入设备、工装并耗费较多的工时。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设备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利于后期开孔的SMC产品成型模具,SMC产品后期开孔时无需投入其他设备、工装,使用简单的刀具,如美工刀等即可开孔,耗时较短并有效保证孔的精度和强度。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利于后期开孔的SMC产品成型模具,包括相互配合的上模和下模;所述下模的顶面凸设有柱型体,所述柱型体的大小与形状和SMC产品上的孔的大小与形状相匹配,所述上模的底端开设有一凹槽,所述柱型体嵌入所述凹槽,且所述柱型体和所述凹槽之间具有一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间隙的厚度为0.5mm。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一种利于后期开孔的SMC产品成型模具,包括相互配合的上模和下模;所述下模的顶面凸设有柱型体,所述柱型体的大小与形状和SMC产品上的孔的大小与形状相匹配,所述上模的底端开设有一凹槽,所述柱型体嵌入所述凹槽,且所述柱型体和所述凹槽之间具有一间隙,成型SMC产品时,SMC材料流入所述间隙,通过所述柱型体,在SMC产品原来孔的位置成型为以孔为截面的柱形筒体,产品成型后使用刀具沿柱形底部切割即可得到想要的孔,从而减少产品后期处理时投入设备、工装,节省生产工时,降低生产成本,且保证了孔的位置精度和强度。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SMC产品成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采用本实用新型SMC产品成型模具成型SMC产品的孔位置的效果示意图。

图3为图2切除柱形筒体后的效果示意图。

图中:1、上模,11、凹槽,2、下模,21、柱型体,3、间隙,4、SMC产品,41、柱形筒体,42、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利于后期开孔的SMC产品成型模具,包括相互配合的上模1和下模2;所述下模2的顶面凸设有柱型体21,所述柱型体21的大小与形状和SMC产品4上的孔的大小与形状相匹配,所述上模1的底端开设有一凹槽11,所述柱型体21嵌入所述凹槽11,且所述柱型体和所述凹槽之1间具有一间隙3。成型SMC产品4时,SMC材料流入所述间隙3,通过所述柱型体21,在SMC产品4原来孔42的位置成型为以孔42为截面的柱形筒体41,产品成型后使用刀具沿柱形底部平切割即可得到想要的孔42,从而减少产品后期处理时投入设备、工装,节省生产工时,降低生产成本,且保证了孔的位置精度和强度。

如果间隙3太小,则SMC产品成型4时原材料不一定能流入所述间隙3,并将所述间隙3填满,从而影响孔的强度,如果间隙3太大,则在后期切除柱形筒体41时,导致很难切除。因此,在优选的一实施例,所述间隙3的厚度为0.5mm,确保SMC产品4成型时原材料可在所述间隙3中流动,并填满所述间隙3,从而保证孔的强度,同时使得成型后易切割。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我们所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只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限定,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饰以及变化,都应当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