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吹针装置及吹瓶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95237发布日期:2020-05-26 18:20阅读:8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吹针装置及吹瓶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吹瓶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吹针装置及吹瓶机。



背景技术:

常规的塑料中空吹瓶设备,产品吹塑成型是靠吹针对已经置于模具内的塑料管坯进行吹气,使管坯胀大、贴紧模腔,然后冷却定型后成型,由于管坯是从塑料模头(机头)热塑挤出,本身自带热量,故在吹气成型的过程中,为使吹针头与制品瓶口成型位置可以冷却定型,需对吹针进行运水冷却。

传统的塑料中空吹瓶设备的吹针,是靠在运水芯两边加工运水槽进行运水并形成进出回路,但通过运水槽运水只能对局部位置进行冷却,导致瓶口冷却不均匀而间接导致瓶口成型因冷却定型不均衡而变形;在吹制一些瓶口偏小的制品时,由于瓶口限制吹针的直径,同时也会限制运水芯的直径结构,导致加工运水芯两边的运水槽以及运水芯内的吹气孔的难度增大,且容易出现运水槽与吹气孔相通的情况,导致漏水、漏气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冷却均匀的吹针装置以及应用了该吹针装置的吹瓶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吹针装置,包括:

吹针主体;

运水芯,所述运水芯插设于所述吹针主体内,所述运水芯包括内管与外管,所述外管的外壁与所述吹针主体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形成第一通道,所述内管的外壁与所述外管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形成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于内管及外管的下部通过一连接通道相连通形成运水回路,所述吹针主体上对应所述第一通道远离所述连接通道的位置设有第一配水口,所述吹针主体上对应所述第二通道远离所述连接通道的位置设有第二配水口。

上述吹针装置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内管、外管及吹针主体之间的间隙,形成运水进、出回路,显著、有效地增大了吹针运水冷却的面积,使得热量传递较为均匀,且增强了冷却的效率,有利于减少因瓶口冷却不均匀而导致的瓶口变形的问题;同时,内管与外管可以直接使用标准无缝管,省去了运水芯的加工,即使受瓶口制约导致吹针主体的直径偏小,使得运水芯直径偏小,也可以直接使用小直径标准无缝管,只需组合安装,无需加工运水槽及吹气孔,降低了加工难度,避免了因运水芯变形或加工缺陷导致的漏水漏气的现象。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一种吹针装置,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均为环形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一种吹针装置,所述吹针主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吹针筒与吹针头,所述运水芯插设于所述吹针筒内,所述运水芯的一端伸出于所述吹针筒并插设于所述吹针头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一种吹针装置,所述吹针筒内设有第一台阶位,所述外管的上端抵于所述第一台阶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一种吹针装置,所述外管的上端设有与所述吹针筒内壁紧配的第一环形凸起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一种吹针装置,所述内管的上端伸出于所述外管的上端,所述内管伸出于所述外管上端的部分设有与所述吹针筒内壁紧配的第二环形凸起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一种吹针装置,所述吹针头内设有第二台阶位,所述内管的下端伸出于所述外管的下端并抵于所述第二台阶位,所述内管、所述外管及所述吹针头之间于所述第一通道的下端与所述第二通道的下端形成所述连接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一种吹针装置,所述内管的下端与所述吹针头之间设有密封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一种吹针装置,所述吹针筒与所述吹针头通过螺纹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吹瓶机,其包括如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一种吹针装置。

上述吹瓶机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将运水芯设计成插设在吹针主体内的内管及外管,内管、外管及吹针主体之间的间隙形成运水进、出回路,显著、有效地增大了吹针运水冷却的面积,使得热量传递较为均匀,且增强了冷却的效率,有利于减少因瓶口冷却不均匀而导致的瓶口变形的问题;同时,内管与外管可以直接使用标准无缝管,省去了运水芯的加工,即使受瓶口制约导致吹针主体的直径偏小,使得运水芯直径偏小,也可以直接使用小直径标准无缝管,只需组合安装,无需加工运水槽及吹气孔,降低了加工难度,避免了因运水芯变形或加工缺陷导致的漏水漏气的现象。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传统的塑料中空吹瓶设备的吹针的剖视图;

