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面微针的立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29030发布日期:2022-08-13 04:48阅读: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平面微针的立形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微针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平面微针的立形装置。


背景技术:

2.微针贴主要包括基底和微针,其中,微针承载药物。使用时,将微针按压进入皮肤后,微针溶解,实现药物的注射。由于微针的针长较短,使用时不易造成患者疼痛,逐渐开始普及应用。
3.微针贴是通过模具成型制备的,现有技术中,微针贴的成型方法普遍为:在模具的成型槽内注入成型液,成型液干燥后一体成型为微针贴。这种一体成型出沿垂直于基底方向延伸的微针的微针贴,其对应的成型槽的深度及深纵比均较大,导致微针难以由成型槽脱模,且成型液为油水混合物或黏性较高时,难以满足将其注入并布满成型槽内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5.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平面微针的立形装置,适用于采用两步式成型的微针贴,该成型法先成型出微针的侧面与基底位于同一平面的平面微针,再由平面微针的立形装置将微针调整至微针的底面与基底所在平面间的夹角为0~
±
10
°
,以成型为微针贴,其解决了现有的模具难以脱模,以及难以向模具的成型槽内注入油水混合物成型液或黏性较高成型液的技术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8.本发明提供一种平面微针的立形装置,包括翻转组件,所述翻转组件包括翻转机构和微针容纳结构;
9.所述翻转机构用于向所述平面微针的微针施压,以将所述微针由所述微针的侧面与所述平面微针的基底处于同一平面翻转至所述微针的底面与所述基底所在平面间的夹角为0~
±
10
°
,且所述微针位于所述微针容纳结构顶部的所述容纳槽内,以完成所述微针立形。
10.根据本发明,所述翻转机构包括抵压板。
11.根据本发明,所述抵压板的底部设置多个凸起部,多个所述凸起部和多个所述容纳槽一一对应地设置。
12.根据本发明,所述凸起部的纵向截面为向下突出的弧形或v字型。
13.根据本发明,所述微针容纳结构还包括多组间隔设置的固定板组件;
14.所述固定板组件包括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所述第一夹持板能够沿靠近或远离第二夹持板的方向移动;
15.所述第一夹持板抵靠在所述第二夹持板上时,所述第一夹持板和所述第二夹持板之间形成所述容纳槽;
16.所述微针位于所述容纳槽内时,所述第一夹持板和所述第二夹持板夹持所述微针。
17.根据本发明,所述翻转机构包括第一滚轮体,所述第一滚轮体用于向所述微针施压;
18.所述第一滚轮体和所述微针容纳结构能够相向移动。
19.根据本发明,所述翻转机构还包括第二滚轮体和第三滚轮体;
20.所述第二滚轮体上绕设粘性基底,所述第二滚轮体用于向所述第一滚轮体传送所述粘性基底,所述第三滚轮体用于缠绕并储存由所述第一滚轮体上的所述粘性基底撕除得到的保护膜;
21.所述第一滚轮体用于向所述微针施压,并将所述粘性基底粘附在所述基底远离所述微针的一侧以及所述微针的所述底面;
22.所述第一滚轮体和所述微针容纳结构能够相向移动。
23.根据本发明,所述第一滚轮体上靠近所述第三滚轮体的一侧设置保护膜剥离结构,所述保护膜剥离结构用于控制由所述粘性基底上剥离所述保护膜的位置。
24.根据本发明,所述微针容纳结构远离所述传送组件的一端设置限位板体,所述平面微针抵靠在所述限位板体上。
25.根据本发明,所述翻转机构和所述微针容纳结构均为弹性材质。
26.(三)有益效果
2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8.本发明的平面微针的立形装置,适用于两步式成型的微针贴。先通过微针模具成型为平面微针,再由平面微针的立形装置将平面微针的微针由侧面与基底处于同一平面翻转至底面与基底所在平面间的夹角为0~
