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切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36065发布日期:2022-07-30 01:10阅读: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切割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切割装置。


背景技术:

2.注塑是一种常见的工业产品生产造型的方法,经注塑后形成的工件在冷却后从注塑模具中取出,在工件上往往会生成多余的材料,这些多余的材料被称为水口并且必须将其去除,随着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水口借助切割装置来自动切除水口;但是现有的切割装置均采用纵向切割方式,动作行程较长,切割频率小,每次切割都需要耗费较多时间,导致加工效率较低,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实现了横向切割方式以大幅缩短了动作行程,进而提高了切割频率以提高了加工效率的切割装置。
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机构和执行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竖直设置的背板、固定在背板顶部的座块、固定在座块顶部的气缸、竖直固定在背板前侧的导向板、活动连接在导向板前侧并可上下移动的驱动块、以及两个分别对称固定在驱动块左右两侧的驱动条;所述气缸的伸缩端竖直向下穿过座块并可拆卸的固定在驱动块上;所述执行机构包括横向设于驱动块前方的托块、固定在托块前侧的定位块、两个分别对称固定在托块左右两侧的侧块、横向固定在两个侧块之间并位于托块上方的盖板、活动连接在两个侧块之间并位于托块与盖板之间的牵引块、固定在牵引块前侧的刀座、多个可转动的连接在牵引块后侧并从左往右依次横向设置的第一滑轮、两个分别横向穿插设置在两个侧块中的牵引条、两个分别固定在两个牵引条后端的连接块、两个分别固定在两个连接块后侧的牵引座、以及两个分别可转动的连接在两个牵引座内侧的第二滑轮;所述刀座的底部边缘与定位块的顶部边缘相互配合;所述驱动块的前侧下方形成有第一内凹平面,所述第一内凹平面的上侧边缘与驱动块的前侧外壁之间形成有第一衔接面,每个所述第一滑轮均滚动贴合在第一内凹平面上;两个所述驱动条的前侧下方均形成有一个第二内凹平面,每个所述第二内凹平面的上侧边缘与对应的一个驱动条的前侧外壁之间均形成有一个第二衔接面,两个所述第二滑轮分别滚动贴合在两个第二内凹平面上;所述驱动块与两个侧块之间还均设有一个横向分布的第一弹簧,每个所述牵引条与对应的一个侧块之间还均设有一个横向分布的第二弹簧,每个所述牵引条中还均穿插固定有若干个横向设置的顶杆。
5.优选地,所述驱动块的后侧左右两端均向外形成有一个第一延伸块,两个所述第一弹簧的后端分别嵌入在两个第一延伸块中,两个所述第一弹簧的前端分别嵌入在两个侧块的后侧内部。
6.优选地,每个所述牵引条的后端下侧均向外形成有一个第二延伸块,两个所述第
二弹簧的后端分别嵌入在两个第二延伸块中,两个所述第二弹簧的前端分别嵌入在两个侧块的后侧内部。
7.优选地,每个所述顶杆的后端均活动穿插连接在对应的一个牵引座中,每个所述顶杆上均向外形成有一个限位圈,每个所述限位圈的前端均贴合在对应的一个侧块的后侧外壁上;每个所述顶杆的后端还均套设有一个第三弹簧,每个所述第三弹簧的前后两端分别顶紧在限位圈的后端和对应的一个牵引座的前侧。
8.优选地,所述托块的前侧还固定有两个支撑块,两个所述支撑块分别对称设于定位块的左右两侧,每个所述顶杆的前端均向外形成有一个定位头,每个所述定位头的端部均穿过对应的一个支撑块并均伸出到支撑块的前侧外部。
9.优选地,所述托块的顶部还固定有垫板,所述牵引块的底部滑动贴合在垫板的顶部,所述牵引块中开设有多个从左往右依次分布的腔孔,对应地,所述垫板的顶部后侧向上形成有相同数量的凸块,每个所述凸块均伸入到对应的一个腔孔中;每个所述腔孔中还均嵌设有一个镶块,每个所述镶块均设于对应的一个凸块的上方。
10.优选地,每个所述镶块的底部后侧均向下形成有一个挡块,每个所述挡块均设于对应的一个凸块的后方,每个所述挡块与对应的一个凸块之间还均设有一个第四弹簧,每个所述第四弹簧的前后两端分别嵌入在对应的一个凸块和挡块中。
