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产品挤出用循环水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05896发布日期:2022-12-27 23:59阅读: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塑料产品挤出用循环水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产品制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塑料产品挤出用循环水箱。


背景技术:

2.塑料是以单体为原料,通过加聚或缩聚反应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其抗形变能力中等,介于纤维和橡胶之间,由合成树脂及填料、增塑剂、稳定剂、润滑剂、色料等添加剂组成,塑料产品的生产过程通常为挤出后采用循环水流对其冷却使其定型。
3.例如公告cn207403155u的中国授权专利(一种改性塑料循环冷却装置):包括挤出筒体,设置在挤出筒体内的螺杆和叶片,设置在挤出筒体上方的料斗,设置在挤出筒体一侧的驱动电机,以及套置在挤出筒体外侧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出筒体的另一侧设有冷却水箱,所述挤出筒体右端面上设有挤出管道,所述挤出管道从冷却水箱一侧穿进并从冷却水箱的另一侧穿出,所述冷却水箱的下方设有循环水箱,所述循环水箱内设有冷凝管道,所述冷凝管道与循环水箱外部的冷凝发生器相连,所述冷却水箱的上端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通过出水管与循环水箱相连,所述冷却水箱下方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通过进水管与循环水箱相连,所述进水管上设有循环水泵。
4.上述现有技术虽然采用水流进行循环冷却,但是其水流采用冷凝发生器进行降温,冷凝器的使用增加了对空间的占用,大量的水流均采用冷凝器进行降温,从而使得液体水的制冷不够均匀,进而降低了液体水的冷却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塑料产品挤出用循环水箱,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循环水箱内水流降温效率低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塑料产品挤出用循环水箱,包括水箱,所述水箱上端的一侧通过固定架固定安装有通风壳,所述水箱上端的两侧分别安装有出水管和第二进水管,且出水管和第二进水管与水箱密封固定,所述水箱上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制冷机构外壳,且制冷机构外壳与水箱转动连接,还包括散热块,其设置在制冷机构外壳内腔内部的上端,所述散热块下端相对于制冷机构外壳内部的一侧安装有半导体制冷器,所述半导体制冷器下端相对于制冷机构外壳外部的一侧安装有导热块,所述导热块下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导热柱,所述导热柱外部安装有若干沿环形均匀分布的导热杆,且导热杆与导热柱固定连接,所述水箱内部上端相对于制冷机构外壳外部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内壳,所述固定内壳内部相对于制冷机构外壳外部的两侧均安装有第三驱动电机,所述第三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驱动齿轮,所述制冷机构外壳外部靠近驱动齿轮的一侧安装有传动齿环,且驱动齿轮与传动齿环啮合连接。
7.优选的,所述通风壳上端的一侧安装有第一进水管,所述通风壳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螺旋水管,所述螺旋水管的输入端与第一进水管通过管道连接,所述螺旋水管的输出端与第二进水管通过管道连接。
8.优选的,所述通风壳内部的两侧均通过电机固定架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安装有第一扇叶。
9.优选的,所述制冷机构外壳内部相对于散热块外部的两侧均安装有第二驱动电机,且第二驱动电机与制冷机构外壳通过电机固定架连接。
10.优选的,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安装有第二扇叶。
11.优选的,所述出水管位于水箱内部下端的一侧安装有水泵,且水泵与水箱的内壁通过固定架固定连接。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循环水流从螺旋水管流动穿过第二进水管进入水箱,半导体制冷器的制冷端制冷,通过导热块将温度进行传递,第三驱动电机输出端的驱动齿轮转动,传动齿环与驱动齿轮在啮合作用下传动使得制冷机构外壳转动,从而使得其下端的导热柱及其外部的导热杆随之旋转,水箱内部的液态水随之搅拌流动,使其制冷更加均匀,进而提高了液态水的降温效率。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通风壳的上端安装有第一进水管,循环水流通过第一进水管进入螺旋水管,第一驱动电机输出端的第一扇叶转动下空气流动,通风壳外部的空气进入内部后排出,从而使得通风壳内外空气循环流动,通过螺旋水管增加了水流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了水流的降温效率。
