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滤座注塑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64382发布日期:2022-05-18 00:31阅读: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滤座注塑模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模具制造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滤座注塑模。


背景技术:

2.注塑成型又称注射模塑成型,它是一种注射兼模塑的成型方法。注塑成型方法的优点是生产速度快、效率高,操作可实现自动化,花色品种多,形状可以由简到繁,尺寸可以由大到小,而且制品尺寸精确,产品易更新换代,能成形状复杂的制件,注塑成型适用于大量生产与形状复杂产品等成型加工领域。在一定温度下,通过螺杆搅拌完全熔融的塑料材料,用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型品的方法。
3.如图1所示,是一种滤座的塑料件,它包括底座、插设在底座上的竖直管和与竖直管垂直设置的横向管,竖直管与横向管相互连通,在远离底座的竖直管外壁上设有翻边。在模具设计的过程中,如果将滤座竖直设置,底座朝下,按照如图2所示进行上下分模的话,由于竖直管上端存在翻边,下端连接有底座,在分模的过程中在翻边和底座的地方会分别形成倒钩,从而导致不能分模。
4.目前市面上针对上述的滤座塑料件,常规的是将其横向放置进行上下分模(如图3所示),但这样的模具在分模后,通过顶杆在将滤座塑料件从动模中顶出的过程中,由于顶杆均抵顶在滤座塑料件的外表面,会在成型的产品上留下多个印记,从而会影响成型产品的美观度;同时滤座塑料件与动模的接触面积比较多,在脱模的过程中会比较难脱模。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使成型的滤座塑料件成品更加美观,且在脱模的过程中更方便脱模,本技术提供一种滤座注塑模。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滤座注塑模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滤座注塑模,包括定模板、动模板、推板和设置在推板上的顶杆,所述动模板靠近定模板的侧面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侧抽机构,所述侧抽机构包括滑移连接在动模板上的滑块和倾斜设置在定模板上的斜导柱,所述滑块上设有与斜导柱相适配的斜导孔,所述动模板上设有用于成型滤座底座的型芯,所述型芯上设有下插杆,左侧滑块上设有左型腔,且在左型腔内设有左插杆,右侧滑块上设有右型腔,且在右型腔内设有右插杆,所述定模板上设有上插杆,所述定模板、动模板和左侧滑块和右侧滑块共同构成竖直设置的滤座型腔,所述顶杆均贯穿所述型芯且顶杆的上端面与型芯的上端面相齐平。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模板、动模板和左侧滑块和右侧滑块共同构成竖直设置的滤座型腔,且部分型腔设置在左右两侧的滑块上,这样在模具开模的过程中,两侧的滑块会慢慢向外移动(滑块与滤座塑料件分离),同时定模板与动模板也会慢慢分离(定模板与滤座塑料件分离),由于左插杆和右插杆的作用,滤座塑料件在脱模之前会始终留着动模板上,当左插杆和右插杆分别从滤座塑料件中脱出后再进行滤座塑料件的脱模,由于滤座塑料件与型芯的接触面积比较小,在脱模的时候可以更方便地进行脱模,同时脱模过程中,
顶杆抵顶在滤座塑料件的底座内部,从而不影响成型后的滤座塑料件的外观,使得滤座塑料件产品更加美观。
8.可选的,所述滑块与动模板之间设有限位开关,所述限位开关包括卡块和弹性件,所述滑块上设有供卡块上下滑移的滑槽,所述弹性件设置在卡块与滑槽底壁之间,所述动模板上设有与卡块卡接配合的卡槽,当斜导柱与滑块分离后,所述卡块卡接在卡槽中对滑块进行限位,当斜导柱插入到斜导孔内后,所述滑块上设有驱使卡块脱离卡槽的脱离机构。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在开模后,通过弹性件卡块会自动卡接到滑块的卡槽内对滑块进行限位,使滑块与斜导柱分离后不易产生移动,当在合模的过程中,脱离机构会驱使卡块脱落卡槽,这样在斜导柱进入到斜导孔内后可以顺利地将滑块进行复位,这样的设置使得模具的开合模更加顺畅,不易出现卡死的现象。
