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斜齿轮脱模简化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67577发布日期:2019-08-07 01:25阅读:59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斜齿轮脱模简化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斜齿轮脱模简化机构。



背景技术:

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斜齿轮由于和模具的相互倾斜卡嵌,在进行脱模的时候相对会比较困难,难以高效的进行脱模操作,现有技术采用由油缸经齿条驱动齿轮转动螺杆带动制品进行螺旋运动顶出脱模,但是油缸、齿条、齿轮和螺杆联动转换机构的结构复杂,成本高,维修也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结构简单、能自动出模的斜齿轮脱模简化机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斜齿轮脱模简化机构,包括动模以及与动模对应设置的定模;所述动模包括动模板和顶针,所述顶针能从动模板下方插入用于顶出产品,所述动模板嵌装有动模型腔,所述动模型腔转动安装有对应斜齿的动模型芯,所述动模型芯上端凸出动模板上表面;所述定模设置在动模上方,所述定模包括定模板,所述定模板下表面嵌装有定模型腔,所述定模型腔下表面设置有与动模型芯上端匹配的容置定位槽。

进一步,所述动模还包括动模固定板、顶针固定板和顶针垫板,所述动模固定板固设在动模板下方,所述顶针垫板可上下活动地安装在动模板和动模固定板之间,所述顶针固定板固定连接在顶针垫板上方,所述顶针朝上设置且下端安装在顶针固定板和顶针垫板之间。

进一步,所述动模板和动模固定板之间设置有顶针导柱,所述顶针垫板和顶针固定板均设置有与顶针导柱匹配的导向孔,所述顶针垫板和顶针固定板通过导向孔套装在顶针导柱上。

进一步,所述动模型芯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动模型腔内。

进一步,所述动模型芯外周设置有一圈凸缘,所述凸缘上下分别安装有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上端安装有与动模型腔固定的压板。

进一步,所述定模型腔在动模型芯上方安装有引流型芯,所述引流型芯上端与流道连通。

进一步,所述定模还包括定模固定板和流道板,所述定模固定板、流道板和定模板从上到下依次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顶针向上顶出产品时,动模型芯转动使得斜齿随着转动向上旋转脱模,本设计的产品出模和普通产品的出模方式一样,均只需要采用顶针即可,不需要额外的辅助出模结构即可完成自动出模,结构简单,维修方便且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处放大视图;

图3是动模型芯与动模型腔的连接结构局部示意图;

图4是动模型腔和定模型腔连接结构分解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斜齿轮脱模简化机构,包括动模以及与动模对应设置的定模。动模和定模直接通过直立的导柱定位,以实现模具开合的精确。

所述动模包括动模板3、顶针5、动模固定板4、顶针固定板52和顶针垫板51,所述顶针5能从动模板3下方插入用于顶出产品,所述动模固定板4固设在动模板3下方,动模固定板4和动模板3之间通过模脚连接固定,所述顶针垫板51可上下活动地安装在动模板3和动模固定板4之间,所述顶针固定板52固定连接在顶针垫板51上方,所述顶针5朝上设置且下端安装在顶针固定板52和顶针垫板51之间。所述动模板3和动模固定板4之间设置有顶针导柱53,所述顶针垫板51和顶针固定板52均设置有与顶针导柱53匹配的导向孔,所述顶针垫板51和顶针固定板52通过导向孔套装在顶针导柱53上,导柱53对顶针运动进行限位,使得顶针5只能竖直上下,避免运动干涉。当需要出模时,推动顶针垫板51向上运动即可将模具产品顶出。

所述动模板3嵌装有动模型腔7,所述动模型腔7转动安装有对应斜齿的动模型芯8,所述动模型芯8上端凸出动模板3上表面;所述定模设置在动模上方,所述定模包括定模板2、定模固定板1和流道板11,所述定模固定板1、流道板11和定模板2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所述定模板2下表面嵌装有定模型腔6,所述定模型腔6下表面设置有与动模型芯8上端匹配的容置定位槽61。

优选的,所述动模型芯8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动模型腔7内,具体的,如图2、图3、图4所示,所述动模型芯8外周设置有一圈凸缘83,所述凸缘83上下分别安装有第一轴承81和第二轴承82,所述第一轴承81上端安装有与动模型腔7固定的压板9。动模型腔7设置有一圈用于容纳动模型芯8、第一轴承81和第二轴承82的安装槽71,安装槽71中心则留下一个圆柱72,动模型芯8底部设置有与圆柱72匹配的柱槽,动模型芯8安装在圆柱72上,安装槽71设置有两阶台阶,安装槽71底部与第二轴承82匹配,第一轴承81的外圈与下方的台阶接触,且下方的台阶的直径和高度与第一轴承81的外径和厚度匹配。压板9则安装在上方的台阶上,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动模型腔7上。压板9可以把动模型芯8固定在动模型腔7内,并可在内自由旋转。圆柱72中心设置有产品下型腔73,动模型芯8中心则设置有斜齿腔84,产品下型腔73下方连接有顶针孔74,所述定模型腔6在动模型芯8上方安装有引流型芯62,所述引流型芯62上端与流道连通。定模型腔6上表面设置有与引流型芯62匹配的固定槽64,引流型芯62固定在固定槽64内,引流型芯62下端设置有产品顶腔621,产品顶腔621上端则连通有流道孔622,定模型腔6在固定槽64和容置定位槽61直接连通有产品中腔63,产品下型腔73、斜齿腔84、产品中腔63和产品顶腔621同轴且拼合组成一个产品模腔,其形状与产品10相同,更换不同规格的动模型芯8、动模型腔7、定模型腔6和引流型芯62可以获得不同规格的斜齿轮产品,本设计适用面积广,节约模具成本。

动模型芯8通过轴承或其他方式转动安装在动模型腔7内,其可能存在安装间隙或安装错误,导致动模型芯8与定模型腔6错位造成产品缺陷,而动模型芯8上端嵌入容置定位槽61内,所述动模型腔7和定模型腔6合上时,能实现动模型芯8与定模型腔6的精确定位,提高产品精度。

产品出模时,首先开流道板11,使流道脱离产品,再开定模板2,产品留在动模型腔7上,顶针5顶出斜齿轮产品10,在顶产品的同时,动模型芯8受到顶针5传的力,使动模型芯8与轴承一起转动,而产品10则随着顶针5的推力以及定模型芯8的转动向上旋出定模型芯8和定模型腔7,这样斜齿轮产品10就会顺利顶出,实现全自动脱模。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并非对其进行限制,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