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腐蚀保护管及其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135104发布日期:2022-05-21 00:38阅读:72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属于电缆保护管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腐蚀保护管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2.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电缆保护管有mpp管和cpvc管两种。其中mpp管分为开挖型和非开挖型,mpp非开挖管又称作mpp顶管或托拉管。mpp管是采用改性聚丙烯为主要原材料制备得到的塑料管材,mpp管是目前市场上主要应用的最常规电力管材之一。
3.埋管式电缆保护管受到土壤潮湿环境、微生物等影响,非常容易发生腐蚀,对此,现有技术中一般在电缆材料中添加耐腐蚀材料以实现保护管的耐腐蚀,但是该其耐腐蚀功能依然有待改进。因此,提出一种耐腐蚀保护管及其加工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耐腐蚀保护管及其加工方法。
5.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6.一种耐腐蚀保护管,包括保护管本体和缠绕于所述保护管本体外壁的三维空气网膜;
7.所述保护管本体包括聚丙烯、硅微粉、尼泊金酯、增塑剂、分散剂、抗氧化剂、芳纶纤维和硅烷偶联剂,各组分的重量份数为:60-80份聚丙烯、10-20份尼泊金酯、2-10份增塑剂、1-10份分散剂、1-10份抗氧化剂、20-30份芳纶纤维、1-10份硅烷偶联剂;
8.所述三维空气网膜包括芳纶纤维、tio2纳米纤维、pe纤维、尼泊金酯和聚丙烯专用胶液,各组分的重量份数为:芳纶纤维5-10份、tio2纳米纤维2-3份、pe纤维5-10份、尼泊金酯1-2份、聚丙烯专用胶液20-60份。
9.其中,尼泊金酯能够起到很好的抑菌防腐效果,对于微生物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10.芳纶纤维的添加能够,并且配合硅烷偶联剂使用,两者协同作用能够对芳纶纤维进行改性,大大提高芳纶纤维的韧性,也有利于芳纶纤维与保护管本体结合。
11.pe纤维能够起到单向透气防水效果,使得保护管内热量能够散出,外部的潮气无法进入,从而避免mpp管腐蚀。
12.芳纶纤维、pe纤维、tio2纳米纤维和尼泊金酯结合形成的空气网膜,能够在保护管本体外部形成高韧性、防水、抗菌的三维立体保护套,能够解决潮湿环境和微生物对保护管的腐蚀问题。
13.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环氧大豆油中的至少一种。
14.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分散剂为聚乙烯蜡、氧化聚乙烯中的至少一种。
15.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抗氧化剂为四季戊四醇酯、亚磷酸中的至少
一种。
16.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三维空气网膜螺旋缠绕于保护管本体外壁,且至少缠绕两层,相邻两层三维空气网膜呈相反方向缠绕。
17.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以相邻两层三维空气网膜为一组,相邻两组三维空气网膜之间设置有橡胶球,所述橡胶球尺寸为0.01-0.05mm。
18.一种耐腐蚀保护管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9.s1、将聚丙烯、硅微粉、尼泊金酯、分散剂、芳纶纤维和硅烷偶联剂加入高速混合器中混合加热,再加入增塑剂和抗氧化剂搅拌,得到第一共混物;
20.s2、将芳纶纤维、tio2纳米纤维、pe纤维、尼泊金酯和聚丙烯专用胶液于搅拌罐内混合搅拌,得到第二共混物;
21.s3、将步骤s1中所得第一共混物投入挤出机中挤出成型,得到保护管本体;
22.s4、于保护管本体冷却之前,沿相反的两个倾斜角度将步骤s2中所得第二共混物旋转喷射于保护管本体表面,得到与保护管本体粘接于一体的一组三维空气网膜,再将橡胶球喷射于三维空气网膜表面,重复上述操作2-3次,冷却、干燥后即得耐腐蚀保护管。
23.本方法中,三维空气网膜由芳纶纤维、tio2纳米纤维、pe纤维、尼泊金酯和聚丙烯专用胶液混合并进行双螺旋喷射制成呈网格交错分布的多层立体网膜,能够在保护管本体外部形成高韧性、防水、抗菌的三维立体保护套,能够解决潮湿环境和微生物对保护管的腐蚀问题。
24.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步骤s1中,聚丙烯、硅微粉、尼泊金酯、分散剂、芳纶纤维和硅烷偶联剂加入高速混合器中时,高速混合器内加热温度为110-120℃,加热时间为20-30min;加入增塑剂和抗氧化剂后高速混合器内加热温度为135-140℃,加热时间为5-10min。
25.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步骤s4中,第二共混物采用喷射方向相反且对称分布于保护管本体两侧的2-3对可旋转的喷头组进行喷射,且每层第二共混物的喷射厚度为0.5-1mm,每个喷头组喷出的三维空气网膜为并排设置的多个丝线结构,喷射出的材料能够形成交错的菱形网格结构,所述喷头组由电机和齿轮组驱动旋转。
