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模具识别和状态检测装置的注塑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34730发布日期:2022-05-17 10:16阅读:57来源:国知局
具有模具识别和状态检测装置的注塑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涉及注塑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具有模具识别和状态检测装置的注塑机。


背景技术:

2.注塑机又名注射成型机或注射机,它是将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塑料利用塑料成型模具制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型设备,现有的注塑机对塑料行业的运用很关键。
3.现有的注塑机模具对热塑性塑料成型的要求很高,两个模具之间是否完全密封以及两个模具对加热后的热塑性塑料是否完全填充模具内部,现有的注塑机没有专门的检测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注塑机模具对热塑性塑料成型的要求很高,两个模具之间是否完全密封以及两个模具对加热后的热塑性塑料是否完全填充模具内部,现有的注塑机没有专门的检测装置,现提供具有模具识别和状态检测装置的注塑机,通过第二模具顶部的感应杆插接感应箱内部,感应杆对移动板的移动量,通过位置传感器对移动板移动量检测,从而对第二模具的位置移动量进行检测,通过第二模具内腔导向块底部连接的压力传感器,对第二模具内腔的压力进行检测,检测热塑性塑料是否填充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内腔。
5.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具有模具识别和状态检测装置的注塑机,包括:加工台,所述加工台的顶部表面固定插接有投料筒,所述投料筒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加热筒,所述加热筒的底部开设有输料腔,且所述输料腔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模具,所述第一模具固定连接加工台的表面,所述第一模具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模具,所述第二模具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液压杆,所述加工台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液压机,所述液压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液压杆的一端。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输料腔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输料辊轴,所述加工台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输料辊轴的一端,所述输料腔的一侧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一侧连接第一模具的内腔,第一电机带动输料辊轴进行转动,将加热后的热塑性塑料输送至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的内腔中。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两个液压杆之间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一端表面套接有导向套筒,所述导向套筒的顶部呈t型设置,所述导向套筒的顶部活动插接第二模具的内部,通过固定杆对导向套筒的位置限定,从而导向套筒顶部连接的导向块对第二模具内腔的热塑性塑料进行导出收集。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模具的内部开设有导向腔,所述导向腔内部与导向套筒顶部相匹配,所述导向套筒的顶部表面固定连接有压力感应片,所述压力感应片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导向块,且所述第二模具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接收端连接压力感应片,所述导向块的顶部滑动插接第二模具的内腔,且
所述导向块的顶部表面与第二模具的内腔表面平齐,通过第二模具内腔导向块底部连接的压力传感器,对第二模具内腔的压力进行检测,检测热塑性塑料是否填充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内腔。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模具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感应杆,所述第一模具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感应箱,所述感应箱的内部设置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内部两端滑动插接有横杆,所述横杆的两端固定连接感应箱的内壁,且所述横杆的表面套接有第一弹簧,所述感应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位置传感器,所述位置传感器接收端连接移动板的表面,通过第二模具顶部的感应杆插接感应箱内部,感应杆对移动板的移动量,通过位置传感器对移动板移动量检测,从而对第二模具的位置移动量进行检测。