11.优选地,两个所述侧块的底部后侧还均固定有一个限位块,对应地,两个所述连接块的底部均开设有一个限位槽,每个所述限位块的顶部后侧均向上形成有一个限位条,两个所述限位条分别伸入到两个限位槽中。
12.优选地,所述导向板的前侧开设有第一竖槽,所述驱动块的后侧活动嵌入在第一竖槽中,所述驱动块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一个第二竖槽,两个所述驱动条分别嵌入固定在两个第二竖槽中,所述导向板的前侧还固定有两个竖挡条,两个所述竖挡条分别对称设于第一竖槽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竖挡条的内侧边缘分别插入在两个第二竖槽中,每个所述竖挡条的前后两侧分别滑动贴合在驱动条的后侧外壁和第一竖槽的后侧内壁上。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驱动块与第一滑轮以及驱动条与第二滑轮的相互配合,将气缸的伸缩端纵向移动转化为牵引块的横向移动以实现了横向切割方式,进而大幅缩短了动作行程以提高了切割频率,从而能在每次切割时节省出较多时间以提高了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右前侧结构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居中位置处的剖面结构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顶杆居中位置处的右视剖面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除非另外定义,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
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18.为了保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实用新型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
19.如图1~3所示,一种切割装置,包括驱动机构和执行机构,驱动机构包括竖直设置的背板1、固定在背板1顶部的座块2、固定在座块2顶部的气缸3、竖直固定在背板1前侧的导向板4、活动连接在导向板4前侧并可上下移动的驱动块5、以及两个分别对称固定在驱动块5左右两侧的驱动条14;气缸3的伸缩端竖直向下穿过座块2并可拆卸的固定在驱动块5上;执行机构包括横向设于驱动块5前方的托块6、固定在托块6前侧的定位块23、两个分别对称固定在托块6左右两侧的侧块8、横向固定在两个侧块8之间并位于托块6上方的盖板9、活动连接在两个侧块8之间并位于托块6与盖板9之间的牵引块7、固定在牵引块7前侧的刀座11、多个可转动的连接在牵引块7后侧并从左往右依次横向设置的第一滑轮10、两个分别横向穿插设置在两个侧块8中的牵引条18、两个分别固定在两个牵引条18后端的连接块17、两个分别固定在两个连接块17后侧的牵引座15、以及两个分别可转动的连接在两个牵引座15内侧的第二滑轮16;刀座11的底部边缘与定位块23的顶部边缘相互配合;驱动块5的前侧下方形成有第一内凹平面52,第一内凹平面52的上侧边缘与驱动块5的前侧外壁之间形成有第一衔接面51,每个第一滑轮10均滚动贴合在第一内凹平面52上;两个驱动条14的前侧下方均形成有一个第二内凹平面142,每个第二内凹平面142的上侧边缘与对应的一个驱动条14的前侧外壁之间均形成有一个第二衔接面141,两个第二滑轮16分别滚动贴合在两个第二内凹平面142上;驱动块5与两个侧块8之间还均设有一个横向分布的第一弹簧13,每个牵引条18与对应的一个侧块8之间还均设有一个横向分布的第二弹簧19,每个牵引条18中还均穿插固定有若干个横向设置的顶杆20。
20.驱动块5的后侧左右两端均向外形成有一个第一延伸块54,两个第一弹簧13的后端分别嵌入在两个第一延伸块54中,两个第一弹簧13的前端分别嵌入在两个侧块8的后侧内部。
21.每个牵引条18的后端下侧均向外形成有一个第二延伸块181,两个第二弹簧19的后端分别嵌入在两个第二延伸块181中,两个第二弹簧19的前端分别嵌入在两个侧块8的后侧内部。
