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自由活动模具顶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00049发布日期:2022-01-22 11:06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自由活动模具顶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治具机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自由活动模具顶出装置。


背景技术:

2.顶出操作对于一套模具至关重要,顶出不良直接影响产品的外观,就会出现顶白、顶高、断差、台阶等不良现象,严重影响加工生产质量;现阶段对于模具的顶出基本都是采用人工利用起翘工具来完成,但是这种操作方式会增加人工的劳动强度,并且人员动作以及力度把控的不一致,也会对模具造成一定的损伤,使得生产效率下降的同时,也不能很好的保护模具,虽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一些针对模具顶出操作会采用一些机械化的器具来完成,但是造价成本较高,而且由于目前机械化器具的固定化规格,无法进行位置调整,很难满足不同尺寸规格模具的顶出操作,无形当中限制了模具顶出工序;因此,需要一个结构更加简单、成本更加低廉,能够适用于各种模具大小与机台之间相互配合的机构,来完成对模具的顶出操作,去解决上述实际操作中的问题和弊端。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采用可以左右收缩以及升降调节的结构设计,能够适应模具尺寸规格,并增加卡扣限位结构对多层模具板起到限位固定效果,可以最大限度的配合机台进行自由移动,整体成本低且操作简单方便,进而减少人工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和模具寿命的新型自由活动模具顶出装置。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自由活动模具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模具承载台和两个移动脱模架组成,所述模具承载台位于模具机台设备的内部的中间位置处,所述模具承载台与模具机台设备为可拆卸连接,所述两个移动脱模架呈镜像结构分别位于模具承载台的两侧,所述两个移动脱模架的底部位置处均与模具机台设备的升降驱动机为固定连接,任意所述移动脱模架是由第一顶出结构板、第二顶出结构板和多个顶出位移引导柱组成,所述第一顶出结构板位于第二顶出结构板的上部,所述第一顶出结构板与第二顶出结构板之间利用多个顶出位移引导柱贯穿连接,并且利用螺母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顶出结构板上还设有三个第一移动调节槽和第一起翘结构,所述三个第一移动调节槽之间间隔相同的距离水平平行均匀分布在第一顶出结构板的内侧,所述三个第一移动调节槽均与第一顶出结构板为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起翘结构位于靠近模具承载台的第一顶出结构板的一侧,所述第一起翘结构与第一顶出结构板为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起翘结构上还设有两个第一起翘槽,所述两个第一起翘槽水平平行均匀分布在第一起翘结构的上部,所述两个第一起翘槽均与第一起翘结构为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顶出结构板上还设有两个第二移动调节槽和卡扣结构件,所述两个第二移动调节槽水平平行均匀分布在第二顶出结构板的内侧,所述两个第二移动调节槽均与第二顶出结构板为固定连接,所述卡扣结构件位于靠近模具承载台的第二顶出结构板的一侧,所述卡扣结构件与第二顶出结构板为固定连接。
5.进一步,所述第一移动调节槽、第二移动调节槽均为u型镂空结构槽。
6.进一步,所述第一起翘结构为l型结构。
7.进一步,所述第一起翘槽均为弧形凹槽结构。
8.进一步,所述卡扣结构件为凹型槽结构。
9.进一步,所述多个顶出位移引导柱均为一段带有丝杠结构的圆柱。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整个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操作工序更便捷,适用于所有硫化机台装备的模具顶出操作,更加省时省力、安全可靠,采用可以左右收缩以及升降调节的结构设计,能够适应模具尺寸规格,并增加卡扣限位结构对多层模具板起到限位固定效果,可以最大限度的配合机台进行自由移动,整体成本低且操作简单方便,进而减少人工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和模具寿命。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4.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顶出结构板、第二顶出结构板与模具结合状态示意图。
15.其中:1、模具承载台
ꢀꢀꢀꢀꢀꢀꢀꢀꢀ
2、移动脱模架
ꢀꢀꢀꢀꢀꢀꢀꢀꢀ
3、第一顶出结构板
16.ꢀꢀꢀꢀꢀ
4、第一移动调节槽
ꢀꢀꢀꢀꢀ
5、第一起翘结构
ꢀꢀꢀꢀꢀꢀꢀ
6、第一起翘槽
17.ꢀꢀꢀꢀ
7、第二顶出结构板
ꢀꢀꢀꢀꢀ
8、第二移动调节槽
ꢀꢀꢀꢀꢀ
9、卡扣结构件
18.ꢀꢀꢀꢀꢀ
10、顶出位移引导柱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出简要说明。
