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双开模吹瓶机的底模联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68015发布日期:2022-03-16 14:43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双开模吹瓶机的底模联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的上下移动,从而实现与所述滑块ⅰ连接的底模架的上下升降。
11.优选地,两个所述边模架处于合模位置时,所述滑块ⅱ处于右侧极限位置,相应的,所述滑块ⅰ处于上部极限位置;
12.两个所述边模架反向摆动张开时,所述驱动件随两个所述边模架之一摆动,通过所述连杆驱使所述滑块ⅱ自右侧极限位置向左移动,进而通过所述平面移动凸轮副驱使所述滑块ⅰ自上部极限位置向下运动,以实现开模与所述底模架下降的联动。
13.优选地,所述连杆为平面连杆,所述连杆和所述驱动件组成的转动副的轴线、与所述连杆和所述滑块ⅱ组成的转动副的轴线相互平行。
14.优选地,在所述平面移动凸轮副中,所述滚子有两个,所述凸轮为凸缘凸轮,凸缘两侧廓面分别与两个所述滚子抵接。
15.更优选地,所述凸缘上设有缓冲柱,所述缓冲柱位于合模闭锁时所述凸缘与所述滚子的接触位置。
16.优选地,在所述平面移动凸轮副中,所述滚子有两个,所述凸轮为沟槽凸轮,沟槽两侧廓面分别与两个所述滚子抵接。
17.更优选地,所述沟槽上设有缓冲柱,所述缓冲柱位于合模闭锁时所述沟槽与所述滚子的接触位置。
18.优选地,所述凸轮装设于所述滑块ⅰ上,两个所述滚子装设于所述滑块ⅱ上,所述滑块ⅰ和所述滑块ⅱ组成所述平面移动凸轮副。
19.优选地,所述凸轮装设于所述滑块ⅱ上,两个所述滚子装设于所述滑块ⅰ上,所述滑块ⅰ和所述滑块ⅱ组成所述平面移动凸轮副。
20.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21.1、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双开模吹瓶机的底模联动机构,边模架的开合模摆动,带动驱动件摆动,通过平面连杆驱使滑块ⅱ水平移动,进而通过平面移动凸轮副驱使滑块ⅰ(固连底模架)升降,实现了底模与边模的直接联动。
22.、平面连杆、平面凸轮制造和安装较容易。
23.、滑块ⅱ与边模架通过平面连杆连接,连接可靠,安装方便。
24.、滑块ⅰ(固连底模架)与滑块ⅱ通过平面移动凸轮副连接,运动准确性和可靠性有保障,寿命长。
25.、在两边模架与底模架的合拢闭锁过程中,底模架的位置与楔紧闭锁位置很难完全一致,这种不一致会使得底模架在楔紧闭锁瞬间上冲或下冲,产生冲击和噪音。采用本技术方案,可在凸轮轮廓的相应位置加装橡胶缓冲柱,以消除上述冲击和噪音。
附图说明
26.附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底模联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7.附图2为机架结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28.附图3为滑块ⅰ的结构示意图;
29.附图4为滑块ⅱ的结构示意图。
30.其中:1、机架;2、导柱ⅰ;3、导柱ⅱ;4、凸轮;5、滑块ⅱ;6、连杆;7、驱动件;8、滑块ⅰ;9、导槽;10、凸缘;11、缓冲柱;12、滚子;13、导柱孔;14、销轴;15、边模架ⅰ;16、边模架ⅱ;17、
第一轴。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32.参见图2所示,机架1上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导槽9,相互平行且分别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导柱ⅰ2和导柱ⅱ3与机架1固定连接,两导柱的轴线平行且与导槽9的方向垂直,两导柱轴线所在的平面为竖直面,且与导槽9的方向平行。
33.参见图3所示,滑块ⅰ8(固连底模架)与机架1上的导槽9组成移动副,使得滑块ⅰ8能沿机架1上的导槽9上下移动;凸轮4为平面移动凸轮,通过螺钉(图中未示出)与滑块ⅰ8固定连接;凸轮4上有凸缘10,凸缘10上装设有橡胶材质的缓冲柱11,缓冲柱11所在的位置对应于边模与底模楔紧闭锁时凸缘10与滚子12(见下述)的接触位置(即图3中凸缘10的右下端)。在本实施例中,滚子12有两个,分别抵设于凸缘10的两侧廓面。
34.参见图4所示,滑块ⅱ5上有两个轴线平行的导柱孔13,两导柱孔13与机架1上的导柱ⅰ2和导柱ⅱ3相互配合,使得滑块ⅱ5能沿机架1上的两根导柱水平移动;两个滚子12活动装设在滑块ⅱ5上,两滚子12的轴线相互平行,两滚子12的相对位置保证两滚子12与凸轮4上的凸缘10两侧廓面能保持直接接触;销轴14固定装设在滑块ⅱ5上,当滑块ⅱ5上的两导柱孔13分别与机架1上的导柱ⅰ2和导柱ⅱ3配合时,销轴14的轴线平行于机架1上的导槽9。
35.参见图1所示,边模架ⅰ15和边模架ⅱ16与机架1通过第一轴17转动副连接,能绕第一轴17摆动;驱动件7与边模架ⅰ15固定连接,边模架开合摆动时,驱动件7随之摆动;滑块ⅰ8与机架1通过导槽9移动副连接,能沿导槽9相对于机架1上下移动;滑块ⅱ5通过两个导柱孔13与固定连接在机架1上的导柱ⅰ2和导柱ⅱ3相配合,能沿两导柱相对于机架1沿水平方向左右移动;在滑块ⅰ8和滑块ⅱ5的上述装配情况下,滑块ⅱ5上的两个滚子12能与固定连接在滑块ⅰ8上的凸轮4的凸缘10两侧廓面保持直接接触;连杆6的左端与驱动件7的下端转动副连接,连杆6的右端与滑块ⅱ5上的销轴14转动副连接。
36.由此,当边模架ⅰ15开合摆动时,驱动件7随边模架ⅰ15摆动,通过连杆6驱使滑块ⅱ5水平移动,进而,通过滚子12和凸缘10两侧廓面组成的平面移动凸轮副,驱使滑块ⅰ8(固连底模架)上下移动,从而实现边模与底模的直接联动;当边模架ⅰ15与边模架ⅱ16合拢时,滑块ⅰ8(固连底模架)位于上部极限位置,此时两个滚子12正好与装设于凸缘10右下端部的缓冲柱11接触。
