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成型中的出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81099发布日期:2019-08-20 23:46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注塑成型中的出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取塑料产品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注塑成型中的出料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塑料成型中,需要将熔融状态的塑料注塑到凹模中,其中凹模中开设有型腔,型腔的上部为开口,型腔的下部封闭,当熔融状态的塑料填满凹模后,即可在凹模的型腔中注塑出塑料产品,待塑料冷却后,工人将模具内的塑料产品从型腔中取出。目前,现有的取塑料产品的方式为:先将模具倒立扣在工作台上,然后用木质榔头以敲打凹模的四周壁,以确保塑料产品与凹模分离,这样才能将塑料产品取出。然而,这种取出塑料产品的方式非常麻烦,增大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了生产效率。此外,凹模整体体积大、重量大,通常需要2~3个工人才能将凹模翻转180°,且每注塑出一个产品后,还需要将凹模复位,这无疑是进一步的增大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极大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取塑料产品效率、操作简单的注塑成型中的出料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注塑成型中的出料机构,包括凹模、切割机构和顶升机构,所述凹模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支撑腿,所述凹模内开设有凹槽,凹模的底部设置有多个连通凹槽的导向孔,凹槽的底部设置有多个与导向孔相对应的顶升机构,顶升机构包括导向套、活动杆、推板和两个弹簧,所述导向套焊接于凹模的底表面上,且导向套与导向孔连通,两个弹簧固定于凹模的底表面上,两个弹簧的底部之间固设有推板,推板的顶表面上焊接有位于导向套正下方的限位筒,活动杆的下端部焊接于限位筒内,另一端向上贯穿导向套且与导向孔配合;在弹簧处于自然状态下,活动杆的顶表面与凹槽的底表面平齐;所述切割机构包括前板、后板、钢丝和水平油缸,前板和后板均位于凹模的右侧,且前板和后板分别焊接于凹模的前侧和后侧,所述前板的前侧和后板的后侧上均固定安装有水平油缸,两个水平油缸的活塞杆上均设置有钢丝,钢丝支撑于凹模右侧壁的顶表面上。

所述前板平行于后板设置。

两个水平油缸前后对称设置。

所述凹槽为矩形状。

两个水平油缸活塞杆的作用端的顶表面上均焊接有立板,所述的钢丝焊接于两个立板之间。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极大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取塑料产品效率、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2的I部局部放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示意图;

图中,1-凹模,2-顶升机构,3-支撑腿,4-凹槽,5-导向孔,6-导向套,7-活动杆,8-推板,9-弹簧,10-前板,11-后板,12-钢丝,13-水平油缸,14-限位筒,15-立板,16-塑料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4所示,一种注塑成型中的出料机构,包括凹模1、切割机构和顶升机构2,所述凹模1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支撑腿3,所述凹模1内开设有凹槽4,凹槽4为矩形状,凹模1的底部设置有多个连通凹槽4的导向孔5,凹槽4的底部设置有多个与导向孔5相对应的顶升机构2,顶升机构2包括导向套6、活动杆7、推板8和两个弹簧9,所述导向套6焊接于凹模1的底表面上,且导向套6与导向孔5连通,两个弹簧9固定于凹模1的底表面上,两个弹簧9的底部之间固设有推板8,推板8的顶表面上焊接有位于导向套6正下方的限位筒14,活动杆7的下端部焊接于限位筒14内,另一端向上贯穿导向套6且与导向孔5配合;在弹簧9处于自然状态下,活动杆7的顶表面与凹槽4的底表面平齐;所述切割机构包括前板10、后板11、钢丝12和水平油缸13,前板10平行于后板11设置,前板10和后板11均位于凹模1的右侧,且前板10和后板11分别焊接于凹模1的前侧和后侧,所述前板10的前侧和后板11的后侧上均固定安装有水平油缸13,两个水平油缸13的活塞杆上均设置有钢丝12,钢丝12支撑于凹模1右侧壁的顶表面上。当限位筒14与导向套6接触后,活动杆7的顶表面与凹模1的顶表面平齐。

如图2~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两个水平油缸13前后对称设置,所述两个水平油缸13活塞杆的作用端的顶表面上均焊接有立板15,所述的钢丝12焊接于两个立板15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S1、塑料产品的成型:工人通过挤压机向凹槽4中注入熔融状态的塑料,当工人观察到熔融塑料的液位与凹模1的顶表面平齐时工人立即关闭挤压机,经过一段时间后,熔融状塑料凝固成塑料产品16;

S2、当塑料产品16冷却后,多个工人同时向上抬起推板8,推板8带动活动杆7沿着导向孔5向上运动,弹簧9被逐渐压缩,同时活动杆7将塑料产品16从凹槽4中向上顶出,当限位筒14与导向套6碰触后,活动杆7的顶表面与凹模1的顶表面平齐,即活动杆7无法再向上运动;

S3、塑料产品16的取出:由于活动杆7与塑料产品16结合为一体,此时工人向两个水平油缸13的无杆腔中通入高压油,两个活塞杆同时向左伸出,钢丝12切割活动杆7与塑料产品16之间结合部,钢丝穿过后,活动杆7与塑料产品16分离,此时即可将塑料产品直接拿走,实现了塑料产品的快速取出,因此根本不需要传统敲打凹模四周壁的方法来取塑料产品,只需简单的顶推板8操作和使水平油缸13活塞杆伸出操作,从而极大的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进一步的提高了塑料产品的生产效率;工人松开把持推板8的手,推板8在弹簧9的恢复力作用下复位,活动杆7也相继复位,为下一次生产做准备。

在本实施例中的其余技术特征,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选用以满足不同的具体实际需求。然而,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不必采用这些特定细节来实行本实用新型。在其他实例中,为了避免混淆本实用新型,未具体描述公知的组成,结构或部件,均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限定技术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均是广义含义,本领域技术人员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活动连接,或整体地连接,或局部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等,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即,文字语言的表达与实际技术的实施可以灵活对应,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的文字语言(包括附图)的表达不构成对权利要求的任何单一的限制性解释。

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在以上描述中,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透彻理解,阐述了大量特定细节。然而,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不必采用这些特定细节来实行本实用新型。在其他实例中,为了避免混淆本实用新型,未具体描述公知的技术,例如具体的施工细节,作业条件和其他的技术条件等。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