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胎圈成型设备的胎圈钢丝缠绕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37779发布日期:2022-12-21 02:18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胎圈成型设备的胎圈钢丝缠绕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成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用于胎圈成型设备的胎圈钢丝缠绕机构。


背景技术:

2.胎圈钢丝是用高碳钢制成的,表面镀有青铜或黄铜的钢丝,且具有高强度、高韧性、优秀的耐疲劳性能和良好的直线性,与橡胶有较高的粘合力。
3.而钢丝圈是胎圈的基础,钢丝圈通过钢丝缠绕而成,现有技术中的胎圈成型设备,通常通过将钢丝在缠绕辊上缠绕数圈后切断,然后,利用推料杆从缠绕辊上将成型的钢丝圈推出,实现下料。
4.现有的方式,在钢丝绕着缠绕辊缠绕数圈后会向两边散开,从而无法保证钢丝圈处于同一位置,并且,钢丝圈缠绕后利用推料杆从缠绕辊上将成型的钢丝圈推出,会造成钢丝圈的表面磨损,因为,钢丝圈完全附着在缠绕辊的外周具有完整的缠绕力,在推料杆推动钢丝圈的过程中,需要强制性的将钢丝圈从缠绕辊上推出,会使得钢丝圈与缠绕辊摩擦,造成钢丝圈的损坏,因此,需要一种新的胎圈钢丝缠绕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胎圈成型设备的胎圈钢丝缠绕机构,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钢丝圈从缠绕辊上脱离时需要通过推料杆强制性的将钢丝圈与缠绕辊分离,造成钢丝圈磨损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胎圈成型设备的胎圈钢丝缠绕机构,安装部、第一成型头、第二成型头与胎圈成型设备活动连接,安装部包括:第一安装支架、第二安装支架,在第一安装支架的左、右两端设置有对称的两个第一缠绕辊,且在第一安装支架的上端设置有对称的两个第三缠绕辊;在第二安装支架的表面设置有分别与第一缠绕辊和第三缠绕辊呈相对方向的第二缠绕辊;在第一安装支架和第二安装支架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成型头和第二成型头,第一成型头设置为三个相同的扇形轮廓,第二成型头设置为与第一成型头相同的扇形轮廓,在第一成型头的弧形外表面设置有能够容纳钢丝的第一绕线槽和能够容纳第一缠绕辊与第二缠绕辊的第一容纳槽;在第二成型头的弧形外表面设置有能够容纳钢丝的第二绕线槽和能够容纳第三缠绕辊的第二容纳槽;第一成型头和第二成型头之间在外部胎圈成型机作用下可呈相对方向的同步收缩或伸展移动,在第二成型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能够夹持钢丝一端的夹持装置。
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通过可相互移动的第一成型头、第二成型头改变钢丝圈缠绕时的直径大小,从而能更加快速便捷的使得钢丝圈脱落至第一安装支架和第二安装支架上,降低了通过推料杆与缠绕辊贴合,进而强制性的将钢丝圈从缠绕辊上推出,产生的钢丝圈损伤。
8.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缠绕辊、第二缠绕辊、第三缠绕辊分别处
于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内部时第一缠绕辊、第二缠绕辊、第三缠绕辊的外周表面低于第一容纳槽的内底面和第二容纳槽的内底面。
9.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成型头和第二成型头均匀分布组成一个初始完整的圆形,第一安装支架和第二安装支架设置为半圆形结构,且设置呈相对的位置组成一个完整的圆形结构。
