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开合的注塑机安全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54134发布日期:2020-06-02 20:18阅读:532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开合的注塑机安全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开合的注塑机安全门。



背景技术:

注塑机又名注射成型机或注射机,它是将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塑料利用塑料成型模具制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型设备,分为立式、卧式、全电式,注塑机能加热塑料,对熔融塑料施加高压,使其射出而充满模具型腔。

现有技术中,注塑机通常包含锁模结构,其锁紧成型模具后进行注射成型,成型模具包括定模具和动模具,而定模具和动模具通常固定设置在定模板和动模板上,通过驱动装置驱动动模板朝向或背向定模板运动,从而实现模具的合模和开模,为了提高注塑机在工作时的安全性,通常会在注塑机开模处设置有防护门,但是现有的防护门结构非常简单,通常使用胶轮和滑槽结构,滑槽易进入杂物颗粒,胶轮在滑槽滑动过程中与杂物发生干涉,易发生卡顿,不易开合,平顺性较差,导致注塑机无法正常工作,因此提供一种便于开合的注塑机安全门是十分具有实用价值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开合的注塑机安全门,通过上、下门板联动翻转实现开合,以实现在封闭注塑机的同时使安全门的开合过程更加流畅、便捷。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便于开合的注塑机安全门,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注塑机启闭口一侧的门架、竖直封闭注塑机启闭口的上门板、下门板以及联动上门板、下门板同步翻转的连杆,所述上门板与下门板均为方形门板,在安全门闭合状态时,所述上门板的一侧顶角铰接在门架上,所述下门板的同侧底角铰接在门架上,所述下门板顶部内表面压合在上门板底部外表面上,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铰接在上门板、下门板上,所述下门板底面远离下门板与门架铰接一侧嵌设有红外传感器,所述红外传感器与注塑机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下门板的底面设置与注塑机电连接的红外传感器,实现安全门与注塑机的同步操作,即当红外传感器受到遮挡时,表示安全门处在闭合状态,注塑机可执行注塑操作,当下门板转动打开注塑机时,红外传感器失去前方阻挡,关闭注塑机的注塑操作,以保证操作者的安全,当安全门由闭合到打开状态时,操作人员推动下门板绕右下角铰接点顺时针转动90°,通过两端与上门板和下门板分别铰接的连杆,同步带动上门板绕右上角的铰接点逆时针转动90°,实现上门板与下门板的同步转动,用以封闭/打开注塑机,实现快速容易的开合安全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门板外表面的左上角设有手柄,所述手柄的轴线与下门板外侧面垂直,所述手柄转动连接在下门板的外表面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下门板上设置可转动连接的手柄,使操作员可通过手柄打开/关闭安全门,通过手柄与下门板的转动连接,使操作员在打开安全门的过程中无需调整手握位置,增加了手柄的使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门架上对称设有水平的气缸,所述气缸活塞杆的一端与下门板靠近顶部的侧壁抵接,所述门架位于气缸的侧壁上对称设有距离传感器,所述距离传感器分别与和其同侧的气缸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操作员通过手柄拉动下门板时,距离传感器感应到上门板的转动,向气缸传递信号,气缸的活塞杆伸出推动上门板和下门板转动,为操作员提供助力,增加安全门的使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门架上靠近气缸设有电磁锁,所述电磁锁的子锁安装在下门板靠近顶面的侧壁上,所述电磁锁与注塑机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门架的侧壁上设置可与下门板靠近顶端的侧壁锁紧的电磁锁,以实现在注塑机进行注塑操作时,保持安全门的锁紧状态,增加注塑机安全门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门架上设有电动葫芦、且安装在上门板与下门板与门架的铰接处的正上方,所述电动葫芦的牵引绳与手柄侧壁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注塑机完成注塑操作时,电动葫芦启动以收紧牵引绳,将下门板通过手柄拉起至牵引绳竖直后放松牵引绳,下门板受牵引方向的惯性,通转过重心竖直向下的平衡点受重力继续转动至水平状态,以完成安全门的打开,关闭原理与之相同;通过电机的上述动作实现安全门的自动开合,提高安全门的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门板上设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上设有透明的树脂挡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在上门板上设置带有透明树脂挡片的观察窗,以方便观察注塑机在进行注塑操作时的情况,以实现对注塑机注塑过程的实时监控,增加安全门的使用性和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门架上嵌设有与上门板内表面抵接的清洁条,所述清洁条设置在观察窗的移动轨迹上、且清洁条的上表面与树脂挡片的内表面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门架上设置上表面与树脂挡片抵接的清洁条,以实现在上门板开合转动的过程中,清洁条的上表面与树脂挡片的内表面发生滑动摩擦,达到清洁树脂挡片内表面灰尘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门板左下角的底壁上与右上角的侧壁上设有缓冲胶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设置缓冲胶垫的方式,减缓门板在转动过程中与门架间的冲击和碰撞,提高使用时的平顺感,防止下门板与门架发生碰撞后损伤,提高安全门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门板与下门板的四角均打磨为圆弧形的圆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上门板与下门板打磨为圆弧形,防止上门板与下门板的尖锐将操作人员划伤,进一步提高使用时的平顺感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结构简单易于开合:通过在设置可以同步转动的上门板与下门板,实现注塑机的开合与关闭,结构简单,不易发生卡顿;