15.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半导体制冷器制热端的一侧安装有散热块,半导体制冷器制热端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块传递,启动第二驱动电机,其输出端的第二扇叶转动产生气流,在气流的作用下,散热块外部的热量随之排出,通过该方式对半导体制冷器的制热端进行降温。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区域局部放大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水箱立体图。
19.图中:1、水箱;2、通风壳;3、第一进水管;4、螺旋水管;5、第二进水管;6、第一驱动电机;7、第一扇叶;8、水泵;9、散热块;10、第二驱动电机;11、第二扇叶;12、半导体制冷器;13、导热块;14、传动齿环;15、固定内壳;16、第三驱动电机;17、驱动齿轮;18、导热柱;19、导热杆;20、出水管;21、制冷机构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1.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塑料产品挤出用循环水箱,包括水箱1,水箱1上端的一侧通过固定架固定安装有通风壳2,水箱1上端的两侧分别安装有出水管20和第二进水管5,且出水管20和第二进水管5与水箱1密封固定,水箱1上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制冷机构外壳21,且制冷机构外壳21与水箱1转动连接,还包括散热块9,其设
置在制冷机构外壳21内腔内部的上端,散热块9下端相对于制冷机构外壳21内部的一侧安装有半导体制冷器12,半导体制冷器12下端相对于制冷机构外壳21外部的一侧安装有导热块13,导热块13下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导热柱18,导热柱18外部安装有若干沿环形均匀分布的导热杆19,且导热杆19与导热柱18固定连接,水箱1内部上端相对于制冷机构外壳21外部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内壳15,固定内壳15内部相对于制冷机构外壳21外部的两侧均安装有第三驱动电机16,第三驱动电机16的输出端安装有驱动齿轮17,制冷机构外壳21外部靠近驱动齿轮17的一侧安装有传动齿环14,且驱动齿轮17与传动齿环14啮合连接,通过半导体制冷器12制冷,导热柱18与导热杆19传递并搅拌,从而加快水箱1内部水流的降温效率。
22.请参阅图1,通风壳2上端的一侧安装有第一进水管3,通风壳2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螺旋水管4,螺旋水管4的输入端与第一进水管3通过管道连接,螺旋水管4的输出端与第二进水管5通过管道连接,通过螺旋水管4增加了水流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23.请参阅图1,通风壳2内部的两侧均通过电机固定架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6,第一驱动电机6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安装有第一扇叶7,通过第一扇叶7的转动加快空气流动,进而提高螺旋水管4内水流的散热效率。
24.请参阅图1和图2,制冷机构外壳21内部相对于散热块9外部的两侧均安装有第二驱动电机10,且第二驱动电机10与制冷机构外壳21通过电机固定架连接。
25.请参阅图1和图2,第二驱动电机10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安装有第二扇叶11,通过第二扇叶11转动产生气流,从而提高散热块9的散热效率。
26.请参阅图1,出水管20位于水箱1内部下端的一侧安装有水泵8,且水泵8与水箱1的内壁通过固定架固定连接,水泵8用于将水箱1内部的水流抽出。
27.工作原理:使用时,循环水流通过第一进水管3进入螺旋水管4,启动第一驱动电机6,其输出端的第一扇叶7转动,在第一扇叶7的转动下空气流动,通风壳2外部的空气进入内部后排出,从而使得通风壳2内外空气循环流动,通过螺旋水管4增加了水流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了水流的降温效率,循环水流从螺旋水管4流动穿过第二进水管5进入水箱1,启动半导体制冷器12,半导体制冷器12的制冷端制冷,通过导热块13将温度进行传递,启动第三驱动电机16,其输出端的驱动齿轮17转动,传动齿环14与驱动齿轮17在啮合作用下传动使得制冷机构外壳21转动,从而使得其下端的导热柱18及其外部的导热杆19随之旋转,水箱1内部的液态水随之搅拌流动,启动第二驱动电机10,其输出端的第二扇叶11转动产生气流,在气流的作用下,散热块9外部的热量随之排出,通过该方式对半导体制冷器12的制热端进行降温。
28.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