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柱换网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38653发布日期:2023-03-29 01:25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单柱换网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机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柱换网器。


背景技术:

2.在塑料挤出的过程中,塑料熔体经长时间的塑化和受热,熔体内将会产生分解残物,加上原材料中的杂质,它们一旦进入挤出机头中,就会造成流道阻塞,塑料制品出现缺陷,乃至不能正常生产。
3.为了滤除杂物,使纯净的熔体顺利进入挤出成型机头,通常要在输料管道头部和挤出成型机头之间设置换网器,用来阻止杂质和异物进入成型机头之中。现有换网器的滤网过滤面积小,导致换网器的过滤效果差,滤网使用时间短,需要频繁停机更换,从而造成了原料的浪费,提高了能耗,增加了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能耗小且使用成本低的单柱换网器。
5.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单柱换网器,包括换网器本体、芯柱、滤芯棒以及驱动器,所述换网器本体上开设有进料口与出料口,所述换网器本体上开设有与芯柱相适配的滑孔,所述驱动器用于控制芯柱相对滑孔轴向位移,所述进料口与出料口相对滑孔径向方向设置,所述芯柱的外壁上朝向进料口开设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与滑孔内壁配合形成过料腔,所述滤芯棒顶端安装于安装口相对芯柱顶部的一端,所述进料口与过料腔相连通,所述芯柱内开设有用于连通出料口与滤芯棒内腔的出料通道,所述换网器本体上设有用于固定驱动器的固定架。
6.上述结构中,将换网器相对输料管道竖直设置,以达到减小与换网器同水平面的安装空间,以便于安装更多的换网器对塑料机进行供料,从而提高了供料效率。熔体通过进料口进入过料腔,熔体充斥过料腔后从滤芯棒外壁过滤后进入滤芯棒的内腔内,再从滤芯棒内腔的顶端进入出料通道后从出料口进入到输料管道内,因滤芯棒相对滤网的过滤面积更大,延长了滤芯棒的使用寿命,避免了频繁更换滤网,从而减少了设备停机更换滤网的次数,节约了能耗。通过开设安装口能够便于滤芯棒的拆装,配合滑孔内壁形成过料腔能够使得熔体充斥于过料腔内,减小了熔体通过进料口至滤芯棒内腔的冲击力,延长了滤芯棒的使用寿命,避免了频繁更换滤芯棒,节约了能耗,减少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成本。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料口与出料口分别位于换网器本体两相对的侧壁上。
8.采用上述结构,能够便于进料管道与输料管道的安装,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便捷性。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料通道与滤芯棒顶端相对应的一端朝向与出料口相对应的一端向下倾斜设置。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料口朝向滑孔的一端呈缩径。
11.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减小进料口进入过料腔时的压力,从而降低了熔体对滤芯棒外壁的冲击,延长了滤芯棒的使用寿命,节约了使用成本,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料口的外端呈阶梯状。
13.采用上述结构,能够便于进料口外端接设管道,提高了管道与进料口之间的密封性以及牢固性,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
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器采用液压缸。
15.上述结构中,液压缸具有抗疲劳强度高、耐冲击且承载压力大,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
1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架包括固定板以及连接固定板与换网器本体的连接杆,所述油缸轴底端固定有与芯柱相连的限位块。
17.上述结构中,通过设置限位块能够有效的确保了芯柱位移时不会产生左右偏差,提高了芯柱位移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
1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杆设有若干个,所述限位块朝其中一根连接杆延伸设置,形成与其卡合的卡接段,所述限位块上相对其周向方向设有若干个固定孔,所述若干个固定孔中其中一个固定孔相对其余固定孔偏置设置,所述芯柱顶端设有与若干个固定孔相对应的螺孔。
19.采用上述结构,能够提高驱动器驱动限位块带动芯柱相对滑孔轴向位移时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卡接段上螺接有锁紧螺栓,从而能够在更换滤芯棒时,锁紧螺栓与连接杆配合相抵对限位块进行固定,提高了限位块的稳定性与牢固性,便于滤芯棒的更换。芯柱与限位块通过螺栓穿过固定孔与螺孔相螺接,实现固定,从而能够便于芯柱的拆装,通过将一个与出料口相对应的固定孔偏置设置,能够便于使用者定位安装,确保芯柱上的出料通道与换网器本体的出料口相对应,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
2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孔呈贯通换网器本体的通孔。
21.采用上述结构,能够便于换网器本体的生产制造,且能够减少成本,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生产、装配的便捷性。
2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孔间隔设置有两个,所述芯柱、滤芯棒以及驱动器对应滑孔均设有两个。