±
10
°
,以成型为微针贴。在平面微针的制备过程中,由于微针的侧面与基底处于同一平面,缩短了制备微针时的高度,因此,微针模具的成型腔的深度较浅,便于将高粘度成型液、油水混合成型液等成型液注入并布满成型腔内,以满足采用高粘度成型液、油水混合成型液等成型液成型微针的需求,同时,还能便于微针成型后的脱模。
29.本平面微针的立形装置,能够将平面微针上的微针由微针的侧面与基底处于同一平面翻转至底面与基底所在平面间的夹角为0~
±
10
°
,以实现微针立形,此时,微针位于微针容纳结构顶部的容纳槽内。在立形过程中,微针容纳结构的顶壁能够支撑基底,容纳槽的侧壁能够支撑微针,以避免翻转机构向微针和基底施压时导致微针和基底受损。
30.同时,本发明的平面微针的立形装置结构简单,便于加工,而且立形方法快捷高效。
附图说明
31.图1为本发明的平面微针的立体示意图;
32.图2为本发明的微针贴的立体示意图;
33.图3为图2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34.图4为本发明的平面微针的立形装置的工作流程图(翻转机构为抵压板);
35.图5为图4中的翻转组件的工作流程图;
36.图6为图5的局部放大图(微针立形前);
37.图7为图5的局部放大图(微针立形后);
38.图8为图4的立体示意图;
39.图9为图8的局部放大图(微针立形前);
40.图10为图8的局部放大图(微针立形后);
41.图11为采用抵压板立形微针的过程示意图;
42.图12为图11中的抵压板设置凸起部(凸起部的纵向截面为向下突出的弧形)的示意图;
43.图13为图11中的抵压板设置凸起部(凸起部的纵向截面为向下突出的v字型)的示意图;
44.图14为本发明的平面微针的立形装置的工作流程图(翻转机构为滚轮组件);
45.图15为图14的局部放大图;
46.图16为图14的立体示意图;
47.图17为图16的局部放大图;
48.图18为传送组件的局部视图;
49.图19为本发明的微针贴(设有粘性基底)。
50.【附图标记说明】
51.1:平面微针;11:基底;12:微针;121:侧面;122:底面;1221:边;124:针尖;126:针座;
52.2:微针贴;21:粘性基底;
53.41:传送组件;411:传送带;412:储料器;4121:出口;413:吸附器;414:阻挡板;42:翻转组件;4211:抵压板;42111:凸起部;4212:第一滚轮体;4213:第二滚轮体;4214:第三滚轮体;422:微针容纳结构;4221:容纳槽;4222:第一夹持板;4223:第二夹持板;4224:限位板体;4225:顶壁。
具体实施方式
54.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发明,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其中,“左”、“右”等方位名词以图5的定向为参照。
55.参见图4-图18,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平面微针的立形装置,用于对平面微针1的微针12进行立形。
56.参见图1-3,其中,平面微针1包括基底11和微针12,微针12设置在基底11上,微针12的侧面121与基底11位于同一平面,微针12的底面122和基底11连接。具体地,微针12底面122的边1221连接基底11。本平面微针的立形装置用于使微针12绕边1221旋转,并由微针12的侧面121与基底11位于同一平面,翻转至底面122与基底11大致处于同一平面或者部分抵靠于基底11,即底面122与基底11所在平面间的夹角为0~
±
10
°
(当底面122倾斜于基底11且位于基底11的下方时,底面122与基底11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10
°
且小于0
°
;当底面122部分抵靠于基底11上时,底面122与基底11所在平面间的夹角为0
°
;当底面122倾斜于基底11且位于基底11的上方时,底面122与基底11所在平面间的夹角大于0
°
且小于等于10
°
),以完成微针12立形。