2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27.1)本发明通过在保护管本体外壁设置有三维空气网膜,三维空气网膜由芳纶纤维、tio2纳米纤维、pe纤维、尼泊金酯和聚丙烯专用胶液混合并进行双螺旋喷射制成呈网格交错分布的多层立体网膜,能够在保护管本体外部形成高韧性、防水、抗菌的三维立体保护套,能够解决潮湿环境和微生物对保护管的腐蚀问题;
28.2)本发明通过在三维空气网膜内分布橡胶球,一方面能够形成内部空间更大的空气层,实现更好的防水、抗菌效果,还能够对保护管本体进行支撑,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只用于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申请内容对本技术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30.实施例1
31.一种耐腐蚀保护管,包括保护管本体和缠绕于所述保护管本体外壁的三维空气网膜;
32.所述三维空气网膜螺旋缠绕于保护管本体外壁,且至少缠绕两层,相邻两层三维空气网膜呈相反方向缠绕;以相邻两层三维空气网膜为一组,相邻两组三维空气网膜之间设置有橡胶球,所述橡胶球尺寸为0.03mm;
33.所述保护管本体包括聚丙烯、硅微粉、尼泊金酯、增塑剂、分散剂、抗氧化剂、芳纶纤维和硅烷偶联剂,各组分的重量份数为:60份聚丙烯、20份尼泊金酯、2份增塑剂、10份分散剂、10份抗氧化剂、20份芳纶纤维、10份硅烷偶联剂;其中,
34.所述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环氧大豆油,所述分散剂为聚乙烯蜡、氧化聚乙烯,所述抗氧化剂为四季戊四醇酯、亚磷酸;
35.所述三维空气网膜包括芳纶纤维、tio2纳米纤维、pe纤维、尼泊金酯和聚丙烯专用胶液,各组分的重量份数为:芳纶纤维5份、tio2纳米纤维3份、pe纤维10份、尼泊金酯2份、聚丙烯专用胶液60份。
36.上述耐腐蚀保护管的加工方法如下:
37.s1、将聚丙烯、硅微粉、尼泊金酯、分散剂、芳纶纤维和硅烷偶联剂加入高速混合器中以110-120℃混合加热20-30min,再加入增塑剂和抗氧化剂135-140℃混合加热5-10min,得到第一共混物;
38.s2、将芳纶纤维、tio2纳米纤维、pe纤维、尼泊金酯和聚丙烯专用胶液于搅拌罐内混合搅拌,得到第二共混物;
39.s3、将步骤s1中所得第一共混物投入挤出机中挤出成型,得到保护管本体;
40.s4、于保护管本体冷却之前,采用喷射方向相反且对称分布于保护管本体两侧的3对可旋转的喷头组,沿相反的两个倾斜角度将步骤s2中所得第二共混物旋转喷射于保护管本体表面,每个喷头组喷出的三维空气网膜为并排设置的多个丝线结构,喷射厚度为0.5-1mm,得到与保护管本体粘接于一体的一组三维空气网膜,再将橡胶球喷射于三维空气网膜表面,重复上述操作2次,冷却、干燥后即得耐腐蚀保护管。
41.实施例2
4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耐腐蚀保护管及其加工方法,其耐腐蚀保护管及其加工方法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的是:
43.保护管本体包括70份聚丙烯、15份尼泊金酯、5份增塑剂、5份分散剂、5份抗氧化剂、25份芳纶纤维、5份硅烷偶联剂;
44.三维空气网膜包括芳纶纤维8份、tio2纳米纤维2份、pe纤维8份、尼泊金酯2份、聚丙烯专用胶液40份。
45.实施例3
4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耐腐蚀保护管及其加工方法,其耐腐蚀保护管及其加工方法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的是:
47.保护管本体包括80份聚丙烯、10份尼泊金酯、10份增塑剂、5份分散剂、5份抗氧化剂、30份芳纶纤维、5份硅烷偶联剂;
48.三维空气网膜包括芳纶纤维10份、tio2纳米纤维2份、pe纤维5份、尼泊金酯1份、聚丙烯专用胶液30份。
49.对比例1
50.本对比例提供一种耐腐蚀保护管及其加工方法,其耐腐蚀保护管及其制备步骤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不同的是:耐腐蚀保护管只包括保护管本体,无三维空气网膜,加工方法中只包括步骤s1和步骤s3。
51.对比例2
52.本对比例提供一种耐腐蚀保护管及其加工方法,其耐腐蚀保护管及其制备步骤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不同的是:保护管本体和三维空气网膜中均未添加尼泊金酯。
53.对比例3
54.本对比例提供一种耐腐蚀保护管及其加工方法,其耐腐蚀保护管及其制备步骤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不同的是:三维空气网膜中未添加pe纤维。
55.将实施例1-3和对比例1-3制备的耐腐蚀保护管进行抗菌测试,具体按qb/t2591-2003《抗菌塑料抗菌性试验方法》,测得抗菌率和24h培养的试样上菌落数。
56.表1耐腐蚀保护管测试结果
57.项目抗菌率/%菌落数实施例199.55.4
×
103实施例299.86.2
×
103实施例399.65.8
×
103对比例179.62.9
×
103对比例283.53.8
×
103对比例389.73.9
×
103
58.通过表1数据可看出,本发明制备的耐腐蚀保护管,通过对比例1-3和实施例1-3对比可看出,使用三维空气网膜附着在保护管本体表面,可以进一步增加塑料的耐腐蚀性,尼泊金酯的抗菌效果以及pe纤维的防水效果都能够进一步提高保护管的耐腐蚀效果。
59.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