20.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新型自由活动模具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模具承载台1和两个移动脱模架2组成,所述模具承载台1位于模具机台设备的内部的中间位置处,所述模具承载台1与模具机台设备为可拆卸连接,所述两个移动脱模架2呈镜像结构分别位于模具承载台1的两侧,所述两个移动脱模架2的底部位置处均与模具机台设备的升降驱动机为固定连接,任意所述移动脱模架2是由第一顶出结构板3、第二顶出结构板7和多个顶出位移引导柱10组成,所述第一顶出结构板3位于第二顶出结构板7的上部,所述第一顶出结构板3与第二顶出结构板7之间利用多个顶出位移引导柱10贯穿连接,并且利用螺母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顶出结构板3上还设有三个第一移动调节槽4和第一起翘结构5,所述三个第一移动调节槽4之间间隔相同的距离水平平行均匀分布在第一顶出结构板3的内侧,所述三个第一移动调节槽4均与第一顶出结构板3为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起翘结构5位于靠近模具承载台1的第一顶出结构板3的一侧,所述第一起翘结构5与第一顶出结构板3为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起翘结构5上还设有两个第一起翘槽6,所述两个第一起翘槽6水平平行均匀分布在第一起翘结构5的上部,所述两个第一起翘槽6均与第一起翘结构5为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顶出结构板7上还设有两个第二移动调节槽8和卡扣结构件9,所述两个第二移动调节槽8水平平行均匀分布在第二顶出结构板7的内侧,所述两个第二移动调节槽8均与第二顶出结构板7为固定连接,所述卡扣结构件9位于靠近模具承载台1的第二顶出结构板7的一侧,所
述卡扣结构件9与第二顶出结构板7为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移动调节槽4、第二移动调节槽8均为u型镂空结构槽。所述第一起翘结构5为l型结构。所述第一起翘槽6均为弧形凹槽结构。所述卡扣结构件9为凹型槽结构。所述多个顶出位移引导柱10均为一段带有丝杠结构的圆柱。
21.工作方式:该自由活动模具顶出装置采用可以左右收缩以及升降调节的结构设计,能够适应模具尺寸规格,并增加卡扣限位结构对多层模具板起到限位固定效果,可以最大限度的配合机台进行自由移动,整体成本低且操作简单方便,进而减少人工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和模具寿命;整体主要是由模具承载台1和两个移动脱模架2组成,其中,模具承载台1位于模具机台设备的内部的中间位置处,该模具承载台1与模具机台设备为可拆卸连接,用于装载和固定模具,而两个移动脱模架2呈镜像结构分别位于模具承载台1的两侧,每个移动脱模架2是由第一顶出结构板3、第二顶出结构板7和多个顶出位移引导柱10所组成,第一顶出结构板3位于第二顶出结构板7的上部,并且在第一顶出结构板3上还设有三个第一移动调节槽4和第一起翘结构5,在第二顶出结构板7上还设有两个第二移动调节槽8和卡扣结构件9,而第一移动调节槽4、第二移动调节槽8均采用u型镂空结构槽,这样利用多个顶出位移引导柱10贯穿于第一移动调节槽4、第二移动调节槽8之间,使得第一顶出结构板3与第二顶出结构板7串联起来,并在第一顶出结构板3、第二顶出结构板7之间利用螺母进行位置的固定,而贯穿后的这些顶出位移引导柱10的另一端则延伸到模具机台设备的升降驱动机,由模具机台设备的升降驱动机来驱动顶出位移引导柱10的升降伸缩操作;在使用的时候,操作人员可以根据模具的尺寸和规格来水平调整两个移动脱模架2上的第一顶出结构板3以及第二顶出结构板7之间的距离,最大限度地适应了模具的横向尺寸,此外,多个顶出位移引导柱10均为一段带有丝杠结构的圆柱,带有丝杠结构的部分即为顶出位移引导柱10贯穿第一顶出结构板3以及第二顶出结构板7位置处需要利用螺母进行固定的一段,这样也使得操作人员还可以利用螺母来调整第一顶出结构板3与第二顶出结构板7之间的距离,同样也是满足不同厚度尺寸规格的模具的位置调整,让两个移动脱模架2上各自的第一顶出结构板3卡装在模具上板的两侧,由于两个移动脱模架2是镜像结构放置,所以每个移动脱模架2上的第一顶出结构板3一侧的第一起翘结构5也是相对放置的结构,每个第一起翘结构5均采用l型结构,这样方便对模具上板的搭载,并且在每个第一起翘结构5的上部还设有两个第一起翘槽6,每个第一起翘槽6均采用弧形凹槽结构,从而方便一些带有定位柱的模具上板对于定位柱的卡装容纳,待调整完两个移动脱模架2的每侧第一顶出结构板3对于模具上板的卡装操作后;接着,调整两个移动脱模架2的每侧第二顶出结构板7对于模具中条板的卡装,其卡装操作方式与第一顶出结构板3的调整方式一样,都是通过水平横向以及垂直纵向的移动来校对每个移动脱模架2的第二顶出结构板7与模具中条板的卡装位置,同理,在每侧第二顶出结构板7的相对位置处都装有一个卡扣结构件9,该卡扣结构件9采用凹型槽结构,能够将模具中条板的限位起到夹持作用,使得每侧第二顶出结构板7对模具中条板的夹持更加严紧牢固;然后,随着机台设备升降装置对各个顶出位移引导柱10的顶出,从而带动模具承载台1两侧的移动脱模架2上各自的第一顶出结构板3、第二顶出结构板7对于模具上板、模具中条板以及模具下板的顶出分离,从而完成顶出操作;整个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操作工序更便捷,适用于所有硫化机台装备的模具顶出操作,更加省时省力、安全可靠。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内”、“外”、“顶部”、“底部”、“端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3.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