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入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88698发布日期:2019-10-15 21:22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入色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硅胶工艺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入色机。



背景技术:

在模压工艺品的生产制造中,常用液态硅胶制作工艺品,液态硅胶流动性强,受热硫化后冷凝成型等特点。现有的模压工艺品产线包括:注射原料、烤台加热、初步冷却、合模挤压加热以及二次冷却等工序。在注射原料的工序中,常用到自动入色机,又称滴塑机,主要用于将液态硅胶注射到具有工艺品外形的模板中。

如图1所示,现有的自动入色机包括机体01、设置于机体01上的工作台02、设置于机体01上并位于工作台02上侧的工作模块03、设置于工作模块03上的滴塑龙头04、设置于机体01上的控制所述工作模块03移动的控制系统05、设置于机体01上的通过所述滴塑龙头04注射液态硅胶原料的注射系统06以及设置于工作台02上的用于夹持模板的夹持装置07。在该自动入色机工作时,操作人员将模板设置于工作台02上并通过夹持装置07夹持固定,然后控制系统05控制工作模块03移动,同时注射系统06控制滴塑龙头04于模板上注射液态硅胶原料,从而完成了模压工艺品生产线中注射原料的工序。

由上述可知,现有的入色机功能较单一,一般仅能够完成注射原料的工序,当液态硅胶原料注射完成后,需要人工移动模板至烤台以及冷却台上完成烤台加热以及初步冷却等工序。这种方式在完成大批量硅胶工艺品时的生产效率能够得到保证,但是,当需要加工小批量的零散硅胶工艺品时,由于模板在原料注射后需要分别人工转移至烤台工位以及冷却工位,浪费了时间,降低了小批量硅胶工艺品的生产效率。