23.采用上述结构,能够提高本实用新型供料的效率。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滤芯棒安装于芯柱上的结构示意图。
28.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设置两组芯柱的结构示意图。
29.图中标号含义:1-换网器本体;2-芯柱;3-滤芯棒;4-驱动器;11-进料口;12-出料口;13-滑孔;21-安装口;22-出料通道;5-固定架;51-固定板;52-连接杆;53-限位块;531-卡接段;532-固定孔;23-螺孔。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31.如图1至图5所示的一种单柱换网器,包括换网器本体1、芯柱2、滤芯棒3以及驱动器4,所述换网器本体1上开设有进料口11与出料口12,所述换网器本体1上开设有与芯柱2相适配的滑孔13,所述驱动器4用于控制芯柱2相对滑孔13轴向位移,所述进料口11与出料口12相对滑孔13径向方向设置,所述芯柱2的外壁上朝向进料口11开设有安装口21,所述安装口21与滑孔13内壁配合形成过料腔,所述滤芯棒3顶端安装于安装口21相对芯柱2顶部的一端,所述进料口11与过料腔相连通,所述芯柱2内开设有用于连通出料口12与滤芯棒3内腔的出料通道22,所述换网器本体1上设有用于固定驱动器4的固定架5。
32.上述结构中,将换网器相对输料管道竖直设置,以达到减小与换网器同水平面的安装空间,以便于安装更多的换网器对塑料机进行供料,从而提高了供料效率。熔体通过进料口11进入过料腔,熔体充斥过料腔后从滤芯棒3外壁过滤后进入滤芯棒3的内腔内,再从滤芯棒3内腔的顶端进入出料通道22后从出料口12进入到输料管道内,因滤芯棒3相对滤网的过滤面积更大,避免了频繁更换滤网,从而减少了设备停机更换滤网的次数,节约了能耗。通过开设安装口21能够便于滤芯棒3的拆装,配合滑孔13内壁形成过料腔能够使得熔体充斥于过料腔内,减小了熔体通过进料口11至滤芯棒3内腔的冲击力,延长了滤芯棒3的使用寿命,避免了频繁更换滤芯棒3,节约了能耗,减少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成本。
33.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料口11与出料口12分别位于换网器本体1两相对的侧壁上。
34.采用上述结构,能够便于进料管道与输料管道的安装,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便捷性。
35.本实施例中,所述出料通道22与滤芯棒3顶端相对应的一端朝向与出料口12相对应的一端向下倾斜设置。
36.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料口11朝向滑孔13的一端呈缩径。
37.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减小进料口11进入过料腔时的压力,从而降低了熔体对滤芯棒3外壁的冲击,延长了滤芯棒3的使用寿命,节约了使用成本,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
38.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料口11的外端呈阶梯状。
39.采用上述结构,能够便于进料口11外端接设管道,提高了管道与进料口11之间的密封性以及牢固性,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
40.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器4采用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油缸轴与芯柱2相连。
41.上述结构中,液压缸具有抗疲劳强度高、耐冲击且承载压力大,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
42.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架5包括固定板51以及连接固定板51与换网器本体1的连接杆52,所述油缸轴上套设有与芯柱2相连的限位块53。
43.上述结构中,通过设置限位块53能够有效的确保了芯柱2位移时不会产生左右偏差,提高了芯柱2位移的稳定性。
44.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52设有若干个,所述限位块53朝其中一根连接杆52延伸设置,形成与其卡合的卡接段531,所述限位块53上相对其周向方向设有若干个固定孔532,
所述若干个固定孔532中其中一个固定孔532相对其余固定孔532偏置设置,所述芯柱2顶端设有与若干个固定孔相对应的螺孔23。
45.采用上述结构,能够提高驱动器4驱动限位块53带动芯柱2相对滑孔13轴向位移时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卡接段531上螺接有锁紧螺栓,从而能够在更换滤芯棒3时,锁紧螺栓与连接杆52配合相抵对限位块53进行固定,提高了限位块53的稳定性与牢固性,便于滤芯棒3的更换。芯柱2与限位块53通过螺栓穿过固定孔532与螺孔23相螺接,实现固定,从而能够便于芯柱2的拆装,通过将一个与出料口12相对应的固定孔532偏置设置,能够便于使用者定位安装,确保芯柱2上的出料通道22与换网器本体1的出料口12相对应,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
46.本实施例中,所述滑孔13呈贯通换网器本体1的通孔。
47.采用上述结构,能够便于换网器本体1的生产制造,且能够减少成本,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生产、装配的便捷性。
48.本实施例中,所述滑孔13间隔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芯柱2、滤芯棒3以及驱动器4对应滑孔13均设有两个。
49.采用上述结构,能够提高本实用新型供料的效率。
5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上述假设的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