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制备电极注射针头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04258发布日期:2021-10-09 13:43阅读:83来源:国知局
用于制备电极注射针头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制备电极注射针头的模具。


背景技术:

2.中国专利文献cn110522956b射频反馈智能注射器和cn110507867b反馈式智能注射器中记载了一种智能化注射和抽取注射器,通过在针头上设置的电极,能够精确的测量得到皮肤、肌肉、积液以及血液等组织和器官的阻抗,根据脂肪、肌肉、体液、血液、脊髓液等组织的阻抗变化,精确检测,灵活设置,针头很容易准确探测到注射部位或抽取的组织,同时通过特定算法还原重建图像或者给出提示,使注射或抽取过程更准确。上述方案中采用设置镀层的方案形成电极,但是该方案通常采用气相沉积法设置镀层,实现成本较高,而且需要交替形成绝缘层和导电层,加工成本较高,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制备电极注射针头的模具,能够快速在针头上实现互相绝缘且便于引出至少两个电极。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制备电极注射针头的模具,它包括下模、上模和芯模;
5.下模设有第一针头腔、第二针头腔和芯模腔,第一针头腔、第二针头腔和芯模腔均为顶部开放的盲孔结构;
6.上模和下模之间在第一半针头和第二半针头的电极触头的位置分模。
7.优选的方案中,上模为筒形结构,上模靠近针头的位置的内壁与第一半针头和第二半针头的外壁接触,上模的底部设有阶台以容纳电极触头。
8.优选的方案中,阶台的内壁与电极触头的外壁接触。
9.优选的方案中,除接触位置外,上模内壁与第一半针头和第二半针头的外壁之间设有外绝缘层模腔;
10.芯模与第一半针头和第二半针头之间设有间隙,用于形成内绝缘层。
11.优选的方案中,第一半针头和第二半针头的内壁与第一针头腔和第二针头腔的内壁之间设有内绝缘层模腔。
12.优选的方案中,下模与上模之间设有定位套筒,通过定位套筒进行同轴定位。
13.优选的方案中,定位套筒位于下模与上模的外壁位置。
14.优选的方案中,第一半针头和第二半针头分别与下模第一针头腔和第二针头腔无间隙的固定连接。
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制备电极注射针头的模具,通过采用上述的方案,能够以较为简便的方式在针头上设置两个互相绝缘的电极,便于检测不同的组织器官。本实用新型的实现成本低,效率高。
附图说明
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浇注时的剖视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下模的俯视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制备的电极注射针头的爆炸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制备的电极注射针头的主视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制备的电极注射针头使用时的主视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制备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23.图中:第一半针头1,第二半针头2,电极触头3,针座4,绝缘缝5,内绝缘层6,外绝缘层7,电极连接环8,第一连接电极81,第二连接电极82,下模9,第一针头腔91,第二针头腔92,芯模腔93,内绝缘层模腔94,上模10,外绝缘层模腔101,芯模11,定位套筒12。
具体实施方式
24.实施例1:
25.如图3~4中,一种电极注射针头,包括第一半针头1、第二半针头2和针座4,第一半针头1和第二半针头2的端头与针座4固定连接;
26.如图3~4中,第一半针头1和第二半针头2的横截面构成沿轴线对剖的两个半圆形。需要格外说明的,此处所述的半圆形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并不一定是两个对称的半圆形,优选的,第一半针头1或第二半针头2的其中一个弧度较大,而另一个弧度较小,以使针的尖端位于第一半针头1和第二半针头2的其中一个。或者,第一半针头1或第二半针头2的弧度相同,针的尖端位于第一半针头1和第二半针头2的其中一个。