为此,亟需一种自动入色机,该入色机适用于小批量硅胶工艺品的生产,提升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入色机,该入色机适用于小批量硅胶工艺品的生产,提升了生产效率。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自动入色机,包括嵌设于工作台上的用于加热模板的加热台、嵌设于工作台上的用于冷却模板的冷却池、设置于所述加热台上侧的用于夹持模板的安装框以及设置于所述工作台上的驱动所述安装框由所述加热台移动至所述冷却池内的驱动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注射系统控制滴塑龙头于模板上注射液态硅胶原料后,加热台加热模板,使得模板上的液态硅胶原料受热固化,然后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安装框以及模板移动至冷却池内,使得模板以及模板上的硅胶冷却固化,最后操作人员仅需完成合模挤压加热以及二次冷却工序即可完成硅胶工艺品的制造,从而避免了人工移动模板至烤台工位以及初步冷却工位的过程,适用于小批量硅胶工艺品的生产,提高了小批量硅胶工艺品的生产效率。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固定于工作台靠近所述加热台一侧的电动推缸、固定于所述电动推缸活塞杆端部上的推动板、固定于工作台上远离滴塑龙头一侧的导向立板、开设于所述导向立板靠近所述安装框的侧壁上的导向槽、滑动连接于所述导向槽内的导向块以及一端与所述导向块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安装框固定的连接杆;所述安装框与所述推动板远离所述电动推缸的侧壁滑动连接,且所述安装框的滑动方向竖直;所述导向槽的长度方向于所述导向立板上由所述加热台一侧朝向所述冷却池一侧延伸,且所述导向槽两端朝下延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电动推缸工作时,其活塞杆推动推动板朝向冷却池移动,此时,推动板推动安装框移动,使得与安装块固定的连接杆移动,从而使得与连接杆转动连接的导向块于导向槽内滑动,进而使得安装框沿导向槽的延伸方向移动,由于导向槽由加热台朝向冷却池延伸,且导向槽两端朝下延伸。故而使得安装框上的模板先向上抬升一段距离后朝向冷却池移动,直至移动至冷却池处时下降至冷却池内,这种方式既有效防止了模板与加热台的摩擦,又使得模板于冷却池内充分冷却。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框的框边内部中空,且所述安装框内侧壁与安装框的框边内部连通;所述导向立板上固定有真空泵,所述真空泵上设有一端与真空泵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安装框的框边内部连通的吸模管;所述吸模管为软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模板设置于安装框内时,真空泵工作,使得安装框的框边内部形成负压,从而使得安装框内壁与模板侧壁吸紧,进而夹持稳固了模板。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框内侧壁开设有吸模槽,所述吸模槽内固定有橡胶片,所述橡胶片表面上开设有与所述安装框框边内部连通的吸紧孔,所述吸紧孔布满所述橡胶片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模板设置于安装框内时,橡胶片与模板侧壁贴合,此时真空泵工作,使得模板与橡胶片表面吸紧,由于橡胶片具有弹性,有效防止了模板表面不平整而导致模板与安装框内侧壁吸附不牢固的情况。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热台包括嵌设于工作台上表面内的隔热盒、固定于所述隔热盒内的加热板以及埋设于加热板内的电热丝,所述隔热盒由陶瓷纤维制成,所述加热板由高铝莫来石材料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电热丝通电时,电热丝上产生热辐射,使得热量通过加热板传递至设置于加热台上的模板上,从而使得模板上的液态硅胶受热固化,而隔热套由隔热材料陶瓷纤维制成,有效防止了热量的散失。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热盒内埋设有壁厚为5mm的不锈钢片,且不锈钢片与所述隔热盒间隙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热盒内埋设有与之间隙配合的不锈钢片,增强了隔热盒的支撑强度。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却池内固定有用于放置模板的承托杆,且工作台下侧设有用于向所述冷却池内提供冷却液的循环部;所述循环部包括固定于工作台底部的循环水箱、固定于所述循环水箱内的水泵、一端与所述水泵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冷却池内底面中部连通的进液管、一端与所述冷却池一端内底面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循环水箱内部连通的出液管以及设置于所述循环水箱内的冷却液。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模板设置于冷却池内的承托杆上时,水泵工作,抽取了循环水箱内的冷却液通过进液管进入冷却池内,吸收了冷却池内的模板上的热量,然后携带热量的冷却液通过出液管进入循环水箱内,形成吸收冷却池内热量的水循环,冷却效果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却液内由水与乙二醇混合制成,所述乙二醇含量不超过所述冷却液的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冷却液与模板接触时,冷却液吸收了模板上的热量,使得冷却液内的酒精挥发,使得冷却液快速冷却模板。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循环水箱顶部设有固定于循环水箱顶部并与之内部连通的电磁阀以及一端与所述电磁阀连通另一端连通-40℃液态乙二醇的添加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电磁阀开启时,添加管内的液态乙二醇进入循环水箱内,补充了循环水箱内的乙二醇,由于液态乙二醇为-40℃,使得液态乙二醇进入循环水箱内时吸收了循环水箱内的热量,加快了模板的冷却。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当注射系统控制滴塑龙头于模板上注射液态硅胶原料后,加热台加热模板,使得模板上的液态硅胶原料受热固化,然后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安装框以及模板移动至冷却池内,使得模板以及模板上的硅胶冷却固化,最后操作人员仅需完成合模挤压加热以及二次冷却工序即可完成硅胶工艺品的制造,从而避免了人工移动模板至烤台工位以及初步冷却工位的过程,适用于小批量硅胶工艺品的生产,提高了小批量硅胶工艺品的生产效率;

2.当电动推缸工作时,其活塞杆推动推动板朝向冷却池移动,此时,推动板推动安装框移动,使得与安装块固定的连接杆移动,从而使得与连接杆转动连接的导向块于导向槽内滑动,进而使得安装框沿导向槽的延伸方向移动,由于导向槽由加热台朝向冷却池延伸,且导向槽两端朝下延伸。故而使得安装框上的模板先向上抬升一段距离后朝向冷却池移动,直至移动至冷却池处时下降至冷却池内,这种方式既有效防止了模板与加热台的摩擦,又使得模板于冷却池内充分冷却;

