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成型机及注射成型机用切换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10093发布日期:2020-07-07 14:45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注射成型机及注射成型机用切换罩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主张基于2018年12月28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8-248698号的优先权。该日本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考援用于本说明书中。

本发明涉及一种注射成型机及注射成型机用切换罩。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注射成型机具备:合模装置,包括安装有模具的压板;及顶出装置,从模具顶出成型品。顶出装置具有:顶出杆;顶出十字头,连结有顶出杆;及驱动机构,使顶出十字头进退。

模具具有:定模部,固定于压板;及动模部,进退自如地配置于定模部的内部。在定模部形成顶出杆孔,顶出杆插穿于该顶出杆孔。若顶出杆前进而推压动模部,则从定模部顶出成型品。

连结动模部与顶出杆时,首先,从定模部的顶出杆孔向定模部的内部插入顶出杆的前端部。接着,将顶出杆的前端部的丝杠轴拧入动模部的螺孔。之后,连结顶出杆的后端部与顶出十字头。若顺序颠倒,则工作很难进行。这是因为,若先连结顶出杆的后端部与顶出十字头,则后续需要拆解定模部而连结动模部与顶出杆。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5/068155号

注射成型机具有连结顶出杆的后端部与顶出十字头的连结件。连结件配置于压板的内部空间。若从压板的后方进入压板的内部空间而实施连结工作则很麻烦。这是因为,在连结件的后方除了顶出十字头之外还配置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妨碍从压板的后方向压板的内部空间的进入。

因此,考虑将用于从压板的上方或侧方进入压板的内部空间的开口部形成于压板。然而,由于在压板的内部空间配置驱动机构,因此导致该驱动机构的润滑剂经由压板的开口部飞散到压板的外部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方式提供一种能够轻松地连结顶出杆的后端部与顶出十字头并且能够抑制润滑剂的飞散的技术。

本发明一方式所涉及的注射成型机具备:

合模装置,包括安装有模具的压板;及

顶出装置,从所述模具顶出成型品,

所述顶出装置具有:顶出杆;顶出十字头,连结有所述顶出杆;及驱动机构,使所述顶出十字头进退,

所述压板具有开口部,该开口部用于实施连结所述顶出杆与所述顶出十字头的工作,

所述开口部能够实现从所述压板的外部空间向所述压板的内部空间的进入,且能够实现与模开闭方向正交的方向的进入,

该注射成型机具备切换罩,该切换罩切换成允许经由所述开口部从所述外部空间向所述内部空间的所述进入的第1状态和抑制润滑剂经由所述开口部从所述内部空间向所述外部空间飞散的第2状态。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能够轻松地连结顶出杆的后端部与顶出十字头并且能够抑制润滑剂的飞散。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注射成型机的开模结束时的状态的图。

图2为表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注射成型机的合模时的状态的图。

图3为表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可动压板、顶出装置及切换罩的俯视图。

图4为表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可动压板、顶出装置及切换罩的铅垂剖视图,其为沿图3的iv-iv线剖切的铅垂剖视图。

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表示图4所示的顶出装置的顶出结束时的状态的铅垂剖视图。

图7为表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可动压板、顶出装置及切换罩的水平剖视图,其为沿图4的vii-vii线剖切的铅垂剖视图。

图8为表示图7所示的切换罩的、进行连结顶出杆与顶出十字头的工作时的状态的水平剖视图。

图9为表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切换罩的立体图。

图10为从后方观察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可动压板、顶出装置及切换罩的图。

图11为表示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切换罩和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切换罩的铅垂剖视图。

图12为表示第3变形例所涉及的切换罩和第4变形例所涉及的切换罩的铅垂剖视图。

图中:10-注射成型机,100-合模装置,120-可动压板(压板),121-内部空间,122-外部空间,123-开口部,200-顶出装置,210-顶出杆,220-顶出十字头,230-驱动机构,600-连结件,610-润滑剂供给部,620-切换罩,800-模具装置,820-动模(模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各附图中,对相同或对应的结构标注相同或对应的符号,有时省略其说明。

(注射成型机)

图1为表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注射成型机的完成开模时的状态的图。图2为表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注射成型机的合模时的状态的图。在本说明书中,x轴方向、y轴方向及z轴方向是彼此垂直的方向。x轴方向及y轴方向表示水平方向,z轴方向表示铅垂方向。在合模装置100为卧式的情况下,x轴方向为模开闭方向,y轴方向为注射成型机10的宽度方向。将y轴方向负侧称为操作侧,将y轴方向正侧称为操作相反侧。

如图1~图2所示,注射成型机10具有合模装置100、顶出装置200、注射装置300、移动装置400、控制装置700及框架900。框架900包括合模装置框架910和注射装置框架920。合模装置框架910及注射装置框架920分别经由调平调节器930设置于地板2。在注射装置框架920的内部空间配置控制装置700。以下,对注射成型机10的各构成要件进行说明。

(合模装置)

在合模装置100的说明中,将闭模时的可动压板120的移动方向(例如x轴正方向)设为前方,并将开模时的可动压板120的移动方向(例如x轴负方向)设为后方进行说明。

合模装置100进行模具装置800的闭模、升压、合模、减压及开模。模具装置800包括定模810和动模820。

合模装置100例如为卧式,模开闭方向为水平方向。合模装置100具有固定压板110、可动压板120、肘节座130、连接杆140、肘节机构150、合模马达160、运动转换机构170及模厚调整机构180。

固定压板110固定于合模装置框架910。在固定压板110的与可动压板120的对置面安装有定模810。

可动压板120在模开闭方向上移动自如地配置于合模装置框架910。在合模装置框架910上铺设引导可动压板120的引导件101。在可动压板120的与固定压板110的对置面安装有动模820。使可动压板120相对于固定压板110进退,从而进行模具装置800的闭模、升压、合模、减压及开模。

肘节座130与固定压板110隔着间隔而配设,并在模开闭方向上移动自如地载置于合模装置框架910上。另外,肘节座130可以沿铺设于合模装置框架910上的引导件移动自如地配置。肘节座130的引导件可以与可动压板120的引导件101通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压板110固定于合模装置框架910,肘节座130在模开闭方向上移动自如地配置于合模装置框架910,但是也可以是肘节座130固定于合模装置框架910,固定压板110在模开闭方向上移动自如地配置于合模装置框架910。

连接杆140在模开闭方向上隔着间隔l而连结固定压板110和肘节座130。连接杆140可以使用多根(例如4根)。多根连接杆140与模开闭方向平行配置,并根据合模力而延伸。可以在至少1根连接杆140设置检测连接杆140的应变的连接杆应变检测器141。连接杆应变检测器141将表示其检测结果的信号发送至控制装置700。连接杆应变检测器141的检测结果使用于合模力的检测等中。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检测合模力的合模力检测器而使用连接杆应变检测器141,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合模力检测器并不限定于应变仪式合模力检测器,也可以是压电式、电容式、液压式及电磁式合模力检测器等,其安装位置也并不限定于连接杆140。

