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态硅胶的混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62961发布日期:2021-07-30 13:09阅读: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固态硅胶的混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硅胶生产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固态硅胶的混料装置。



背景技术:

工厂的硅胶加工材料通常由原材料供应商提供,工程采购时根据自身的产品指定了需要采购的硅胶的颜色和硬度等,原材料供应商再根据需求批量出货,有时候工厂某些产品的出货量少,没有达到原材料供应商的供货量标准,工厂就可能需要自己进行调配硅胶的颜色和硬度。

目前硅胶在生产中使用的混料机,大都为双旋转筒进行对向旋转,将硅胶原材料依次放入,使其在两个旋转筒之间经过反复的挤压、混合,达到最终想要的颜色以及硬度要求,双旋转筒的旋转方向相反,可以通过两个同步电机实现,但是同步电机长时间使用,会出现掉步,导致两个旋转筒之间的旋转速度和对应性发生变化,在挤压原料时容易出现撕拉、扯拉等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单动力输入、传动稳定的固态硅胶的混料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固态硅胶的混料装置,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旋转筒,两个所述旋转筒的两端均通过转轴与支撑台旋转连接,其中一端所述转轴与驱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转轴上的第一链轮,所述支撑台上对应两个所述旋转筒均设置有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旋转筒的轴线平行,所述第一传动轴上设置有第二链轮,所述第一链轮与第二链轮通过链条传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一传动轴端部均同轴设置有第一锥齿轮,两个所述第一锥齿轮互相靠近的一侧分别与第二锥齿轮啮合传动,两个所述第二锥齿轮均同轴设置在第二传动轴上,所述第二传动轴的轴线与所述第一传动轴的轴线垂直,所述第二传动轴与动力机构传动连接。

在使用时,动力机构带动第二转轴实现转动,带动第二转轴上的第二锥齿轮同步转动,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传动后,由于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的啮合位置正对,因此,两个第一锥齿轮的转动方向相反,进而带动第一传动轴和第二链轮转动相反,在链条的传动下,带动转轴和旋转筒完成对向旋转。本方案能够实现单动力带动双旋转筒的对向转动,整个传动采用机械式联动结构,传输稳定精准,保障了两个旋转筒在混料时对应性强,保证了混料的质量。

作为优化,所述动力机构为设置在所述支撑台上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第二传动轴同轴传动连接。

这样,驱动电机能够提供稳定的旋转动力,保障混料的平稳进行。

作为优化,所述转轴、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分别转动安装在支撑架上,所述支撑架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台上。

这样,支撑架能够保障转轴、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的稳定传动,在锥齿轮啮合以及链轮传动之间保障稳定性,从而保证动力的平稳传输。

作为优化,所述转轴、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均通过轴承与所述支撑架转动连接。

这样,轴承能够保障专注、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能够稳定的转动在支撑架上,减少摩擦力对各部分的损耗,有利于延长使用寿命,降低传输损耗。

作为优化,所述旋转筒为不锈钢材料。

这样,不锈钢材料表面洁净,固态硅胶的粘付能力好,有利于混料的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固态硅胶的混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图1中驱动机构的传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上、下”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如图1-3所示,一种固态硅胶的混料装置,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旋转筒1,两个所述旋转筒1的两端均通过转轴11与支撑台12旋转连接,其中一端所述转轴11与驱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转轴11上的第一链轮13,所述支撑台12上对应两个所述旋转筒1均设置有第一传动轴14,所述第一传动轴14与所述旋转筒1的轴线平行,所述第一传动轴14上设置有第二链轮15,所述第一链轮13与第二链轮15通过链条16传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一传动轴14端部均同轴设置有第一锥齿轮17,两个所述第一锥齿轮17互相靠近的一侧分别与第二锥齿轮18啮合传动,两个所述第二锥齿轮18均同轴设置在第二传动轴19上,所述第二传动轴19的轴线与所述第一传动轴14的轴线垂直,所述第二传动轴19与动力机构传动连接。

在使用时,动力机构带动第二转轴实现转动,带动第二转轴上的第二锥齿轮同步转动,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传动后,由于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的啮合位置正对,因此,两个第一锥齿轮的转动方向相反,进而带动第一传动轴和第二链轮转动相反,在链条的传动下,带动转轴和旋转筒完成对向旋转。本方案能够实现单动力带动双旋转筒的对向转动,整个传动采用机械式联动结构,传输稳定精准,保障了两个旋转筒在混料时对应性强,保证了混料的质量。

本实施例中,所述动力机构为设置在所述支撑台12上的驱动电机2,所述驱动电机2与所述第二传动轴19同轴传动连接。

这样,驱动电机能够提供稳定的旋转动力,保障混料的平稳进行。

本实施例中,所述转轴11、第一传动轴14和第二传动轴19分别转动安装在支撑架上,所述支撑架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台12上。

这样,支撑架能够保障转轴、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的稳定传动,在锥齿轮啮合以及链轮传动之间保障稳定性,从而保证动力的平稳传输。

本实施例中,所述转轴11、第一传动轴14和第二传动轴19均通过轴承与所述支撑架转动连接。

这样,轴承能够保障专注、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能够稳定的转动在支撑架上,减少摩擦力对各部分的损耗,有利于延长使用寿命,降低传输损耗。

本实施例中,所述旋转筒1为不锈钢材料。

这样,不锈钢材料表面洁净,固态硅胶的粘付能力好,有利于混料的顺利进行。

最后应说明的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统计数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



技术特征:

1.一种固态硅胶的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旋转筒,两个所述旋转筒的两端均通过转轴与支撑台旋转连接,其中一端所述转轴与驱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转轴上的第一链轮,所述支撑台上对应两个所述旋转筒均设置有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旋转筒的轴线平行,所述第一传动轴上设置有第二链轮,所述第一链轮与第二链轮通过链条传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一传动轴端部均同轴设置有第一锥齿轮,两个所述第一锥齿轮互相靠近的一侧分别与第二锥齿轮啮合传动,两个所述第二锥齿轮均同轴设置在第二传动轴上,所述第二传动轴的轴线与所述第一传动轴的轴线垂直,所述第二传动轴与动力机构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态硅胶的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为设置在所述支撑台上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第二传动轴同轴传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态硅胶的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分别转动安装在支撑架上,所述支撑架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台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固态硅胶的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均通过轴承与所述支撑架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固态硅胶的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筒为不锈钢材料。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态硅胶的混料装置,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旋转筒,两个所述旋转筒的两端均通过转轴与支撑台旋转连接,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转轴上的第一链轮,所述支撑台上对应两个所述旋转筒均设置有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旋转筒的轴线平行,所述第一传动轴上设置有第二链轮,所述第一链轮与第二链轮通过链条传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一传动轴端部均同轴设置有第一锥齿轮,两个所述第一锥齿轮互相靠近的一侧分别与第二锥齿轮啮合传动,两个所述第二锥齿轮均同轴设置在第二传动轴上,所述第二传动轴的轴线与所述第一传动轴的轴线垂直,所述第二传动轴与动力机构传动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单动力输入、传动稳定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刘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安洁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0.13
技术公布日:2021.07.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