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塑材料挤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83627发布日期:2020-09-23 00:13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一种竹塑材料挤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竹塑挤出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竹塑材料挤出装置。



背景技术:

以竹纤维、竹粉的形态为增强材料或填料添加到热塑性塑料中,并通过加热使竹材与熔融状态的热塑性塑料进行复合而成或指将有机单体注入竹材的微细结构中,然后采用辐射法或触媒法等处理,使有机单体与竹材组分产生接枝共聚或均聚物的一种材料,现有的竹塑挤出装置,通过人工旋转螺杆而实现挤出效果,这样不仅挤出效率低,并且进行下一次挤出时,需要螺杆手动旋回原位,工作量大,效果差,挤出筒内壁残留大量的竹塑,导致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目前挤出效率低和容易残留,导致浪费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竹塑材料挤出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竹塑材料挤出装置,所述竹塑材料挤出装置包括:

挤出筒,所述挤出筒内部设有挤出腔,且所述挤出腔内壁靠右侧开设有至少三圈螺纹槽,其中一圈所述螺纹槽内螺纹连接有螺纹盘,且所述螺纹盘左侧依次设有受力块、连接板以及横轴,所述受力块垂直固定于螺纹盘左面中间,且所述连接板垂直焊接于受力块左面中心位置,所述横轴水平固定于连接板左面中心,且所述螺纹盘右端水平固定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右端穿过挤出筒右端中心位置并与其活动连接,且所述连接轴内部嵌入有与其活动连接的内轴;所述横轴左端固定有与其为一体的挤压头,且所述挤压头上下端均固定有刮板,且位于所述挤压头上方的刮板上表面中间开设有与挤压头内部相通的通槽,所述挤压头左面通过溶剂粘结有与其大小一致的塑料袋,且所述挤压头前面开有与通槽相通的通口,所述通口内嵌入有收料盒,且所述收料盒前面中心固定有拉杆,所述收料盒上方开设有与其内部相通的槽口,且所述槽口与通口相通。

进一步的,所述受力块直径小于挤出腔直径1cm,且所述连接板直径小于受力块直径3cm,所述横轴、受力块以及连接板均位于挤出腔内部靠右侧。

进一步的,所述挤出筒右端下方水平焊接有支架,且所述支架上方水平安装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左端中间转动连接有螺杆,且所述螺杆末端与连接轴右端转动连接,所述螺纹盘通过连接轴和螺杆与电动机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刮板上下面分别与挤出腔内壁上下面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挤出筒左端螺纹连接有与挤出腔相通的出料斗,且所述出料斗末端插接有与其相通的出料管。

进一步的,所述挤出筒顶部中间垂直插接有与挤出腔相通的进料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有益效果:将电动机调整至顺时针转动,通过电动机带动螺杆、连接轴和螺纹盘一块顺时针转动,螺纹盘左端的横轴将会慢慢沿着螺纹槽向挤出腔的左端逼近,进而实现挤出效果,完成一个挤出动作后,便可以将电动机调整至逆时针转动,通过电动机带动连接轴、螺杆以及螺纹盘逆时针转动,将螺纹盘转回原位,便于开始第二次挤出动作,这样不仅无需通过人工转动螺杆来实现挤出工作,并且有效提高了挤出装置的挤出效率;

通过挤压头上下端的刮板,将粘附在挤出腔内壁上下面的残留原料同时刮出,减少残留原料,而利用位于挤压头上方的刮板,刮出的部分原料将会直接掉了在通槽内,并进入通口内的收料盒中,这样便可以将残留的原料集中收集起来,方便后续取出并进行处理,有效减少浪费,而利用挤压头左面的塑料袋,利用塑料袋的光滑性,可以有效减少原料粘附在挤压头左面的现象。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挤压头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挤压头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挤出筒;101-挤出腔;102-进料管;103-出料斗;104-出料管;105-支架;106-电动机;107-螺杆;108-连接轴;109-内轴;110-螺纹槽;2-螺纹盘;201-受力块;202-连接板;203-横轴;3-挤压头;301-刮板;302-通槽;303-通口;304-塑料袋;305-收料盒;306-槽口;307-拉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至图3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以及“右”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竹塑材料挤出装置,竹塑材料挤出装置包括:

