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胶产品负压注塑成型模具及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091619发布日期:2023-01-31 23:14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塑胶产品负压注塑成型模具及其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塑胶注塑成型技术领域,具体为塑胶产品负压注塑成型模具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2.塑胶产品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材料由高压注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近来,随着塑料工业的发展,塑料产品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塑料制品所占的比例也迅猛增加.塑料模具是一种用于挤塑、注射、压塑、吹塑和低发泡成型的组合式塑料模具,它主要包括动模、定模,通常动模上设有型芯,定模上设有型腔。
3.注塑成型完成后,塑胶制品在浇口处的废料与塑胶制品不易分离,极易在浇口处留下封闭痕迹,影响产品的质量和美观,另一方注塑模具在成型一些成型位比较深的配件时,配件脱模的时候会出现黏在模具上而造成配件断裂无法顺利脱模的情况,同时注塑模具与注塑端口会存在无法去除的突出杂部,无法在开模的同时快速去除,从而产生瑕疵。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塑胶产品负压注塑成型模具及其方法,解决了塑胶注塑模具开模的同时无法满足脱模以及修坯一同进行的问题。
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塑胶产品负压注塑成型模具,包括组合模具机构、联动推出机构与联动修批机构,所述组合模具机构的下部联动端设置有联动推出机构,所述组合模具机构的上部联动端设置有联动修批机构;
6.所述联动推出机构包括顶出池、内螺纹柱、联动杆、外螺纹柱、蜗杆一、联动辊、蜗杆二、联动主轴、联动蜗轮一、传动蜗轮与稳固架,所述顶出池滑动连接在下模具台内部,所述顶出池底壁固定连接有内螺纹柱,所述联动杆转动连接在下模具台底壁,所述联动杆顶端固定连接有外螺纹柱,所述外螺纹柱螺纹连接在内螺纹柱内部,所述联动杆底端固定连接有蜗杆一,所述的底部旋转轴之间,所述联动辊侧壁固定连接有蜗杆二,所述联动主轴转动连接在主联动壳内部,所述联动主轴与主联动壳输入壁相反方向的一端固定连接联动蜗轮一,所述联动蜗轮一啮合连接蜗杆二,所述联动主轴侧壁固定连接有传动蜗轮,所述传动蜗轮啮合连接蜗杆一。
7.优选的,所述组合模具机构包括主联动壳、展开联动杆、副联动壳、上模具台、密封条、模具腔、下模具台、密封槽、液压驱动组件、固定转座、注膜端管与真空泵,所述主联动壳的输入壁相邻的侧壁均转动连接有展开联动杆,所述展开联动杆另一端均转动连接副联动壳,所述主联动壳内部固定连接有下模具台,所述下模具台内腔设置有顶出池,所述主联动壳的输入壁相邻的侧壁均转动连接有液压驱动组件,所述液压驱动组件的另一端均转动连接在副联动壳侧壁上,所述展开联动杆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转座。
8.优选的,所述联动修批机构均包括有主联动臂、联动滑台、副联动臂、滑动转座、固
定臂、裁切刀盘与辅助联动臂,所述主联动臂与主联动壳输入壁相反方向的一侧端转动连接在展开联动杆的上部旋转轴上,所述主联动臂底部固定连接有联动滑台,所述副联动臂与主联动壳输入壁相反方向的一侧端转动连接固定转座,所述主联动臂另一侧端转动连接有固定臂,所述固定臂之间固定连接有裁切刀盘,所述固定臂侧壁转动连接有辅助联动臂,所述辅助联动臂另一端转动连接在副联动臂上。
9.优选的,所述副联动壳内部固定连接上模具台,所述上模具台的开腔侧壁固定连接有密封条。
10.优选的,所述上模具台内部设置有模具腔,所述下模具台开腔的侧壁设置有密封槽。
11.优选的,所述主联动壳的输入壁固定连接有注膜端管,所述注膜端管的输出端延伸至下模具台内部。
12.优选的,所述稳固架固定连接在顶出池,所述传动蜗轮设置在稳固架内部,所述蜗杆一底端转动连接在稳固架侧壁。
13.优选的,所述副联动臂的另一侧端转动连接有滑动转座,所述滑动转座滑动连接在联动滑台内部。
