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降解塑料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470725发布日期:2023-03-15 08:20阅读: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降解塑料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可降解塑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降解塑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可降解塑料,又称可环境降解塑料,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使其稳定性下降,后较容易在自然环境中降解的塑料,其主要应用领域有农用地膜、各类塑料包装袋、垃圾袋、商场购物袋以及一次性餐饮具等;但是现有的可降解塑料制备的时候,制备效率差,不能满足生产的需求,同时在塑料挤出的过程中,不能对材料的厚度进行调整,影响了适应性,所以我们对这些情况,为避免上述技术问题,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可降解塑料的制备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提供一种可降解塑料的制备方法,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等方面制备效率差,不能满足生产的需求,同时在塑料挤出的过程中,不能对材料的厚度进行调整,影响了适应性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降解塑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原材料送入搅拌筒内部,然后启动驱动电机,对原材料进行搅拌,同时通过加热板对搅拌筒内部的原材料进行加热,对可降解塑料进行制备;s2、当搅拌完成后,启动旋转电机,并通过传动轮和皮带配合,对动力进行传递,带动传动杆旋转,然后再通过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配合,带动连接杆和螺旋下料板旋转,将搅拌好的材料均匀送入挤出管内部;s3、接着旋转电机带动输送绞龙旋转,对搅拌好的材料进行输送,将熔融状态的塑料从料筒底端推出;s4、通过电动推杆推动两个模具合模,并通过套筒和切刀的配合,对挤出的塑料进行切断,再通过进气管将空心竖杆内部注入气体;s5、最后,在吹塑的过程中,通过水泵和抽水软管配合,将水箱内部的水抽入,送入模具内部的换热腔室内。
5.优选的,底架顶端一侧位置处卡接有放置架,所述放置架顶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搅拌筒,且搅拌筒外侧通过螺栓等距固定连接有加热板,所述底架顶端设置有便捷挤出吹塑机构,利用挤出管将溶液送入料筒内部,并随着料筒内部溶液的增加,推动压板上升,迫使顶杆与触控开关贴合时,解除对电磁铁的供电,使电磁铁失去对密封板内部磁环的吸附效果,方便支撑弹簧和压板配合,将溶液从料筒底端推出;所述放置架底端设置有循环换热与保温机构,通过水泵和抽水软管配合,将水箱内部的送入换热腔室内部,从而对模具内部的溶液进行降温,随着换热腔室内部的水增多,
通过出水软管将换热后的热水送入连接环内部,当连接环内部的水增多,推动密封球移动,便于将换热后的热水一同送入保温管内部;所述搅拌筒内部设置有高效搅拌机构,驱动电机带动十字转杆旋转,带动滑套和搅拌叶在搅拌筒内部旋转,对原材料进行搅拌,并在搅拌的过程中利用加热板进行加热,同时在滑套旋转的过程中,通过下球座、牵引杆和上球座的配合,带动滑板和承重轮沿着椭圆转槽内部转动,拉动滑套和搅拌叶在搅拌筒内部上下滑动。
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1、设置了便捷挤出吹塑机构,通过溶液在料筒内部的堆积,推动压板上升,使压板推着顶杆与触控开关贴合时,解除对电磁铁的供电,迫使密封板与挡环分离,方便支撑弹簧伸缩推动溶液从料筒底端挤出,再通过电动推杆推动两个模具合模,并通过套筒和切刀的配合,对挤出的塑料进行切断,方便气体穿过进气管、空心竖杆和竖筒,将塑料在模具内部吹起,完成了吹塑,当溶液排出料筒内部后,电磁铁恢复供电,对密封板和磁环进行吸附,重新对挡环进行密封,方便继续对溶液进出储存,持续不断的进行吹塑,提高了便捷性;此外,通过旋钮带动升降杆旋转,使升降杆带动连接块、竖筒和塞块移动,调整了塞块和料筒之间的间隙,改变了塑料挤出的厚度,提高了适应性,同时旋转调节杆,使调节杆带动触控开关在料筒内部移动,调整触控开关和顶杆之间的距离,方便根据需要调整料筒内部的溶液储存容量,便于吹塑出不同大小的塑料。