肘节机构150配置于可动压板120与肘节座130之间,且使可动压板120相对于肘节座130在模开闭方向上移动。肘节机构150由十字头151及一对连杆组等构成。一对连杆组分别具有通过销等连结成屈伸自如的第1连杆152和第2连杆153。第1连杆152通过销等摆动自如地安装于可动压板120。第2连杆153通过销等摆动自如地安装于肘节座130。第2连杆153经由第3连杆154而安装于十字头151。若使十字头151相对于肘节座130进退,则第1连杆152和第2连杆153进行屈伸,可动压板120相对于肘节座130进退。

另外,肘节机构150的结构并不限定于图1及图2所示的结构。例如在图1及图2中,各连杆组的节点的数量为5个,但也可以是4个,可以是第3连杆154的一端部与第1连杆152和第2连杆153的节点结合。

合模马达160安装于肘节座130,并使肘节机构150工作。合模马达160使十字头151相对于肘节座130进退,由此使第1连杆152和第2连杆153屈伸,并使可动压板120相对于肘节座130进退。合模马达160直接连结于运动转换机构170,但也可以经由传送带和带轮等连结于运动转换机构170。

运动转换机构170将合模马达160的旋转运动转换为十字头151的直线运动。运动转换机构170包括丝杠轴和螺合于丝杠轴的丝杠螺母。滚珠或辊可以介于丝杠轴与丝杠螺母之间。

合模装置100在控制装置700的控制下,进行闭模工序、升压工序、合模工序、减压工序及开模工序等。

在闭模工序中,驱动合模马达160而使十字头151以设定移动速度前进至闭模结束位置,由此使可动压板120前进,以使动模820接触到定模810。例如,使用合模马达编码器161等来检测十字头151的位置和移动速度。合模马达编码器161检测合模马达160的旋转,并将表示其检测结果的信号发送至控制装置700。

另外,检测十字头151的位置的十字头位置检测器及检测十字头151的移动速度的十字头移动速度检测器并不限定于合模马达编码器161,能够使用通常的检测器。并且,检测可动压板120的位置的可动压板位置检测器及检测可动压板120的移动速度的可动压板移动速度检测器并不限定于合模马达编码器161,能够使用通常的检测器。

在升压工序中,进一步驱动合模马达160而使十字头151从闭模结束位置进一步前进至合模位置,由此产生合模力。

在合模工序中,驱动合模马达160而将十字头151的位置维持在合模位置。在合模工序中,维持在升压工序中产生的合模力。在合模工序中,在动模820与定模810之间形成型腔空间801(参考图2),注射装置300向型腔空间801填充液状的成型材料。所填充的成型材料进行固化,由此获得成型品。

型腔空间801的数量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多个。在后一种情况下,可同时获得多个成型品。可以在型腔空间801的一部分配置嵌入件,且在型腔空间801的另一部分填充成型材料。可获得嵌入件与成型材料成为一体的成型品。

在减压工序中,驱动合模马达160而使十字头151从合模位置后退至开模开始位置,由此使可动压板120后退,以减少合模力。开模开始位置和闭模结束位置可以是相同的位置。

在开模工序中,驱动合模马达160而使十字头151以设定移动速度从开模开始位置后退至开模结束位置,由此使可动压板120后退,使动模820从定模810离开。之后,顶出装置200从动模820顶出成型品。

闭模工序、升压工序及合模工序中的设定条件作为一系列的设定条件而一并设定。例如,闭模工序及升压工序中的十字头151的移动速度和位置(包括闭模开始位置、移动速度切换位置、闭模结束位置及合模位置)及合模力,作为一系列的设定条件而一并设定。闭模开始位置、移动速度切换位置、闭模结束位置及合模位置从后侧朝向前方依次排列,表示设定移动速度的区间的起点和终点。在每个区间设定移动速度。移动速度切换位置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多个。也可以不设定移动速度切换位置。合模位置和合模力可以仅设定其中任一个。

减压工序及开模工序中的设定条件也以相同的方式设定。例如,减压工序及开模工序中的十字头151的移动速度和位置(开模开始位置、移动速度切换位置及开模结束位置),作为一系列的设定条件而一并设定。开模开始位置、移动速度切换位置及开模结束位置从前侧朝向后方依次排列,表示设定移动速度的区间的起点和终点。在每个区间设定移动速度。移动速度切换位置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多个。也可以不设定移动速度切换位置。开模开始位置和闭模结束位置可以是相同的位置。并且,开模结束位置和闭模开始位置可以是相同的位置。

另外,也可以设定可动压板120的移动速度和位置等,以代替十字头151的移动速度和位置等。并且,也可以设定合模力,以代替十字头的位置(例如合模位置)和可动压板的位置。

肘节机构150增大合模马达160的驱动力,并传递到可动压板120。该增大倍率也被称作肘节倍率。肘节倍率根据第1连杆152与第2连杆153所成角度θ(以下,也称作“连杆角度θ”)而发生变化。连杆角度θ由十字头151的位置求出。连杆角度θ为180°时,肘节倍率成为最大。

在模具装置800的厚度因模具装置800的更换和模具装置800的温度变化等而发生了变化时进行模厚调整,以在合模时获得规定的合模力。在模厚调整中,例如调整固定压板110与肘节座130之间的间隔l,以在动模820接触定模810的模具接触的时刻,肘节机构150的连杆角度θ成为规定的角度。

合模装置100具有模厚调整机构180。模厚调整机构180通过调整固定压板110与肘节座130之间的间隔l来进行模厚调整。另外,关于模厚调整时间,例如从成型周期结束到下一个成型周期开始为止的期间进行。模厚调整机构180例如具有形成于连接杆140的后端部的丝杠轴181、以旋转自如且无法进退的方式保持于肘节座130的丝杠螺母182及使螺合于丝杠轴181的丝杠螺母182旋转的模厚调整马达183。

丝杠轴181及丝杠螺母182设置于每个连接杆140。模厚调整马达183的旋转驱动力可以经由旋转驱动力传递部185而传递到多个丝杠螺母182。能够使多个丝杠螺母182同步旋转。另外,也能够通过变更旋转驱动力传递部185的传递路径来使多个丝杠螺母182单独旋转。

旋转驱动力传递部185例如由齿轮等构成。此时,在各丝杠螺母182的外周形成从动齿轮,在模厚调整马达183的输出轴上安装有驱动齿轮,与多个从动齿轮及驱动齿轮啮合的中间齿轮旋转自如地保持于肘节座130的中央部。另外,旋转驱动力传递部185可以由传送带和带轮等构成以代替齿轮。

