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缩坑对横具型芯的冷却降温装置的操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150628发布日期:2020-03-24 20:02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止缩坑对横具型芯的冷却降温装置的操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模具制造领域,具体为一种防止缩坑对横具型芯的冷却降温装置的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插头绝缘体局部壁较厚内孔缩坑注塑成型时,产品深孔内缩坑不良品数量极多,几乎没有不缩坑的,满足不了客户装配要求,内配件装不进去,既浪费了大量的生产材料,设备耗时,以及人工和时间,这种壁厚相对不均的绝缘体模具在量大生产时模温随着生产数量的增加,模具内部越来越热,前模型芯极长,且温度极热,前模型芯颜色泛黑红,模具最热时用手触碰立马起个泡,故生产出来的绝缘体内孔不符合尺寸要求和装配要求,缩坑较严重,之前通过降模温,走水路的方法效果不是很明显,前模型芯本身细长,冷却不到位,缩坑问题得不到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缩坑对横具型芯的冷却降温装置的操作方法,解决了插头绝缘体局部壁较厚内孔缩坑注塑成型时,深孔内缩,有不缩坑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防止缩坑对横具型芯的冷却降温装置的操作方法,所述的一种防止缩坑对横具型芯的冷却降温装置包括支撑架、推送气缸、支撑杆、推送气杆、左磨具、夹持结构、推送结构、上型芯、右模具、下型芯、活动气杆、活动气缸、排气管、水箱、冷却管和进气扇,所述支撑架的顶侧一端竖直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圆周面上垂直安装有推送气缸,所述推送气杆安装在推送气缸的作用端部,所述左磨具安装在推送气杆的另一端,所述支撑架的顶侧面另一端竖直安装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另一侧固定有右模具,所述右模具的模腔内上下固定有上型芯和下型芯,所述活动气缸横向固定在支撑杆的顶端端部,所述活动气杆的一端安装在活动气缸的作用端部,所述推送结构竖直安装在活动气杆的另一端,所述夹持结构安装在推送结构的底端;

所述推送结构包括竖板、滑块、导轨、升降电机、固定板、丝杆、升降板和喷头,所述竖板竖直固定在活动气杆的一端端部,所述导轨竖直固定在竖板的一侧,所述滑块配合卡接在导轨的外部,所述固定板通过焊接固定在竖板的顶端一侧,所述升降电机通过螺栓配合安装在固定板的顶侧面,所述丝杆安装在升降电机的输出端部,所述丝杆通过螺纹配合贯穿滑块的内部,所述升降板竖直固定在滑块的一侧,所述喷头通过鹅颈管配合安装在升降板的底端一侧,所述喷头外接有进气管。

所述的一种防止缩坑对横具型芯的冷却降温装置的操作方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在进行作业时,左磨具在推送气缸的作用下,实现推送气杆的收缩,带动左磨具与右模具分离,在分离后,产品留在左磨具的模腔内,这时活动气缸作业,在活动气杆的配合下,将推送结构推至左磨具与右模具中间位置正上方,升降电机作业,带动丝杆旋转,保证滑块沿导轨滑动,能够实现升降板向下推动,将喷头推至左磨具和右模具的位置,通过喷头喷气,对上型芯和下型芯冷却,保证后续的正常加工,夹持气缸同时作业,推动夹持气杆作业,在两连接杆的配合下,实现第一剪力臂与第二剪力臂之间的剪切,在夹头的配合下,将产品夹持,通过进气扇作业,将热空气吸收,经过冷却管冷却作业,冷空气通过排气管喷出,对左磨具和右模具外围冷却,避免外围集热,影响左磨具与右模具冷却,达到更好的冷却效果。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夹持结构包括夹头、收缩弹簧、第一剪力臂、夹持气缸、夹持气杆、连接杆和第二剪力臂,所述第一剪力臂和第二剪力臂通过销钉交叉安装在升降板的底端一侧,所述第一剪力臂和第二剪力臂的底端分别固定有夹头,所述夹持气缸通过螺栓配合安装在升降板的底部一侧,所述夹持气杆安装在夹持气缸的作用端部,所述夹持气杆的底端端面焊接固定有两连接支座,所述第一剪力臂的顶端和第二剪力臂的顶端分别固定有固定支座,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通过销钉配合安装在连接支座和固定支座内。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剪力臂的顶部和第二剪力臂的顶部对应面之间设置有收缩弹簧。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水箱安装在安装架的另一侧,所述冷却管架设在水箱的内部,所述排气管的一端固定在冷却管的顶端,所述排气管的另一端设置在右模具的顶侧。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气扇嵌入安装在支撑架的内部,所述进气扇与冷却管的底端通过导气管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气扇设置在右模具的正下方。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右模具的内部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左磨具的一侧固定有定位杆,所述右模具和左磨具对应设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推送结构的配合下,将喷头推至左磨具和右模具的位置,通过喷头喷气,对上型芯和下型芯冷却,提高在面对壁厚不均,以及内孔极深类型的绝缘体时,改善成型工艺,在成型工艺机械手上增加吹起冷却装置,大量生产时通过编写输出程序控制注塑机生产,完成设定自行取产品,自行逐穴吹气,自行放输送台,等一些列工艺程序,开模后型芯暴露出来后吹气迅速冷却使生产出来的产品内孔不缩坑,既节省ppo生产材料,又能大批生产,节省人工,实现生产效率和合格品的完美结合化。

