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胶防溢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32296发布日期:2023-03-04 00:39阅读: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注塑胶防溢出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注塑结构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注塑胶防溢出结构。


背景技术:

2.参考图1及图2,现有的注塑机在注塑时,气压泵驱动活塞回退到缸体顶部,同时活塞带动阀针从热咀的注塑口处移开,以使热咀打开进行注塑。阀针移开后大致处于静止的状态,在注塑过程中,不对熔融塑胶产生作用。注塑时,注塑机炮筒开始往模具型腔内注塑熔融塑胶,热流道会受到来自注塑机炮筒的挤压,熔融塑胶具有非常大的压力,会使得熔融塑胶往阀针套一侧移动。
3.由于阀针套与阀针是间隙配合,流动性较好的熔融塑胶在热流道内压下会往阀针套与阀针之间的间隙内流动,导致阀针套处漏胶。流出的高温熔融塑胶会与热流道配件接触,而高温的熔融塑胶对热流道配件容易造成损坏,这不仅造成了模具厂生产成本的浪费,也会使得热流道维修困难。
4.因此,现有技术还存在不足,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塑胶防溢出结构,以解决现有注塑机在注塑过程中漏胶的技术问题。
6.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7.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注塑胶防溢出结构,包括:
8.缸体,内设置有空腔,缸体上设置有分流口;
9.热流道,与外部注塑机连接,热流道上设置有热咀,热咀用于进行注塑;
10.阀针套,设置在缸体的分流口上;
11.阀针,一端位于缸体的空腔内,另一端穿过阀针套插入热流道内至热咀,阀针套与阀针为间隙配合;
12.驱动结构,与缸体连接,驱动结构驱动阀针从远离热咀的注塑口,且在阀针远离热咀的注塑口状态下,驱动阀针在热流道内往复运动。
13.注塑胶防溢出结构还包括:
14.第一活塞,可移动的设置在空腔内,驱动结构驱动第一活塞在缸体内往复运动;
15.第二活塞,可移动的设置在空腔内,且与第一活塞活动连接,阀针与第二活塞远离第一活塞的一侧连接;
16.驱动结构驱动第二活塞往第一活塞一侧运动,第一活塞推动第二活塞带动阀针在热流道内往复运动。
17.驱动结构为气压泵。
18.气压泵上设置有与缸体的空腔连通的第一管道及第二管道,且第一管道及第二管道与缸体的连接点分别位于第一活塞的两端,气压泵通过第一管道及第二管道驱动第一活
塞。
19.气压泵上设置有与缸体的空腔连通的第三管道,且第三管道与缸体的连接点位于第二活塞远离第一活塞的一侧,气压泵通过第三管道驱动第二活塞。
20.阀针在热流道内往复运动的行程为1-2mm。
21.气压泵驱动第一活塞在缸体的空腔内运动范围为1-2mm,第一活塞推动第二活塞运动的范围为1-2mm。
22.缸体内设置有档位结构,档位结构对第一活塞进行限位,使第一活塞在档位结构及缸体顶部之间的运动范围为1-2mm。
23.第一活塞上设置第一凸块,第一凸块用于抵顶第二活塞。
24.第一活塞上远离第二活塞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凸块,缸体顶部上设置有凹陷的避让结构,第二凸块可活动的插设在避让结构内。
2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现有的阀针在注塑过程中基本处于静止状,不会推动熔融塑胶往热流道一侧移动。本技术将阀针设置为可移动的状态,在阀针远离热咀的注塑口状态下,驱动结构驱动阀针在热流道内做往复运动,当热流道内的熔融塑胶达到阀针套的流出位置时,往复移动的阀针,会带动快要从阀针套流出的熔融塑胶往热流道一侧移动,以避免熔融塑胶从阀针套处漏出,进而避免了高温的熔融塑胶与热流道配件接触造成的热流道配件损坏。
附图说明
26.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7.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的局部放大图;
29.图3是本发明注塑胶防溢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本发明第二活塞处于缸体底部的示意图;