模厚调整机构180的动作通过控制装置700而被控制。控制装置700驱动模厚调整马达183来使丝杠螺母182旋转。其结果,调整肘节座130相对于连接杆140的位置,并调整固定压板110与肘节座130之间的间隔l。另外,多个模厚调整机构可以组合而使用。

使用模厚调整马达编码器184检测间隔l。模厚调整马达编码器184检测模厚调整马达183的旋转量和旋转方向,并将表示其检测结果的信号发送至控制装置700。模厚调整马达编码器184的检测结果使用于肘节座130的位置和间隔l的监视和控制中。另外,检测肘节座130的位置的肘节座位置检测器及检测间隔l的间隔检测器并不限定于模厚调整马达编码器184,能够使用通常的检测器。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合模装置100是模开闭方向为水平方向的卧式合模装置,但也可以是模开闭方向为上下方向的立式合模装置。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合模装置100具有合模马达160以作为驱动源,但也可以具有液压缸,以代替合模马达160。并且,合模装置100也可以具有直线马达以用于模开闭,且具有电磁体以用于合模。

(顶出装置)

在顶出装置200的说明中,与合模装置100的说明同样地,将闭模时可动压板120的移动方向(例如x轴正方向)设为前方且将开模时可动压板120的移动方向(例如x轴负方向)设为后方进行说明。

顶出装置200安装于可动压板120,且与可动压板120一同进退。顶出装置200具有:顶出杆210,从动模820顶出成型品;顶出十字头220,连结有顶出杆210;及驱动机构230,使顶出十字头220进退。

顶出杆210插入于动模820的内部。关于动模820详细内容,将在后面叙述,如图4等所示,具有固定于可动压板120的定模部830及进退自如地配置于定模部830的内部的动模部840。

顶出杆210与顶出十字头220连结,且与顶出十字头220一同进退。若顶出杆210前进而推压动模部840,则从定模部830顶出成型品。

驱动机构230例如如图5所示,具有顶出马达240及将顶出马达240的旋转运动转换成顶出十字头220的直线运动的运动转换机构250。运动转换机构250包括丝杠轴251和与丝杠轴251螺合的丝杠螺母252。滚珠或辊可以介于丝杠轴251与丝杠螺母252之间。

顶出装置200在控制装置700的控制下进行顶出工序。在顶出工序中,使顶出杆210以设定移动速度从待机位置前进至顶出位置,从而使动模部840前进以顶出成型品。之后,驱动顶出马达240使顶出杆210以设定移动速度后退,以使动模部840后退至原来的待机位置。

例如使用顶出马达编码器242来检测顶出杆210的位置和移动速度。顶出马达编码器242检测顶出马达240的旋转,并将表示其检测结果的信号发送到控制装置700。另外,检测顶出杆210的位置的顶出杆位置检测器及检测顶出杆210的移动速度的顶出杆移动速度检测器并不限定于顶出马达编码器242,能够使用通常的检测器。

(注射装置)

在注射装置300的说明中,与合模装置100的说明和顶出装置200的说明不同,将填充时的螺杆330的移动方向(例如x轴负方向)设为前方且将计量时的螺杆330的移动方向(例如x轴正方向)设为后方进行说明。

注射装置300设置于滑动底座301,滑动底座301配置成相对于注射装置框架920进退自如。注射装置300配置成相对于模具装置800进退自如。注射装置300接触模具装置800,且向模具装置800内的型腔空间801填充成型材料。注射装置300例如具有缸体310、喷嘴320、螺杆330、计量马达340、注射马达350、压力检测器360等。

缸体310加热从供给口311供给至内部的成型材料。成型材料例如包括树脂等。成型材料例如形成为颗粒状,并以固体状态供给至供给口311。供给口311形成于缸体310的后部。在缸体310后部的外周设置水冷缸等冷却器312。在比冷却器312更靠前方,在缸体310的外周设置带式加热器等加热器313和温度检测器314。

缸体310在缸体310的轴向(例如x轴方向)上划分为多个区域。在多个区域分别设置加热器313和温度检测器314。多个区域分别设定设定温度,控制装置700控制加热器313,以使温度检测器314的检测温度成为设定温度。

喷嘴320设置于缸体310的前端部,并压接于模具装置800。在喷嘴320的外周设置加热器313和温度检测器314。控制装置700控制加热器313,以使喷嘴320的检测温度成为设定温度。

螺杆330旋转自如且进退自如地配置于缸体310内。若使螺杆330旋转,则成型材料沿螺杆330的螺旋状槽输送到前方。成型材料一边输送到前方,一边通过来自缸体310的热逐渐熔融。随着液态成型材料输送到螺杆330的前方并蓄积于缸体310的前部,螺杆330进行后退。然后,若使螺杆330前进,则蓄积于螺杆330前方的液态成型材料从喷嘴320射出,并填充到模具装置800内。

在螺杆330的前部,以进退自如的方式安装止回环331作为止回阀,该止回环331防止将螺杆330推向前方时成型材料从螺杆330的前方朝向后方回流。

当使螺杆330前进时,止回环331通过螺杆330前方的成型材料的压力被推向后方,并相对于螺杆330相对后退至堵塞成型材料的流路的封闭位置(参考图2)。由此,防止蓄积于螺杆330前方的成型材料向后方回流。

另一方面,当使螺杆330旋转时,止回环331通过沿螺杆330的螺旋状槽输送到前方的成型材料的压力被推向前方,并相对于螺杆330相对前进至开放成型材料的流路的开放位置(参考图1)。由此,成型材料输送到螺杆330的前方。

止回环331可以是与螺杆330一同旋转的共转型和不与螺杆330一同旋转的非共转型中的任一种。

另外,注射装置300可以具有使止回环331相对于螺杆330在开放位置与封闭位置之间进退的驱动源。

计量马达340使螺杆330旋转。使螺杆330旋转的驱动源并不限定于计量马达340,例如也可以是液压泵等。

注射马达350使螺杆330进行进退。在注射马达350与螺杆330之间设置将注射马达350的旋转运动转换成螺杆330的直线运动的运动转换机构等。运动转换机构例如具有丝杠轴和螺合于丝杠轴的丝杠螺母。滚珠和辊等可以设置于丝杠轴与丝杠螺母之间。使螺杆330进退的驱动源并不限定于注射马达350,例如也可以是液压缸等。

压力检测器360检测在注射马达350与螺杆330之间传递的力。检测到的力通过控制装置700被换算成压力。压力检测器360设置于注射马达350与螺杆330之间的力的传递路径,并检测作用于压力检测器360的力。