7.2、设置了循环换热与保温机构,通过水泵和抽水软管配合,将水箱内部的水抽入,送入模具内部的换热腔室内部,对模具内部的溶液进行降温,提高了塑料成型的效率,增加了塑料制备的速度,随着换热腔室内部的水增多,通过出水软管的配合,将换热后的热水送入连接环内部,当连接环内部的水增多,推动密封球移动,解除连接环和保温管之间的密封,便于将换热后的热水一同送入保温管内部,对挤出管内部的溶液进行保温,防止溶液凝固,提高了对能源的利用率,然后在通过另一个连接环和回流管的配合,将水送回水箱,进行循环使用。
8.3、设置了高效搅拌机构,通过驱动电机带动十字转杆、滑套和搅拌叶在搅拌筒内部旋转,对原材料进行搅拌,并在搅拌的过程中通过加热板对原材料进行加热,同时在滑套旋转的过程中,通过下球座、牵引杆和上球座的配合,形成组件,带动滑板和承重轮沿着椭圆转槽内部转动,拉动滑套和搅拌叶在十字转杆外侧上下滑动,提高了搅拌的效果,同时也拉动旋转环、活动环和铲板在搅拌筒内壁上下滑动,便于将搅拌筒内壁上粘黏的材料铲下,防止材料浪费;此外,通过传动轮和皮带配合,对动力进行传递,带动传动杆旋转,并通过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配合,进一步对动力进行传递,带动连接杆和螺旋下料板旋转,将搅拌好的材料均匀送入挤出管内部,防止一次性下料过多,减少挤出管内部溶液的堆积。
9.综合所述,通过高效搅拌机构提高了对材料的搅拌效果,提高了材料混合的效率,然后再便捷挤出吹塑机构,快速、持续不断的对塑胶进行吹塑成型,提高了生产的便捷性,满足塑料生产制备的需求,此外通过循环换热与保温机构,对能源进行利用,在制备的过程中,对塑料进行降温和保温。
附图说明
10.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11.在附图中:图1是本发明的步骤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便捷挤出吹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升降杆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水泵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循环换热与保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高效搅拌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旋转环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12.图中标号:1、底架;2、放置架;3、搅拌筒;4、加热板;5、便捷挤出吹塑机构;501、固定框;502、挤出管;503、旋转电机;504、输送绞龙;505、连接管;506、托架;507、料筒;508、空心竖杆;509、竖筒;510、塞块;511、限位块;512、升降杆;513、连接块;514、挡环;515、电磁铁;516、密封板;517、磁环;518、压板;519、支撑弹簧;520、顶杆;521、调节杆;522、触控开关;523、电动推杆;524、模具;525、套筒;526、切刀;527、排渣口;528、集渣箱;529、进气管;6、循环换热与保温机构;601、连接环;602、保温管;603、弹力绳;604、密封球;605、回流管;606、水箱;607、水泵;608、抽水软管;609、换热腔室;610、出水软管;7、高效搅拌机构;701、盖板;702、驱动电机;703、十字转杆;704、凸板;705、椭圆转槽;706、滑板;707、承重轮;708、上球座;709、牵引杆;710、滑套;711、搅拌叶;712、活动环;713、铲板;714、旋转环;715、下球座;716、转筒;717、横板;718、连接杆;719、螺旋下料板;720、从动齿轮;721、固定板;722、传动杆;723、主动齿轮;724、传动轮;725、皮带。
具体实施方式