27.第一半针头1和第二半针头2为导电材质,在第一半针头1与第二半针头2之间设有绝缘缝5,以使第一半针头1和第二半针头2之间绝缘。本实用新型将整个针头对剖成为第一半针头1和第二半针头2的结构,构成两个独立的电极,通过设置的绝缘缝5使第一半针头1和第二半针头2之间绝缘,减少了给针头添加镀层的工序,其中第一半针头1和第二半针头2能够通过冲压生成,而绝缘缝5通过浇注生成,从而大幅简化加工工艺,提高制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28.优选的如图3中,在第一半针头1和第二半针头2的外壁靠近针座4的位置设有电极触头3,用于分别与电极连接环8的第一连接电极81和第二连接电极82电连接。由此结构,便于与电极连接环8形成可靠连接,也便于定位。使用时,直接将电极连接环8套在针头根部的位置,其中电极连接环8可以用接插件做成一次性使用的结构,也可以经过消毒后重复使用。
29.优选的如图4、5中,在第一半针头1和第二半针头2的内壁设有内绝缘层6,内绝缘层6与绝缘缝5为一体结构。设置的内绝缘层6避免了针头内管内液体或组织干扰。
30.优选的如图4、5中,在第一半针头1和第二半针头2的外壁设有外绝缘层7,外绝缘层7与绝缘缝5为一体结构,在靠近针尖的位置,第一半针头1和第二半针头2裸露,以便于第一半针头1和第二半针头2在针尖的位置导电。由此结构,便于检测位于针尖位置的外壁接触到的人体组织。
31.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制备电极注射针头的模具,大幅简化了在针头上设置电极的工
艺,降低了使用成本。
32.实施例2:
33.如图1、2中,一种用于制备上述实施例1的电极注射针头的模具,它包括下模9、上模10和芯模11;
34.下模9设有第一针头腔91、第二针头腔92和芯模腔93,第一针头腔91、第二针头腔92和芯模腔93均为顶部开放的盲孔结构;
35.上模10和下模9之间在第一半针头1和第二半针头2的电极触头3的位置分模。由此结构,一次浇注将第一半针头1、第二半针头2、内绝缘层6、外绝缘层7和绝缘缝5形成一个整体,从而简化了工艺。
36.优选的如图1、2中,上模10为筒形结构,上模10靠近针头的位置的内壁与第一半针头1和第二半针头2的外壁接触,上模10的底部设有阶台以容纳电极触头3,阶台的内壁与电极触头3的外壁接触;由此结构,使浇注后的针尖外壁和电极触头3的外壁裸露。除接触位置外,上模10内壁与第一半针头1和第二半针头2的外壁之间设有外绝缘层模腔101;由此结构,形成外绝缘层7。
37.芯模11与第一半针头1和第二半针头2之间设有间隙,用于形成内绝缘层6。
38.优选的如图1中,第一半针头1和第二半针头2的内壁与第一针头腔91和第二针头腔92的内壁之间设有内绝缘层模腔94。由此结构,用于形成针头底部位置的内绝缘层6。
39.优选的如图1中,下模9与上模10之间设有定位套筒12,通过定位套筒12进行同轴定位。定位套筒12位于下模9与上模10的外壁位置。由此结构,与现有技术的定位销结构相比,能够简化整个模具的结构,缩小模具的体积,而且能够提高定位精度。
40.优选的,第一半针头1和第二半针头2分别与下模9第一针头腔91和第二针头腔92无间隙的固定连接。
41.实施例3:
42.在实施例1和2的基础上,如图6中,一种采用上述的模具制备电极注射针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3.s1、制作第一半针头1和第二半针头2;第一半针头1和第二半针头2采用冲压的方式制备,优选采用医用不锈钢。
44.s2、将第一半针头1和第二半针头2进行表面处理;表面处理包括酸洗,磷化,表面喷砂中的一种或多种的工艺组合,以提高第一半针头1和第二半针头2的表面粗糙度,并去除表面的氧化层。
45.s3、将第一半针头1和第二半针头2插入下模9,将芯模11插入下模9,安装上模10;优选的,套入定位套筒12,使上模10和下模9同轴。
46.s4、树脂浇注,固化;将树脂从两侧绝缘缝5的位置同时浇注,固化优选采用紫外光固化。树脂采用聚四氟乙烯或丙烯酸类的树脂。
47.s5、针头脱模,安装针座4;
48.通过以上步骤实现的用于制备电极注射针头的模具的制备。
49.在使用时,将电极连接环8套在针头上,使第一连接电极81与第一半针头1的电极触头3接触,使第二连接电极82与第二半针头2的电极触头3接触,当针头进入到身体内,在第一连接电极81施加射频电流,在第二连接电极82进行检测,即可通过针头准确检测组织
器官。
50.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相互任意组合。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