压力检测器360将表示其检测结果的信号发送至控制装置700。压力检测器360的检测结果使用于螺杆330从成型材料受到的压力、对螺杆330的背压、从螺杆330作用于成型材料的压力等的控制和监视。

注射装置300在控制装置700的控制下进行计量工序、填充工序及保压工序等。也将填充工序和保压工序统称为注射工序。

在计量工序中,驱动计量马达340而使螺杆330以设定转速进行旋转,沿螺杆330的螺旋状槽将成型材料输送到前方。随之,成型材料逐渐熔融。随着液态成型材料输送到螺杆330的前方并蓄积于缸体310的前部,螺杆330进行后退。例如使用计量马达编码器341检测螺杆330的转速。计量马达编码器341检测计量马达340的旋转,并将表示其检测结果的信号发送至控制装置700。另外,检测螺杆330的转速的螺杆转速检测器并不限定于计量马达编码器341,能够使用通常的螺杆转速检测器。

在计量工序中,为了限制螺杆330突然后退,可以驱动注射马达350来对螺杆330施加设定背压。例如使用压力检测器360检测对螺杆330的背压。压力检测器360将表示其检测结果的信号发送至控制装置700。若螺杆330后退至计量结束位置且在螺杆330的前方蓄积规定量的成型材料,则计量工序结束。

计量工序中的螺杆330的位置及转速作为一系列设定条件而一并设定。例如,设定计量开始位置、转速切换位置及计量结束位置。这些位置从前侧朝向后方依次排列,表示设定转速的区间的起点和终点。在每个区间设定转速。转速切换位置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多个。也可以不设定转速切换位置。并且,在每个区间设定背压。

在填充工序中,驱动注射马达350使螺杆330以设定移动速度前进,使蓄积于螺杆330的前方的液态成型材料填充于模具装置800内的型腔空间801。例如使用注射马达编码器351检测螺杆330的位置和移动速度。注射马达编码器351检测注射马达350的旋转,并将表示其检测结果的信号发送至控制装置700。若螺杆330的位置到达设定位置,则进行从填充工序向保压工序的切换(所谓的v/p切换)。也将进行v/p切换的位置称为v/p切换位置。螺杆330的设定移动速度可以根据螺杆330的位置和时间等而变更。

填充工序中的螺杆330的位置及移动速度作为一系列设定条件而一并设定。例如设定填充开始位置(也称为“注射开始位置”。)、移动速度切换位置及v/p切换位置。这些位置从后侧朝向前方依次排列,表示设定移动速度的区间的起点和终点。在每个区间设定移动速度。移动速度切换位置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多个。也可以不设定移动速度切换位置。

在设定螺杆330的移动速度的每个区间设定螺杆330的压力的上限值。通过压力检测器360检测螺杆330的压力。在压力检测器360的检测值为设定压力以下时,螺杆330以设定移动速度前进。另一方面,在压力检测器360的检测值超过设定压力时,以保护模具为目的,螺杆330以比设定移动速度慢的移动速度前进,以使压力检测器360的检测值成为设定压力以下。

另外,在填充工序中,在螺杆330的位置到达v/p切换位置之后,可以使螺杆330临时停止在v/p切换位置,然后进行v/p切换。也可以在刚要进行v/p切换之前进行螺杆330的低速前进或低速后退,以代替螺杆330的停止。并且,检测螺杆330的位置的螺杆位置检测器及检测螺杆330的移动速度的螺杆移动速度检测器并不限定于注射马达编码器351,能够使用通常的检测器。

在保压工序中,驱动注射马达350将螺杆330推向前方,将螺杆330的前端部中的成型材料的压力(以下,也称为“保持压力”。)保持为设定压力,将残留在缸体310内的成型材料朝向模具装置800进行推压。能够补充因模具装置800内的冷却收缩引起的不足的量的成型材料。例如使用压力检测器360检测保持压力。压力检测器360将表示其检测结果的信号发送至控制装置700。保持压力的设定值可以根据保压工序开始之后经过的时间等而变更。保压工序中的保持压力及保持保持压力的保持时间可以分别设定多个,也可以作为一系列设定条件而一并设定。

在保压工序中,模具装置800内的型腔空间801的成型材料逐渐冷却,在保压工序结束时,型腔空间801的入口由固化的成型材料堵塞。该状态被称为浇口密封,其防止来自型腔空间801的成型材料的回流。在保压工序之后,开始冷却工序。在冷却工序中进行型腔空间801内的成型材料的固化。以缩短成型周期时间为目的,可以在冷却工序期间进行计量工序。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注射装置300是同轴螺杆式注射装置,但也可以是预塑式注射装置等。预塑式注射装置将在塑化缸内熔融的成型材料供给至注射缸,并从注射缸将成型材料射出至模具装置内。在塑化缸内,螺杆配置成旋转自如且无法进退或者螺杆配置成旋转自如且进退自如。另一方面,在注射缸内,柱塞配置成进退自如。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注射装置300是缸体310的轴向为水平方向的卧式注射装置,但也可以是缸体310的轴向为上下方向的立式注射装置。与立式注射装置300组合而成的合模装置可以是立式合模装置,也可以是卧式合模装置。同样地,与卧式注射装置300组合而成的合模装置可以是卧式合模装置,也可以是立式合模装置。

(移动装置)

在移动装置400的说明中,与注射装置300的说明同样地,将填充时的螺杆330的移动方向(例如x轴负方向)设为前方且将计量时的螺杆330的移动方向(例如x轴正方向)设为后方进行说明。

移动装置400使注射装置300相对于模具装置800进退。并且,移动装置400将喷嘴320压接于模具装置800,并产生喷嘴接触压力。移动装置400包括液压泵410、作为驱动源的马达420及作为液压致动器的液压缸430等。若驱动马达420,则液压泵410向液压缸430供给液压,液压缸430通过液压而使注射装置300进退。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移动装置400包括液压缸430,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电动马达和将该电动马达的旋转运动转换成注射装置300的直线运动的运动转换机构,以代替液压缸430。

(控制装置)

控制装置700例如由计算机构成,如图1~图2所示,具有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701、存储器等存储介质702、输入接口703及输出接口704。控制装置700通过使cpu701执行存储于存储介质702中的程序而进行各种控制。并且,控制装置700通过输入接口703接收来自外部的信号,并通过输出接口704将信号发送至外部。

控制装置700反复进行计量工序、闭模工序、升压工序、合模工序、填充工序、保压工序、冷却工序、减压工序、开模工序及顶出工序等,从而反复制造出成型品。也将用于获得成型品的一系列动作例如从计量工序开始到下一个计量工序开始为止的动作,称为“注料”或“成型周期”。并且,也将1次注料所需的时间称为“成型周期时间”或“周期时间”。