1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14.实施例:如图1-8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降解塑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原材料送入搅拌筒3内部,然后启动驱动电机702,对原材料进行搅拌,同时通过加热板4对搅拌筒3内部的原材料进行加热,对可降解塑料进行制备;s2、当搅拌完成后,启动旋转电机503,并通过传动轮724和皮带725配合,对动力进行传递,带动传动杆722旋转,然后再通过主动齿轮723和从动齿轮720的配合,带动连接杆718和螺旋下料板719旋转,将搅拌好的材料均匀送入挤出管502内部;s3、接着旋转电机503带动输送绞龙504旋转,对搅拌好的材料进行输送,将熔融状态的塑料从料筒507底端推出;s4、通过电动推杆523推动两个模具524合模,并通过套筒525和切刀526的配合,对挤出的塑料进行切断,再通过进气管529将空心竖杆508内部注入气体;
s5、最后,在吹塑的过程中,通过水泵607和抽水软管608配合,将水箱606内部的水抽入,送入模具524内部的换热腔室609内。
15.底架1顶端一侧位置处卡接有放置架2,放置架2顶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搅拌筒3,且搅拌筒3外侧通过螺栓等距固定连接有加热板4,底架1顶端设置有便捷挤出吹塑机构5,利用挤出管502将溶液送入料筒507内部,并随着料筒507内部溶液的增加,推动压板518上升,迫使顶杆520与触控开关522贴合时,解除对电磁铁515的供电,使电磁铁515失去对密封板516内部磁环517的吸附效果,方便支撑弹簧519和压板518配合,将溶液从料筒507底端推出;放置架2底端设置有循环换热与保温机构6,通过水泵607和抽水软管608配合,将水箱606内部的送入换热腔室609内部,从而对模具524内部的溶液进行降温,随着换热腔室609内部的水增多,通过出水软管610将换热后的热水送入连接环601内部,当连接环601内部的水增多,推动密封球604移动,便于将换热后的热水一同送入保温管602内部;搅拌筒3内部设置有高效搅拌机构7,驱动电机702带动十字转杆703旋转,带动滑套710和搅拌叶711在搅拌筒3内部旋转,对原材料进行搅拌,并在搅拌的过程中利用加热板4进行加热,同时在滑套710旋转的过程中,通过下球座715、牵引杆709和上球座708的配合,带动滑板706和承重轮707沿着椭圆转槽705内部转动,拉动滑套710和搅拌叶711在搅拌筒3内部上下滑动;便捷挤出吹塑机构5包括固定框501、挤出管502、旋转电机503、输送绞龙504、连接管505、托架506、料筒507、空心竖杆508、竖筒509、塞块510、限位块511、升降杆512、连接块513、挡环514、电磁铁515、密封板516、磁环517、压板518、支撑弹簧519、顶杆520、调节杆521、触控开关522、电动推杆523、模具524、套筒525、切刀526、排渣口527、集渣箱528和进气管529;放置架2底端卡接有固定框501,固定框501内部卡接有挤出管502,挤出管502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旋转电机503,旋转电机503输出轴对应挤出管502内部位置处卡接有输送绞龙504,挤出管502另一端通过螺纹连接有连接管505,底架1顶端连接管505一侧位置处卡接有托架506,挤出管502一端对应托架506顶部位置处接有料筒507,料筒507内部卡接有空心竖杆508,且空心竖杆508一端卡接有进气管529,空心竖杆508外侧底部位置处通过螺纹连接有竖筒509,竖筒509外侧固定套接有塞块510,空心竖杆508内部等距卡接有限位块511,限位块511内壁通过活动连接有升降杆512,升降杆512底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连接块513,且连接块513两端与竖筒509内壁固定连接;料筒507内壁对应塞块510顶部位置处卡接有挡环514,挡环514内部嵌入安装有电磁铁515,空心竖杆508外侧对应挡环514底部位置处活动套环有密封板516,密封板516内部嵌入安装有磁环517,料筒507内部对应挡环514顶部位置处活动连接有压板518,且压板518顶端对应空心竖杆508外侧位置处卡接有支撑弹簧519,压板518顶端对应支撑弹簧519外侧位置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顶杆520,料筒507顶端对应顶杆520顶部位置处通过螺纹连接有调节杆521,调节杆521底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触控开关522,为了提高了吹塑的效率,连接管505一端与料筒507一端固定连接,且连接管505内部安装有止回阀,挤出管502顶端固定连接有进料斗,旋转电机503和电磁铁515均通过外部电源进行供电,且电磁铁515的输入端与触控开关522的信号输出端相连接,升降杆512顶端对应空心竖杆508顶部位置处熔