3.当电磁阀开启时,添加管内的液态乙二醇进入循环水箱内,补充了循环水箱内的乙二醇,由于液态乙二醇为-40℃,使得液态乙二醇进入循环水箱内时吸收了循环水箱内的热量,加快了模板的冷却。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自动入色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工作台以及机体的剖切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安装框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01、机体;02、工作台;021、工作槽;03、工作模块;04、滴塑龙头;05、控制系统;06、注射系统;07、夹持装置;1、安装框;11、吸模槽;12、橡胶片;13、吸紧孔;14、真空泵;15、吸模管;2、加热台;21、隔热盒;22、加热板;23、电热丝;24、不锈钢片;3、冷却池;31、承托杆;32、散热风机;4、驱动装置;41、安装架;42、电动推缸;43、推动板;44、导向立板;45、导向槽;46、导向块;47、连接杆;5、循环部;51、循环水箱;52、水泵;53、进液管;54、出液管;55、冷却液;56、电磁阀;57、添加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一种自动入色机,包括滴塑本体、加热台2、冷却池3、安装框1以及驱动装置4。由于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创新点不在于现有自动入色机的滴塑本体部分,故而对于滴塑本体仅做简要介绍。滴塑本体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滴塑机,其包括机体01、设置于机体01上的工作台02、设置于机体01上并位于工作台02上侧的工作模块03、设置于工作模块03上的滴塑龙头04、设置于机体01上的控制所述工作模块03移动的控制系统05以及设置于机体01上的通过所述滴塑龙头04注射液态硅胶原料的注射系统06。工作台02上开设有工作槽021,工作槽021的开口呈矩形,其长度方向分别朝向机体01两侧。

如图3所示,加热台2包括隔热盒21、加热板22以及电热丝23,隔热盒21为矩形盒状,其开口朝上设置。隔热盒21设置于工作槽021内一端,由陶瓷纤维材料制成,且隔热盒21与工作槽021内壁固定。结合图4所示,隔热盒21内设有不锈钢片24,不锈钢片24的厚度为5mm,为304型不锈钢,且不锈钢片24埋设于隔热盒21的内侧壁以及内底面内并与隔热隔间隙配合,用于加强隔热盒21的强度。加热板22为矩形板状结构,由高铝莫来石材料制成,且加热板22设置于隔热盒21内并与隔热盒21内壁固定。电热丝23为常用加热器件,其埋设于加热板22内,且电热丝23两端穿出加热板22,使得当电热丝23两端通电时,加热板22上升温。

如图3所示,冷却池3为矩形盒状结构,由304不锈钢制成,其设置于工作槽021内并位于工作槽021远离隔热盒21的一端,且冷却池3与工作槽021内壁固定。冷却池3内设有承托杆31,承托杆31为圆形杆状结构,其设置于冷却池3内,且承托杆31两端分别与冷却池3垂直于工作槽021长度方向的两侧内侧壁固定。此外,冷却池3内的承托杆31设有多根,且多根承托杆31沿工作槽021的宽度方向均匀排列。冷却池3下侧还设有循环部5,循环部5包括循环水箱51、水泵52、进液管53、出液管54以及冷却液55。循环水箱51为长方体内部中空结构,其设置于工作台02下侧并位于机体01内,且循环水箱51的底面与厂房地面相抵。水泵52为常用抽水部件,其设置于循环水箱51内并与循环水箱51内底面固定。进液管53为圆管状,由不锈钢管制成,其一端穿过循环水箱51上表面并与水泵52的出水口连通,另一端依次穿过机体01、工作台02上表面以及冷却池3底面并与冷却池3内底面中心连通,用于输送水泵52泵送的液体。出液管54为圆管状,由不锈钢管制成,其一端依次穿过机体01、工作台02以及冷却池3底面并与冷却池3内底面两端处连通,且其另一端穿过循环水箱51上表面并与循环水箱51内部连通。冷却液55设置于循环水箱51内,其液面高于水泵52,冷却液55由水与乙二醇混合制成,且乙二醇的含量为4%。循环水箱51上还设有电磁阀56与添加管57,电磁阀56固定于循环水箱51上表面上并与循环水箱51内部连通,调节管为橡胶软管,添加管57一端与电磁阀56连通,另一端与厂房乙二醇储存处连通,且添加管57内的乙二醇为-40℃液态。此外,工作台02上表面还固定有设置于冷却池3远离加热台2一侧的散热风机32,散热风机32为常用的轴流风机,当散热风机32工作时,其鼓动空气吹过设置于冷却池3处的模板,从而加快了模板的冷却。