10.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夹持装置包括:气缸安装板、气缸、主轴、第一齿夹、第二齿夹、安装块,安装块设置在第二成型头的内侧表面凹槽中,在安装块的表面开有通孔槽,气缸通过气缸安装板与第二成型头的表面固定连接,且气缸的输出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主轴,主轴穿入安装块的内部,且与安装块活动连接,在通孔槽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齿夹和第二齿夹。
11.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安装块的一端表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挡板,主轴的内部连接有弹簧,弹簧的一端与挡板固定连接。
12.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齿夹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安装块的通孔槽上表面,第一齿夹固定安装在主轴与气缸输出端的连接位置处,第一齿夹与第二齿夹呈相对设置能够通过气缸使得第一齿夹和第二齿夹夹持钢丝的一端。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成型头和第二成型头上分别设置的第一绕线槽和第二绕线槽配合对钢丝缠绕过程中进行位置限位,防止在缠绕多圈钢丝后钢丝向两边分散,影响钢丝的缠绕效果。通过将第一成型头和第二成型头设置为可相互移动,可以在钢丝缠绕完毕后,第一成型头和第二成型头向中心同时移动靠拢,从而将处于第一绕线槽和第二绕线槽内部的钢丝圈自动脱落,降低使用推料杆强制性对钢丝圈进行脱模的操作,防止钢丝圈的损伤,脱落后的钢丝圈通过外置连接的送料装置进行输送,提高钢丝圈的缠绕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用于胎圈成型设备的胎圈钢丝缠绕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用于胎圈成型设备的胎圈钢丝缠绕机构的另一方向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用于胎圈成型设备的胎圈钢丝缠绕机构的夹持装置结构示意图。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用于胎圈成型设备的胎圈钢丝缠绕机构的夹持装置另一方向结构示意图。
19.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用于胎圈成型设备的胎圈钢丝缠绕机构的夹持装置拆解结构示意图。
20.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用于胎圈成型设备的胎圈钢丝缠绕机构在缠绕钢丝后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用于胎圈成型设备的胎圈钢丝缠绕机构的主轴与气缸连接结构剖视示意图。
22.10、第一成型头
ꢀꢀꢀꢀꢀꢀꢀꢀꢀꢀꢀꢀꢀꢀ
101、第一绕线槽
ꢀꢀꢀꢀꢀꢀꢀꢀꢀꢀꢀꢀꢀ
102、第一容纳槽
23.20、安装部
ꢀꢀꢀꢀꢀꢀꢀꢀꢀꢀꢀꢀꢀꢀꢀꢀꢀꢀ
201、第一安装支架
ꢀꢀꢀꢀꢀꢀꢀꢀꢀꢀꢀ
2011、第一缠绕辊
24.2012、第三缠绕辊
ꢀꢀꢀꢀꢀꢀꢀꢀꢀꢀꢀꢀ
202、第二安装支架
ꢀꢀꢀꢀꢀꢀꢀꢀꢀꢀꢀ
2021、第二缠绕辊
25.30、夹持装置
ꢀꢀꢀꢀꢀꢀꢀꢀꢀꢀꢀꢀꢀꢀꢀꢀ
301、气缸
ꢀꢀꢀꢀꢀꢀꢀꢀꢀꢀꢀꢀꢀꢀꢀꢀꢀꢀꢀ
302、气缸安装板
26.303、挡板
ꢀꢀꢀꢀꢀꢀꢀꢀꢀꢀꢀꢀꢀꢀꢀꢀꢀꢀꢀ
304、第一齿夹
ꢀꢀꢀꢀꢀꢀꢀꢀꢀꢀꢀꢀꢀꢀꢀ
305、第二齿夹
27.306、安装块
ꢀꢀꢀꢀꢀꢀꢀꢀꢀꢀꢀꢀꢀꢀꢀꢀꢀ
307、弹簧
ꢀꢀꢀꢀꢀꢀꢀꢀꢀꢀꢀꢀꢀꢀꢀꢀꢀꢀꢀ
308、主轴
28.40、第二成型头
ꢀꢀꢀꢀꢀꢀꢀꢀꢀꢀꢀꢀꢀꢀ
401、第二绕线槽
ꢀꢀꢀꢀꢀꢀꢀꢀꢀꢀꢀꢀꢀ
402、第二容纳槽