57.本平面微针的立形装置适用于两步式成型的微针贴2。先通过模具成型为平面微针1,再由平面微针的立形装置将平面微针1的微针12立形,以成型为微针贴2。在平面微针1的制备过程中,由于微针12的侧面121与基底11位于同一平面,即微针12的一个周向侧面与基底11位于同一平面,从而缩短了制备微针12时的高度。随着用于成型微针12的成型液的粘度增加,或者,油水混合物成型液通过乳化增大了成型液的粘度时,成型液进入微针模具的成型腔的难度也增加。由于本技术降低了微针模具的成型腔的深度,能够便于将高粘度成型液、油水混合物成型液等成型液注入成型腔内,以满足采用高粘度成型液、油水混合物成型液等成型液成型微针12的需求,同时,还能便于微针12成型后的脱模。
58.参见图4-8,进一步,本平面微针的立形装置包括传送组件41和翻转组件42。传送组件41用于将平面微针1传送至翻转组件42,翻转组件42用于将微针12立形。
59.进一步,传送组件41包括传送带411、储料器412和吸附器413。储料器412用于存储平面微针1,多个平面微针1上下堆叠设置。传送带411位于储料器412的下方,吸附器413设置在传送带411上,吸附器413用于逐个将平面微针1吸附至传送带411上,传送带411用于将平面微针1传送至翻转组件42。
60.参见图18,具体地,储料器412的底部设置用于排出平面微针1的出口4121。出口4121具体为:形状与平面微针1相似且面积小于平面微针1,以存储平面微针1。出口4121与传送带411平行设置,且出口4121与传送带411的间距大于平面微针1的厚度。
61.吸附器413贯穿传送带411设置。吸附器413可沿其轴向移动,并能够排出脉冲的负压气流,以逐层将平面微针1由出口4121吸附并平铺至传送带411上。当需要吸附平面微针1时,吸附器413沿其轴向上移并靠近储料器412的底部,并排出脉冲的负压气流。当吸附完成后,吸附器413沿其轴向下移回复至位于传送带411的下方,以将平面微针1转移至传送带411上。
62.优选地,吸附器413位于储料器412中的平面微针1中心处的下方,以使吸附器413排出的吸附力作用于平面微针1的中心处,当平面微针1变形并由出口4121排出时,平面微针1的中心处先贴附于吸附器413上,随后,该吸附力在平面微针1的边缘处形成拉力,在拉力的作用下,平面微针1的边缘处延展并平铺于传送带411上,以实现将平面微针1由储料器412移动并平铺至传送带411上。
63.参见图8,具体地,传送带411的两侧均设置阻挡板414,当传送带411传送平面微针1时,阻挡板414能够为平面微针1的移动起导向作用。
64.进一步,翻转组件42包括翻转机构和微针容纳结构422。参见图6-7和图11,翻转机构用于将微针12由微针12的侧面121与基底11位于同一平面翻转至微针12的底面122与基底11大致处于同一平面或者部分抵靠于基底11,此时底面122与基底11所在平面间的夹角为0~
±
10
°
,以完成微针12立形。微针容纳结构422的顶部设置容纳槽4221,立形后的微针12位于容纳槽4221内。微针容纳结构422的顶壁4225能够支撑基底11,容纳槽4221的侧壁能够支撑微针12,以避免翻转机构向平面微针1施压时,导致基底11及微针12受损。
65.翻转机构设置于机架(未示出)上,微针容纳结构422设置于立形传送带(未示出)上,立形传送带用于带动微针容纳结构422水平移动。
66.容纳槽4221的长度大于微针12的针尖124至针座126的高度,以避免微针12立形过程中碰撞容纳槽4221导致受损,进而保证微针12立形后的良品率。容纳槽4221的深度大于
微针12的针尖124至针座126的高度,以避免微针12立形后容纳于容纳槽4221内时碰撞容纳槽4221的底部导致受损,进而保证微针12立形后的良品率。同时,由于容纳槽4221的长度和深度均大于微针12的针尖124至针座126的高度,当平面微针1转变为微针贴2后,能够便于将微针12由容纳槽4221内分离。
67.具体地,容纳槽4221设置多个,多个容纳槽4221间隔设置在微针容纳结构422的顶部,且多个容纳槽4221和平面微针1上的多排微针12一一对应地设置。
68.进一步,微针容纳结构422优选为弹性材质,例如硅胶和橡胶,以使微针容纳结构422的顶壁4225能够为基底11提供弹性支撑,容纳槽4221的侧壁能够为微针12提供弹性支撑。当翻转机构向平面微针1施压时,微针容纳结构422的顶壁4225与基底11同时受压,顶壁4225能够提供支撑基底11的反作用力,且顶壁4225受压时能随基底11发生弹性形变,避免基底11受损,容纳槽4221的侧壁能够提供支撑微针12的反作用力,且容纳槽4221的侧壁受压时能随微针12发生弹性形变,避免微针12受损。