10.可选的,所述脱离机构包括卡接杆和第一弹簧,所述卡接杆横向穿设在滑块上,所述滑块设有供卡接杆左右滑动的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分别与斜导孔和滑槽相互连通,所述第一弹簧套设在卡接杆上,所述滑动槽靠近斜导孔的一侧向外开设有扩口槽,所述第一弹簧安装在扩口槽内,所述卡接杆的侧壁上设有挡板,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挡板连接,另一端与扩口槽底壁连接,所述卡块的侧壁设有与卡接杆卡接配合的卡接槽,所述卡接杆相对于卡接槽的一端设有受卡接杆的作用力驱使卡块往上移动的第一倾斜面,当卡接杆卡接在卡接槽内时,所述卡块均位于滑槽内,且所述卡接杆抵顶在斜导柱上,所述卡接杆相对于斜导孔的一端设有受斜导柱作用力向内滑动的第二倾斜面。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脱模的过程中,斜导柱会慢慢从滑块的斜导孔内抽离出来,当斜导柱完全从斜导孔内抽离出来后,卡接杆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会往斜导孔一侧移动,使得卡接杆从卡接槽内脱离出来,卡块失去卡接杆的作用力后会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往下移动并卡接到卡槽中实行对滑块的定位;当在合模的过程中,斜导柱会慢慢插入到斜导孔内并抵顶到卡接杆的第二倾斜面上,推动卡接杆往卡接槽的方向移动,卡接杆的第一倾斜面会抵顶到卡接槽的槽口处,推动卡块往上移动并从卡槽中脱离出去,最后卡接杆卡接到卡接槽内,这样的设置联动性高,使得模具开合模运行起来更为顺畅。
12.可选的,所述第二倾斜面上开设有内六角孔,所述卡接杆与挡板螺纹连接,两滑块相背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供卡接杆抽出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滑动槽相互连通的,所述卡接杆的外壁设有沿其轴向方向延伸的滑移槽,所述滑块上设有与滑移槽相互连通的贯穿孔,所述贯穿孔内设有第一定位块,所述第一定位块通过螺栓与滑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块滑动地设置在滑移槽内。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更换卡接杆时,首先将定模板和动模板相互分离,然后再对第一定位块进行拆卸,再通过内六角扳手去转动卡接杆,使得卡接杆与挡板发生相对转动,使卡接杆与挡板发生脱离,从而就可以将卡接杆进行抽出,使得卡接杆的拆卸与安装更为方便快捷。
14.可选的,所述脱离机构包括促使卡块从卡槽中推离出来的推杆,所述推杆固设在推板上,所述推杆穿设在动模板上,且所述推杆的端部延伸至卡槽内,所述推杆与卡槽同轴设置。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在开模后,通过弹性件卡块会自动卡接到滑块的卡槽内对滑块进行限位,使滑块与斜导柱分离后不易产生移动,当在脱模的过程中,注塑机上的
气缸会推动推板往前移动,通过顶杆去进行脱模,同时推板会推动推杆往前移动,通过推杆将卡块从卡槽中推离出来,从而在合模的过程中,滑块借助斜导柱就可以顺利复位。
16.可选的,所述推杆包括外杆和内杆,所述外杆的端部开设有竖直槽,所述竖直槽内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内杆端部连接,另一端与竖直槽底壁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弹力大于弹性件的弹力,所述外杆的外壁上固设有对推杆进行限位的限位块,所述滑块上设有供限位块上下滑移的长条形槽。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脱模的过程中,推板推动推杆移动,由于第二弹簧的弹力大于弹性件的弹力,从而推杆可以将卡块从卡槽中推离出来,并且外杆上的限位块移动到长条形槽的终点,使得推板在后续继续移动的过程中,外杆不动,内杆可以继续跟随推板一起移动,这样的设置使得推杆、卡块和卡槽的尺寸精准度与推板移动距离的契合度不用太高,方便模具的制造与生产。
18.可选的,所述动模板包括上座板和与上座板通过螺栓固定的下座板,所述长条形槽开设在下座板上,所述下座板相对于上座板的一侧开设有供限位块脱出的凹槽,所述凹槽与长条形槽相互连通,所述凹槽内设有限制限位块脱出的压板,所述压板通过螺栓与下座板固定连接。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动模板的结构可以方便推杆的拆卸与安装。
