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硅胶贴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06059发布日期:2021-12-04 12:04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散热硅胶贴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硅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硅胶贴合装置。


背景技术:

2.散热硅胶,别名为导热硅胶、导热硅橡胶,是一种导热材料,经常以导热硅胶软片的形式应用于马达控制器、电源、计算机、汽车电子。此外,军工用品等芯片冷却通常也涉及电子器件或机械结构的接触冷却,用于减少接触热阻,增强接触界面的热传递,将直接改善设备或系统本身的性能、精度及可靠性。
3.散热硅胶在投入工作之前,需要对其贴合安装,目前在对散热硅胶贴合时的稳定性不足,容易出现晃动或者偏移的现象,从而导致散热硅胶上的部分位置得不到有效的压平效果,贴合效率不够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散热硅胶贴合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散热硅胶贴合装置,包括两个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一侧外壁均开设有开口,且两个开口内壁均滑动连接有延伸板,其中一个所述固定板和延伸板一侧均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一端转动连接有压平辊,其中一个所述固定板两侧内壁均开设有第三滑槽,且两个第三滑槽内壁滑动连接有同一个活塞板,所述压平辊一端转动连接在活塞板一侧外壁上,且其中一个延伸板一端固定在活塞板一侧外壁上,其中一个所述固定板两侧均开设有活动孔,且压平辊位于其中一个活动孔内侧,所述活塞板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且把手位于其中一个活动孔内侧,两个所述第三滑槽内壁均滑动连接有导向块,且两个导向块相对一端分别固定在其中一个延伸板两端。
7.优选的,两个所述固定板一端均开设有第二滑槽,且两个第二滑槽内壁均滑动连接有滑动板,两个所述滑动板顶部外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吸盘。
8.优选的,两个所述延伸板相对一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加强板。
9.优选的,所述加强板两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导向杆,且两个导向杆外壁均滑动连接有导向圈,两个所述导向圈一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吸盘,所述加强板底部外壁开设有通孔,且第二吸盘的顶端滑动连接在通孔内壁上。
10.优选的,所述加强板顶部外壁开设有两个圆形孔,且两个圆形孔内壁均滑动连接有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底端均固定在支撑板顶部外壁上,且两个支撑杆位于加强板外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压盘。
11.优选的,所述活塞板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压缩弹簧,且压缩弹簧一端固定在其中一个固定板一侧内壁上。
12.优选的,所述活塞板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缓冲块,且缓冲块一端固定在其中一个固定板一侧内壁上。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4.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固定板、延伸板、第一滑槽、滑块、压平辊、第三滑槽、活塞板、活动孔、把手和导向块,将固定板和延伸板放置在散热硅胶贴合处,压平辊和散热硅胶表面相接触,经过把手拉动活塞板向一侧移动,活塞板带动压平辊向一侧移动,从而压平辊在散热硅胶表面做来回运动,从而达到对散热硅胶的贴合效果。
15.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压缩弹簧或者缓冲块,能够对活塞板的移动起到限位缓冲作用,避免出现压平辊移动过快而造成的散热硅胶贴合不均匀现象,保证了贴合效率。
16.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第二滑槽、滑动板、第一吸盘、加强板、压盘、第二吸盘、支撑杆、导向杆、导向圈和支撑板,按动滑动板在第二滑槽上移动,直到第一吸盘粘接在散热硅胶周围的平面上,然后按动压盘将第二吸盘粘接在散热硅胶周围的平面上,达到稳固的效果,从而提高了在贴合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散热硅胶贴合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散热硅胶贴合装置的加强板剖视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散热硅胶贴合装置的实施例一固定板剖视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散热硅胶贴合装置的实施例二固定板剖视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固定板、2延伸板、3第一滑槽、4滑块、5压平辊、6第二滑槽、7滑动板、8第一吸盘、9加强板、10压盘、11第二吸盘、12活动孔、13把手、14支撑杆、15导向杆、16导向圈、17支撑板、18第三滑槽、19活塞板、20导向块、21压缩弹簧、22缓冲块。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3.实施例一
24.参照图1