69.微针容纳结构422远离传送组件41的一端设置限位板体4224,限位板体4224能够上下移动,当平面微针1位于微针容纳结构422的顶部时,平面微针1抵靠在限位板体4224上,以提高平面微针1的位置精度。
70.进一步,翻转机构包括抵压板4211,或者,翻转机构包括第一滚轮体4212,或者,翻转机构包括滚轮组件。
71.参见图4-11,进一步,当翻转机构包括抵压板4211时:
72.抵压板4211为弹性材质,抵压板4211能够将平面微针1的全部微针12同时翻转至立形,以提高立形效率。
73.抵压板4211安装于机架(未示出)上,抵压板4211沿竖直方向厚度均匀,抵压板4211可相对于机架沿竖直方向下移至与平面微针1的微针12的底面122接触并向底面122施压,使微针12绕边1221旋转至底面122与基底11大致处于同一平面或者部分抵靠于基底11,此时底面122与基底11所在平面间的夹角为0~
±
10
°
,完成微针12的立形。
74.或抵压板4211安装于机架(未示出)上,抵压板4211远离平面微针1的一侧通过弹簧等弹性机构(未示出)与机架连接,并可沿竖直方向相对于机架移动。抵压板4211为楔形体,沿竖直方向,抵压板4211横截面为三角形或梯形。楔形体的抵压板4211的延伸方向与平面微针1的微针12的针座126指向针尖124的方向一致,即当平面微针1的微针12底面122背对传送组件41设置时,抵压板4211远离传送组件41一端的厚度大于其靠近传送组件41一端的厚度。当抵压板4211向下移动抵压平面微针1时,微针12在楔形体的抵压板4211的作用下,微针12的底面122与楔形体的抵压板4211的倾斜面接触形成接触点,给予底面122一个由接触点指向针尖124的分力,从而使微针12绕边1221旋转。随着抵压板4211继续下压,底面122受到抵压板4211沿水平方向的分力和竖直向下的分力,从而使微针12继续绕边1221旋转,直至底面122与基底11大致处于同一平面或者部分抵靠于基底11,此时底面122与基底11所在平面夹角为0~
±
10
°
,完成平面微针的立形。由于抵压板4211远离平面微针的一侧通过弹簧等弹性机构与机架连接,当楔形体的抵压板4211下压平面微针1时可通过调节抵压板4211与平面微针1之间的压力,从而避免平面微针1因受压过大而导致变形造成不良品。
75.或抵压板4211安装于机架(未示出)上,抵压板4211沿竖直方向的厚度均匀,可相
对于机架沿斜向下的方向移动,即抵压板4211相对于平面微针1从底面122指向针尖124的方向倾斜向下移动,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角30
°
≤α≤60
°
。抵压板4211沿底面122与抵压板4211的接触点指向针尖124的方向倾斜向下移动,当抵压板4211接触底面122形成接触点并向底面122施压时,给予底面122一个由接触点指向针尖124的分力,从而使微针12绕边1221旋转。随着抵压板4211继续下压,底面122受到抵压板4211沿水平方向的分力和竖直向下的分力,从而使微针12继续绕边1221旋转,直至底面122与基底11大致处于同一平面或者部分抵靠于基底11,此时底面122与基底11所在平面夹角为0~
±
10
°
,完成平面微针1的立形。当α《30
°
时,抵压板4211下移至与微针12接触时需要移动较大的距离,若抵压板4211面积与平面微针1基本一致,则当抵压板4211完全压接至平面微针1的基底11表面时,部分微针12位于抵压板4211外,抵压板4211无法与该部分微针12接触并向其施压,无法彻底完成立形;若抵压板4211面积远大于平面微针1的面积,能实现平面微针1所有微针12立形,但相同长度流水线放置的平面微针1数量则相对减少,降低生产效率,间接增加生产成本。当α》60
°
时,抵压板4211完全压接于平面微针1的基底11表面后,先与抵压板4211接触的平面微针1的基底11因受力较大,易导致变形而造成坏品,间接增加生产成本。
76.参见图12-13,优选地,抵压板4211的底部设置多个凸起部42111,凸起部42111和容纳槽4221一一对应地设置。凸起部42111的纵向截面为向下突出的弧形、v字型或矩形等其他能够向微针12施压的形状。凸起部42111的纵向截面优选为向下突出的弧形或v字型,以在凸起部42111向微针12施压时,凸起部42111的形状和微针12的底面122受压形变后的形状相匹配,进而使微针12的底面122均匀受力,避免微针12受损。
