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轴转式行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47014发布日期:2019-06-29 01:07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具轴转式行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具轴转式行位机构。



背景技术:

当成型的产品有倒扣时,模具就需要做相应的机构使其能出模,传统的模具所做的机构过于复杂以及所占空间过大,从而造成制作成本及生产成本提高。如图1所示,产品倒扣位采用常规的内缩行位结构,结构所需空间较大,模具尺寸更大,致使要用更大机台生产,造成了生产成本的上升。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模具轴转式行位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提高一种模具轴转式行位机构,所述模具包括:A板、B板,所述A板上设有前模仁,所述B板上设有后模仁,所述轴转式行位机构设于所述前模仁及所述后模仁上。所述轴转式行位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后模仁上的槽沟、设于所述槽沟内的行位主体、固定在所述前模仁内的扣机、设于所述槽沟底部的通孔、设于所述通孔内的弹针、以及设于所述弹针底部的弹簧,所述行位主体通过轴销固定在所述槽沟内,所述弹针穿过所述通孔顶到所述行位主体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行位主体前侧设有一倒勾,所述行位主体后侧设有一卡位。

进一步地,所述倒勾内侧设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形状与产品的倒扣结构相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扣机对应所述行位主体一侧设有一与所述卡位相匹配的卡勾。

进一步地,所述弹针可在所述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向上顶出,所述扣机可向上拉出,所述弹针向上顶出的最大距离大于所述扣机向上拉出的最大距离。

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采用轴转式行位结构,脱模过程简单,模具制作成本更低,模具尺寸减小,生产机台更小,节约了生产成本;且适用性强,能适用于具有类似结构的各种模具中。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模具内缩行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模具轴转式行位机构合模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模具轴转式行位机构开模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具轴转式行位机构,所述模具包括:A板100、B板200,所述A板100上设有前模仁10,所述B板200上设有后模仁20,所述轴转式行位机构设于所述前模仁10及所述后模仁20上。所述轴转式行位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后模仁20上的槽沟1、设于所述槽沟1内的行位主体2、固定在所述前模仁10内的扣机3、设于所述槽沟1底部的通孔4、设于所述通孔4内的弹针5、以及设于所述弹针5底部的弹簧6,所述行位主体2通过轴销7固定在所述槽沟1内,所述弹针5穿过所述通孔4顶到所述行位主体2的底部。所述行位主体2前侧设有一倒勾21,所述行位主体2后侧设有一卡位22,所述倒勾21内侧设有一凹槽23,所述凹槽23的形状与要生产的产品的倒扣结构相匹配。所述扣机3对应所述行位主体2一侧设有一与所述卡位22相匹配的卡勾31。开模时,所述扣机3可向上拉出,所述扣机3通过所述卡勾31卡住所述行位主体2上的所述卡位22向上拉出。所述弹针5可在所述弹簧6的弹力作用下向上顶出,所述弹针5向上顶出的最大距离大于所述扣机3向上拉出的最大距离,防止合模时所述扣机3和所述行位主体2互撞。

请参阅图2与图3,具体地,如图2所示为合模状态,所述行位主体2通过所述轴销7活动固定在所述槽沟1,开模时,所述扣机3拉扣着所述行位主体2绕所述轴销7旋转,此时所述弹针5在其下方的所述弹簧6的弹力作用下向上顶出,使所述行位主体2和产品的倒扣脱离,实现出模目的(如图3所示)。合模时所述前模仁10压着所述行位主体2的顶面复位。防止合模时所述扣机3和所述行位主体2互撞,所述弹针5向上顶出的最大距离大于所述扣机3向上拉出的最大距离。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利用活动镶件弹出强脱出模,脱模过程简单,模具制作成本更低,模具尺寸减小,生产机台更小,节约了生产成本;且适用性强,能适用于具有类似结构的各种模具中。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