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二次顶出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50140发布日期:2020-07-04 01:24阅读:453来源:国知局
新型二次顶出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顶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二次顶出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目前标准的二次顶结构,结构比较复杂,对于模具厚度有限制,往往会在模具中占据较大空间,不能够适应小注塑机生产,增加了成本。

因此,现有技术有待于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新型二次顶出机构,旨在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及的技术问题,应用于模具内时,几乎没有增加模具厚度,不需要二次顶标准件,节省了空间和成本。

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二次顶出机构,包括螺栓、固定块、顶针面板和弹簧,弹簧套设于螺栓上,螺栓设置于固定块上,固定块设置于顶针面板上,顶针面板底部设置有顶针和顶杆,顶杆与固定块连接,顶杆上设置有限位块。

优选地,还包括支撑柱,支撑柱设置于固定块顶部。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二次顶出机构,应用于模具内,有益效果如下:当开始顶出时,顶针和顶杆一起运动,当顶杆被限位后,顶杆不能继续运动,而弹簧会被压缩,由顶针继续顶出产品,实现二次顶。在将本二次顶出机构应用于模具内时,没有增加模具厚度,没有增加顶针板,不需要二次顶标准件,节省了空间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中所提及的现有顶出结构;

图2为本实用新型新型二次顶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新型二次顶出机构应用于模具内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新型二次顶出机构应用于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需要注意的是,相关术语如“第一”、“第二”等可以用于描述各种组件,但是这些术语并不限制该组件。这些术语仅用于区分一个组件和另一组件。例如,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第一组件可以被称为第二组件,并且第二组件类似地也可以被称为第一组件。术语“和/或”是指相关项和描述项的任何一个或多个的组合。

如图1所示,图1为背景技术中所提及的现有顶出结构;现有的顶出结构为了实现二次顶出,包含了四块顶针板777和一个二次顶标准顶出杆666,往往会在模具中占据较大空间,从而对于模具厚度有限制,不能够适应小注塑机生产,增加了成本。

如图2、图3、图4所示,图2为本实用新型新型二次顶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新型二次顶出机构应用于模具内的剖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新型二次顶出机构应用于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二次顶出机构,包括螺栓1、固定块4、顶针面板20和弹簧2,弹簧2套设于螺栓1上,螺栓设置于固定块4上,固定块设置于顶针面板上,顶针面板底部设置有顶针7和顶杆5,顶杆与固定块连接,顶杆上设置有限位块6。本实用新型的新型二次顶出机构,应用于模具内,有益效果如下:当开始顶出时,顶针和顶杆一起运动,当顶杆被限位后,顶杆不能继续运动,弹簧被压缩,顶针继续顶出产品,产品8也从顶杆中脱出,可以实现自动化生产或者机械手拿产品。顶出完成后,顶杆在弹簧的作用下回复原位。开始循环生产。在将本二次顶出机构应用于模具内时,没有增加模具厚度,没有增加顶针板,不需要二次顶标准件,节省了空间和成本。优选地,还包括支撑柱3,支撑柱3设置于固定块顶部。具体地,在将本新型二次顶出机构应用于模具内时,新型二次顶出机构设置于动模60上,图4中精模为50,图3中8表示注塑成型的产品。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螺栓、固定块、顶针面板和弹簧,弹簧套设于螺栓上,螺栓设置于固定块上,固定块设置于顶针面板上,顶针面板底部设置有顶针和顶杆,顶杆与固定块连接,顶杆上设置有限位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柱,支撑柱设置于固定块顶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二次顶出机构,包括螺栓、固定块、顶针面板和弹簧,弹簧套设于螺栓上,螺栓设置于固定块上,固定块设置于顶针面板上,顶针面板底部设置有顶针和顶杆,顶杆与固定块连接,顶杆上设置有限位块。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模具内时,几乎没有增加模具厚度,不需要二次顶标准件,节省了空间和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殷正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森骏卓越精密模具(深圳)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29
技术公布日:2020.07.0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