如图2、图5所示,驱动装置4包括安装架41、电动推缸42、推动板43、导向立板44、导向槽45、导向块46以及连接杆47。安装架41呈l形板状结构,其设置于工作台02靠近加热台2方向的一侧,且安装架41与工作台02位于该处的侧壁固定。电动推缸42设置于安装架41上并与安装架41上表面固定,且电动推缸42的活塞杆端部朝向冷却池3方向。推动板43为矩形板状结构,其竖直设置于电动推缸42的活塞杆端部上并与之固定。导向立板44为矩形长板状结构,其长度方向与工作槽021的长度方向一致,导向立板44设置于工作台02靠近操作人员的一侧,且导向立板44底面与工作台02上表面固定。导向槽45开设于导向立板44靠近工作台02中部的一侧侧壁上,其横断面呈燕尾形,导向槽45沿导向立板44的长度方向延伸,使得导向槽45两端分别设置于加热台2以及冷却池3处,且导向槽45两端朝下延伸,使得导向槽45于导向立板44侧壁上呈倒u形。导向块46为等腰梯形的块状结构,其设置于导向槽45内并与导向槽45内壁滑动连接,使得导向块46沿导向槽45的延伸方向滑动。安装框1为矩形框状结构,设置于加热台2上侧,其边框横断面呈矩形并内部中空,且安装框1套设于模板上并与模板侧壁相抵,此外,安装框1靠近电动推缸42的外侧壁与推动板43远离电动推缸42的侧壁滑动连接,且安装框1相对于推动板43的滑动方向竖直。结合图6所示,安装框1内侧壁开设有吸模槽11,吸模槽11的横断面呈矩形,且吸模槽11沿安装框1的四周内侧壁延伸。吸模槽11内设有橡胶片12,橡胶片12为矩形片状结构,其设置于吸模槽11内并与吸模槽11的内壁固定,且橡胶片12靠近吸模槽11外的侧壁与模板侧壁贴合并相抵。橡胶片12靠近模板的表面上开设并布满有多处吸紧孔13,吸紧孔13的开口呈圆形,且吸紧孔13贯穿吸模槽11内壁并与安装框1的边框内部连通。导向立板44顶部固定有真空泵14,真空泵14为工业常用的抽真空机器,其设置于导向立板44靠近电动推缸42的一端,且真空泵14上设有吸模管15。吸模管15为圆管状,为软管,其一端与真空泵14的进气口固定并连通,另一端与安装框1靠近电动推缸42的一侧边框顶部固定并与安装框1的边框内部连通。当真空泵14工作时,安装框1内的气体通过吸模管15以及真空泵14排出,从而使得安装框1内保持负压,从而使得模板与橡胶片12吸紧,进而使得安装框1夹持了模板。连接杆47为截面呈矩形的杆状结构,其一端与安装框1靠近导向立板44的外侧壁固定,另一端与导向块46露出导向槽45的表面转动连接,使得安装框1沿导向块46的滑动路径移动。

本实施例的使用原理为:操作人员将模板设置于安装框1内,此时真空泵14开启,使得模板于安装框1夹持固定,然后滴塑本体于模板上注射液态硅胶原料,然后加热台2上的电热丝23通电,使得加热板22发热,从而加热了模板,使得模板上的液态硅胶原料受热固化,然后电动推缸42工作,其活塞杆推动推动板43移动,带动安装框1以及模板沿导向槽45的延伸方向移动,从而使得模板上移后水平移动一端距离后下移至冷却池3内,此时,循环水箱51内的水泵52工作,使得冷却液55不断于循环水箱51与冷却池3之间流动,带走了模板上的热量,快速冷却了模板以及模板上的硅胶工艺产品粗胚,最后操作人员仅需完成合模挤压加热以及二次冷却工序即可完成硅胶工艺品的制造,从而避免了人工移动模板至烤台工位以及初步冷却工位的过程,适用于小批量硅胶工艺品的生产,提高了小批量硅胶工艺品的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