20.可选的,所述定模板相对于动模板的一侧设有用于成型翻边的上型腔,所述上插杆穿过上型腔。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如果将滤座注塑件的型腔全部设计在左右两侧的滑块上的话,在脱模的过程中,滤座注塑件的竖直管上端管口直接与滑块接触,在滤座注塑件成型后,滤座注塑件与滑块之间会有很大的粘附力,两者在相对横向移动的过程中,滤座注塑件的竖直管上端管口容易被扯坏或者容易开裂,导致次品率大大提高;而本技术的结构中,滤座注塑件的竖直管上端管口处的翻边设计在了定模板上,这样滑块在与滤座注塑件分离的过程中,滑块对滤座注塑件的拉扯力没有直接作用在竖直管上端的管口(而是在竖直管上端的管口下方产生拉扯力),而滤座注塑件与定模板分离的过程中,定模板对滤座注塑件产生的是竖直方向的拉扯力,从而使得滤座注塑件在脱模后不易受损,大大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产品的次品率;同时如果将滤座注塑件的型腔全部设计在左右两侧的滑块上的话,模具在注塑的过程中,会在滑块与定模板之间产生飞边,从而会在竖直管上端的管口处产生飞边,从而会影响到与其他配件的组装,而本技术注塑完成后,产生飞边的位置在竖直管上端管口的下方,不易影响到与其他配件的组装。
22.可选的,所述定模板包括定模座体和与定模座体通过螺栓固定的上镶块,所述上型腔设置在上镶块上,所述动模板还包括下镶块,所述下镶块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上座板上,所述型芯固定设置在下镶块上。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上型腔设置在上镶块上,上镶块通过螺栓与定模座体可拆卸连接,将型芯设置在下镶块上,下镶块通过螺栓与上座板上,从而使得当型芯、上型腔、左型腔和右型腔损坏时可以单独进行更换,减少更换成本;同时,在整个模架不更换的情况下,只需要更换上镶块、下镶块和左右两侧的滑块就可以注塑不同的产品,提高模具的利用率。
24.可选的,所述下镶块相对于滑块滑移方向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二定位块,两第
二定位块相对的侧壁上设置有向外凸出的弧形面,左右两侧的滑块上分别设置有缺口槽,两缺口槽组合后构成与第二定位块相适配的定位槽。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块和定位槽的设计,使得左右两侧的滑块在组合后可以定位地更加精准,提高注塑后产品的质量。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本技术的滤座注塑模注塑出来的产品外形美观,方便脱模,整体运行稳定,不易出现卡模的现象,产品大批量生产过程中次品率低。
附图说明
27.图1是滤座注塑件的立体图。
28.图2是滤座注塑件的竖向剖视图。
29.图3是滤座注塑件的横向剖视图。
3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立体图。
31.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用于表示侧抽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2.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33.图7是图5中a处的放大图。
34.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脱离机构的立体图。
35.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用于表示顶杆的示意图。
36.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用于表示第二定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37.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38.图12是图11中b处的放大图。
39.附图标记说明:1、推板;2、顶杆;3、定模板;31、定模座体;32、上镶块;33、上型腔;4、动模板;41、上座板;42、下座板;43、凹槽;44、压板;45、下镶块;5、侧抽机构;51、滑块;52、斜导柱;53、斜导孔;6、型芯;7、下插杆;8、左型腔;9、左插杆;10、右型腔;11、右插杆;12、上插杆;13、滤座型腔;14、滤座注塑件;15、限位开关;151、卡块;152、弹性件;153、滑槽;154、卡槽;16、脱离机构;1611、卡接杆;1612、第一弹簧;1613、滑动槽;1614、扩口槽;1615、挡板;1616、卡接槽;1617、第一倾斜面;1618、第二倾斜面;1621、推杆;16211、外杆;16212、内杆;16213、竖直槽;16214、第二弹簧;16215、限位块;16216、长条形槽;17、内六角孔;18、通孔;19、滑移槽;20、贯穿孔;21、第一定位块;211、横板;212、竖板;22、第二定位块;23、弧形面;24、定位槽;25、底座;26、竖直管;27、横向管;28、翻边。
