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隐形眼镜注胶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39391发布日期:2020-05-06 23:40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一种隐形眼镜注胶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隐形眼镜注胶模具。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有的隐形眼镜在制镜时,采用直针垂直注胶的方式,即垂直注胶针4在母模1中心位置垂直注入单体3完成后,母模移载至压合位置压合公模。此种方式稳定性差,而且由于注胶和压合位置分段,易造成注胶后母模移载过程单体3飞溅,易造成公模下压过程搓模和造成产生静电吸附空气形成气泡,影响隐形眼镜镜片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隐形眼镜注胶模具,避免制镜注胶和压合过程中易产生气泡的现象,有效降低移载单体飞溅的风险,具有高效率、低气泡等优点,提高制镜质量。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隐形眼镜注胶模具,包括母模和可压合在母模上的公模,所述母模包括中心的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一凹陷部的边缘外周设置有第一竖直挡板部,所述第一竖直挡板部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水平环形部,所述公模包括中心的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二凹陷部的边缘外周设置有第二竖直挡板部,所述第二竖直挡板部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水平环形部,所述第二水平环形部设置有可插入弯头注胶针的缺口,所述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凹陷部之间形成压合镜片的容腔。

优选,所述第一水平环形部、第一竖直挡板部的内侧和第一凹陷部顶端面之间形成阶梯状端面,所述第二水平环形部和第二竖直挡板部的外侧可卡合在阶梯状端面上。

优选,所述缺口呈半圆形。

优选,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厚度自中心向边缘递增。

优选,所述第二凹陷部的厚度均匀,或者,所述第二凹陷部的厚度自中心向边缘递增。

优选,压合时,第二竖直挡板部和第一竖直挡板部之间留有设定距离的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注胶和压合位置在同一位置,注胶方式改为预压合后从侧边使用弯头注胶针伸入公模缺口注胶,注胶完成后再次压合。具体的,母模吸取装置将母模吸取移载至注胶压合载盘,公模吸取压合装置吸取公模至压合载盘上方设定位置,公模吸取压合装置z轴降至预压合注胶位置,注胶机构的弯头注胶针从公母模侧边缺口位置伸入并注胶,注胶完成后弯头注胶针收回,公模吸取压合装置继续分层下压至压合位置完成制镜。

此种方式降低母模移载过程单体飞溅的风险,新型注胶方式减少注胶后的移载,利用毛细原理注胶减少压合过程中产生的气泡和杂质参入,有效防止压合过程中发生搓模现象,具有高效率、低气泡等特点,提高制镜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设计中注胶方式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隐形眼镜注胶模具进行预压合注胶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公模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预压合注胶的成型示意图;

附图的标记含义如下:

1:母模;2:公模;3:单体;4:垂直注胶针;5:弯头注胶针;6:缺口;7:隐形眼镜镜片;8:第一凹陷部;9:第一水平环形部;10:第一竖直挡板部;11:阶梯状端面;12:第二凹陷部;13:第二竖直挡板部;14:第二水平环形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2-4所示,一种隐形眼镜注胶模具,包括母模1和可压合在母模1上的公模2,所述母模1包括中心的第一凹陷部8,其中,所述第一凹陷部8的厚度自中心向边缘递增,所述第一凹陷部8呈弧面状,其顶部的边缘外周设置有第一竖直挡板部10,也即第一凹陷部8的顶部设置有首尾连成一圈的竖直挡板,竖直挡板具有一定的高度。在第一竖直挡板部10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水平环形部9,第一水平环形部9向外侧延伸,第一竖直挡板部10和第一水平环形部9相互垂直。

对应的,所述公模2包括中心的第二凹陷部12,所述第二凹陷部12的厚度可以均匀设置,也可以自中心向边缘递增,一般的,第二凹陷部12的厚度变化较小,小于第一凹陷部8的厚度变化。所述第二凹陷部12的边缘外周设置有第二竖直挡板部13,即第二凹陷部12的顶部设置有首尾连成一圈的竖直挡板,竖直挡板具有一定的高度。所述第二竖直挡板部13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水平环形部14,第二水平环形部14向外侧延伸。

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水平环形部14设置有可插入弯头注胶针5的缺口6,比如,缺口6设置为半圆形。则第一凹陷部8和第二凹陷部12之间形成压合镜片的容腔。通过弯头注胶针5向母模1中注入单体3后,和公模2压合转入固化站uv固化,形成隐形眼镜镜片7。

优选,第一水平环形部9、第一竖直挡板部10的内侧(靠近中心的一侧)和第一凹陷部8顶端面之间形成阶梯状端面11,所述第二水平环形部14和第二竖直挡板部13的外侧可卡合在阶梯状端面11上。如图4所示,压合时,第二竖直挡板部13和第一竖直挡板部10之间留有设定距离的间隙,具体可以根据需要调节间隙大小。

利用图2预压合注胶方式,公模2到达预压合注胶位置时利用弯头注胶针5从公模缺口6伸入注胶,注胶完成后依次分段压合至压合位置(不同位置不同速度完成压合),避免压合过程中搓模和静电吸附等造成的单体飞溅和气泡,实现注胶制镜气泡问题的有效改善。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者等效流程变换,或者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隐形眼镜注胶模具,包括母模(1)和可压合在母模(1)上的公模(2),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模(1)包括中心的第一凹陷部(8),所述第一凹陷部(8)的边缘外周设置有第一竖直挡板部(10),所述第一竖直挡板部(10)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水平环形部(9),所述公模(2)包括中心的第二凹陷部(12),所述第二凹陷部(12)的边缘外周设置有第二竖直挡板部(13),所述第二竖直挡板部(13)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水平环形部(14),所述第二水平环形部(14)设置有可插入弯头注胶针(5)的缺口(6),所述第一凹陷部(8)和第二凹陷部(12)之间形成压合镜片的容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隐形眼镜注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平环形部(9)、第一竖直挡板部(10)的内侧和第一凹陷部(8)顶端面之间形成阶梯状端面(11),所述第二水平环形部(14)和第二竖直挡板部(13)的外侧可卡合在阶梯状端面(1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隐形眼镜注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6)呈半圆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隐形眼镜注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陷部(8)的厚度自中心向边缘递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隐形眼镜注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陷部(12)的厚度均匀,或者,所述第二凹陷部(12)的厚度自中心向边缘递增。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隐形眼镜注胶模具,其特征在于,压合时,第二竖直挡板部(13)和第一竖直挡板部(10)之间留有设定距离的间隙。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隐形眼镜注胶模具,包括母模和可压合在母模上的公模,所述母模包括中心的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一凹陷部的边缘外周设置有第一竖直挡板部,所述第一竖直挡板部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水平环形部,所述公模包括中心的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二凹陷部的边缘外周设置有第二竖直挡板部,所述第二竖直挡板部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水平环形部,所述第二水平环形部设置有可插入弯头注胶针的缺口,所述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凹陷部之间形成压合镜片的容腔。避免制镜注胶和压合过程中易产生气泡的现象,有效降低移载单体飞溅的风险,具有高效率、低气泡等优点,提高制镜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张嘉华;许明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视准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30
技术公布日:2020.05.0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