一次成型周期例如依次具有计量工序、闭模工序、升压工序、合模工序、填充工序、保压工序、冷却工序、减压工序、开模工序及顶出工序。这里的顺序是各工序开始的顺序。在合模工序期间进行填充工序、保压工序及冷却工序。合模工序的开始可以与填充工序的开始一致。减压工序的结束与开模工序的开始一致。

另外,以缩短成型周期时间为目的,可以同时进行多个工序。例如,计量工序可以在上一次成型周期的冷却工序期间进行,也可以在合模工序期间进行。此时,可以设为在成型周期的最开始进行闭模工序。并且,填充工序可以在闭模工序期间开始。并且,顶出工序可以在开模工序期间开始。在设置有打开和关闭喷嘴320的流路的开闭阀时,开模工序可以在计量工序期间开始。这是因为,即使在计量工序期间开始开模工序,若开闭阀关闭喷嘴320的流路,则成型材料也不会从喷嘴320泄漏。

另外,一次成型周期可以具有除计量工序、闭模工序、升压工序、合模工序、填充工序、保压工序、冷却工序、减压工序、开模工序及顶出工序以外的工序。

例如,在保压工序结束之后且计量工序开始之前,可以进行使螺杆330后退至预先设定的计量开始位置的计量前倒吸工序。能够减小在计量工序开始之前蓄积于螺杆330的前方的成型材料的压力,进而能够防止计量工序开始时螺杆330急剧后退。

并且,在计量工序结束之后且填充工序开始之前,可以进行使螺杆330后退至预先设定的填充开始位置(也称为“注射开始位置”。)的计量后倒吸工序。能够减小在填充工序开始之前蓄积于螺杆330的前方的成型材料的压力,进而能够防止成型材料从填充工序开始之前的喷嘴320泄漏。

控制装置700与操作装置750和显示装置760连接。操作装置750接收由用户进行的输入操作,将与输入操作对应的信号输出至控制装置700。显示装置760在控制装置700的控制下,显示与操作装置750中的输入操作对应的显示画面。

显示画面使用于注射成型机10的设定等。显示画面准备有多个,切换显示或重叠显示。用户通过一边观察显示装置760中显示的显示画面,一边对操作装置750进行操作来进行注射成型机10的设定(包括设定值的输入)等。

操作装置750及显示装置760例如可以由触摸面板构成,而被一体化。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操作装置750及显示装置760被一体化,但也可以独立地设置。并且,可以设置多个操作装置750。操作装置750及显示装置760配置于合模装置100(更详细而言,固定压板110)的y轴方向负侧。将y轴方向负侧称为操作侧,将y轴方向正侧称为操作相反侧。

(可动压板、顶出装置及切换罩)

图3为表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可动压板、顶出装置及切换罩的俯视图。图4为表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可动压板、顶出装置及切换罩的铅垂剖视图,其为沿图3的iv-iv线剖切的铅垂剖视图。另外,图4表示顶出装置的顶出开始时的状态。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表示图4所示的顶出装置的顶出结束时的状态的铅垂剖视图。图7为表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可动压板、顶出装置及切换罩的水平剖视图,其为沿图4的vii-vii线剖切的铅垂剖视图。图8为表示图7所示的切换罩的、进行连结顶出杆与顶出十字头的工作时的状态的水平剖视图。图9为表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切换罩的立体图。图10为从后方观察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可动压板、顶出装置及切换罩的图。

如图4等所示,可动压板120具有:动模安装部510,安装有动模820;及第1连杆安装部520,肘节机构150的第1连杆152摆动自如地安装于此。可动压板120具有在第1连杆安装部520与动模安装部510之间传递荷载(例如合模力及其反力)的荷载传递部530。并且,如图10等所示可动压板120具有支承荷载传递部530的一对支承腿部540。

动模安装部510在模开闭方向观察时形成为矩形形状。如图10所示,在模开闭方向观察时,在动模安装部510的四个角落形成有切口511以避免与连接杆140相互干扰。另外,可以代替切口511而形成贯穿孔,而在该贯穿孔配置连接杆140。

如图4所示,在动模安装部510形成沿模开闭方向贯穿动模安装部510的顶出杆孔512。顶出杆孔512在模开闭方向观察时形成于动模安装部510的中央部。顶出杆孔512从动模安装部510的前端面形成至荷载传递部530的内部空间。顶出杆210进退自如地配置于顶出杆孔512。

第1连杆安装部520在z轴方向上隔着间隔设置有一对。一对第1连杆安装部520分别由在y轴方向上隔着间隔配置的多个连杆安装板521构成。在多个连杆安装板521形成沿y轴方向贯穿这些连杆安装板521的第1连杆销孔522。第1连杆销插穿于第1连杆销孔522。第1连杆销将第1连杆152在第1连杆安装部520连结成摆动自如。

如图10所示,荷载传递部530在模开闭方向观察时形成为四边框状。如图4等所示,荷载传递部530的上表面具有越朝向前方越往下方倾斜的倾斜部531。同样地,荷载传递部530的下表面具有越朝向前方越往上方倾斜的倾斜部532。通过形成上下一对倾斜部531、532,能够将从上下一对第1连杆安装部520传递到荷载传递部530的合模力集中传递给配置于荷载传递部530的上下方向中央部的动模820。

如图10所示,在y轴方向上隔着荷载传递部530设置有一对支承腿部540。一对支承腿部540分别支承荷载传递部530的y轴方向端面的z轴方向中央部,将荷载传递部530从合模装置框架910浮起来进行支承。来自动模820的热经由动模安装部510、荷载传递部530及支承腿部540传递到合模装置框架910。能够抑制从荷载传递部530向合模装置框架910的热传递,进而能够使荷载传递部530的温度分布上下对称。因此,能够抑制荷载传递部530的倾斜。

支承腿部540例如具有铅垂部541及从铅垂部541的上端部向斜上方延伸的倾斜部542。铅垂部541由铅垂的支柱构成,在下端部固定于滑动底座102。滑动底座102沿引导件101进退。倾斜部542从铅垂部541的上端部延伸至荷载传递部530的y轴方向端面的z轴方向中央部。

动模820安装于可动压板120,且与可动压板120一同进退。动模820具有:定模部830,固定于可动压板120;及动模部840,进退自如地配置于定模部830的内部。

定模部830包括:可动安装板831,安装于可动压板120;垫块835,在可动安装板831的前方形成空间834;及可动模板836,经由可动垫块835固定于可动安装板831。