具体实施方式
40.以下结合附图4-1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41.实施例一,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滤座注塑模。参照图4和图5,滤座注塑模包括定模板3、动模板4、推板1和设置在推板1上的顶杆2,在动模板4靠近定模板3的侧面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侧抽机构5,侧抽机构5包括滑移连接在动模板4上的滑块51和倾斜设置在定模板3上的斜导柱52,滑块51上设有与斜导柱52相适配的斜导孔53,当动模板4与定模板3相互分离时,斜导柱52可以推动两滑块51相互分离,在合模时,斜导柱52可以推动两滑块51相互靠近。
42.参照图6,定模板3包括定模座体31和与定模座体31通过螺栓固定的上镶块32,在定模板3上还设置有上插杆12,上插杆12通过上镶块32压紧固定在定模座体31上,在上镶块32上设有用于成型滤座注塑件14翻边28的上型腔33,上插杆12穿过上型腔33;动模板4包括上座板41、下座板42和下镶块45,下镶块45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上座板41上,在下镶块45上设有用于成型滤座底座25的型芯6,在动模板4上设有下插杆7,下插杆7通过下镶块45压紧固定在上座板41上;在左侧滑块51上设有左型腔8,且在左型腔8内设有左插杆9,右侧滑块51上设有右型腔10,且在右型腔10内设有右插杆11,定模板3、动模板4和左侧滑块51和右侧滑块51共同构成竖直设置的滤座型腔13。
43.参照图6和图7,在滑块51与动模板4之间设有限位开关15,限位开关15包括卡块151和弹性件152(弹性件152为弹簧),滑块51上设有供卡块151上下滑移的滑槽153,弹性件152设置在卡块151与滑槽153底壁之间,动模板4上设有与卡块151卡接配合的卡槽154,在脱模后,斜导柱52与滑块51分离,卡块151在弹性件152的作用下卡接到卡槽154中,从而可以对滑块51进行限位,在合模过程中,当斜导柱52插入到斜导孔53内后,滑块51上设有驱使卡块151脱离卡槽154的脱离机构16,从而斜导柱52可以推动滑块51进行复位。
44.参照图6和图7,脱离机构16包括卡接杆1611和第一弹簧1612,卡接杆1611横向穿设在滑块51上,滑块51设有供卡接杆1611左右滑动的滑动槽1613,滑动槽1613分别与斜导孔53和滑槽153相互连通,第一弹簧1612套设在卡接杆1611上,滑动槽1613靠近斜导孔53的一侧向外开设有扩口槽1614,第一弹簧1612安装在扩口槽1614内,卡接杆1611的侧壁上设有挡板1615,第一弹簧1612的一端与挡板1615连接,另一端与扩口槽1614底壁连接,卡块151的侧壁设有与卡接杆1611卡接配合的卡接槽1616,卡接杆1611相对于卡接槽1616的一端设有受卡接杆1611的作用力驱使卡块151往上移动的第一倾斜面1617,第一倾斜面1617为从斜导孔53一端至滑槽153一端朝向动模板4方向倾斜,卡接杆1611相对于斜导孔53的一端设有受斜导柱52作用力向内滑动的第二倾斜面1618,第二倾斜面1618为从滑槽153一端至斜导孔53一端朝向动模板4方向倾斜;处于合模状态时,卡接杆1611一端卡接在卡接槽1616内,另一端抵顶在斜导柱52的外壁上,卡块151的下端抵顶在动模板4上;在分模时,斜导柱52推动滑块51移动,同时斜导柱52会慢慢从斜导孔53内移出,卡接杆1611在第一弹簧1612的作用下会从卡接槽1616内慢慢移出,卡块151在弹性件152的作用下卡接到卡槽154内从而对滑块51进行限位,第二倾斜面1618会移动到斜导孔53内;再次合模的过程中,斜导柱52倒圆角的一端会抵顶到第二倾斜面1618上,推动卡接杆1611往卡块151方向移动,卡接杆1611的第一倾斜面1617抵顶到卡接槽1616的槽口,从而可以推动卡块151往上移动,使得卡块151从卡接槽1616内脱离出来,卡接杆1611的第一倾斜面1617一端会卡接到卡接槽1616内,斜导柱52倒圆角的一端经过第二倾斜面1618后会继续往斜导孔53内移动,卡接杆1611的第二倾斜面1618一端在第一弹簧1612的作用下会抵顶在斜导柱52的侧壁上,斜导柱52继续插入斜导孔53内的过程中就可以推动滑块51进行复位。