接有旋钮,电磁铁515与磁环517相互吸附,压板518内壁与空心竖杆508外侧相贴合;托架506内壁通过螺栓对称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523,电动推杆523一端对应托架506顶部位置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模具524,模具524顶端固定连接有套筒525,且套筒525内壁顶部位置处卡接有切刀526,托架506底端开设有排渣口527,且底架1顶端对应排渣口527底部位置处卡接有集渣箱528,为了提高合模的便捷性,模具524底端与托架506顶端滑动连接,套筒525顶端与料筒507底端相贴合,电动推杆523通过外部电源进行供电;放置架2底端设置有循环换热与保温机构6,循环换热与保温机构6包括连接环601、保温管602、弹力绳603、密封球604、回流管605、水箱606、水泵607、抽水软管608、换热腔室609和出水软管610;固定框501两端对应挤出管502两侧位置处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连接环601,且两个连接环601相邻一端对应固定框501内部位置处等距卡接有保温管602,一个连接环601内壁对应保温管602一侧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弹力绳603,弹力绳603一端对应保温管602内部位置处卡接有密封球604,另一个连接环601底端卡接有回流管605,为了提高保温的效果,连接环601内部开设有腔室,保温管602和腔室之间开设有通孔,通孔的内径小于密封球604的直径,密封球604外侧与通孔内壁相贴合;放置架2底端对应固定框501底部位置处卡接有水箱606,水箱606一端通过螺栓对称固定连接有水泵607,水泵607一端通过螺纹连接有抽水软管608,模具524内部开设有换热腔室609,模具524一端对应换热腔室609外侧位置处卡接有出水软管610,为了便于对水进行循环利用,回流管605底端与水箱606顶端固定连接,抽水软管608另一端与模具524一端通过螺纹连接,水泵607通过外部电源进行供电,出水软管610另一端与连接环601一端固定连接;高效搅拌机构7包括盖板701、驱动电机702、十字转杆703、凸板704、椭圆转槽705、滑板706、承重轮707、上球座708、牵引杆709、滑套710、搅拌叶711、活动环712、铲板713、旋转环714、下球座715、转筒716、横板717、连接杆718、螺旋下料板719、从动齿轮720、固定板721、传动杆722、主动齿轮723、传动轮724和皮带725;搅拌筒3顶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盖板701,盖板701顶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702,驱动电机702输出轴对应搅拌筒3内部位置处卡接有十字转杆703,盖板701底端对应搅拌筒3内部位置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凸板704,凸板704底端开设有椭圆转槽705,凸板704底端对应椭圆转槽705底部位置处对称滑动连接有滑板706,且滑板706顶端对应椭圆转槽705内部位置处转动连接有承重轮707,滑板706底端通过螺栓对称固定连接有上球座708,上球座708底端活动连接有牵引杆709,十字转杆703外侧活动套接有滑套710,为了带动滑板706转动,滑套710内壁等距开设有限位槽,加热板4和驱动电机702均通过外部电源进行供电,凸板704为椭圆形,椭圆转槽705的截面为凸形槽,滑套710外侧等距卡接有搅拌叶711,搅拌筒3外侧活动连接有活动环712,且活动环712顶端和底端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铲板713,活动环712内壁转动连接有旋转环714,旋转环714内壁和滑套710外侧均通过螺栓对称固定连接有下球座715;搅拌筒3底端转动连接有转筒716,转筒716内壁卡接有横板717,横板717顶端转动连接有连接杆718,连接杆718外侧对应转筒716内部位置处卡接有螺旋下料板719,转筒716外侧固定套接有从动齿轮720,放置架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固定板721,固定板721内壁转
