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护电缆的电线电缆包层压出机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15453发布日期:2020-11-06 12:21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一种保护电缆的电线电缆包层压出机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线电缆包层压出机头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保护电缆的电线电缆包层压出机头。



背景技术:

在电缆绝缘层的生产中,通常是通过包层压出机头给予溶体胶料一定的压力,使溶体胶料环绕着导线流动,按一定的速度向前输送进行压出包覆,从而形成连续密实的包覆层。

现有技术中如授权公告号cn207818275u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线电缆包层压出机头,该实用新型包括机体、机头、入料管、芯模和挡料板。机体的右端连接有入料管,入料管的内部安装有挡料板,挡料板上连接有转把,且转把贯穿于入料管的顶端。机体内置有芯模,机体的底端连接有机头,且机头的底端开设有出料口,出料口内置有滑轮,机头的左侧安装有电机,机头上包裹有管壳和转壳,管壳位于转壳的上端,管壳内安装有电热丝。

该实用新型在工作时可通过管壳内的电热丝进行加热,避免管壳内壁出现固胶现象,防止出现包覆厚度不一样的现象发生。在出料时,转壳内的滑轮可带动胶体出料,使过程更加流畅。

以上专利可提高生产效率,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当成品电缆出料时,电机会带动转壳转动,从而使滑轮转动,但由于转壳转动的方向与各个滑轮的轴向对应,当滑轮转动时会对成品电缆的表面进行刮划,由于管壳的内部会持续进行加热,电缆外侧包覆层的稳定性较差,滑轮在转动时可能会对成品电缆的表面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保护电缆的电线电缆包层压出机头,其具有保护电缆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保护电缆的电线电缆包层压出机头,包括机头本体、安装于机头本体内部的芯模和若干组用于夹持电缆的滑轮,所述机头本体设置有供使用者输送溶体胶料的入料口,所述机头本体包括安装座、集料机构和出料头,所述集料机构的两端分别连通于所述安装座和所述出料头,所述安装座、所述集料机构与所述出料头同轴连接,所述出料头的内部设置有冷却机构,所述出料头设置有与所述滑轮对应的连接臂和用于推动所述连接臂的扭簧,所述连接臂的一端与所述出料头转动连接,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与所述滑轮转动连接,所述滑轮的周侧开设有让位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在加工生产时,可通过入料口将溶体胶料灌进安装座中,将待覆层电缆防放置进芯模中,随着芯模的移动,溶体胶料会在集料机构中压成包覆层覆在电缆表面。当电缆经过集料机构后会进入冷却机构进行降温冷却,加快包覆层的成型效率。当电缆通过冷却机构之后,各个滑轮通过让位面抵接于电缆,对电缆进行夹持支撑,不仅使出料过程更加流畅,还可以对电缆的包覆层进行保护,避免造成刮损。

作为优选,所述集料机构包括固定壳和安装在所述固定壳内部的集料件,所述集料件开设有与所述芯模对应的连接孔,所述集料件围绕所述连接孔开设有成型面,所述固定壳与所述安装座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可通过拆卸固定壳和安装座,对固定壳的内部进行清理,避免集料件的表面有原料残留后,导致原料积渣影响溶胶液体的成型。

作为优选,所述集料件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固定壳开设有对所述第一齿轮具有限位作用的限位槽和供所述第一齿轮外露的驱动口,所述固定壳的外侧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齿轮转动的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转动带动所述集料件的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可通过电机驱动第二齿轮转动,从而带动第一齿轮与集料件转动。通过集料件持续进行转动,可使溶胶液体的密度更加均匀,使成型的包覆层厚度更加均匀。

作为优选,所述出料头与所述固定壳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壳包括第一外壳和配合于所述第一外壳的第二外壳,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第二外壳呈镜像设置,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第二外壳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可通过拆卸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来对集料件进行安装或护理。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外壳设置有第一连接盘,所述安装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盘对应的安装盘,所述第一连接盘与所述安装盘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盘设置有密封块,所述安装盘开设有供所述密封块容纳的密封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外壳通过第一连接盘和安装盘的配合固定在安装座上,并且通过密封块嵌进密封槽中,增加第一外壳与安装座之间的密封性,防止发生漏液。

作为优选,所述冷却机构包括冷却管、连通所述冷却管的水泵、连通所述水泵的水箱和供电缆穿设的固定筒,所述冷却管缠绕于所述固定筒的外侧,所述出料头开设有供所述固定筒及所述冷却管容纳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开设有供所述冷却管外露的通水槽和电缆穿设的通线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可将冷却管缠卷在固定筒上,然后将冷却管及固定筒安装进容置槽中。在工作状态时,电缆穿设于固定筒,冷却管与水箱之间形成水循环,通过水流对固定筒进行降温,从而对固定筒内的电缆进行降温冷却。

作为优选,所述出料头设置有遮挡所述容置槽的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出料头活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打开盖板后,可对容置槽内的固定筒或冷却管进行操作。