31.图5是本发明第二活塞抵顶第一活塞的示意图;
32.图6是本发明熔融塑胶流向阀针套的示意图;
33.图7是本发明第一活塞推动第二活塞的示意图;
34.图8是本发明阀针推动熔融塑胶流向热流道的示意图。
35.其中附图标记为:100-移动活塞、200-现有阀针;
36.1-缸体、2-热流道、3-阀针套、4-阀针、5-热咀、6-气压泵、7-第一活塞、8-第二活塞、9-第一管道、10-第二管道、11-第三管道、12-缸盖、13-缸槽、14-第一凸块、15-第二凸块、16-避让结构、17-挡位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37.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
围。
38.参考图1及图2,当注塑机注塑时,移动活塞100回到缸体1顶部,并带动现有阀针200从热咀5的注塑口处移开,然后热流道2内的塑胶从热咀5处进行注塑。在注塑过程中,现有阀针200基本是处于不动状态,不对塑胶产生作用。
39.由于阀针套3与现有阀针200之间的为间隙配合,在注塑机注塑时,热流道2内产生的压力会使得塑胶流向阀针套3与现有阀针200之间的间隙,并从阀针套3上流出,使得产生阀针套3漏胶的现象。而漏出的高温塑胶会对热流道2配件造成损坏,因此要避免阀针套3漏胶现象。
40.基于以上问题,参考图3,本发明提供一种注塑胶防溢出结构,包括:
41.缸体1,内设置有空腔,缸体1上设置有分流口;
42.热流道2,与外部注塑机连接,热流道2上设置有热咀5,热咀5用于进行注塑;
43.阀针套3,设置在缸体1的分流口上;
44.阀针4,一端位于缸体1的空腔内,另一端穿过阀针套3插入热流道2内至热咀5,阀针套3与阀针4为间隙配合;
45.驱动结构,与缸体1连接,驱动结构驱动阀针4从远离热咀5的注塑口,且在阀针4远离热咀5的注塑口状态下,驱动阀针4在热流道2内往复运动。
46.本技术将阀针4设置为可移动的状态,在阀针4远离热咀5的注塑口状态下,驱动结构驱动阀针4在热流道2内做往复运动,当热流道2内的熔融塑胶达到阀针套3的流出位置时,往复移动的阀针4,会带动将快要从阀针套3流出的熔融塑胶往热流道2一侧移动,以避免熔融塑胶从阀针套3处漏出,进而避免了高温的熔融塑胶与热流道2配件接触造成的热流道2配件损坏。
47.具体地,在注塑过程中,流动性较好的熔融塑胶在热流道2内压力下,会往阀针套3与阀针4之间的间隙流动,导致阀针套3处漏胶。阀针4做往复运动,一直在热流道2内来回移动,这样就产生了将熔融塑胶推回到热流道2的力,表现的现象为,当熔融塑胶要流出阀针套3时,往热流道2一侧移动的阀针4,则将熔融塑胶推回热流道2内。在整个注塑过程中,阀针4如此往复的将流入阀针套3与阀针4之间的熔融塑胶推回到热流道2内,进而可以有效避免熔融塑胶从阀针套3处流出。
48.在一些实施例方式中,参考图3及图4,注塑胶防溢出结构还包括活塞,活塞设置在缸体1的空腔内,活塞包括第一活塞7及第二活塞8。第一活塞7可移动的设置在空腔内,驱动结构驱动第一活塞7在缸体1内往复运动。第二活塞8可移动的设置在腔体内,且与第一活塞7活动连接,阀针4与第二活塞8远离第一活塞7的一侧连接。第一活塞7与第二活塞8为活动连接,即第一活塞7与第二活塞8之间通过移动,可以实现接触连接或断开接触连接。
49.当要注塑时,驱动结构驱动第一活塞7回到缸体1顶部,留出空间让第二活塞8移动。驱动结构驱动第二活塞8往第一活塞7一侧运动,第一活塞7的底部顶住第二活塞8,对第二活塞8起到限位作用;此过程中,第二活塞8带动阀针4从热咀5的注塑口处移开,塑胶从热咀5的注塑口处流出进行注塑。然后,驱动结构驱动第一活塞7在缸体1内往复移动,往复移动的第一活塞7会不断的推动第二活塞8往热流道2一侧移动,在注塑过程中,热流道2内产生的压力会带动阀针4不断的往第一活塞7一侧移动,因此第二活塞8带动阀针4往热流道2一侧移动及热流道2内的压力带动阀针4往第一活塞一侧移动,从而实现阀针4的往复运动,
2mm,因此第二活塞8在缸体1内的移动范围也为2mm,第二活塞8往热咀5一侧的移动,由第一活塞7推动。第二活塞8的移动由于第一活塞7推动,因此第一活塞7在缸体1内做往复运动的范围也为1-2mm。因此可知,当气压泵6驱动第一活塞7回到缸体1顶部后,气压泵6在推动第二活塞8往第一活塞7一侧移动至抵顶第一活塞7,然后第一活塞7的往复运动会推动第二活塞8往热流道2一侧移动,进而将要从阀针套3流出的塑胶推回。
58.由于注塑过程中,热流道2内的压力,会推动阀针4往第一活塞7一侧移动,使得第二活塞8再次回到第一活塞7的行程范围内,此时第一活塞7会再次推动第二活塞8带动阀针4往热流道2一侧移动,从而实现阀针4做往复运动持续的将流入阀针套3内的塑胶往热流道2一侧推动,起到避免塑胶从阀针套3处流出的效果。