37.值得指出的是,以下几种情况仅是本实施例的简单机构学演化,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38.1、平面移动凸轮副中的凸轮4装设于滑块ⅱ5上,滚子12装设于滑块ⅰ8上;
39.2、平面移动凸轮副采用沟槽结构替代凸缘结构;
40.3、驱动件7与边模架ⅱ16固定连接;
41.4、将连杆6与驱动件7的转动副连接改成连杆6与开合模凸轮摆臂的转动副连接,这样,开合模凸轮摆臂在驱使两个边模架开合的同时,通过连杆6可驱使滑块ⅱ5左右水平移动,进而,再通过平面移动凸轮副驱使滑块ⅰ8(固连底模架)上下移动,从而能间接实现边模与底模的联动。
42.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
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双开模吹瓶机的底模联动机构,包括机架、滑块ⅰ、滑块ⅱ、导柱ⅰ、导柱ⅱ、连杆和驱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设有导槽,所述滑块ⅰ与所述导槽移动副连接,能沿所述导槽上下移动;所述导柱ⅰ和所述导柱ⅱ分别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两导柱轴线平行且与所述导槽的方向垂直,两导柱轴线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导槽的方向平行;所述滑块ⅱ,与所述导柱ⅰ和所述导柱ⅱ组成移动副,能沿导柱轴线方向左右往复移动;所述驱动件,与两个边模架之一固定连接,且与连接的所述边模架同步摆动;所述连杆,分别与所述驱动件和所述滑块ⅱ转动副连接,用于将所述驱动件的摆动转变成所述滑块ⅱ的左右往复移动;所述滑块ⅰ和所述滑块ⅱ上分别装设有凸轮和滚子,所述凸轮和所述滚子组成平面移动凸轮副,所述平面移动凸轮副用于将所述滑块ⅱ的左右往复移动转变成所述滑块ⅰ的上下移动,从而实现与所述滑块ⅰ连接的底模架的上下升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双开模吹瓶机的底模联动机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边模架处于合模位置时,所述滑块ⅱ处于右侧极限位置,相应的,所述滑块ⅰ处于上部极限位置;两个所述边模架反向摆动张开时,所述驱动件随两个所述边模架之一摆动,通过所述连杆驱使所述滑块ⅱ自右侧极限位置向左移动,进而通过所述平面移动凸轮副驱使所述滑块ⅰ自上部极限位置向下运动,以实现开模与所述底模架下降的联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双开模吹瓶机的底模联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为平面连杆,所述连杆和所述驱动件组成的转动副的轴线、与所述连杆和所述滑块ⅱ组成的转动副的轴线相互平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双开模吹瓶机的底模联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平面移动凸轮副中,所述滚子有两个,所述凸轮为凸缘凸轮,凸缘两侧廓面分别与两个所述滚子抵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双开模吹瓶机的底模联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上设有缓冲柱,所述缓冲柱位于合模闭锁时所述凸缘与所述滚子的接触位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双开模吹瓶机的底模联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平面移动凸轮副中,所述滚子有两个,所述凸轮为沟槽凸轮,沟槽两侧廓面分别与两个所述滚子抵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双开模吹瓶机的底模联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上设有缓冲柱,所述缓冲柱位于合模闭锁时所述沟槽与所述滚子的接触位置。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双开模吹瓶机的底模联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装设于所述滑块ⅰ上,两个所述滚子装设于所述滑块ⅱ上,所述滑块ⅰ和所述滑块ⅱ组成所述平面移动凸轮副。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双开模吹瓶机的底模联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装设于所述滑块ⅱ上,两个所述滚子装设于所述滑块ⅰ上,所述滑块ⅰ和所述滑块ⅱ组成所述平面移动凸轮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双开模吹瓶机的底模联动机构,包括机架、滑块Ⅰ、滑块Ⅱ、导柱Ⅰ、导柱Ⅱ、连杆和驱动件,机架上有导槽,滑块Ⅰ能沿导槽上下移动;导柱Ⅰ和Ⅱ与机架固定连接,两导柱轴线平行且与机架上导槽的方向垂直,两导柱轴线所在的平面与机架上导槽的方向平行;滑块Ⅱ与两导柱组成移动副,能沿导柱左右往复移动;驱动件与两个边模架之一固定连接;连杆与驱动件和滑块Ⅱ转动副连接,将驱动件的摆动转变成滑块Ⅱ的往复移动;滑块Ⅰ和滑块Ⅱ上分别装设有凸轮和滚子,凸轮和滚子组成平面移动凸轮副,将滑块Ⅱ的左右往复移动转变成滑块Ⅰ的上下移动,从而实现边模与底模联动。本实用新型联动机构,结构简单,制造和安装容易,性能可靠。可靠。可靠。


技术研发人员:钱志良 张晓飞 董腾中 高伟强 吴书朋 于荣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新美星包装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26
技术公布日:2022/3/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