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劳保手套浸渍止滑处理控盐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40184发布日期:2019-08-03 16:09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劳保手套浸渍止滑处理控盐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劳保手套浸渍工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劳保手套浸渍止滑处理控盐机构。



背景技术:

在生产劳保手套的工艺过程中,主要包括预热、浸渍、一次烘干、除盐、浸泡、二次烘干、硫化工序,其中,浸渍工序又划分为防渗剂浸渍、橡胶浸渍和止滑浸盐处理。

劳保手套在进行橡胶浸渍处理后需要通过浸盐处理使得橡胶的表面包裹有盐渍,增加劳保手套表面的粗糙度;在浸盐工艺之后会有大量的浮盐粘在劳保手套橡胶区域以外的其他位置或者橡胶区域占有过多的浮盐,因此需要在劳保手套浸盐之后通过一种装置能够将劳保手套上粘有的浮盐去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劳保手套浸渍止滑处理控盐机构,能够解决劳保手套浸盐工艺后劳保手套上粘有大量浮盐需要去除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劳保手套浸渍止滑处理控盐机构,其创新点在于:包括底架和打盐杆;所述打盐杆具有若干个且沿着底架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

所述打盐杆的一端铰接在底架上,打盐杆通过动力模块驱动绕着底架往复摆动;所述打盐杆为折线型结构且打盐杆上至少设置有一个折弯点且折弯方向为远离动力模块的方向,所述动力模块的输出端与距离底架铰接点最近的一个折弯点相连;

所述打盐杆与动力模块的铰接点至打盐杆与底架的铰接点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打盐杆与动力模块的铰接点至打盐杆顶端间距的三分之一;

所述打盐杆的顶端端部设置有隔离降噪板。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模块与每个打盐杆均独立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模块为驱动气缸,且驱动气缸的一端铰接在底架上,驱动气缸的另一端与打盐杆相连驱动打盐杆往复摆动。

进一步的,所述底架为一对互相平行设置的导杆,且该对导杆之间留有间隙;所述打盐杆的一端以及驱动气缸的一端分别嵌入在间隙内与导杆铰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中打盐杆采用折线型结构且与驱动气缸的铰接点靠近底架使得驱动气缸的驱动行程更小,打盐杆的摆动幅度更大,在相同的控盐处理效果情况下,本方案更加节省驱动气源且打盐杆安装更加紧凑且不易产生干涉;每个打盐杆上独立连接有驱动气缸,相比于联动式的结构各打盐杆可以单独控制,稳定性更高,当出现打盐杆损坏的情况其他的打盐杆仍能继续使用;此外采用双导杆式的底架结构分别与打盐杆和驱动气缸铰接,使得驱动气缸和打盐杆的运动稳定性更好,在打盐杆上设置隔离降噪板可降低击打噪音的产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劳保手套浸渍止滑处理控盐机构的立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实施例可以使本专业的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如图1所示的一种劳保手套浸渍止滑处理控盐机构,包括底架1和打盐杆2;所述打盐杆2具有若干个且沿着底架1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

打盐杆2的一端铰接在底架1上,打盐杆2通过动力模块驱动绕着底架1往复摆动;打盐杆2为折线型结构且打盐杆上至少设置有一个折弯点且折弯方向为远离动力模块的方向,所述动力模块的输出端与距离底架1铰接点最近的一个折弯点相连。

打盐杆2与动力模块的铰接点至打盐杆与底架1的铰接点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打盐杆2与动力模块的铰接点至打盐杆2顶端间距的三分之一。

打盐杆2的顶端端部设置有隔离降噪板。

动力模块与每个打盐杆2均独立相连。

动力模块为驱动气缸3,且驱动气缸3的一端铰接在底架1上,驱动气缸3的另一端与打盐杆2相连驱动打盐杆2往复摆动。

底架1为一对互相平行设置的导杆11,且该对导杆11之间留有间隙;所述打盐杆2的一端以及驱动气缸3的一端分别嵌入在间隙内与导杆11铰接。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