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硅胶手机壳干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50826发布日期:2021-08-31 13:36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一种硅胶手机壳干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壳干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硅胶手机壳干燥装置。



背景技术:

干燥装置是一种利用热能降低物料水分的机械设备,用于对物体进行干燥操作,干燥机通过加热使物料中的湿分(一般指水分或其他可挥发性液体成分)汽化逸出,以获得规定湿含量的固体物料,干燥的目的是为了物料使用或进一步加工的需要,木材在制作木模、木器前的干燥可以防止制品变形,陶瓷坯料在煅烧前的干燥可以防止成品龟裂,另外干燥后的物料也便于运输和贮存。

现有的干燥设备多是采用直接通入热风的方式进行干燥烘干,利用这种设备来干燥会造成较大的热量损耗,干燥效率低下,且装置损坏时不易更换或者维修,影响工作进度;干燥装置笨重,不便于移动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硅胶手机壳干燥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硅胶手机壳干燥装置,包括干燥箱,所述干燥箱为内部中空且上端开口的长方体结构,所述干燥箱的上端放置有箱盖,所述箱盖为内部中空且下端开口的长方体结构,所述箱盖的上端面固定安装有硅胶防烫板,所述箱盖的上端中部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手柄,所述干燥箱的后端左部固定安装有控制器,所述干燥箱的下端矩形阵列固定安装有四个支撑柱,四个所述支撑柱的下端均固定安装有滚轮,所述干燥箱的内腔设置有过滤机构,所述箱盖的下端设置有若干个干燥机构,两组相互对应的所述干燥机构之间共同放置有红外线加热灯,所述干燥箱的内腔前壁和内腔后壁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一号滑板和两个二号滑板。

优选的,所述过滤机构包括一号支撑箱、一号矩形槽、二号支撑箱和二号矩形槽,所述一号矩形槽和二号矩形槽分别开设在干燥箱的右端上部和右端下部,所述一号支撑箱和二号支撑箱均为内部中空且上端开口的长方体结构,且一号支撑箱和二号支撑箱的大小相同,所述一号支撑箱的下端面开设有若干个上下贯通的圆柱孔,所述一号支撑箱的右端面固定安装有一号把手,所述二号支撑箱的右端面固定安装有二号把手,所述一号滑板的上端面与一号矩形槽的内腔底壁平行,所述二号滑板的上端面与二号矩形槽的内腔底壁平行。

优选的,所述干燥机构包括四个固定块和两个支撑板,四个所述固定块两两成组对称固定安装在箱盖的内腔前壁和内腔后壁,四个所述固定块的左端均开设有左右贯通的一号通孔,两个所述支撑板的左端均开设有左右贯通的二号通孔,两个所述支撑板设置在两个固定块之间,所述一号通孔和二号通孔内共同螺纹连接有螺栓并将支撑板和箱盖螺纹连接在一起。

优选的,所述干燥机构设置有若干组且两两对称设置在箱盖的下端前壁和下端后壁,所述支撑板的前端开设有前后贯通的圆形放置孔,所述圆形放置孔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圆形硅胶板,所述红外线加热灯放置在每组对称的两个圆形放置孔内。

优选的,两个所述二号滑板位于两个一号滑板的正下方,且二号滑板和一号滑板的长度相同。

优选的,所述红外线加热灯通过电线与控制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将硅胶手机壳放入一号支撑箱内腔,通过红外线加热灯对干燥箱内部进行干燥,可同时放置多个手机壳进行干燥,干燥效率高,实用性更强,干燥后的水或其他液体随着圆柱孔流入二号支撑箱内腔,通过二号把手将二号支撑箱和干燥箱分离,将二号支撑箱内的干燥后的遗留的液体进行倒出处理,避免了干燥后水体挥洒,影响周围环境的现象,且装置操作简单,使用更便捷。

2、当红外线加热灯损坏时或需要清洗时,通过拧动螺栓,将固定块和支撑板分离,支撑板即可取出,红外线加热灯即可取出,对其进行更换、修理或者清洗使用,拆卸简单,使用方便,避免了装置在使用时红外线加热灯损坏导致手机壳干燥效果不好,影响后期加工的进度。