附图说明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正视图;

图2为本发明推送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夹持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冷却结构图;

图中:1、支撑架;2、推送气缸;3、支撑杆;4、推送气杆;5、左磨具;6、夹持结构;7、推送结构;8、上型芯;9、右模具;10、下型芯;11、活动气杆;12、活动气缸;13、排气管;14、水箱;15、冷却管;16、进气扇;61、夹头;62、收缩弹簧;63、第一剪力臂;64、夹持气缸;65、夹持气杆;66、连接杆;67、第二剪力臂;71、竖板;72、滑块;73、导轨;74、升降电机;75、固定板;76、丝杆;77、升降板;78、喷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支撑架1的顶侧一端竖直安装有支撑杆3,支撑杆3的圆周面上垂直安装有推送气缸2,推送气杆4安装在推送气缸2的作用端部,左磨具5安装在推送气杆4的另一端,支撑架1的顶侧面另一端竖直安装安装架,安装架的另一侧固定有右模具9,右模具9的模腔内上下固定有上型芯8和下型芯10,活动气缸12横向固定在支撑杆3的顶端端部,活动气杆11的一端安装在活动气缸12的作用端部,推送结构7竖直安装在活动气杆11的另一端,夹持结构6安装在推送结构7的底端;

推送结构7包括竖板71、滑块72、导轨73、升降电机74、固定板75、丝杆76、升降板77和喷头78,竖板71竖直固定在活动气杆11的一端端部,导轨73竖直固定在竖板71的一侧,滑块72配合卡接在导轨73的外部,固定板75通过焊接固定在竖板71的顶端一侧,升降电机74通过螺栓配合安装在固定板75的顶侧面,丝杆76安装在升降电机74的输出端部,丝杆76通过螺纹配合贯穿滑块72的内部,升降板77竖直固定在滑块72的一侧,喷头78通过鹅颈管配合安装在升降板77的底端一侧,喷头78外接有进气管;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在进行作业时,左磨具5在推送气缸2的作用下,实现推送气杆4的收缩,带动左磨具5与右模具9分离,在分离后,产品留在左磨具5的模腔内,这时活动气缸12作业,在活动气杆11的配合下,将推送结构7推至左磨具5与右模具9中间位置正上方,升降电机74作业,带动丝杆76旋转,保证滑块72沿导轨73滑动,能够实现升降板77向下推动,将喷头78推至左磨具5和右模具9的位置,通过喷头78喷气,对上型芯8和下型芯10冷却,保证后续的正常加工,夹持气缸64同时作业,推动夹持气杆65作业,在两连接杆66的配合下,实现第一剪力臂63与第二剪力臂67之间的剪切,在夹头61的配合下,将产品夹持,通过进气扇16作业,将热空气吸收,经过冷却管15冷却作业,冷空气通过排气管13喷出,对左磨具5和右模具9外围冷却,避免外围集热,影响左磨具5与右模具9冷却,达到更好的冷却效果。

实施例2

夹持结构6包括夹头61、收缩弹簧62、第一剪力臂63、夹持气缸64、夹持气杆65、连接杆66和第二剪力臂67,第一剪力臂63和第二剪力臂67通过销钉交叉安装在升降板77的底端一侧,第一剪力臂63和第二剪力臂67的底端分别固定有夹头61,夹持气缸64通过螺栓配合安装在升降板77的底部一侧,夹持气杆65安装在夹持气缸64的作用端部,夹持气杆65的底端端面焊接固定有两连接支座,第一剪力臂63的顶端和第二剪力臂67的顶端分别固定有固定支座,连接杆66的两端分别通过销钉配合安装在连接支座和固定支座内;

实施例3

第一剪力臂63的顶部和第二剪力臂67的顶部对应面之间设置有收缩弹簧62,配合张合作业;

实施例4

水箱14安装在安装架的另一侧,冷却管15架设在水箱14的内部,排气管13的一端固定在冷却管15的顶端,排气管13的另一端设置在右模具9的顶侧;

实施例5

进气扇16嵌入安装在支撑架1的内部,进气扇16与冷却管15的底端通过导气管连接,配合冷却作业;

实施例6

进气扇16设置在右模具9的正下方;

实施例7

右模具9的内部开设有定位孔,左磨具5的一侧固定有定位杆,右模具9和左磨具5对应设置,能够配合冲塑作业。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