29.50、钢丝圈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中”“上”、“下”、“左”、“右”、“内”、“外”、“顶”、“底”、“侧”、“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一”、“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3.出于简明和说明的目的,实施例的原理主要通过参考例子来描述。在以下描述中,很多具体细节被提出用以提供对实施例的彻底理解。然而明显的是,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这些实施例在实践中可以不限于这些具体细节。在一些实例中,没有详细地描述公知方法和结构,以避免无必要地使这些实施例变得难以理解。另外,所有实施例可以互相结合使用。
34.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胎圈成型设备的胎圈钢丝缠绕机构,安装部20、第一成型头10、第二成型头40与胎圈成型设备活动连接,安装部20包括:第一安装支架201、第二安装支架202,在第一安装支架201的左、右两端设置有对称的两个第一缠绕辊2011,且在第一安装支架201的上端设置有对称的两个第三缠绕辊2012。
35.如图2所示,在第二安装支架202的表面设置有分别与第一缠绕辊2011和第三缠绕辊2012呈相对方向的第二缠绕辊2021。通过第一缠绕辊2011、第二缠绕辊2021、第三缠绕辊2012在钢丝圈50脱离第一绕线槽101和第二绕线槽401后自动接住钢丝圈50,防止钢丝圈50直接向下掉落后还会挂在第一成型头10上,影响后续钢丝的自动缠绕,需要人工进行检修。
36.如图1、2所示,在第一安装支架201和第二安装支架20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成型头10和第二成型头40,第一成型头10设置为三个相同的扇形轮廓,第二成型头40设置为与第一成型头10相同的扇形轮廓,在第一成型头10的弧形外表面设置有能够容纳钢丝的第一绕线槽101和能够容纳第一缠绕辊2011与第二缠绕辊2021的第一容纳槽102。
37.在第二成型头40的弧形外表面设置有能够容纳钢丝的第二绕线槽401和能够容纳第三缠绕辊2012的第二容纳槽402。通过第一绕线槽101、第二绕线槽401对钢丝缠绕过程中进行位置限制,防止缠绕数圈后钢丝向两边分散,提高钢丝缠绕的紧凑性。
38.如图2所示,第一成型头10和第二成型头40之间在外部胎圈成型机作用下可呈相对方向的同步收缩或伸展移动,在第二成型头40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能够夹持钢丝一端的夹持装置30。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胎圈成型机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在做具体描述。
39.如图2所示,第一缠绕辊2011、第二缠绕辊2021、第三缠绕辊2012分别处于第一容纳槽102和第二容纳槽402内部时第一缠绕辊2011、第二缠绕辊2021、第三缠绕辊2012的外周表面低于第一容纳槽102的内底面和第二容纳槽402的内底面。通过将第一缠绕辊2011、第二缠绕辊2021、第三缠绕辊2012设置为低于第一容纳槽102和第二容纳槽402的内底面,能够在钢丝圈50从第一绕线槽101、第二绕线槽401脱离时方便的挂在第一缠绕辊2011、第二缠绕辊2021、第三缠绕辊2012上,提高钢丝圈50的脱料效果。
40.如图1、2所示,第一成型头10和第二成型头40均匀分布组成一个初始完整的圆形,第一安装支架201和第二安装支架202设置为半圆形结构,且设置呈相对的位置组成一个完整的圆形结构。
41.通过可相互移动的第一成型头10、第二成型头40改变钢丝圈50缠绕时的直径大小,从而能更加快速便捷的使得钢丝圈50脱落至第一安装支架201和第二安装支架202上,降低了通过推料杆与缠绕辊贴合,进而强制性的将钢丝圈50从缠绕辊上推出,产生的钢丝圈50损伤。
42.如图3、4、5、7所示,夹持装置30包括:气缸安装板302、气缸301、主轴308、第一齿夹304、第二齿夹305、安装块306,安装块306设置在第二成型头40的内侧表面凹槽中,在安装块306的表面开有通孔槽,气缸301通过气缸安装板302与第二成型头40的表面固定连接,且气缸301的输出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主轴308,主轴308穿入安装块306的内部,且与安装块306活动连接,在通孔槽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齿夹304和第二齿夹305。