14.优选的,塑胶产品负压注塑成型模具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5.s1、首先通过开启液压驱动组件,使液压驱动组件产生拉力,将液压驱动组件输出端转动对接的副联动壳向一侧方向拉动,而副联动壳通过与主联动壳之间转动加装的副联动壳限制,进行弧线旋转位移,而液压驱动组件与主联动壳连接的一端也随之带动液压驱动组件旋转,使副联动壳能够盖合在主联动壳顶部,同时使副联动壳内部的上模具台与主联动壳内部的下模具台相互盖合,同时下模具台开设的密封槽与上模具台加装的密封条相互契合,上模具台与下模具台内部的模具腔形成密封空间,利用外部注塑机与注膜端管相互对接,将塑料壳的熔融原料加注至模具腔内,并等待熔融原料成型;
16.s2、熔融原料成型后,再通过开启液压驱动组件,使副联动壳能够沿着弧形轨迹重新位移并脱离主联动壳,使模具腔内部的成型坯件暴露在外,副联动壳弧线位移开启的同时,液压驱动组件随之沿着主联动壳加装的旋转端开始旋转,其旋转端的旋转轴带动联动辊随之旋转,而联动辊也随之带动蜗杆二旋转,同时与蜗杆二啮合的联动蜗轮一也带动联动主轴在主联动壳内部旋转,而联动主轴加装的另一组传动蜗轮随之联动主轴旋转的同时带动与其啮合的蜗杆一以及蜗杆一固定的联动杆旋转,联动杆随之转动的外螺纹柱也在位于下模具台内部的内螺纹柱内旋转,而内螺纹柱通过旋转的外螺纹柱以及通过下模具台限制无法旋转的顶出池的辅助下,将顶出池向下模具台的开腔方向位移,将塑料壳的成型坯件上顶,并逐渐脱离下模具台;
17.s3、副联动壳弧线脱离主联动壳的同时,展开联动杆随之反向旋转,其自身加装的固定转座带动副联动臂旋转,而副联动壳的位移,使主联动臂转动加装在副联动壳上主联动臂自身也发生旋转同时位移,而副联动臂与其一端加装的滑动转座在主联动臂底部加装的联动滑台内部滑动限制,使主联动臂向副联动壳位移反方向旋转,将固定臂向成型坯件注入方向推动,而固定臂在位移的同时,与副联动臂之间转动加装的辅助联动臂使固定臂有一个方向的拖住力,使固定臂能后在副联动壳完成开模的同时形成垂直状态,并接触到逐渐脱离下模具台的成型坯件,将下模具台与注膜端管形成的突出部分切除,从而形成开
模的同时修批的作业。
18.优选的,所述s1步骤中,上模具台与下模具台内部的模具腔形成密封空间后,开启真空泵,将模具腔内部抽成真空空间。
19.本发明提供了塑胶产品负压注塑成型模具及其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0.1、本发明通过开启液压驱动组件,使副联动壳能够沿着弧形轨迹重新位移并脱离主联动壳,使模具腔内部的成型坯件暴露在外,副联动壳弧线位移开启的同时,液压驱动组件随之沿着主联动壳加装的旋转端开始旋转,其旋转端的旋转轴带动联动辊随之旋转,而联动辊也随之带动蜗杆二旋转,同时与蜗杆二啮合的联动蜗轮一也带动联动主轴在主联动壳内部旋转,而联动主轴加装的另一组传动蜗轮随之联动主轴旋转的同时带动与其啮合的蜗杆一以及蜗杆一固定的联动杆旋转,联动杆随之转动的外螺纹柱也在位于下模具台内部的内螺纹柱内旋转,而内螺纹柱通过旋转的外螺纹柱以及通过下模具台限制无法旋转的顶出池的辅助下,将顶出池向下模具台的开腔方向位移,将塑料壳的成型坯件上顶,并逐渐脱离下模具台。
21.2、本发明通过副联动壳弧线脱离主联动壳的同时,展开联动杆随之反向旋转,其自身加装的固定转座带动副联动臂旋转,而副联动壳的位移,使主联动臂转动加装在副联动壳上主联动臂自身也发生旋转同时位移,而副联动臂与其一端加装的滑动转座在主联动臂底部加装的联动滑台内部滑动限制,使主联动臂向副联动壳位移反方向旋转,将固定臂向成型坯件注入方向推动,而固定臂在位移的同时,与副联动臂之间转动加装的辅助联动臂使固定臂有一个方向的拖住力,使固定臂能后在副联动壳完成开模的同时形成垂直状态,并接触到逐渐脱离下模具台的成型坯件,将下模具台与注膜端管形成的突出部分切除,从而形成开模的同时修批的作业。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发明的等轴测示意图;
23.图2为本发明的上下二等角轴测示意图;
24.图3为本发明的前后二等角轴测示意图;
25.图4为本发明的俯角120度轴测示意图;
26.图5为本发明的仰角120度轴测示意图;
27.图6为本发明的顶出池组装结构示意图;
28.图7为本发明的后侧立体示意图;
29.图8为本发明图5中a处放大示意图。