作为优选,所述容置槽开设有用于卡接所述固定筒两端的卡接槽,所述盖板固定连接有与所述卡接槽对应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抵接于所述固定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盖板处于固定状态时,可通过固定块抵接于固定筒,配合卡接槽使固定筒与出料头相对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外壳设置有第二连接盘,所述出料头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连接盘对应的第一固定盘,所述第一固定盘与所述第二连接盘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盘与所述第二连接盘之间设置有隔热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外壳通过第二连接盘和第一固定盘的配合固定在出料头上,并且通过隔热环对出料头与第一外壳之间的热量传播进行隔断,利于对线缆的降温,加快包覆层的成型效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使出料过程更加流畅,并对电缆的包覆层进行保护,避免造成刮损;

2.本实用新型避免集料件的表面有原料残留后,导致原料积渣影响溶胶液体的成型;

3.本实用新型使溶胶液体的密度更加均匀,使成型的包覆层厚度更加均匀。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保护电缆的电线电缆包层压出机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种保护电缆的电线电缆包层压出机头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集料机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4是出料头爆炸状态俯视角度的示意图。

图5是出料头爆炸状态仰视角度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机头本体;2、芯模;3、安装座;31、安装腔;32、入料口;33、机械密封环;34、安装盘;341、密封槽;4、集料机构;41、固定壳;42、集料件;421、连接孔;422、成型面;423、第一齿轮;43、第一外壳;431、固定片;432、第一连接盘;4321、密封块;433、第二连接盘;44、第二外壳;441、安装片;46、固定腔;461、限位槽;462、驱动口;47、电机;471、支撑板;472、第二齿轮;5、出料头;51、容置槽;511、通线槽;512、通水槽;513、卡接槽;52、盖板;521、固定孔;522、固定块;5221、弧形部;53、第一固定盘;531、隔热环;54、第二固定盘;6、冷却机构;61、冷却管;62、水泵;63、水箱;64、固定筒;7、夹持管;71、第三固定盘;72、转动块;721、转动槽;722、连接轴;73、连接臂;731、抵接槽;74、扭簧;75、滑轮;751、让位面;8、电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保护电缆的电线电缆包层压出机头,包括有机头本体1和芯模2。芯模2位于机头本体1的内部,并与机头本体1同轴连接。

机头本体1包括有安装座3、集料机构4和出料头5,安装座3和出料头5分别固定于集料机构4的两端。安装座3的内部开设有安装腔31,安装座3的顶端焊接有入料口32,入料口32与安装腔31连通。安装腔31远离集料机构4一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机械密封环33,芯模2穿设于机械密封环33并与机械密封环33固定连接。

集料机构4包括有固定壳41和集料件42。

参照图2和图3,固定壳41包括有第一外壳43和第二外壳44,第一外壳43和第二外壳44以一经过芯模2中轴线的竖直平面呈镜像设置。第一外壳43的纵向截面呈半圆形,第一外壳43接近第二外壳44的一侧焊接有四个固定片431,各固定片431位于第一外壳43的四角处。第二外壳44焊接有四个安装片441,各安装片441与固定片431相对应,安装片441与对应的固定片431通过螺栓连接,从而使第一外壳43与第二外壳44相对固定,并组装形成固定壳41。

第一外壳43接近安装座3的一端焊接有第一连接盘432,另一端焊接有第二连接盘433。第一连接盘432接近安装座3的一侧焊接有密封块4321,密封块4321呈环形与第一连接盘432同轴。安装座3接近第一连接盘432的一端焊接有安装盘34,安装盘34与第一连接盘432相对应,且安装盘34开设有密封槽341,密封槽341与密封块4321相对应。安装盘34与第一连接盘432通过螺栓连接,使第一外壳43与安装座3相对固定,并使固定壳41与安装座3相对固定且连通。

集料件42的整体呈圆柱形,固定壳41的内部开设有固定腔46,集料件42的周侧贴合于固定腔46的腔壁。集料件42的中部开设有连接孔421,连接孔421贯通集料件42,且连接孔421与芯模2同轴。芯模2远离安装座3的一端贴近于连接孔421,且连接孔421的内径大于芯模2的内径。集料件42接近芯模2的一侧开设有成型面422。成型面422的截面呈锥形,且尖端与远离芯模2的方向延伸。在工作过程中,电缆8穿设于芯模2,固定腔46内的溶体胶料在沿着成型面422进入连接孔421,并在连接孔421内包覆于电缆8的周侧。

集料件42的外侧焊接有第一齿轮423,第一齿轮423沿集料件42的周侧分布。固定腔46的腔壁开设有限位槽461,限位槽461与第一齿轮423相匹配。第一齿轮423的两侧贴合于限位槽461的槽壁,并与限位槽461转动连接。限位槽461的槽底开设有驱动口462,驱动口462位于连接孔421的正下方,且连通固定壳41的外侧。