动连接有传动杆722,传动杆722一端对应从动齿轮720外侧位置处卡接有主动齿轮723,传动杆722外侧和旋转电机503外侧均固定套接有传动轮724,且两个传动轮724外侧均套环有皮带725,为了方便对动力进行传递,连接杆718顶端与十字转杆703底端转动连接,牵引杆709另一端与下球座715一端活动连接,螺旋下料板719外侧与转筒716内壁相贴合,主动齿轮723和从动齿轮720相互啮合,且主动齿轮723和从动齿轮720均为锥齿轮。
16.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首先,将原材料送入搅拌筒3内部,然后启动驱动电机702,使驱动电机702带动十字转杆703旋转,从而带动滑套710和搅拌叶711在搅拌筒3内部旋转,对原材料进行搅拌,同时通过加热板4对搅拌筒3内部的原材料进行加热,对可降解塑料进行制备,此外在滑套710旋转的过程中,通过下球座715、牵引杆709和上球座708的配合,形成组件,带动滑板706和承重轮707沿着椭圆转槽705内部转动,拉动滑套710和搅拌叶711在搅拌筒3内部上下滑动,提高了搅拌的效果,使原材料充分混合;接着,在旋转搅拌的过程中,通过下球座715、牵引杆709和上球座708配合,还可以拉动旋转环714和活动环712在搅拌筒3内部上下滑动,迫使铲板713在搅拌筒3内壁滑动,从而方便将搅拌筒3内壁上粘黏的材料铲下,防止材料浪费;接着,当搅拌完成后,启动旋转电机503,并通过传动轮724和皮带725配合,对动力进行传递,带动传动杆722旋转,然后再通过主动齿轮723和从动齿轮720的配合,进一步对动力进行传递,带动连接杆718和螺旋下料板719旋转,将搅拌好的材料均匀送入挤出管502内部,防止一次性下料过多,在挤出管502内部堆积,保证了挤出的效果;接着,旋转电机503带动输送绞龙504旋转,对搅拌好的材料进行输送,使材料通过连接管505进入料筒507内部,并随着料筒507内部材料的堆积,推动压板518上升,迫使支撑弹簧519收缩,当压板518上升推着顶杆520与触控开关522贴合时,解除对电磁铁515的供电,使电磁铁515失去对密封板516内部磁环517的吸附效果,使支撑弹簧519伸缩推动熔融状态的塑料,迫使密封板516与挡环514分离,将熔融状态的塑料从料筒507底端推出;接着,通过电动推杆523推动两个模具524合模,并通过套筒525和切刀526的配合,对挤出的塑料进行切断,再通过进气管529将空心竖杆508内部注入气体,使气体通过空心竖杆508和竖筒509,将塑料在模具524内部吹起,完成了吹塑,此外转动旋钮带动升降杆512旋转,使升降杆512带动连接块513、竖筒509和塞块510移动,调整了塞块510和料筒507之间的间隙,改变了塑料挤出的厚度,提高了适应性,同时转动调节杆521,使调节杆521带动触控开关522在料筒507内部移动,调整触控开关522和顶杆520之间的距离,方便根据需要调整料筒507内部的溶液储存容量,便于吹塑出不同大小的塑料;接着,在溶液排出料筒507内部后,电磁铁515恢复供电,对密封板516和磁环517进行吸附,重新对挡环514进行密封,方便继续对溶液进出储存,持续不断的进行吹塑,提高了便捷性,另外通过排渣口527和集渣箱528便于对切断下料的材料进行收集,进行循环利用;最后,在吹塑的过程中,通过水泵607和抽水软管608配合,将水箱606内部的水抽入,送入模具524内部的换热腔室609内部,从而对模具524内部的溶液进行降温,提高了塑料成型的效率,增加了塑料制备的速度,随着换热腔室609内部的水增多,并通过出水软管610的配合,将换热后的热水送入连接环601内部,当连接环601内部的水增多,推动密封球604移动,解除连接环601和保温管602之间的密封,便于将换热后的热水一同送入保温管602内部,对挤出管502内部的溶液进行保温,防止溶液凝固,提高了对能源的利用率,然后
在通过另一个连接环601和回流管605的配合,将水送回水箱606,进行循环使用。
1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