在可动安装板831形成沿模开闭方向贯穿可动安装板831的顶出杆孔832。顶出杆210进退自如地配置于顶出杆孔832。

垫块835在模开闭方向观察时形成为四边框状。垫块835在可动安装板831与可动模板836之间形成空间834。顶出板841进退自如地配置于该空间834。

可动模板836与定模810一同形成型腔空间801。在型腔空间801内固化的成型品20在开模时与可动模板836一同后退,之后从可动模板836被顶出。

定模部830包括引导动模部840的引导销839。引导销839的轴向为x轴方向。动模部840沿引导销839进退。

动模部840进退自如地配置于定模部830的内部。动模部840例如包括:板状的顶出板841,与模开闭方向垂直;及棒状的顶出销844,从顶出板841向前方延伸。

顶出板841进退自如地配置于可动安装板831与可动模板836之间的空间834。顶出板841沿引导销839进退。通过复位弹簧845向远离可动模板836的方向推压顶出板841。

另外,如后述连结顶出板841与顶出杆210时,可以没有复位弹簧845。这是因为,顶出板841与顶出杆210一同进退。

顶出销844进退自如地配置于沿模开闭方向贯穿可动模板836的顶出销孔。顶出销844与顶出板841一同进退。顶出板841位于后退极限位置时,顶出销844的前端面与可动模板836的前端面位于同一个平面。顶出销844的前端面与成型品20抵接。

顶出装置200具有沿模开闭方向进退的顶出杆210。顶出杆210进退自如地配置于定模部830的顶出杆孔832。若顶出杆210前进而向前方推压动模部840,则动模部840前进而从定模部830顶出成型品20。若连结动模部840与顶出杆210,则顶出杆210后退时前方的动模部840也一同后退。

假设不连结动模部840与顶出杆210,则设置向后方推压动模部840的弹簧。顶出杆210在前进时克服弹簧的弹性恢复力而使动模部840前进。顶出杆210后退时,动模部840通过弹簧的弹性恢复力后退。若弹簧发生故障,则顶出杆210后退时动模部840不后退,因此设置监视动模部840的位置的传感器。

根据本实施方式,连结动模部840与顶出杆210,因此不需要向后方推压动模部840的弹簧。因此,不受伴随弹簧的伸缩的弹簧的弹性恢复力的变动的影响便能够使动模部840进退。并且,只要监视顶出杆210的位置,则也能够监视动模部840的位置。因此,不仅不需要弹簧,也不需要监视动模部840的位置的传感器。

顶出装置200具有:顶出十字头220,连结有顶出杆210;及驱动机构230,使顶出十字头220移动。顶出装置200具有将驱动机构230安装于可动压板120的安装盘260。并且,顶出装置200具有多条从安装盘260向前方延伸的引导杆270。

顶出十字头220沿多条引导杆270进退。多条引导杆270还具有禁止顶出十字头220的旋转的作用。在引导杆270的前端部设置止挡器271。止挡器271防止顶出十字头220从引导杆270脱离。

驱动机构230例如具有顶出马达240及将顶出马达240的旋转运动转换成顶出十字头220的直线运动的运动转换机构250。如图5所示,运动转换机构250包括丝杠轴251及与丝杠轴251螺合的丝杠螺母252。滚珠或辊可以介于丝杠轴251与丝杠螺母252之间。运动转换机构250的丝杠轴251与顶出马达240的输出轴241配置于一条直线上。

运动转换机构250还包括:花键螺母253,固定于顶出马达240的输出轴241;及花键轴254,花键连接于花键螺母253。顶出马达240的输出轴241形成为筒状。花键螺母253及花键轴254插入于输出轴241的内部。从与x轴方向正交的方向观察时能够使顶出马达240的输出轴241与运动转换机构250的花键轴254重叠,进而能够缩短驱动机构230的x轴方向尺寸。

运动转换机构250还包括:旋转轴255,与丝杠轴251一同旋转;及轴承256,将旋转轴255支承为旋转自如。轴承256具有:内圈,与旋转轴255一同旋转;及外圈,被顶出十字头220保持。轴承256防止从旋转轴255向顶出十字头220的旋转驱动力的传递。

花键轴254、丝杠轴251及旋转轴255配置于一条直线上,且被一体化。花键轴254、丝杠轴251及旋转轴255依次从后方向前方排列。

若使顶出马达240的输出轴241旋转,则花键螺母253、花键轴254及丝杠轴251与输出轴241一同旋转。丝杠螺母252固定于安装盘260,因此不与丝杠轴251一同旋转。因此,丝杠轴251一边旋转一边进退。花键轴254与花键螺母253花键连接,以便丝杠轴251及花键轴254能够一边旋转一边进退。若丝杠轴251一边旋转一边进退,则顶出十字头220进退。

另外,运动转换机构250的丝杠轴251与顶出马达240的输出轴241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于一条直线上,但也可以不配置于一条直线上。在后一种情况下,顶出马达240的旋转运动例如经由带轮及同步带传递到运动转换机构250。

如图4等所示,安装盘260安装于可动压板120的荷载传递部530。荷载传递部530例如在模开闭方向观察时形成为四边框状。在荷载传递部530的内周面,台阶面533形成为环状。安装盘260固定于该台阶面533。

如图10等所示,安装盘260具有:安装盘主体261,在模开闭方向观察时为矩形形状;及4条安装臂262,在模开闭方向观察时从安装盘主体261以放射状突出。4条安装臂262各自的末端部通过螺栓等固定于荷载传递部530的内周面的台阶面533。能够在安装盘主体261与荷载传递部530的内周面之间形成空间534,因此能够实现安装盘260的小型化、轻质化。

如图4所示,在安装盘260形成沿模开闭方向贯穿安装盘260的贯穿孔263。该贯穿孔263在模开闭方向观察时形成于安装盘主体261的中央部。在安装盘260的贯穿孔263配置驱动机构230。更详细而言,在安装盘260的贯穿孔263配置驱动机构230的丝杠螺母252。

接着,对连结动模部840与顶出杆210的工作进行说明。首先,将定模部830固定于可动压板120之前,从定模部830的顶出杆孔832向定模部830的内部插入顶出杆210的前端部。接着,将顶出杆210的前端部的丝杠轴211拧入动模部840的螺孔842。螺孔842例如形成于顶出板841的后端面。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顶出杆210的前端部形成丝杠轴211,在顶出板841的后端面形成螺孔842,但丝杠轴211与螺孔842的配置可以相反。即,可以在顶出杆210的前端面形成螺孔842,在顶出板841的后端面形成丝杠轴211。

之后,将定模部830固定于可动压板120,接着,用连结件600连结顶出杆210的后端部与顶出十字头220。例如如图5所示,连结件600将顶出杆210的后端部的凸缘与顶出十字头220的前端部的凸缘对接连结。连结件600具有:第1分割部601,从前方按压顶出杆210的后端部的凸缘;及第2分割部602,从后方按压顶出十字头220的前端部的凸缘。第1分割部601与第2分割部602通过螺栓等连结。另外,连结件600可以是通常的连结件。