30.其中,1、组合模具机构;2、联动推出机构;3、联动修批机构;101、主联动壳;102、展开联动杆;103、副联动壳;104、上模具台;105、密封条;106、模具腔;107、下模具台;108、密封槽;109、液压驱动组件;110、固定转座;111、注膜端管;112、真空泵;201、顶出池;202、内螺纹柱;203、联动杆;204、外螺纹柱;205、蜗杆一;206、联动辊;207、蜗杆二;208、联动主轴;209、联动蜗轮一;210、传动蜗轮;211、稳固架;301、主联动臂;302、联动滑台;303、副联动臂;304、滑动转座;305、固定臂;306、裁切刀盘;307、辅助联动臂。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2.实施例:
33.如图1-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塑胶产品负压注塑成型模具,包括组合模具机构1、联动推出机构2与联动修批机构3,组合模具机构1的下部联动端设置有联动推出机构2,组合模具机构1的上部联动端设置有联动修批机构3;
34.联动推出机构2包括顶出池201、内螺纹柱202、联动杆203、外螺纹柱204、蜗杆一205、联动辊206、蜗杆二207、联动主轴208、联动蜗轮一209、传动蜗轮210与稳固架211,顶出池201滑动连接在下模具台107内部,顶出池201底壁固定连接有内螺纹柱202,联动杆203转动连接在下模具台107底壁,联动杆203顶端固定连接有外螺纹柱204,外螺纹柱204螺纹连接在内螺纹柱202内部,联动杆203底端固定连接有蜗杆一205,206固定连接在液压驱动组件109的底部旋转轴之间,联动辊206侧壁固定连接有蜗杆二207,联动主轴208转动连接在主联动壳101内部,联动主轴208与主联动壳101输入壁相反方向的一端固定连接联动蜗轮一209,联动蜗轮一209啮合连接蜗杆二207,联动主轴208侧壁固定连接有传动蜗轮210,传动蜗轮210啮合连接蜗杆一205,稳固架211固定连接在顶出池201,传动蜗轮210设置在稳固架211内部,蜗杆一205底端转动连接在稳固架211侧壁,熔融原料成型后,再通过开启液压驱动组件109,使副联动壳103能够沿着弧形轨迹重新位移并脱离主联动壳101,使模具腔106内部的成型坯件暴露在外,副联动壳103弧线位移开启的同时,液压驱动组件109随之沿着主联动壳101加装的旋转端开始旋转,其旋转端的旋转轴带动联动辊206随之旋转,而联动辊206也随之带动蜗杆二207旋转,同时与蜗杆二207啮合的联动蜗轮一209也带动联动主轴208在主联动壳101内部旋转,而联动主轴208加装的另一组传动蜗轮210随之联动主轴208旋转的同时带动与其啮合的蜗杆一205以及蜗杆一205固定的联动杆203旋转,联动杆203随之转动的外螺纹柱204也在位于下模具台107内部的内螺纹柱202内旋转,而内螺纹柱202通过旋转的外螺纹柱204以及通过下模具台107限制无法旋转的顶出池201的辅助下,将顶出池201向下模具台107的开腔方向位移,将塑料壳的成型坯件上顶,并逐渐脱离下模具台107。
35.组合模具机构1包括主联动壳101、展开联动杆102、副联动壳103、上模具台104、密封条105、模具腔106、下模具台107、密封槽108、液压驱动组件109、固定转座110、注膜端管111与真空泵112,主联动壳101的输入壁相邻的侧壁均转动连接有展开联动杆102,展开联动杆102另一端均转动连接副联动壳103,主联动壳101内部固定连接有下模具台107,下模具台107内腔设置有顶出池201,主联动壳101的输入壁相邻的侧壁均转动连接有液压驱动组件109,液压驱动组件109的另一端均转动连接在副联动壳103侧壁上,展开联动杆102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转座110,副联动壳103内部固定连接上模具台104,上模具台104的开腔侧壁固定连接有密封条105,上模具台104内部设置有模具腔106,下模具台107开腔的侧壁设置有密封槽108,主联动壳101的输入壁固定连接有注膜端管111,注膜端管111的输出端延伸至下模具台107内部,通过开启液压驱动组件109,使液压驱动组件109产生拉力,将液
压驱动组件109输出端转动对接的副联动壳103向一侧方向拉动,而副联动壳103通过与主联动壳101之间转动加装的副联动壳103限制,进行弧线旋转位移,而液压驱动组件109与主联动壳101连接的一端也随之带动液压驱动组件109旋转,使副联动壳103能够盖合在主联动壳101顶部,同时使副联动壳103内部的上模具台104与主联动壳101内部的下模具台107相互盖合,同时下模具台107开设的密封槽108与上模具台104加装的密封条105相互契合,上模具台104与下模具台107内部的模具腔106形成密封空间,利用外部注塑机与注膜端管111相互对接,上模具台104与下模具台107内部的模具腔106形成密封空间后,开启真空泵112,将模具腔106内部抽成真空空间,将塑料壳的熔融原料加注至模具腔106内,并等待熔融原料成型。
