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胶模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82364发布日期:2021-10-24 13:33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塑胶模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塑胶模具结构。


背景技术:

2.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塑胶模具作为模具的一种,用于压塑、挤塑、注射、吹塑和低发泡成型的组合式模具,模具凸、凹模及辅助成型系统的协调变化,可以加工出不同形状、不同尺寸的一系列塑件,目前现有的塑胶模具不便于出料且冷却效果差,从而无法满足生产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塑胶模具结构,具备便于出料和冷却效果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塑胶模具不便于出料且冷却效果差,从而无法满足生产需求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塑胶模具结构包括模具座,所述模具座内腔的顶部开设有凹槽,凹槽的内腔设置有塑胶模具壳体,所述塑胶模具壳体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块,所述第一安装块的内腔螺纹连接有螺栓,螺栓的底部贯穿第一安装块并延伸至模具座的内腔,所述模具座内腔底部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垫块,所述垫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双轴电机,所述双轴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远离双轴电机的一端通过轴承与模具座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转动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凸轮,所述模具座内腔的两侧滑动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顶杆,所述顶杆远离移动板的一端延伸至塑胶模具壳体的内腔并固定连接顶板,所述顶杆的表面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塑胶模具壳体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导热铜板,所述模具座背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放置箱,所述放置箱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吸风机,所述吸风机正面的两侧均连通有集气管,所述集气管远离吸风机的一端延伸至模具座的内腔,所述放置箱内腔的背面开设有通槽,通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防尘网。
5.优选的,所述放置箱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套管,所述套管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的两端均与套管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横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缓冲杆,所述缓冲杆的顶部延伸至套管的外部。
6.优选的,所述模具座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块,所述第二安装块的内腔开设有安装孔。
7.优选的,所述复位弹簧的顶部与塑胶模具壳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的底部与移动板的顶部固定连接。
8.优选的,所述模具座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双轴电机和吸风机电性连接。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0.1、本实用新型通过模具座、塑胶模具壳体、第一安装块、垫块、双轴电机、转动杆、
凸轮、移动板、顶杆、顶板、复位弹簧、导热铜板、放置箱、吸风机、集气管和防尘网的配合使用,能够有效解决现有的塑胶模具不便于出料且冷却效果差,从而无法满足生产需求的问题,该装置能够将压塑成型后的加工件顶起,以提高生产效率。
11.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缓冲弹簧和缓冲杆,能够便于对塑胶模具壳体进行缓冲保护,以延长塑胶模具壳体的使用时长,通过设置第二安装块和安装孔,能够便于安装和固定模具座,以便于使用该装置,通过设置复位弹簧,能够便于顶杆自行复位,以便于多次使用顶杆。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局部剖视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的放大图。
16.图中:1、模具座;2、塑胶模具壳体;3、第一安装块;4、垫块;5、双轴电机;6、转动杆;7、凸轮;8、移动板;9、顶杆;10、顶板;11、复位弹簧;12、导热铜板;13、放置箱;14、吸风机;15、集气管;16、防尘网;17、套管;18、缓冲弹簧;19、横板;20、缓冲杆;21、第二安装块;22、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17.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18.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19.请参阅图1

4,一种塑胶模具结构,模具座1内腔的顶部开设有凹槽,凹槽的内腔设置有塑胶模具壳体2,塑胶模具壳体2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块3,第一安装块3的内腔螺纹连接有螺栓,螺栓的底部贯穿第一安装块3并延伸至模具座1的内腔,模具座1内腔底部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垫块4,垫块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双轴电机5,双轴电机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6,转动杆6远离双轴电机5的一端通过轴承与模具座1的内壁活动连接,转动杆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凸轮7,模具座1内腔的两侧滑动连接有移动板8,移动板8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顶杆9,顶杆9远离移动板8的一端延伸至塑胶模具壳体2的内腔并固定连接顶板10,顶杆9的表面套设有复位弹簧11,通过设置复位弹簧11,能够便于顶杆9自行复位,以便于多次使用顶杆9,塑胶模具壳体2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导热铜板12,模具座1背
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放置箱13,放置箱13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吸风机14,吸风机14正面的两侧均连通有集气管15,集气管15远离吸风机14的一端延伸至模具座1的内腔,放置箱13内腔的背面开设有通槽,通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防尘网16,放置箱13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套管17,套管17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18,缓冲弹簧1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横板19,横板19的两端均与套管17的内壁滑动连接,横板1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缓冲杆20,通过设置缓冲弹簧18和缓冲杆20,能够便于对塑胶模具壳体2进行缓冲保护,以延长塑胶模具壳体2的使用时长,缓冲杆20的顶部延伸至套管17的外部,模具座1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块21,第二安装块21的内腔开设有安装孔,通过设置第二安装块21和安装孔,能够便于安装和固定模具座1,以便于使用该装置,复位弹簧11的顶部与塑胶模具壳体2的底部固定连接,复位弹簧11的底部与移动板8的顶部固定连接,模具座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控制器22,控制器22分别与双轴电机5和吸风机14电性连接,通过模具座1、塑胶模具壳体2、第一安装块3、垫块4、双轴电机5、转动杆6、凸轮7、移动板8、顶杆9、顶板10、复位弹簧11、导热铜板12、放置箱13、吸风机14、集气管15和防尘网16的配合使用,能够有效解决现有的塑胶模具不便于出料且冷却效果差,从而无法满足生产需求的问题,该装置能够将压塑成型后的加工件顶起,以提高生产效率。
20.使用时,通过操作控制器22启动双轴电机5,双轴电机5转动带动转动杆6转动,转动杆6转动带动凸轮7转动,凸轮7转动带动移动板8移动,移动板8移动带动顶杆9移动,顶杆9移动带动顶板10移动,顶板10移动将压塑成型后的加工件顶出即可,通过导热铜板12、吸风机14和集气管15的设置,能够提高塑胶模具壳体2的散热效果,使压塑后的加工件能够快速冷却。
2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