22.每个顶杆20的后端均活动穿插连接在对应的一个牵引座15中,每个顶杆20上均向外形成有一个限位圈201,每个限位圈201的前端均贴合在对应的一个侧块8的后侧外壁上;每个顶杆20的后端还均套设有一个第三弹簧21,每个第三弹簧21的前后两端分别顶紧在限位圈201的后端和对应的一个牵引座15的前侧。
23.托块6的前侧还固定有两个支撑块22,两个支撑块22分别对称设于定位块23的左右两侧,每个顶杆20的前端均向外形成有一个定位头202,每个定位头202的端部均穿过对应的一个支撑块22并均伸出到支撑块22的前侧外部。
24.托块6的顶部还固定有垫板25,牵引块7的底部滑动贴合在垫板25的顶部,牵引块7中开设有多个从左往右依次分布的腔孔71,对应地,垫板25的顶部后侧向上形成有相同数
量的凸块251,每个凸块251均伸入到对应的一个腔孔71中;每个腔孔71中还均嵌设有一个镶块24,每个镶块24均设于对应的一个凸块251的上方,每个镶块24的底部后侧均向下形成有一个挡块241,每个挡块241均设于对应的一个凸块251的后方,每个挡块241与对应的一个凸块251之间还均设有一个第四弹簧26,每个第四弹簧26的前后两端分别嵌入在对应的一个凸块251和挡块241中。
25.两个侧块8的底部后侧还均固定有一个限位块27,对应地,两个连接块17的底部均开设有一个限位槽171,每个限位块27的顶部后侧均向上形成有一个限位条271,两个限位条271分别伸入到两个限位槽171中。
26.导向板4的前侧开设有第一竖槽41,驱动块5的后侧活动嵌入在第一竖槽41中,驱动块5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一个第二竖槽53,两个驱动条14分别嵌入固定在两个第二竖槽53中,导向板4的前侧还固定有两个竖挡条12,两个竖挡条12分别对称设于第一竖槽41的左右两侧,两个竖挡条12的内侧边缘分别插入在两个第二竖槽53中,每个竖挡条12的前后两侧分别滑动贴合在驱动条14的后侧外壁和第一竖槽41的后侧内壁上。
27.使用方法:将背板1和托块6均固定不动,再将切刀固定在刀座11的前侧,然后借助夹具将工件置于定位块23的前侧,接着,驱动气缸3的伸缩端向外伸出以带动驱动块5和两个驱动条14均竖直下移,两个第二内凹平面142均开始向下移动以迫使两个第二滑轮16分别经由两个第二衔接面141滚动到两个驱动条14的前侧外壁上,进而使两个牵引座15均向前移动一定距离,从而借助两个连接块17带动两个牵引条18均向前移动一定距离,进而带动每个顶杆20均向前移动一定距离,直到每个定位头202的端部均伸出到支撑块22的前侧外部以压紧工件;同时,第一内凹平面52开始向下移动以迫使每个第一滑轮10均经由第一衔接面51滚动到驱动块5的前侧外壁上,进而带动牵引块7向前移动一定距离,从而借助刀座11带动切刀向前移动以切割掉工件上的水口,此过程中,每个第一弹簧13、每个第二弹簧19、每个第三弹簧21和每个第四弹簧26均被压缩。
28.切割完成后,驱动气缸3的伸缩端向内收缩以带动驱动块5和两个驱动条14均竖直上移,进而按照同理使两个第二滑轮16分别从两个驱动条14的前侧外壁上经由两个第二衔接面141朝着两个第二内凹平面142滚动;同时使每个第一滑轮10均从驱动块5的前侧外壁上经由第一衔接面51朝着第一内凹平面52滚动,牵引块7在每个第一弹簧13和每个第四弹簧26的反弹力作用下向后移动以复位,两个牵引条18在每个第二弹簧19和每个第三弹簧21的反弹力作用下向后移动以复位,这样就可以取下切割后的工件并再次装上一个未加工的工件,以此形成一个循环。
29.当两个限位条271分别移动并接触到两个限位槽171的后侧内壁时,两个牵引条18到达了后移的极限位置,当两个限位条271分别移动并接触到两个限位槽171的前侧内壁时,两个牵引条18到达了前移的极限位置;当每个凸块251均移动并接触到对应的一个腔孔71的前侧内壁时,牵引块7到达了后移的极限位置。
30.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驱动块5与第一滑轮10以及驱动条14与第二滑轮16的相互配合,将气缸3的伸缩端纵向移动转化为牵引块7的横向移动以实现了横向切割方式,进而大幅缩短了动作行程以提高了切割频率,从而能在每次切割时节省出较多时间以提高了加工效率。
3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同等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与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