43.如图5所示,安装块306的一端表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挡板303,主轴308的内部连接有弹簧307,弹簧307的一端与挡板303固定连接。
44.如图2、5所示,第二齿夹305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安装块306的通孔槽上表面,第一齿夹304固定安装在主轴308与气缸301输出端的连接位置处,第一齿夹304与第二齿夹305呈相对设置能够通过气缸301使得第一齿夹304和第二齿夹305夹持钢丝的一端。通过第一齿夹和第二齿夹对钢丝的一端夹持,方便在缠绕过程中提高钢丝圈50的缠绕紧密性,不需要人工每次手动固定钢丝。
4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此胎圈钢丝缠绕机构是用在现有的胎圈成型机上的,在此不对胎圈成型机做具体的描述与工作原理解释,只针对胎圈钢丝缠绕机构进行工作及使用原理解释。
46.首先,人工将第一成型头10和第二成型头40分别安装在胎圈成型设备需要安装的
位置上,接着,人工将第一安装支架201和第二安装支架202分别安装在胎圈成型设备需要安装的位置上,保持第一成型头10、第二成型头40与第一安装支架201、第二安装支架202呈相对的位置(如图1、2所示),且使得第一缠绕辊2011、第二缠绕辊2021、第三缠绕辊2012分别插入第一容纳槽102、第二容纳槽402中,形成胎圈钢丝缠绕机构的初始状态。
47.接着,人工取出钢丝的一端放置到第一齿夹304和第二齿夹305的中间,然后,气缸301启动带动主轴308向挡板303方向移动,从而使得第一齿夹304靠向第二齿夹305移动对钢丝的一端实现夹持。
48.然后,胎圈成型设备启动,使得胎圈钢丝缠绕机构整体旋转,将钢丝绕着第一绕线槽101和第二绕线槽401进行缠绕,从而在第一绕线槽101和第二绕线槽401内形成钢丝圈50(如图6所示),在钢丝圈50缠绕到需要的圈数后,胎圈钢丝缠绕机构停止旋转,通过胎圈成型机上的打包机构(图中未示出)对钢丝圈50进行绷带缠绕,使得钢丝圈50形成一股不会分散,然后通过胎圈成型机控制第一成型头10和第二成型头40向中心同时移动靠拢,从而使得钢丝圈50脱离第一绕线槽101和第二绕线槽401,脱落在第一缠绕辊2011、第二缠绕辊2021、第三缠绕辊2012上,接着,胎圈成型设备控制第一安装支架201和第二安装支架202向远离第一成型头10和第二成型头40的方向移动;然后,使得挂在第一缠绕辊2011、第二缠绕辊2021、第三缠绕辊2012上的钢丝圈50通过胎圈成型机上的挡料杆(图中未示出)脱离掉落在送料装置上,进行钢丝圈50输送,实现钢丝圈50的自动缠绕、脱落、输送。在需要后续钢丝缠绕时,第一成型头10、第二成型头40、第一安装支架201、第二安装支架202复位,然后重复上述步骤,实现钢丝圈50的自动流水线加工。
49.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成型头10和第二成型头40上分别设置的第一绕线槽101和第二绕线槽401配合对钢丝缠绕过程中进行位置限位,防止在缠绕多圈钢丝后钢丝向两边分散,影响钢丝的缠绕效果。通过将第一成型头10和第二成型头40设置为可相互移动,可以在钢丝缠绕完毕后,第一成型头10和第二成型头40向中心同时移动靠拢,从而将处于第一绕线槽101和第二绕线槽401内部的钢丝圈50自动脱落,降低使用推料杆强制性对钢丝圈50进行脱模的操作,防止钢丝圈50的损伤,脱落后的钢丝圈50通过外置连接的送料装置进行输送,提高钢丝圈50的缠绕加工效率。
50.尽管上面对本技术说明性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以便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不仅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只要各种变化只要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技术精神和范围内,一切利用本技术构思的申请创造均在保护之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