3,一种散热硅胶贴合装置,包括两个固定板1,两个固定板1一侧外壁均开设有开口,且两个开口内壁均滑动连接有延伸板2,其中一个固定板1和延伸板2一侧均开设有第一滑槽3,第一滑槽3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块4,滑块4一端转动连接有压平辊5,其中一个固定板1两侧内壁均开设有第三滑槽18,且两个第三滑槽18内壁滑动连接有同一个活塞板19,压平辊5一端转动连接在活塞板19一侧外壁上,且其中一个延伸板2一端固定在活塞板19一侧外壁上,其中一个固定板1两侧均开设有活动孔12,且压平辊5位于其中一个活动孔12内侧,活塞板19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13,且把手13位于其中一个活动孔12内侧,两个第三滑槽18内壁均滑动连接有导向块20,且两个导向块20相对一端分别固定在其中一个延伸板2两端,活塞板19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压缩弹簧21,且压缩弹簧21一端固定在其中一个固
定板1一侧内壁上,两个固定板1一端均开设有第二滑槽6,且两个第二滑槽6内壁均滑动连接有滑动板7,两个滑动板7顶部外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吸盘8,两个延伸板2相对一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加强板9,加强板9两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导向杆15,且两个导向杆15外壁均滑动连接有导向圈16,两个导向圈16一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支撑板17,支撑板17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吸盘11,加强板9底部外壁开设有通孔,且第二吸盘11的顶端滑动连接在通孔内壁上,加强板9顶部外壁开设有两个圆形孔,且两个圆形孔内壁均滑动连接有支撑杆14,两个支撑杆14底端均固定在支撑板17顶部外壁上,且两个支撑杆14位于加强板9外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压盘10。
25.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设置的固定板1、延伸板2、第一滑槽3、滑块4、压平辊5、第三滑槽18、活塞板19、活动孔12、把手13和导向块20,将固定板1和延伸板2放置在散热硅胶贴合处,压平辊5和散热硅胶表面相接触,经过把手13拉动活塞板19向一侧移动,活塞板19带动压平辊5向一侧移动,从而压平辊5在散热硅胶表面做来回运动,从而达到对散热硅胶的贴合效果,通过设置的压缩弹簧21,能够对活塞板19的移动起到限位缓冲作用,避免出现压平辊5移动过快而造成的散热硅胶贴合不均匀现象,保证了贴合效率,通过设置的第二滑槽6、滑动板7、第一吸盘8、加强板9、压盘10、第二吸盘11、支撑杆14、导向杆15、导向圈16和支撑板17,按动滑动板7在第二滑槽6上移动,直到第一吸盘8粘接在散热硅胶周围的平面上,然后按动压盘10将第二吸盘11粘接在散热硅胶周围的平面上,达到稳固的效果,从而提高了在贴合时的稳定性。
26.实施例二
27.参照图1、2和4,一种散热硅胶贴合装置,包括两个固定板1,两个固定板1一侧外壁均开设有开口,且两个开口内壁均滑动连接有延伸板2,其中一个固定板1和延伸板2一侧均开设有第一滑槽3,第一滑槽3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块4,滑块4一端转动连接有压平辊5,其中一个固定板1两侧内壁均开设有第三滑槽18,且两个第三滑槽18内壁滑动连接有同一个活塞板19,压平辊5一端转动连接在活塞板19一侧外壁上,且其中一个延伸板2一端固定在活塞板19一侧外壁上,其中一个固定板1两侧均开设有活动孔12,且压平辊5位于其中一个活动孔12内侧,活塞板19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13,且把手13位于其中一个活动孔12内侧,两个第三滑槽18内壁均滑动连接有导向块20,且两个导向块20相对一端分别固定在其中一个延伸板2两端,活塞板19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缓冲块22,且缓冲块22一端固定在其中一个固定板1一侧内壁上,两个固定板1一端均开设有第二滑槽6,且两个第二滑槽6内壁均滑动连接有滑动板7,两个滑动板7顶部外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吸盘8,两个延伸板2相对一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加强板9,加强板9两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导向杆15,且两个导向杆15外壁均滑动连接有导向圈16,两个导向圈16一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支撑板17,支撑板17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吸盘11,加强板9底部外壁开设有通孔,且第二吸盘11的顶端滑动连接在通孔内壁上,加强板9顶部外壁开设有两个圆形孔,且两个圆形孔内壁均滑动连接有支撑杆14,两个支撑杆14底端均固定在支撑板17顶部外壁上,且两个支撑杆14位于加强板9外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压盘10。
28.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设置的固定板1、延伸板2、第一滑槽3、滑块4、压平辊5、第三滑槽18、活塞板19、活动孔12、把手13和导向块20,将固定板1和延伸板2放置在散热硅胶贴合处,压平辊5和散热硅胶表面相接触,经过把手13拉动活塞板19向一侧移动,活塞板19
带动压平辊5向一侧移动,从而压平辊5在散热硅胶表面做来回运动,从而达到对散热硅胶的贴合效果,通过设置的缓冲块22,能够对活塞板19的移动起到限位缓冲作用,避免出现压平辊5移动过快而造成的散热硅胶贴合不均匀现象,保证了贴合效率,通过设置的第二滑槽6、滑动板7、第一吸盘8、加强板9、压盘10、第二吸盘11、支撑杆14、导向杆15、导向圈16和支撑板17,按动滑动板7在第二滑槽6上移动,直到第一吸盘8粘接在散热硅胶周围的平面上,然后按动压盘10将第二吸盘11粘接在散热硅胶周围的平面上,达到稳固的效果,从而提高了在贴合时的稳定性。
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