若顶出杆210的前端部与动模部840的连结和顶出杆210的后端部与顶出十字头220的连结的顺序颠倒,则工作很难进行。这是因为,若先连结顶出杆210的后端部与顶出十字头220,则后续需要拆解定模部830而连结动模部840与顶出杆210的前端部。

如图4所示,连结件600配置于可动压板120的内部空间121。可动压板120的内部空间121为配置顶出装置200的空间。从可动压板120的后方进入连结件600很麻烦。在连结件600的后方,不仅配置顶出十字头220还配置驱动机构230。驱动机构230妨碍从可动压板120的后方向连结件600的进入。

可动压板120具有用于实施连结顶出杆210与顶出十字头220的工作的开口部123。以下,也将连结顶出杆210与顶出十字头220的工作简称为连结工作。开口部123能够实现从可动压板120的外部空间122向可动压板120的内部空间121的进入即与模开闭方向正交的方向(例如铅垂方向)的进入。连结工作由人或机器人实施。可动压板120的外部空间122为以开口部123基准与内部空间121相反的一侧的空间。

如图4等所示,连结工作用开口部123形成于可动压板120的上表面,更详细而言形成于可动压板120的荷载传递部530的上表面。为了使可动压板120的刚性上下对称,在可动压板120的下表面,更详细而言在可动压板120的荷载传递部530的下表面也形成开口部125。该下侧的开口部125在本实施方式中并非用于连结工作,但也可以用于连结工作。

工作人员或工作机器人经由可动压板120的开口部123从可动压板120的外部空间122进入可动压板120的内部空间121而实施连结工作。之后,工作人员或工作机器人从可动压板120的内部空间121退出到可动压板120的外部空间。

工作人员或工作机器人能够与连结工作同样地实施连结解除工作。连结解除工作是解除顶出杆210与顶出十字头220的连结的工作。

工作人员或工作机器人经由可动压板120的开口部123从可动压板120的外部空间122进入可动压板120的内部空间121而实施连结解除工作。之后,工作人员或工作机器人从可动压板120的内部空间121退出到可动压板120的外部空间122。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连结工作用开口部123形成于可动压板120的上表面,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连结工作用开口部123只要形成于上表面(z轴方向正侧的端面)、下表面(z轴方向负侧的端面)、操作侧相反侧的横向侧面(y轴方向正侧的端面)及操作侧的横向侧面(y轴方向负侧的端面)中的至少1处即可。

即,连结工作用开口部123只要用于从与模开闭方向正交的方向进入可动压板120的内部空间121即可。在本实施方式中,工作用开口部123之所以形成于荷载传递部530的上表面,是因为如图3所示荷载传递部530的操作侧相反侧的横向侧面及荷载传递部530的操作侧的横向侧面被支承腿部540堵住。

在可动压板120的内部空间121不仅配置连结件600还配置驱动机构230。从润滑剂供给部610向驱动机构230供给油脂等润滑剂。

如图4所示,润滑剂供给部610安装于可动压板120的上表面。更详细而言,润滑剂供给部610安装于可动压板120的荷载传递部530的上表面。在可动压板120的上表面形成至可动压板120的内周面为止向铅垂向下方延伸的润滑剂通道611。在该润滑剂通道611的延长线上形成润滑剂通道612。润滑剂通道612从安装盘260的上表面至安装盘260的贯穿孔263为止向铅垂下方延伸。

润滑剂在可动压板120的润滑剂通道611及安装盘260的润滑剂通道612流下并供给至运动转换机构250。润滑剂首先供给至丝杠螺母252,接着供给至丝杠轴251。之后,润滑剂沿丝杠轴251扩散到前方及后方,还供给至花键轴254及轴承256。

如图6所示,润滑剂在安装盘260与顶出十字头220之间因离心力从旋转的丝杠轴251飞散。更详细而言,如图6所示,润滑剂在丝杠螺母252与顶出十字头220之间因离心力从旋转的丝杠轴251飞散。如图6中用箭头表示,飞散的润滑剂朝向可动压板120的上侧的开口部123。

注射成型机10为了阻止润滑剂朝向上侧的开口部123飞散而具备切换罩620。另外,飞散的润滑剂还朝向下侧的开口部125。通过下侧的开口部125的润滑剂由油盘进行收集。油盘例如载置于框架900的上表面。

切换罩620切换成允许经由可动压板120的开口部123从外部空间122向内部空间121的进入的第1状态和抑制润滑剂经由可动压板120的开口部123从内部空间121向外部空间122飞散的第2状态。切换罩620为第2状态时与第1状态时相比,抑制润滑剂经由开口部123从内部空间121向外部空间122飞散。

切换罩620为第2状态时与切换罩620为第1状态时相比,从连结工作时的进入方向(例如铅垂方向)观察时开口部123的开口度小。开口部123的开口度小表示开口部123的被切换罩620覆盖的面积大。开口部123的开口度越小,越能够抑制润滑剂经由开口部123从内部空间121向外部空间122飞散。

切换罩620例如为平行移动的滑动罩。切换罩620在图7所示的位置与图8所示的位置之间滑动。该滑动方向例如为x轴方向。

切换罩620在图8所示的位置成为允许从可动压板120的开口部123的连结工作的第1状态。连结工作如上所述为连结顶出杆210与顶出十字头220的工作。

如图8所示,实施连结工作期间,顶出十字头220在后退极限位置停止,顶出板841在后退极限位置停止。另外,如图4所示,顶出板841在后退极限位置停止时,顶出销844的前端面与可动模板836的前端面位于同一个平面。

如图8所示,实施连结工作期间,从工作人员或工作机器人的进入方向(例如上方)观察时,连结件600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可动压板120的开口部123的轮廓线124的内侧。由此,允许连结工作。在本实施方式中,连结件600整体配置于开口部123的轮廓线124的内侧,因此更容易进行连结工作。

切换罩620在图7所示的位置成为抑制润滑剂经由可动压板120的开口部123从内部空间121向外部空间122飞散的第2状态。如图6所示,润滑剂在安装盘260与顶出十字头220之间因离心力从旋转的丝杠轴251飞散。

如图6所示,顶出十字头220前进到底而顶出杆210到达顶出位置时,安装盘260与顶出十字头220的间隔最宽。此时,丝杠轴251与可动压板120的连结工作用开口部123从连结工作时的进入方向(例如上方)观察时重叠。

安装盘260与顶出十字头220与间隔最宽时,从连结工作时的进入方向(例如上方)观察时,丝杠轴251的与开口部123重叠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被切换罩620覆盖。由此,可抑制润滑剂经由可动压板120的开口部123从内部空间121向外部空间122飞散。