固定壳41的下方设置有电机47。第一连接盘432接近电机47的一侧焊接有支撑板471,电机47栓接于支撑板471上,使电机47与固定壳41相对固定。电机47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472,第二齿轮472的位置与驱动口462相对应。第二齿轮472容纳于驱动口462,并与第一齿轮423啮合。使用者可通过电机47驱动第二齿轮472转动,从而带动第一齿轮423与集料件42转动。通过集料件42持续进行转动,可使成型面422内溶胶液体的密度更加均匀,使成型的包覆层厚度更加均匀。

参照图1,出料头5连接有冷却机构6,冷却机构6包括有冷却管61、水泵62、水箱63和固定筒64(参照图3)。水泵62的进水口通过水管与水箱63连接,出水口通过水管与冷却管61的进水端连接;冷却管61的出水端通过水管与水箱63连接,从而使冷却管61与水箱63之间形成水循环。

参照图3和图4,出料头5的内部开设有容置槽51,容置槽51的槽口盖设有盖板52,盖板52与出料头5组成的整体呈圆柱形。盖板52的顶端通过合页与出料头5转动连接。盖板52的下部开设有两个固定孔521,固定孔521为盲孔,固定孔521的内部穿设有螺栓并与出料头5螺纹连接,从而使盖板52与出料头5相对固定。

出料头5接近第二连接盘433的一端焊接有第一固定盘53,另一端焊接有第二固定盘54。第一固定盘53与第二连接盘433相对应,且第一固定盘53接近第二连接盘433的一侧粘接有隔热环531。隔热环531由玻璃纤维材料制成,第一固定盘53与第二连接盘433夹持与隔热环531的两侧,且第一固定盘53与第二连接盘433通过螺栓连接,从而使出料头5与固定壳41相对固定。

容置槽51两端中部开设有通线槽511,通线槽511连通出料头5的两端,使出料头5与固定壳41连通,且电缆8可通过通线槽511穿设于出料头5。容置槽51的下部开设有两条通水槽512,通水槽512连通出料头5的外侧,且通水槽512与冷却管61相匹配。容置槽51的槽口开设有两个卡接槽513,卡接槽513与固定筒64的两端相匹配。

冷却管61的中部呈螺旋状缠绕于固定筒64的外侧。固定筒64的两端分别容纳于卡接槽513中,两通线槽511连通固定筒64的内侧。固定筒64及外侧的冷却管61容纳于容置槽51中,容置槽51的槽壁抵接于冷却管61,且冷却管61的两端分别容置于两通水槽512中。

参照图4和图5,盖板52接近容置槽51的一侧焊接有两个固定块522,两固定块522的位置分别与两卡接槽513相对应。固定块522接近卡接槽513的一端设置有弧形部5221,弧形部5221与固定筒64相匹配。当盖板52与出料头5相对固定时,固定块522通过弧形部5221抵接于固定筒64的两端,从而使固定筒64、冷却管61及出料头5相对固定。在工作状态时,冷却管61通过水流对固定筒64内的电缆8进行降温冷却,加快溶体胶料包覆层的成型效率。

出料头5接近第二固定盘54的一端设置有夹持管7,夹持管7接近第二固定盘54的一端焊接有第三固定盘71,第三固定盘71与第二固定盘54相对应。第三固定盘71与第二固定盘54通过螺栓连接,使夹持管7与出料头5相对固定。

参照图5和图6,夹持管7的内侧焊接有四个转动块72,各转动块72沿夹持管7的内壁呈圆周分布。转动块72远离夹持管7内壁的一端开设有转动槽721,转动槽721的内部穿设并固定有连接轴722。连接轴722转动连接有连接臂73,连接臂73接近转动块72的一侧开设有抵接槽731。连接轴722的表面包裹有扭簧74,扭簧74的一端抵接于夹持管7的内壁,另一端抵接于抵接槽731。扭簧74对连接臂73具有弹力的作用,使连接臂73远离扭簧74的一端以接近芯模2中轴线的方向倾斜。

连接臂73远离转动块72的一端设置有滑轮75,滑轮75通过转动与连接臂73转动连接。各滑轮75的周侧开设有让位面751,让位面751呈弧形朝滑轮75的轴向凹陷。当电缆8通过夹持管7之后,各个滑轮75通过让位面751抵接于电缆8,对电缆8进行夹持支撑。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使用者在加工生产时,可通过入料口32将溶体胶料灌进安装座3中,将待覆层电缆8防放置进芯模2中,随着芯模2的移动,溶体胶料会在固定壳41中通过成型面422,并包覆在电缆8表面,之后电缆8进入固定筒64内进行降温冷却,加快包覆层的成型效率。当电缆8通过出料头5之后,各个滑轮75通过让位面751抵接于电缆8,对电缆8进行夹持支撑,不仅使出料过程更加流畅,还可以对电缆8的包覆层进行保护,避免造成刮损。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