2.具有良好的使用性:提供两种安全门的打开方式,且通过手柄手动打开安全门时,设有助力的气缸,使操作人员可更容易的转动上、下门板,提高安全门的使用性,同时在上门板上设置观察窗,方便操作人员随时观察注塑机的注塑过程,进一步增加了安全门的使用性;

3.具有良好的安全性:通过设置电磁锁保证上门板与下门板在注塑过程中的锁紧,以及将门板的四角打磨成圆弧形防止门板在转动的过程中划伤操作人员,增加了安全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安全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门架;2、上门板;21、观察窗;211、树脂挡片;3、下门板;31、缓冲胶垫;4、连杆;5、红外传感器;6、手柄、7、气缸;8、距离传感器;9、电磁锁;10、电动葫芦;11、清洁条;12、圆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便于开合的注塑机安全门,包括安装在注塑机上的门架1、右上角与门架1铰接的上门板2、右下角与门架1铰接的下门板3以及两端分别铰接在上门板2右下角和下门板3左下角的连杆4,上门板2靠近底边的外侧面与下门板3靠近顶边的内侧面重合,下门板3的底面与门架1抵接,下门板3靠近连杆4铰接处一端的底面嵌设有与注塑机电连接的红外传感器5,使安全门在关闭状态下,注塑机才进行注塑操作,以保证安全门外操作人员的安全,下门板3的左上角表面设有转动连接的手柄6,操作人员通过手柄6拉动下门板3,使下门板3绕其与门架1的铰接点顺时针转动90°,并通过连杆4带动上门板2同步逆时针转动90°,以完成注塑机安全门的开合。

参照图2,门架1的两侧设有对称的水平气缸7,气缸7的活塞端与下门板3靠近顶面的侧壁抵接,门架1位于气缸7上方的侧壁上设有距离传感器8,距离传感器8分别与同侧气缸7电连接,当操作人员拉动手柄6时,距离传感器8感应到其与上门板2侧壁的距离发生变化,传递信号给气缸7,气缸7推出活塞杆以推动上门板2与下门板3转动,关闭同理,为操作人员的打开与关闭提供助力。

参照图3,门架1顶壁的中间固定连接有电动葫芦10,电动葫芦10的牵引绳与手柄6侧壁连接,通过电动葫芦10收紧牵引绳将下门板3拉起,同时带动上门板2同步转动,当电动葫芦10的牵引绳拉动至竖直状态时,电动葫芦10放松牵引绳,下门板3通过惯性转过重心竖直向下的平衡点,受重力继续转动,以完成安全门的打开;门架1侧壁靠近闭合手柄6处设有电磁锁9,电磁锁9的子锁安装在下门板3靠近顶面的侧壁上,电磁锁9与注塑机电连接,当注塑机进行注塑操作时,电磁锁9的母锁与子锁保持锁紧,使安全门保持闭合无法打开,以保护操作人员的安全。

参照图3,上门板2上设有观察窗21,观察窗21上设有透明的树脂挡片211,门架1嵌设有倾斜设置在观察窗21转动轨迹上的清洁条11,清洁条11的上表面与树脂挡片211的内侧面抵触,当安全门打开/关闭时,通过上门板2的转动,使清洁条11擦除树脂挡片211表面的灰尘与赃物,达到保持观察窗21洁净的效果,提高安全门的使用性;下门板3底面靠近左下角的一端以及下门板3与门架1铰接一侧的侧壁靠近顶面处均设有缓冲胶垫31,对下门板3在转动的过程中起到保护和缓冲的作用;上门板2与下门板3的四角均为打磨成圆弧形的圆角12,防止尖角划伤操作人员,提高安全性。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注塑机进行注塑时,注塑机安全门保持封闭状态,电磁锁9锁紧;当注塑机完成注塑并将注塑产品从模具中推出时,电动葫芦10启动收紧牵引绳,牵引绳拉动手柄6带动下门板3转动,当牵引绳收紧至竖直状态时,电动葫芦10放松牵引绳,下门板3受惯性作用继续顺时针转动至90°,下门板3通过连杆4带动上门板2同步逆时针转动,打开注塑机,完成开门动作,关闭原理与之相同。

当电动葫芦10发生故障时,操作人员通过拉动手柄6转动下门板3,下门板3通过连杆4带动上门板2同步转动,同时距离传感器8传递信号给气缸7,气缸7伸出活塞杆推动下门板3为操作人员提供助力,控制下门板3顺时针转动90°,连杆4带动上门板2同步逆时针转动90度,以完成开门动作,关闭原理与之相同。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