77.优选地,抵压板4211和凸起部42111的材质优选为弹性材质,例如橡胶或硅胶,以在抵压板4211或凸起部42111向微针12施压时,抵压板4211或凸起部42111能够发生形变并陷入容纳槽4221内,为微针12提供足够的翻转压力,以将微针12由微针12的侧面121与基底11处于同一平面翻转至微针12的底面122倾斜于基底11靠近微针12的一侧,进而在微针12回弹后,微针12的底面122与基底11大致处于同一平面或者部分抵靠于基底11,此时底面122与基底11所在平面间的夹角为0~
±
10
°
,完成微针12立形。
78.进一步,抵压板4211完成微针12立形后需要制备设有粘性基底21的微针贴2时,微针容纳结构422优选还包括多组间隔设置的固定板组件。固定板组件用于防止抵压板4211复位离开且不再压合平面微针1时,微针12在无外力作用下绕边1221沿立形的反方向旋转,导致底面122与基底层11成一定夹角,粘合粘性基底层21时底面122与粘性基底层21之间的气体无法完全排出而形成褶皱,造成坏品。
79.每个固定板组件包括第一夹持板4222和第二夹持板4223。第一夹持板4222能够沿平行于基底层11方向向靠近或远离第二夹持板4222移动。第一夹持板4222抵靠在同组固定板组件的第二夹持板4223上时,第一夹持板4222和第二夹持板4223之间形成容纳槽4221。微针12立形后,微针12位于容纳槽4221内时,第一夹持板4222和第二夹持板4223容纳夹持微针12。为更好的描述说明,下文中以第一夹持板4222位于第二夹持板4223的左侧为例进行描述。
80.参见图4-10,固定板组件的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81.初始状态时,第一夹持板4222远离同组固定板组件的第二夹持板4223,第一夹持板4222和第二夹持板4223之间形成容纳槽4221,此时容纳槽4221的空间较大,微针12可在
容纳槽4221中自由的旋转而不受第一夹持板4222阻挡。传送带411将平面微针1传送至微针容纳结构422的顶部,并使平面微针1上的多排微针12和微针容纳结构422的顶部的多个容纳槽4221一一对应地设置。
82.抵压板4211向平面微针1上的全部微针12施压,微针12由微针12的侧面121与基底11处于同一平面翻转至微针12的底面122与基底11大致处于同一平面或者部分抵靠于基底11,此时底面122与基底11所在平面夹角为0~
±
10
°
,微针12位于容纳槽4221内。随后,多个第一夹持板4222同步右移与第二夹持板4223之间形成空间等于或略大于微针12所占空间的容纳槽4221,使微针12位于容纳槽4221内且受第一夹持板4222阻挡无法绕边1221沿立形的反方向旋转。
83.具体地,微针容纳结构422上设置驱动结构,驱动结构用于驱动第一夹持板4222移动。
84.参见图14-17,进一步,当翻转机构为第一滚轮体4212时,第一滚轮体4212压合在平面微针1上,第一滚轮体4212用于向微针12施压,以使微针12立形,此时:
85.第一滚轮体4212和微针容纳结构422能够相向移动,具体为:第一滚轮体4212绕第一滚轮体4212的固定轴转动,微针容纳结构422随立形传送带(未示出)沿远离传送组件41方向移动;或微针容纳结构422位置固定,第一滚轮体4212绕第一滚轮体4212的支撑轴相对于微针容纳结构422滚动;又或微针容纳结构422随立形传送带(未示出)沿远离传送组件41方向移动,第一滚轮体4212绕第一滚轮体4212的支撑轴滚动并向靠近传送组件41方向水平移动。
86.优选第一滚轮体4212绕第一滚轮体4212的固定轴滚动,微针容纳结构422随立形传送带(未示出)向远离传送组件41方向水平移动,减少相对移动的元素,简化设备控制要素,简化工艺。参见图15,第一滚轮体4212位于平面微针1的微针12的底面122相对一侧,微针容纳结构422随立形传送带(未示出)沿远离传送组件41方向移动,第一滚轮体4212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第一滚轮体4212表面压接底面122,给予底面122施加沿水平方向朝向传送组件41的分力及竖直向下的分力,使微针12绕边1221旋转,直至底面122与基底11大致处于同一平面或者部分抵靠于基底11,此时底面122与基底11所在平面夹角为0~