3、干燥装置便于移动与放置使用,适用性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硅胶手机壳干燥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硅胶手机壳干燥装置的干燥机构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硅胶手机壳干燥装置的干燥机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硅胶手机壳干燥装置的过滤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干燥箱;2、箱盖;3、硅胶防烫板;4、手柄;5、控制器;6、支撑柱;7、滚轮;8、过滤机构;81、一号支撑箱;82、一号矩形槽;83、二号支撑箱;84、二号矩形槽;85、圆柱孔;86、一号把手;87、二号把手;9、干燥机构;91、固定块;92、支撑板;93、一号通孔;94、二号通孔;95、圆形硅胶板;96、圆形放置孔;10、一号滑板;11、二号滑板;12、红外线加热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4所示,一种硅胶手机壳干燥装置,包括干燥箱1,干燥箱1为内部中空且上端开口的长方体结构,干燥箱1的上端放置有箱盖2,箱盖2为内部中空且下端开口的长方体结构,箱盖2的上端面固定安装有硅胶防烫板3,箱盖2的上端中部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手柄4,干燥箱1的后端左部固定安装有控制器5,干燥箱1的下端矩形阵列固定安装有四个支撑柱6,四个支撑柱6的下端均固定安装有滚轮7,干燥箱1的内腔设置有过滤机构8,箱盖2的下端设置有若干个干燥机构9,两组相互对应的干燥机构9之间共同放置有红外线加热灯12,干燥箱1的内腔前壁和内腔后壁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一号滑板10和两个二号滑板11。

过滤机构8包括一号支撑箱81、一号矩形槽82、二号支撑箱83和二号矩形槽84,一号矩形槽82和二号矩形槽84分别开设在干燥箱1的右端上部和右端下部,一号支撑箱81和二号支撑箱83均为内部中空且上端开口的长方体结构,且一号支撑箱81和二号支撑箱83的大小相同,一号支撑箱81的下端面开设有若干个上下贯通的圆柱孔85,一号支撑箱81的右端面固定安装有一号把手86,二号支撑箱83的右端面固定安装有二号把手87,一号滑板10的上端面与一号矩形槽82的内腔底壁平行,二号滑板11的上端面与二号矩形槽84的内腔底壁平行;使用时,通过一号把手86将一号支撑箱81滑动至最右端,将硅胶手机壳放入一号支撑箱81内腔,通过红外线加热灯12对干燥箱1内部进行干燥,可同时放置多个手机壳进行干燥,干燥效率高,实用性更强,干燥后的水或其他液体随着圆柱孔85流入二号支撑箱83内腔,通过二号把手87将二号支撑箱83和干燥箱1分离,将二号支撑箱83内的干燥后的遗留的液体进行倒出处理,避免了干燥后水体挥洒,影响周围环境的现象,且装置操作简单,使用更便捷。

干燥机构9包括四个固定块91和两个支撑板92,四个固定块91两两成组对称固定安装在箱盖2的内腔前壁和内腔后壁,四个固定块91的左端均开设有左右贯通的一号通孔93,两个支撑板92的左端均开设有左右贯通的二号通孔94,两个支撑板92设置在两个固定块91之间,一号通孔93和二号通孔94内共同螺纹连接有螺栓并将支撑板92和箱盖2螺纹连接在一起;当红外线加热灯12损坏时或需要清洗时,通过拧动螺栓,将固定块91和支撑板92分离,支撑板92即可取出,红外线加热灯12即可取出,对其进行更换、修理或者清洗使用,拆卸简单,使用方便。

干燥机构9设置有若干组且两两对称设置在箱盖2的下端前壁和下端后壁,支撑板92的前端开设有前后贯通的圆形放置孔96,圆形放置孔96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圆形硅胶板95,红外线加热灯12放置在每组对称的两个圆形放置孔96内;便于红外线加热灯12的更换与安装使用,圆形硅胶板95的安装避免了红外线加热灯12与干燥箱1的摩擦触碰导致红外线加热灯12损坏,影响干燥进度。

两个二号滑板11位于两个一号滑板10的正下方,且二号滑板11和一号滑板10的长度相同,便于支撑一号支撑箱81和二号支撑箱83的左右滑动,红外线加热灯12通过电线与控制器5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硅胶手机壳干燥装置,使用时,通过一号把手86将一号支撑箱81滑动至最右端,将硅胶手机壳放入一号支撑箱81内腔,通过红外线加热灯12对干燥箱1内部进行干燥,可同时放置多个手机壳进行干燥,干燥效率高,实用性更强,干燥后的水或其他液体随着圆柱孔85流入二号支撑箱83内腔,通过二号把手87将二号支撑箱83和干燥箱1分离,将二号支撑箱83内的干燥后的遗留的液体进行倒出处理,避免了干燥后水体挥洒,影响周围环境的现象,且装置操作简单,使用更便捷;当红外线加热灯12损坏时或需要清洗时,通过拧动螺栓,将固定块91和支撑板92分离,支撑板92即可取出,红外线加热灯12即可取出,对其进行更换、修理或者清洗使用,拆卸简单,使用方便,避免了装置在使用时红外线加热灯12损坏导致手机壳干燥效果不好,影响后期加工的进度。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