挤出筒1,挤出筒1内部设有挤出腔101,且挤出腔101内壁靠右侧开设有至少三圈螺纹槽110,其中一圈螺纹槽110内螺纹连接有螺纹盘2,且螺纹盘2左侧依次设有受力块201、连接板202以及横轴203,受力块201垂直固定于螺纹盘2左面中间,且连接板202垂直焊接于受力块201左面中心位置,横轴203水平固定于连接板202左面中心,且螺纹盘2右端水平固定有连接轴108,连接轴108右端穿过挤出筒1右端中心位置并与其活动连接,且连接轴108内部嵌入有与其活动连接的内轴109,受力块201直径小于挤出腔101直径1cm,且连接板202直径小于受力块201直径3cm,横轴203、受力块201以及连接板202均位于挤出腔101内部靠右侧,挤出筒1右端下方水平焊接有支架105,且支架105上方水平安装有电动机106,电动机106左端中间转动连接有螺杆107,且螺杆107末端与连接轴108右端转动连接,螺纹盘2通过连接轴108和螺杆107与电动机106转动连接,将螺纹盘2螺纹连接在螺纹槽110内,然后,使用者再将支架105上的电动机106通过插头接通外部电源,使用者将电动机106调整至顺时针转动,通过电动机106带动螺杆107、连接轴108和螺纹盘2一块顺时针转动,而通过连接轴108内部的内轴109,可以起到延伸连接轴108长度的作用,随着螺纹盘2不停的转动,螺纹盘2左端的横轴203将会慢慢沿着螺纹槽110向挤出腔101的左端逼近,进而实现挤出效果,而通过受力块201可以加强整个螺纹盘2的受力度,使其在挤出原料时产生的压力能够更加均匀的分散开来,当使用者完成一个挤出动作后,便可以将电动机106调整至逆时针转动,通过电动机106带动连接轴108、螺杆107以及螺纹盘2逆时针转动,使得螺纹盘2慢慢从螺纹槽110内转出并向挤出腔101的内部右侧移动,将螺纹盘2转回原位后,便可以开始第二次挤出动作,这样不仅无需通过人工转动螺杆107来实现挤出工作,并且有效提高了挤出装置的挤出效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横轴203左端固定有与其为一体的挤压头3,且挤压头3上下端均固定有刮板301,且位于挤压头3上方的刮板301上表面中间开设有与挤压头3内部相通的通槽302,挤压头3左面通过溶剂粘结有与其大小一致的塑料袋304,且挤压头3前面开有与通槽302相通的通口303,通口303内嵌入有收料盒305,且收料盒305前面中心固定有拉杆307,收料盒305上方开设有与其内部相通的槽口306,且槽口306与通口303相通,两个刮板301上下面分别与挤出腔101内壁上下面接触,随着螺纹盘2不停的转动,挤压头3将会慢慢向左端转动并对原料实现一个挤压的效果,通过挤压头3上下端的刮板301,刮板301的末端与挤出腔101内壁上下面接触,进而能够将粘附在挤出腔101内壁上下面的残留原料同时刮出,减少残留原料,而利用位于挤压头3上方的刮板301,刮出的部分原料将会直接掉了在通槽302内,由于槽口306与通口303相通,所以原料通过通槽302进入通口303内的收料盒305中,这样便可以将残留的原料集中收集起来,方便后续取出并进行处理,有效减少浪费,而利用挤压头3左面的塑料袋304,利用塑料袋304的光滑性,可以有效减少原料粘附在挤压头3左面的现象。

本实施例中,挤出筒1左端螺纹连接有与挤出腔101相通的出料斗103,且出料斗103末端插接有与其相通的出料管104,挤出的原料将会通过出料斗103和出料管104排出,由于出料斗103与挤出筒1螺纹连接,所以使用者在无需使用挤出筒1时,可以将出料斗103拧出并对出料斗103进行清理,同时使用者也可以将挤压头3从挤出筒1左端取出再进行清理。

本实施例中,挤出筒1顶部中间垂直插接有与挤出腔101相通的进料管102,通过进料管102,使用者可以将原料从进料管102送入挤出筒1内部的挤出腔101。

其中电动机型号为rt01。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