36.联动修批机构3均包括有主联动臂301、联动滑台302、副联动臂303、滑动转座304、固定臂305、裁切刀盘306与辅助联动臂307,主联动臂301与主联动壳101输入壁相反方向的一侧端转动连接在展开联动杆102的上部旋转轴上,主联动臂301底部固定连接有联动滑台302,副联动臂303与主联动壳101输入壁相反方向的一侧端转动连接固定转座110,主联动臂301另一侧端转动连接有固定臂305,固定臂305之间固定连接有裁切刀盘306,固定臂305侧壁转动连接有辅助联动臂307,辅助联动臂307另一端转动连接在副联动臂303上,副联动臂303的另一侧端转动连接有滑动转座304,滑动转座304滑动连接在联动滑台302内部,副联动壳103弧线脱离主联动壳101的同时,展开联动杆102随之反向旋转,其自身加装的固定转座110带动副联动臂303旋转,而副联动壳103的位移,使主联动臂301转动加装在副联动壳103上主联动臂301自身也发生旋转同时位移,而副联动臂303与其一端加装的滑动转座304在主联动臂301底部加装的联动滑台302内部滑动限制,使主联动臂301向副联动壳103位移反方向旋转,将固定臂305向成型坯件注入方向推动,而固定臂305在位移的同时,与副联动臂303之间转动加装的辅助联动臂307使固定臂305有一个方向的拖住力,使固定臂305能后在副联动壳103完成开模的同时形成垂直状态,并接触到逐渐脱离下模具台107的成型坯件,将下模具台107与注膜端管111形成的突出部分切除,从而形成开模的同时修批的作业。
37.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塑胶产品负压注塑成型模具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8.s1、首先通过开启液压驱动组件109,使液压驱动组件109产生拉力,将液压驱动组件109输出端转动对接的副联动壳103向一侧方向拉动,而副联动壳103通过与主联动壳101之间转动加装的副联动壳103限制,进行弧线旋转位移,而液压驱动组件109与主联动壳101连接的一端也随之带动液压驱动组件109旋转,使副联动壳103能够盖合在主联动壳101顶部,同时使副联动壳103内部的上模具台104与主联动壳101内部的下模具台107相互盖合,同时下模具台107开设的密封槽108与上模具台104加装的密封条105相互契合,上模具台104与下模具台107内部的模具腔106形成密封空间,利用外部注塑机与注膜端管111相互对接,上模具台104与下模具台107内部的模具腔106形成密封空间后,开启真空泵112,将模具腔106内部抽成真空空间,将塑料壳的熔融原料加注至模具腔106内,并等待熔融原料成型;
39.s2、熔融原料成型后,再通过开启液压驱动组件109,使副联动壳103能够沿着弧形轨迹重新位移并脱离主联动壳101,使模具腔106内部的成型坯件暴露在外,副联动壳103弧线位移开启的同时,液压驱动组件109随之沿着主联动壳101加装的旋转端开始旋转,其旋转端的旋转轴带动联动辊206随之旋转,而联动辊206也随之带动蜗杆二207旋转,同时与蜗
杆二207啮合的联动蜗轮一209也带动联动主轴208在主联动壳101内部旋转,而联动主轴208加装的另一组传动蜗轮210随之联动主轴208旋转的同时带动与其啮合的蜗杆一205以及蜗杆一205固定的联动杆203旋转,联动杆203随之转动的外螺纹柱204也在位于下模具台107内部的内螺纹柱202内旋转,而内螺纹柱202通过旋转的外螺纹柱204以及通过下模具台107限制无法旋转的顶出池201的辅助下,将顶出池201向下模具台107的开腔方向位移,将塑料壳的成型坯件上顶,并逐渐脱离下模具台107;
40.s3、副联动壳103弧线脱离主联动壳101的同时,展开联动杆102随之反向旋转,其自身加装的固定转座110带动副联动臂303旋转,而副联动壳103的位移,使主联动臂301转动加装在副联动壳103上主联动臂301自身也发生旋转同时位移,而副联动臂303与其一端加装的滑动转座304在主联动臂301底部加装的联动滑台302内部滑动限制,使主联动臂301向副联动壳103位移反方向旋转,将固定臂305向成型坯件注入方向推动,而固定臂305在位移的同时,与副联动臂303之间转动加装的辅助联动臂307使固定臂305有一个方向的拖住力,使固定臂305能后在副联动壳103完成开模的同时形成垂直状态,并接触到逐渐脱离下模具台107的成型坯件,将下模具台107与注膜端管111形成的突出部分切除,从而形成开模的同时修批的作业。
4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