59.此外,也可设置通过驱动结构上的第二管道10及第三管道11直接推动第二活塞8在缸体1内做1-2mm的往复运动。例如,第三管道11进气推动第二活塞8往远离热流道2一侧移动,第二管道10进气推动第二活塞8往热流都一侧移动,如此往复,实现阀针4的往复运动。
60.在一些实施例方式中,参考图3,缸体1包括缸盖12及缸槽13,缸盖12合盖在缸槽13上,通过缸盖12及缸槽13的装配,形成在缸体1内的空腔,活塞在缸体1内移动。将缸盖12从缸槽13上拆卸后,可对缸槽13内的活塞或其它部件进行检查、维修或更换。
61.在一些实施例方式中,参考图5及图7,在缸体1内设置挡位结构17,该挡位结构17将第一活塞7限制在挡位结构17与缸盖12(缸体1顶部)之间,使得第一活塞7仅能在挡位结构17及缸盖12之间做往复运动,其运动范围或行程为1-2mm。挡位结构17的设置对第一活塞7的移动进行了限位,避免了第一活塞7移动范围过大引起的注塑不畅。
62.在一些实施例方式中,参考图3,在第一活塞7远离缸盖1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凸块14,第一凸块14用于抵顶第二活塞8,在第一活塞7往复运动过程中,第一活塞7通过第一凸块14来推动第二活塞8,第一凸块14的设置方便第一活塞7对第二活塞8的推动。
63.在一些实施例方式中,参考图3,在第一活塞7上远离第二活塞8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凸块15,缸盖12的内侧设置有凹陷的避让结构16,驱动结构驱动第一活塞7移动至缸体1顶部,使第二凸块15插入到该避让结构16内,该避让结构16为起到第一活塞7的定位作用。
64.下面对本技术注塑胶防溢出结构进行整体的说明:
65.当要注塑时,注塑机向热流道2内充入熔融塑胶,热流道2内填充满熔融塑胶,此时阀针4处于关闭状态(阀针4位于热咀5处)。然后通过气压泵6驱动第一活塞7往缸体1顶部一侧移动,气压泵6驱动第二活塞8往第一活塞7一侧移动,带动阀针4从热咀的注塑口5处移开,热流道2内的熔融塑胶通过热咀5开始向模具型腔内填充。由于塑胶注塑的时候会产生注塑压力,该压力会使得阀针4往第一活塞7一侧移动;又由于阀针4与阀针套3为间隙配合,因此流动性较好的熔融塑胶会从阀针套3与阀针4之间的间隙流出。通过气压泵6驱动第一活塞7在缸体1内做1-2mm行程的往复运动,每次阀针4被塑胶压力推到第一活塞7一侧时,第一活塞7往热流道2一侧的移动都会推动第二活塞8带动阀针4往热咀5一侧移动,在阀针4往热咀5一侧移动过程中,阀针4会带动阀针套3处的熔融塑胶往热咀5一侧移动,从而起到避免熔融塑胶从阀针套3处流出的效果。
66.参考图4,第二活塞8位于缸体1底部,此时阀针4堵住热咀5。当要注塑时,注塑机往热流道2内填充熔融塑胶,驱动结构驱动第二活塞8往第一活塞7一侧移动,使得阀针4打开
热咀5进行注塑。
67.参考图5,驱动结构驱动第二活塞8移动至抵顶第一活塞7,此时阀针4打开,熔融塑胶通过热咀5进行注塑。注塑过程中,现有技术中,由于热流道2内的压力导致熔融塑胶会流向阀针套3与阀针4之间的间隙,从阀针套3处流出,参考图1及图2。
68.参考图5至图8,本技术在注塑过程中,热流道2内一直存在的压力会将阀针4往第一活塞7一侧推动,本技术由于将阀针4设置为可往复运动的状态,在阀针4往第一活塞7一侧移动后,第一活塞7推动第二活塞8带动阀针4往热咀5一侧移动(驱动结构在带动阀针4远离热咀5的注塑口后,即停止对第二活塞8通气),使得流入到阀针套3的熔融塑胶会被往热流道2一侧推回,从而避免熔融塑胶从阀针套3处流出,该过程表现为阀针4的往复运动。结合图6及图8可知,熔融塑胶流入阀针套3与阀针4之间的流向,阀针4推动熔融塑胶往热流道2一侧移动的流向。
69.参考图5及图7,可以看到,第一活塞7与缸体1上的挡位结构17之间的距离为2mm,该距离为第一活塞7在挡位结构17与缸盖12之间可移动的范围。从图5中可知,在第一活塞7推动第二活塞8前,第一活塞7与挡位结构17之间的间距为2mm。从图7中可知,当第一活塞7推动第二活塞8往热流道2一侧移动后,第一活塞7与挡位结构17之间为接触的状态。驱动结构驱动第一活塞7在挡位结构17与缸盖12之间如此的往复移动,直至注塑完成。
70.本技术将阀针4设置为可往复运动状态,在注塑过程中,阀针4一次次的向热流道2的热咀5一侧移动,阀针4每一次往热咀5一侧移动,都可以起到对熔融塑胶的推动作用,使得熔融塑胶避免从阀针套3处流出。
71.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