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模具的顶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27521发布日期:2021-08-20 16:40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模具的顶针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汽车模具部件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模具的顶针结构。



背景技术:

对于汽车上的注塑件,在注塑成型后需要将其从模具上顶出,由于注塑产品的各个部位结构差异,使得接触产品不同部位的顶针的长度需要不一样才能同时抵压产品,这样使得顶针的加工变得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汽车模具的顶针结构,能够便于将产品从模具上分离。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模具的顶针结构,包括:

顶针组,包括多个针杆,每个所述针杆的一端均用于抵接在模具腔内成型的产品,另一端均设置有螺纹;

调节片,数量与所述针杆的数量一致,各所述调节片一一对应与个所述针杆螺纹连接;

第一压板,包括数量与所述针杆数量一致的通孔,各所述针杆一一对应穿过各所述通孔,且各所述调节片均位于所述第一压板与所述产品之间;

第二压板,位于所述第一压板背离所述调节片的一侧,所述第二压板上设置有数量与所述针杆一致的弹簧,每个所述弹簧一一对应套设于各所述针杆。

根据一些实施例,各所述调节片均为磁性件,以使得所述调节片可吸附于所述第一压板的背离所述第二压板的表面。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压板连接导向柱,所述第二压板设置有导向孔,所述导向柱穿过所述导向孔。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压板连接导向柱,所述第一压板设置有导向孔,所述导向柱穿过所述导向孔。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压板与所述第二压板之间设置有缓冲件,所述缓冲件为硅胶。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导向柱上设置有弹性件。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弹簧与所述第二压板焊接。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压板的面向所述调节片的一侧面设置有沉孔,所述沉孔的数量与所述调节片的数量一致,所述调节片的面向所述第一压板的一侧连接有柱形管,所述柱形管与所述沉孔间隙配合,所述柱形管设置为磁性件。

本申请提供一种汽车模具的顶针结构,顶针结构包括顶针组、调节片、第一压板以及第二压板。由于调节片与顶针组中的针杆螺纹连接,故即使各针杆的长度一致,也可以通过调节个调节片在各针杆上的位置来使得各针杆恰好同时接触不同形状的产品的下表面。并且,由于第二压板上设置有弹簧,通过推动第二压板,第二压板上的弹簧推动第一压板,第一压板推动各调节片,各调节片推动针杆,针杆就可以同时推动产品,使得产品与模具分离。上述方案中的顶针结构,既可以调节针杆的相对位置,又可以同时给予各针杆相同的推力,使得产品推出的过程变得更加顺畅。

进一步的,若在推动产品的过程中,需要在特定的点位优先推动产品,可以手动调节对应特定位置的针杆,使此针杆相对于调节片转动即可,操作方便快捷,可以适应于不同的操作要求,针杆的长度可以做成一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顶针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其中示意出来两个针杆的结构,其中一个针杆为装配状态,另一个针杆为与第一压板分离的状态;

图2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模具本体以及抵压板的组合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自动切除废料的汽车模具,包括顶针结构以及抵压结构。顶针结构包括顶针组、调节片400、第一压板100以及第二压板200。

顶针组包括多个针杆300,每个针杆300的一端均用于抵接在模具腔内成型的产品,另一端均设置有螺纹。调节片400,数量与针杆300的数量一致,各调节片400一一对应与个针杆300螺纹连接。第一压板100包括数量与针杆300数量一致的通孔,各针杆300一一对应穿过各通孔,且各调节片400均位于第一压板100与产品之间。第二压板200位于第一压板100背离调节片400的一侧,第二压板200上设置有数量与针杆300一致的弹簧230,每个弹簧230一一对应套设于各针杆300。

抵压结构包括抵压板700,抵压板700设置于产品背离第一顶针结构的一侧,抵压板700用于抵压产品的余料接缝位置,以使得针杆300与抵压板700共同将产品与连接产品的余料进行剪切分离。