45.参照图7和图8,在第二倾斜面1618上开设有内六角孔17,卡接杆1611与挡板1615螺纹连接,两滑块51相背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供卡接杆1611抽出的通孔18,通孔18与滑动槽1613相互连通的,卡接杆1611的外壁设有沿其轴向方向延伸的滑移槽19,滑块51上设有与滑移槽19相互连通的贯穿孔20,贯穿孔20内设有第一定位块21,第一定位块21包括横板211和竖板212,横板211通过螺栓与滑块51固定连接,竖板212滑动地设置在滑移槽19内,第
一定位块21可以对卡接杆1611起到周向限位的作用。当需要对卡接杆1611进行拆卸的时候,首先将第一定位块21进行拆卸,然后将内六角扳手通过通孔18插入到内六角孔17内对卡接杆1611进行转动即可将其抽出。
46.参照图9,设置在推板1上的顶杆2均贯穿型芯6,且顶杆2的上端面与型芯6的上端面相齐平,在注塑完成后,顶杆2是抵顶在滤座注塑件14的底座25内,使得顶杆2在滤座注塑件14产生的痕迹留在底座25内,从而使得生产出来的滤座注塑件14更为美观。
47.参照图10,下镶块45相对于滑块51滑移方向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二定位块22,两第二定位块22相对的侧壁上设置有向外凸出的弧形面23,左右两侧的滑块51上分别设置有缺口槽,两缺口槽组合后构成与第二定位块22相适配的定位槽24。第二定位块22和定位槽24的设置使得两滑块51在合模后,组合地更为精准,弧形面23的设置使得滑块51在移动的时候更为顺畅。
48.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滤座注塑模的实施原理为:开模过程中,在注塑机的作用下定模板3与动模板4会相互分离,两滑块51在斜导柱52的作用下会相互分离,当滑块51与斜导柱52分离后,通过弹性件152卡块151会自动卡接到滑块51的卡槽154内从而可以对滑块51进行限位,使滑块51与斜导柱52分离后不易产生移动;脱模完成后在合模的过程中,斜导柱52的倒圆角一端会抵顶到卡接杆1611的第二倾斜面1618上,推动卡接杆1611往卡接槽1616方向移动,再利用卡接杆1611的第一倾斜面1617抵顶到卡接槽1616的槽口,从而卡接杆1611在横向移动的过程中可以推动卡块151往上移动,促使卡块151从卡槽154内脱离出来,这样后续斜导柱52与斜导孔53的内壁抵触后就可以推动滑块51进行复位。
49.实施例二,参照图11和图12,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脱离机构16包括推杆1621,推杆1621又包括外杆16211和内杆16212,外杆16211的端部开设有竖直槽16213,竖直槽16213内设有第二弹簧16214,第二弹簧16214的一端与内杆16212端部连接,另一端与竖直槽16213底壁连接,第二弹簧16214的弹力大于弹性件152的弹力,外杆16211的外壁上固设有对推杆1621进行限位的限位块16215,下座板42上设有供限位块16215上下滑移的长条形槽16216,下座板42相对于上座板41的一侧开设有供限位块16215脱出的凹槽43,凹槽43与长条形槽16216相互连通,凹槽43内设有限制限位块16215脱出的压板44,压板44通过螺栓与下座板42固定连接,内杆16212固设在推板1上,整根推杆1621上下滑动地穿设在动模板4上,动模板4上设有供推杆1621穿设的孔,且外杆16211的端部延伸至卡槽154内,外杆16211的端部为倒斜角设置,推杆1621与卡槽154同轴设置。
50.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滤座注塑模的实施原理为:在开模过程中,通过弹性件152卡块151会自动卡接到滑块51的卡槽154内对滑块51进行限位,使滑块51与斜导柱52分离后不易产生移动,当在脱模的过程中,注塑机上的气缸会推动推板1往前移动,通过顶杆2去进行脱模,同时推板1会推动推杆1621往前移动,由于第二弹簧16214的弹力大于弹性件152的弹力,通过推杆1621可以将卡块151推离卡槽154,并且外杆16211上的限位块16215移动到长条形槽16216的终点(此时外杆16211倒斜角的端部延伸至滑槽153内,从而可以将卡块151完全地推出卡槽154),推板1在后续继续移动的过程中,外杆16211不动,内杆16212可以继续跟随推板1一起移动,在合模的过程中,两滑块51会借助斜导柱52相互靠拢,当滑块51上的滑槽153槽口抵顶到外杆16211倒斜角的端部后,滑块51会推动外杆16211下移从滑槽153内脱离出来,从而可以使两滑块51顺利复位。
51.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