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玻纤专用螺杆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55438发布日期:2019-05-24 21:16阅读:1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长玻纤专用螺杆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注塑机螺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长玻纤专用螺杆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随着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对汽车上塑料原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汽车仪表盘体骨架、底盘盖板、后门挡板等,这些产品需要具有很高的抗弯曲和抗冲击强度,这时我们通常会在原料中加入颗粒长达8mm以上的长玻璃纤维,来提高产品机械性能。含长玻纤产品中的长玻璃纤维保留的长度越完整、分布越均匀,则产品的抗弯曲和抗冲击强度就越好,也就是所谓的机械性能越好。现在市面上生产长玻纤原料时,通常使用的是低压缩比的单棱螺杆或者普通的混炼螺杆,因长玻纤产品的特殊性,生产时,通常当客户使用单棱螺杆会出现塑化不良与长玻璃纤维在产品中分布不均匀,导致产品的机械性能下降;当客户使用普通混炼型螺杆时,会对玻纤产生过分剪切从而把玻纤剪断,也会降低制品的机械性能,导致成品率低,严重浪费原材料,增加企业成本。所以我们需要一根长玻纤专用螺杆,既能最大程度的保留玻纤长度,又可以充分的塑化原料,生产出合格的长玻纤塑料制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而提供一种长玻纤专用螺杆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出一种长玻纤专用螺杆结构,包括螺杆主体,所述螺杆主体从上至下依次分为融合段、过渡段、压缩段、下料段以及连接段,所述融合段、所述过渡段、所述压缩段以及所述下料段上均螺旋设置有螺棱,所述下料段的螺棱高度与所述过渡段的螺棱高度的比值在2-2.5之间,所述融合段上设置有旋片副棱。

在上述的一种长玻纤专用螺杆结构中,所述螺棱具有等距螺距,所述等距螺距的长度在所述螺杆主体直径的0.8至1.1倍之间,所述螺棱宽度在螺杆主体直径的0.06-0.1倍之间。

在上述的一种长玻纤专用螺杆结构中,所述融合段的长度在所述等距螺距长度的3-5倍之间。

在上述的一种长玻纤专用螺杆结构中,所述过渡段的长度在所述螺杆直径的1-2倍之间。

在上述的一种长玻纤专用螺杆结构中,所述压缩段的长度在所述螺杆直径的6-8倍之间。

在上述的一种长玻纤专用螺杆结构中,所述下料段的长度在所述螺杆直径的10-12倍之间。

在上述的一种长玻纤专用螺杆结构中,所述旋片副棱与螺棱的交汇处具有倒角。

在上述的一种长玻纤专用螺杆结构中,所述压缩段的底径由下至上逐渐变大,所述融合段、所述过渡段以及所述下料段的的底径不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长玻纤专用螺杆结构剪切较小,可使原料得到缓慢压缩,玻纤在压缩段中有慢慢的形成有规律的均匀排布的现象,旋片副棱可以打乱原料中玻纤的排布,使原先长玻纤单一方向的排布中变成均匀的网状分布,对于玻纤可以最大程度的保留其长度,产品的机械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长玻纤专用螺杆简图;

图2为融合段展开图;

图3为融合段立体图;

图4为长玻纤在下料段中的分布;

图5为长玻纤在压缩段的分布;

图6为长玻纤在过渡段中的分布;

图7为长玻纤在融合段中的分布。

图中,融合段1、过渡段2、压缩段3、下料段4、连接段5、螺棱6、旋片副棱7、圆角R、等距螺距S、螺棱宽度e、螺杆主体直径D、下料段的螺棱槽深h1、过渡段的螺棱槽深h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至图7所示,本长玻纤专用螺杆结构,包括螺杆主体,螺杆主体从上至下依次分为融合段1、过渡段2、压缩段3、下料段4以及连接段5,融合段1、过渡段2、压缩段3以及下料段4上均螺旋设置有螺棱6,螺棱6高度由下至上逐渐变小,下料段4的螺棱6槽深与过渡段2的螺棱6槽深的比值在2-2.5之间,融合段1上设置有旋片副棱7。

连接段5用于与外部动力源连接,外部动力源能够带动螺杆主体旋转,料件从下料段4进入,因为融合段1、过渡段2、压缩段3以及下料段4上均螺旋设置有螺棱6,螺棱6一体成型,这样当螺杆主体旋转时就能够带动下料段4中的原谅向上移动,进而能够使得原料一次进入压缩段3、过渡段2以及融合段1,原料在依次进入上述部位时能够被剪切融合,进而能够达到人们的使用需求。

在生产过程中,因为螺棱6为单棱结构,下料段4的螺棱6槽深h1与过渡段2的螺棱6槽深h2的比值即为压缩比,本申请中的压缩比控制在2.0-2.5之间,使得螺杆主体更适合用于长玻纤产品的加工特性,所以当原料处于下料段4时能够被充分融化(如图4所示),并被运送至压缩段3,原料在压缩段3时,因为压缩比较低,所以压缩段3对原料的剪切较小,可使原料得到缓慢压缩,玻纤在压缩段3中有慢慢的形成有规律的均匀排布的现象(如图5所示),当进入计量过渡段2,玻璃纤维已经形成了一致的排列,并均匀分布,这时玻纤的分布是同一个方向(如图6所示)。

当原料进入融合段1时,有旋片副棱7存在,压缩完的原料在此段当中体积变大,内部压力被释放,旋片副棱7可以打乱原料中玻纤的排布,使原先长玻纤单一方向的排布中变成均匀的网状分布(如图7所示),且此时对于长玻纤又可以最大程度的保留其长度,从而进一步提升产品的机械性能。

螺棱6具有等距螺距S,等距螺距S的长度在螺杆主体直径D的0.8至1.1倍之间,螺棱宽度e在螺杆主体直径D的0.06-0.1倍之间。

过渡段2的长度在螺杆直径的1-2倍之间。

压缩段3的长度在螺杆直径的6-8倍之间。

下料段4的长度在螺杆直径的10-12倍之间,下料段4的长度最长,这样能够保证原料在下料段4中有充足的时间被充分融化。

融合段1的长度在等距螺距S长度的3-5倍之间,旋片副棱7与螺棱6的交汇处具有圆角R。

融合段1长度为等距螺距S的3-5倍,以3倍长度举例,旋片副棱7起始点A1和B1同时从螺棱6上出发,两者之间相距1/2πD,经过一个等距螺距S后在分别在终止点A2和B2与主棱相交,并且三个等距螺距S内均匀分布三条旋片副棱7,旋片副棱7比螺棱6底径深3-4mm(图2中阴影部分为旋片副棱7的下凹面),副棱与主棱交汇都以圆角R圆滑过渡,R一般取值为5-10MM。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