本申请提供一汽车模具,包括顶针结构以及抵压结构,顶针结构包括顶针组、调节片400、第一压板100以及第二压板200。由于调节片400与顶针组中的针杆300螺纹连接,故即使各针杆300的长度一致,也可以通过调节个调节片400在各针杆300上的位置来使得各针杆300恰好同时接触不同形状的产品的下表面。并且,由于第二压板200上设置有弹簧230,通过推动第二压板200,第二压板200上的弹簧230推动第一压板100,第一压板100推动各调节片400,各调节片400推动针杆300,针杆300就可以同时推动产品,使得产品与模具分离。上述方案中的顶针结构,既可以调节针杆300的相对位置,又可以同时给予各针杆300相同的推力,使得产品推出的过程变得更加顺畅。

进一步的,若在推动产品的过程中,需要在特定的点位优先推动产品,可以手动调节对应特定位置的针杆300,使此针杆300相对于调节片400转动即可,操作方便快捷,可以适应于不同的操作要求。

更进一步的,本申请中,还设置有抵压板700,抵压板700与针杆300分别设置于产品的两侧,通过针杆300与抵压板700之间的剪切作用,便可将位于模具内的产品与余料进行剪切分离,使得产品不用再后续进行人工分离,提升了加工效率。特别地,由于采用了上述的顶针结构,使得操作人员可以将位于产品与余料接缝处的针杆300往上调节,让此针杆300优先与抵压板700剪切产品与余料,而后再使得其他针杆300将产品与余料从模具中顶出。使得顶针结构的一次动作即可完成剪切以及顶出的工序。

为了方便对产品与余料进行剪切,一种实施例中,抵压板700的面向产品的一侧边设置有锋刃。

根据一些实施例,汽车模具还包括第一模具本体600,第一模具本体600具有成型腔,成型腔用于成型模具,成型腔内设置有多个用于供各针杆300穿过的孔,第一模具本体600的背离针杆300的表面设置有剪切槽610,剪切槽610设置于产品与余料的接缝位置,抵压板700与剪切槽610位置对齐,以用于使抵压板700插入剪切槽610。汽车模具还包括第二模具本体,第二模具本体与第一模具本体600配合共同限定出成型腔,第二模具本体还设置有凸起,第一模具本体600以及第二模具本体合并时,凸起与剪切槽610嵌合。

也即是说,在产品注塑过程中,由于第二模具本体的凸起占据了剪切槽610的位置,使得第一模具本体600与第二模具本体分离后,剪切槽610位置空出。这样,方便了将抵压板700的锋刃伸入剪切槽610从而对产品以及余料的接缝位置进行剪切。

根据一些实施例,调节片400为磁性件,例如磁铁,调节片400可吸附在第一压板100上,这样可以方便将针杆300固定在第一压板100上。

根据另一些实施例,第一压板100的面向调节片400的一侧面设置有沉孔,沉孔的数量与调节片400的数量一致,调节片400的面向第一压板100的一侧连接有柱形管500,柱形管500与沉孔间隙配合,柱形管500设置为磁性件。这样的结构使得各针杆300能够沿直线移动,并且,也方便了将针杆300固定在第一压板100上。

根据一些实施例,第一压板100连接导向柱210,第二压板200设置有导向孔,导向柱210穿过导向孔。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二压板200连接导向柱210,第一压板100设置有导向孔,所述导向柱210穿过所述导向孔。

这样能够使得第一压板100与第二压板200之间的相对运动过程稳定。

根据一些实施例,第一压板100与第二压板200之间设置有缓冲件220,缓冲件220为硅胶。这样的结构可以避免第二压板200给予第一压板100过多的冲压力。

根据一些实施例,导向柱210上设置有弹性件。这样可以使得第二压板200与第一压板100之间的压力更加缓和。

根据一些实施例,弹簧与第二压板焊接。这样可以避免弹簧脱离第二压板。

本申请中,可以调节与余料抵接的针杆300的高度位置偏高,使得第二压板200上移时,优先抵接余料,将余料微微抬起方便剪切,对余料进行剪切后,再继续将余料顶出,而后再继续上移第二压板200使得各针杆抵接成型好的产品,以将产品顶出,以此完成二次出料(第一次顶出余料、第二次顶出产品)。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