图2是图1中a-a方向的截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b-b方向的截面图;

图5是图3中ⅰ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3中ⅱ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

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和图2,为传统的塑料中空吹瓶设备的吹针,包括吹针主体以及插设在吹针主体内的运水芯,运水芯的两边加工有运水槽12以形成进水通道与出水通道,吹针主体上对应进水通道设有第一配水口,对应出水通道设有第二配水口。

参照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吹针装置,包括:

吹针主体1;

运水芯2,运水芯2插设于吹针主体1内,运水芯2包括内管2a与外管2b,外管2b的外壁与吹针主体1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形成第一通道3,内管2a的外壁与外管2b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形成第二通道4,第一通道3与第二通道4于内管2a及外管2b的下部通过一连接通道11相连通形成运水回路,吹针主体1上对应第一通道3远离连接通道11的位置设有第一配水口5,吹针主体1上对应第二通道4远离连接通道11的位置设有第二配水口6。

通过内管2a、外管2b及吹针主体1之间的间隙,形成运水进、出回路,显著、有效地增大了吹针运水冷却的面积,使得热量传递较为均匀,且增强了冷却的效率,有利于减少因瓶口冷却不均匀而导致的瓶口变形的问题;同时,内管2a与外管2b可以直接使用标准无缝管,省去了运水芯2的加工,即使受瓶口制约导致吹针主体的直径偏小,使得运水芯2直径偏小,也可以直接使用小直径标准无缝管,只需组合安装,无需加工运水槽及吹气孔,降低了加工难度,避免了因运水芯2变形或加工缺陷导致的漏水漏气的现象。

参照图3和图4,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道3与第二通道4均为环形通道,运水通道呈环形,热量传递较为均匀,进一步保证了瓶口能够均匀地冷却定型,使瓶口成型不变形。

参照图3和图6,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吹针主体1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吹针筒1a与吹针头1b,运水芯2插设于吹针筒1a内,运水芯2的一端伸出于吹针筒1a并插设于吹针头1b内,采用分体式结构,便于拆装且便于维护。

参照图3和图5,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吹针筒1a内设有第一台阶位7,外管2b的上端抵于第一台阶位7,以实现对外管2b的定位。

参照图3和图5,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外管2b的上端设有与吹针筒1a内壁紧配的第一环形凸起部8,以实现对外管2b的紧固。

参照图3和图5,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内管2a的上端伸出于外管2b的上端,内管2a伸出于外管2b上端的部分设有与吹针筒1a内壁紧配的第二环形凸起部9,以实现对内管2a的紧固。

参照图3和图6,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吹针头1b内设有第二台阶位10,内管2a的下端伸出于外管2b的下端并抵于第二台阶位10以实现对内管2a的定位,内管2a、外管2b及吹针头1b之间于第一通道3的下端与第二通道4的下端形成连接通道11。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内管2a的下端与吹针头1b之间设有密封结构,以防止在工作时漏水。其中,密封结构可以是设置在内管2a的下端的密封圈,也可以是设置在内管2a的下端与吹针头1b之间的防水密封胶,在此不做限定。

参照图3和图5,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配水口5与第二配水口6设置在吹针筒1a上。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吹针筒1a与吹针头1b通过螺纹连接,其结构简单且稳定,有利于提高连接处在工作时的可靠性。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吹针筒1a与吹针头1b还可以通过外置螺钉或销钉连接,在此不做限定。

一种吹瓶机,包括上述的一种吹针装置,将运水芯2设计成插设在吹针主体1内的内管2a及外管2b,内管2a、外管2b及吹针主体1之间的间隙形成运水进、出回路,显著、有效地增大了吹针运水冷却的面积,使得热量传递较为均匀,且增强了冷却的效率,有利于减少因瓶口冷却不均匀而导致的瓶口变形的问题;同时,内管2a与外管2b可以直接使用标准无缝管,省去了运的水芯2的加工,即使受瓶口制约导致吹针主体的直径偏小,使得运水芯2直径偏小,也可以直接使用小直径标准无缝管,只需组合安装,无需加工运水槽及吹气孔,降低了加工难度,避免了因运水芯2变形或加工缺陷导致的漏水漏气的现象。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形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的变换或相应的改动,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