10.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通过第二模具顶部的感应杆插接感应箱内部,感应杆对移动板的移动量,通过位置传感器对移动板移动量检测,从而对第二模具的位置移动量进行检测,通过第二模具内腔导向块底部连接的压力传感器,对第二模具内腔的压力进行检测,检测热塑性塑料是否填充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内腔,通过固定杆对导向套筒的位置限定,从而导向套筒顶部连接的导向块对第二模具内腔的热塑性塑料进行导出收集。
附图说明
11.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具有模具识别和状态检测装置的注塑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2.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具有模具识别和状态检测装置的注塑机图1的a处放大示意图;
13.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具有模具识别和状态检测装置的注塑机图1的b处放大示意图;
14.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具有模具识别和状态检测装置的注塑机感应箱的剖视立体示意图。
15.附图标记说明:1、加工台;2、投料筒;3、输料腔;4、第一模具;5、第二模具;6、液压杆;7、液压机;8、输料辊轴;9、第一电机;10、固定杆;11、导向套筒;12、导向腔;13、压力感应片;14、导向块;15、压力传感器;16、感应杆;17、感应箱;18、移动板;19、横杆;20、第一弹簧;21、位置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正对地重要性。
1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9.请结合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具有模具识别和状态检测装置的注塑机,包括:加工台1,加工台1的顶部表面固定插接有投料筒2,投料筒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加热筒,加热筒的底部开设有输料腔3,且输料腔3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模具4,第一模具4固定连接加工台1的表面,第一模具4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模具5,第二模具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液压杆6,加工台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液压机7,液压机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液压杆6的一端,通过第二模具5顶部的感应杆16插接感应箱17内部,感应杆16对移动板18的移动量,通过位置传感器21对移动板18移动量检测,从而对第二模具5的位置移动量进行检测,通过第二模具5内腔导向块14底部连接的压力传感器15,对第二模具5内腔的压力进行检测,检测热塑性塑料是否填充第一模具4和第二模具5内腔。
20.其中,输料辊轴8转动连接输料腔3的内部,第一电机9固定安装加工台1的一侧,输料辊轴8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电机9的输出端,通孔开设与输料腔3的一侧,第一模具4的内腔连接通孔的一侧,第一电机9带动输料辊轴8进行转动,将加热后的热塑性塑料输送至第一模具4和第二模具5的内腔中,固定杆10设置两个液压杆6之间,导向套筒11套接固定杆10的表面一端,导向套筒11的顶部呈t型设置,第二模具5的内部活动插接导向套筒11的顶部表面,通过固定杆10对导向套筒11的位置限定,从而导向套筒11顶部连接的导向块14对第二模具5内腔的热塑性塑料进行导出收集。
21.其中,导向腔12开设于第二模具5的内部,导向腔12内部与导向套筒11顶部相匹配,压力感应片13固定连接导向套筒11的顶部表面,导向块14固定连接压力感应片13的顶部,压力传感器15固定连接第二模具5的表面,压力感应片13连接压力传感器15的接收端,第二模具5的内腔滑动插接导向块14的顶部,且导向块14的顶部表面与第二模具5的内腔表面平齐,通过第二模具5内腔导向块14底部连接的压力传感器15,对第二模具5内腔的压力进行检测,检测热塑性塑料是否填充第一模具4和第二模具5内腔,感应杆16固定连接第二模具5的顶部,感应箱17固定安装第一模具4的顶部,感应箱17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横杆19,横杆19的表面滑动插接有移动板18,且横杆19的表面套接哟第一弹簧20,感应箱17的表面一端固定安装有位置传感器21,位置传感器21接收端连接移动板18的表面,通过第二模具5顶部的感应杆16插接感应箱17内部,感应杆16对移动板18的移动量,通过位置传感器21对移动板18移动量检测,从而对第二模具5的位置移动量进行检测。
22.工作原理:热塑性塑料通过投料筒2进入加热筒的内部进入加热融化,通过液压机7带动液压杆6移动第二模具5,通过第二模具5顶部的感应杆16插接感应箱17内部,感应杆16对移动板18的移动量,通过位置传感器21对移动板18移动量检测,从而对第二模具5的位置移动量进行检测,第二模具5位置移动量与第一模具4紧密贴合密封,再通过第一电机9带动输料腔3内部的输料辊轴8进行转动,输料辊轴8带动加热后的热塑性塑料进入第一模具4和第二模具5的内腔中,通过第二模具5内腔导向块14底部连接的压力传感器15,对第二模具5内腔的压力进行检测,检测热塑性塑料是否填充第一模具4和第二模具5内腔,当第一模具4和第二模具5对热塑性塑料成型结束后,第二模具5通过液压杆6进行收缩,通过固定杆10对导向套筒11的位置限定,从而导向套筒11顶部连接的导向块14对第二模具5内腔的热
塑性塑料进行导出收集。
23.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4.本实用新型中其他未详述部分均属于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再赘述。
2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