±
10
°
,完成平面微针1的立形。第一滚轮体4212逐排向微针12施压,以使微针12逐排立形。因第一滚轮体4212的转动方向与微针12的旋转方向相同,微针12的底面122受到第一滚轮体4212的压合力转化为使微针12旋转的力,从而避免微针12在立形过程中因受力而受损,保证产品的良品率。
87.进一步,第一滚轮体4212完成微针12立形后需要制备设有粘性基底21的微针贴2时,参见图14-17,翻转机构还包括滚轮组件,滚轮组件设置于机架(未示出)上,滚轮组件包括第二滚轮体4213和第三滚轮体4214。
88.第二滚轮体4213上绕设粘性基底21,第二滚轮体4213用于向第一滚轮体4212传送粘性基底21。粘性基底21设有保护膜的一面背离第一滚轮体4212和第二滚轮4213的转轴。第一滚轮体4212靠近第三滚轮体4214一侧设有保护膜剥离结构,保护膜剥离结构用于控制保护膜由粘性基底21上剥离的位置,第三滚轮体4214用于缠绕并储存由第一滚轮体4212上的粘性基底21撕除得到的保护膜,该保护膜用于避免粘性基底21缠绕时相互粘合而无法使用。当粘性基底21保护膜撕除后,具有粘性的一面面向平面微针1的基底层11。第一滚轮体
4212用于向微针12施压,以使微针12由侧面121与基底11处于同一平面翻转至微针12的底面122与基底11大致处于同一平面或者部分抵靠于基底11,此时底面122与基底11所在平面夹角为0~
±
10
°
,完成微针12立形,同时,第一滚轮体4212还能将粘性基底21粘附于基底11远离微针12的一侧以及微针12的底面122,以制备为设有粘性基底21的微针贴2。
89.第一滚轮体4212和微针容纳结构422能够相向移动,实现微针12逐排立形,并将粘性基底21逐排粘附在基底11远离微针12的一侧以及微针12的底面122上,以成型为设有粘性基底21的微针贴2。在此过程中,粘性基底21能够逐排粘附在基底11以及微针12的底面122上,以完全排出基底11和粘性基底21、微针12的底面122与粘性基底21之间的空气,避免成型后的微针贴2起皱。同时,微针12的底面122粘附于粘性基底21后,在基底11和粘性基底21间的粘附力的牵引下,与微针12的底面122接触处的粘性基底21平整无皱,提高了成型后的微针贴2的良品率。
90.进一步,第一滚轮体4212优选为弹性材质,例如橡胶或硅胶,以在第一滚轮体4212向微针12施压时,第一滚轮体4212能够发生形变并陷入容纳槽4221内,为微针12提供足够的翻转压力,以将微针12由微针12的侧面121与基底11位于同一平面翻转至微针12的底面122倾斜于基底11靠近微针12的一侧,进而在微针12回弹后,微针12的底面122与基底11大致处于同一平面或者部分抵靠于基底11,此时底面122与基底11所在平面夹角为0~
±
10
°
,完成微针12立形。
91.进一步,当翻转机构包括抵压板4211,且需要制备设有粘性基底21的微针贴2时,或者,翻转机构包括第一滚轮体4212,且需要制备设有粘性基底21的微针贴2时:本平面微针的立形装置还包括粘性基底黏贴机构。
92.粘性基底黏贴机构包括抓取件和视觉识别器。微针12立形后,翻转机构移开,抓取件通过视觉识别器将粘性基底21对应贴合于基底11远离微针12的一侧。随后,翻转机构向粘性基底21施压,以将粘性基底21稳定粘附于基底11远离微针12的一侧以及微针12的底面122上,以成型为设有粘性基底21的微针贴2(参见图19)。
93.抓取件优选为真空吸附抓取装置。
94.更具体地,粘性基底黏贴机构还包括粘性基底传送器和暂存台,粘性基底传送器用于去除粘性基底21上的保护膜,并将粘性基底21传送至暂存台,暂存台用于存储粘性基底21,并供抓取件逐个抓取。其中,保护膜用于避免粘性基底21发生粘贴。
95.综上,本发明的平面微针的立形装置结构简单,便于加工,而且立形方法快捷高效。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是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96.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改动、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