安装盘260与顶出十字头220的间隔最宽时,从连结工作时的进入方向(例如上方)观察时,丝杠轴251的与开口部123重叠的部分整体可以被切换罩620覆盖。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润滑剂经由可动压板120的开口部123从内部空间121向外部空间122飞散。

另外,切换罩620在图7所示的位置,从连结工作时的进入方向(例如上方)观察时,可以不与连结工作用开口部123的整体重叠。只要可动压板120的开口部123的开口度通过切换罩620从图8所示的位置向图7所示的位置滑动而变小即可。

如图7及图8所示,切换罩620例如具有平板部621及形成于平板部621的引导孔部624。平板部621通过螺栓625固定于安装盘260的上表面。螺栓625穿过引导孔部624而被拧入安装盘260的上表面的螺栓孔。

引导孔部624为沿切换罩620的滑动方向(例如x轴方向)延伸的长孔。引导孔部624在与切换罩620的滑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例如y轴方向)上隔着间隔设置多个。在多个引导孔部624分别配置螺栓625。

拧松螺栓625,由此切换罩620能够在将螺栓625拧入螺栓孔的状态下滑动。切换罩620滑动之后,拧紧螺栓625,由此切换罩620固定于安装盘260的上表面。工作人员为了抑制切换罩620的振动而使用扳手或钳子等工具拧紧螺栓625。

另外,可以在螺栓625的头部形成旋钮。即,螺栓625为所谓的蝶形螺栓。工作人员无需使用工具便能够操作螺栓625。可以在螺栓625的头部形成防滑槽。

如图9所示,切换罩620具有形成于平板部621的缺口部626。平板部621具有在上方观察时为矩形形状的第1矩形板部622及在上方观察时为矩形形状的第2矩形板部623。第2矩形板部623配置于第1矩形板部622的后方(x轴方向负侧)。第2矩形板部623的y轴方向尺寸比第1矩形板部622的y轴方向尺寸短。

缺口部626配置于第2矩形板部623的y轴方向两侧。在缺口部626配置安装盘260的安装臂262。能够避免安装盘260的安装臂262与切换罩620的相互干扰,进而能够加大切换罩620的滑动距离。

如图7所示,在切换罩620抑制润滑剂的飞散时,从连结工作时的进入方向(例如上方)观察时,开口部123与缺口部626不重叠。因此,润滑剂不会从缺口部626飞散到开口部123。

切换罩620具有与平板部621垂直的板状的止挡器部627。止挡器部627在切换罩620从图8所示的位置向图7所示的位置前进时与安装盘主体261的背面抵接,从而使切换罩620停止。从而能够限定切换罩620的停止位置。

另外,可以在止挡器部627形成沿前后方向贯穿止挡器部627的贯穿孔。在该贯穿孔配置螺栓。螺栓穿过止挡器部627的贯穿孔而被拧入安装盘主体261的背面的螺栓孔。此时,可以代替螺栓625在引导孔部624配置引导销。引导销与引导孔部624的配置可以相反。即,可以是引导销设置于切换罩620的下表面,引导孔部624形成于安装盘主体261的上表面。

切换罩620具有形成于平板部621的润滑剂通过部628。润滑剂通过部628为使从可动压板120的润滑剂通道611朝向安装盘260的润滑剂通道612流下的润滑剂通过的孔。

如以上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切换罩620为第1状态时,能够经由可动压板120的开口部123从外部空间122对内部空间121进行向与模开闭方向正交的方向的进入,因此能够实施连结工作。并且,切换罩620为第2状态时,能够抑制润滑剂经由开口部123从内部空间121向外部空间122飞散。将切换罩620的状态切换成第1状态和第2状态,因此能够轻松地实施连结工作并且能够抑制润滑剂的飞散。

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切换罩620配置于可动压板120的内部空间121。切换罩620配置于驱动机构230与开口部123之间。切换罩620例如安装于顶出装置200。另外,切换罩620配置于可动压板120的内部空间121时,可以代替安装于顶出装置200而如图11(a)所示安装于可动压板120。图11(a)所示的切换罩620从内部空间121侧堵住开口部123的整体。

切换罩620配置于可动压板120的内部空间121时,在第2状态下抑制润滑剂从可动压板120的内部空间121向开口部123飞散。能够抑制润滑剂附着于开口部123,进而能够减少润滑剂附着于实施连结工作的工作人员或工作机器人。并且,能够抑制可动压板120的内周面被润滑剂污染。

切换罩620只要在抑制润滑剂的飞散的第2状态下配置于可动压板120的内部空间121即可。本实施方式的切换罩620在允许进入连结工作的第1状态下配置于内部空间121,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切换罩620可以在允许进入连结工作的第1状态下配置于外部空间122或开口部123。切换罩620无关于第1状态时的配置,只要在第2状态时配置于内部空间121,便能够抑制润滑剂附着于开口部123,进而能够减少润滑剂附着于实施连结工作的工作人员或工作机器人。并且,能够抑制可动压板120的内周面被润滑剂污染。

另外,可以代替切换罩620在抑制润滑剂的飞散的第2状态下配置于可动压板120的内部空间121,而如图11(b)所示配置于外部空间122,也可以如图12(a)所示配置于开口部123。此时,也能够抑制润滑剂经由可动压板120的开口部123从内部空间121向外部空间122飞散。

如图11(b)所示,切换罩620在配置于可动压板120的外部空间122时,可以安装于可动压板120。图11(b)所示的切换罩620从外部空间122侧堵住开口部123的整体。并且,如图12(a)所示,切换罩620配置于可动压板120的开口部123时,可以安装于可动压板120。图12(a)所示的切换罩620在开口部123的中途堵住开口部123的整体。

另外,切换罩620的滑动方向并不限定于x轴方向。例如,切换罩620的滑动方向可以是y轴方向或z轴方向。切换罩620的滑动方向可适当选择。

另外,切换罩620可以是平行移动的滑动罩、伸缩的伸缩罩、旋转移动的旋转罩中的任一种。伸缩罩可以是蛇腹式、伸缩(telescopic)式中的任一种。图12(b)所示的切换罩620具有旋转罩629及铰链630。在旋转罩629安装有铰链630,旋转罩629以铰链630的销631为中心旋转。图12(b)中用实线表示的状态为抑制润滑剂的飞散的第2状态,图12(b)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状态为允许进入连结工作的第1状态。图12(b)所示的切换罩620在第2状态下从外部空间122侧堵住开口部123的整体。

(变形例等)

以上,对注射成型机的实施方式等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等。在记载于权利要求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修改、替换、附加、删除及组合。当然,这些也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例如,上述实施方式的顶出装置200安装于可动压板120且从动模820顶出成型品20,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即,顶出装置200可以安装于固定压板110,且从定模810顶出成型品20。作为这种情况,例如可列举合模装置100为立式的情况。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