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打印线材熔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22978发布日期:2023-02-14 13:36阅读:52来源:国知局
一种3D打印线材熔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3d打印线材熔接装置
技术领域
1.本技术涉及3d打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3d打印线材熔接装置。


背景技术:

2.fdm(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熔积成型3d打印机技术应用越来越广,相应的,也会面临一些使用不便的问题。例如,为了获得不同高度应用不同色彩的3d打印产品,需要将不同颜色的3d打印线材进行拼接;例如,当3d打印产品的用料超过整卷线材长度时,为了避免3d打印机停机补料造成的产品缺陷,也需要提前进行线材拼接。而目前市面上出现的3d打印线材拼接装置存在线材拼接效果不好、结构成本较高、携带不便、使用不便等问题。
3.因此,需要提出一种线材拼接效果好、结构成本较低、便于便携使用的3d打印线材熔接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线材拼接效果好、结构成本较低、便于便携使用的3d打印线材熔接装置。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3d打印线材熔接装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3d打印线材熔接装置,包括:下基座、下导热块、下线槽、上滑盖、上导热块、上线槽、电加热块;
7.所述下线槽设置于所述下导热块的上表面;
8.所述下导热块固定于所述下基座上部;
9.所述上线槽设置于所述上导热块的下表面;
10.所述上导热块固定于所述上滑盖的下部;
11.所述电加热块用于对所述上导热块、下导热块进行加热;
12.当所述下导热块和所述上导热块叠合,使所述下线槽和所述上线槽拼合形成贯通空腔,用于埋放3d打印线材和加热熔接两根线材之间的接头。
13.进一步地,还包括:防滑单元、左下压推进块、右下压推进块、下压块、弹簧槽、下压块弹簧;
14.所述左下压推进块设置于所述上导热块的左侧;
15.所述右下压推进块设置于所述上导热块的右侧;
16.所述左下压推进块、右下压推进块的下部都设置有所述防滑单元;
17.所述左下压推进块的右侧和所述右下压推进块的左侧都设置有所述推进块弹簧;
18.所述弹簧槽设置于所述下基座的上表面;
19.所述下压块弹簧设置于所述弹簧槽内,在压缩状态下向上作用于所述下压块,推动所述下压块向上复位;
20.所述下压块用于下压所述左下压推进块和所述右下压推进块,使所述左下压推进
块和所述右下压推进块相向运动,并通过所述防滑单元以摩擦力带动两根3d打印线材的接头,在所述下线槽和所述上线槽拼合形成的贯通空腔中相向对进,实现相互接触。
21.进一步地,还包括:滑柱、滑槽、左滑槽板、右滑槽板、侧开口;
22.所述左滑槽板固定于所述下基座的左侧;
23.所述右滑槽板固定于所述下基座的右侧;
24.所述左滑槽板、右滑槽板上都设置有所述滑槽;
25.所述滑柱分别固定于所述上滑盖的左、右两侧;
26.所述上滑盖以所述滑柱在所述滑槽上进行上下滑动;
27.所述左滑槽板、右滑槽板上都设置有同向的所述侧开口,用于使加热熔接完成后的整根3d打印线材能够从所述侧开口取出。
28.进一步地,还包括:下导热块安装槽、上导热块安装槽、电加热块安装槽和电加热块走线孔;
29.所述下导热块安装槽设置于所述下基座的上表面;
30.所述下导热块安装槽用于沉入式安装所述下导热块;
31.所述上导热块安装槽设置于所述上滑盖的下表面;
32.所述上导热块安装槽用于沉入式安装所述上导热块;
33.所述电加热块安装槽设置于所述上导热块安装槽的上壁;
34.所述电加热块安装槽用于沉入式安装所述电加热块;
35.所述电加热块走线孔设置于所述上滑盖的上表面,并且与所述电加热块安装槽贯通,用于所述电加热块的外接走线。
36.进一步地,还包括:基座线槽和滑盖线槽;
37.所述基座线槽设置于所述下基座的上表面,所述基座线槽位于所述下导热块安装槽的两端,并且所述基座线槽与所述下线槽以线槽轴线对齐;
38.所述滑盖线槽设置于所述上滑盖的下表面,所述滑盖线槽位于所述上导热块安装槽的两端,并且所述滑盖线槽与所述上线槽以线槽轴线对齐。
39.进一步地,还包括:温度传感器和传感器安装孔;
40.所述传感器安装孔设置于所述下基座的前壁,并且向内贯通至所述下导热块;所述温度传感器沉入式安装于所述传感器安装孔内,并且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感应端与所述下导热块相接触;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下导热块的受热传导温度。
41.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传感器安装孔;所述第二传感器安装孔设置于所述上滑盖的上表面,并且向内贯通至所述上导热块;所述第二传感器安装孔用于预留安装所述第二组温度传感器。
42.进一步地,还包括:散热槽;所述散热槽设置于所述下基座的下表面,并且向上贯通至所述下导热块;所述散热槽用于散热。
43.更进一步,还包括:风扇;所述风扇固定于所述下基座的下部,并且所述风扇向所述散热槽吹风散热。
44.更进一步,还包括:第二电加热块;所述第二电加热块安装于所述散热槽内,并且所述第二电加热块连接所述下导热块的底部,用于直接对所述下导热块进行加热。
45.作为优选,所述下导热块和所述上导热块采用铜,或铝,或不锈钢材质。
46.作为优选,所述温度传感器采用热电偶传感器,或热电阻传感器。
47.作为优选,所述防滑单元采用防滑纹,或防滑胶,防滑尖锥,或防滑橡胶。
4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49.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3d打印线材熔接装置,使下导热块和上导热块叠合,进而使下线槽和上线槽拼合形成贯通空腔,用于埋放3d打印线材和加热熔接线材接头,能够使两根线材的熔接处保持平直,还能够使熔接处不生成盘状突起,进而使熔接拼接的线材在3d打印机上能够顺利进料。
50.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3d打印线材熔接装置,采用下导热块和上导热块开合的结构,能够使两段线材在完成熔接后能够从侧面取出,因此特别适合于整卷线材的熔接。
51.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3d打印线材熔接装置,采用下导热块和上导热块的整块导热块结构,形成较长的线材受热和散热区间,有利于使线材保持适当硬度以方便挤压送料和实现接头熔接处的紧实挤压。
52.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3d打印线材熔接装置,采用滑槽、滑柱和滑槽板等机构,能够方便使上、下导热块对齐闭合形成贯通空腔,在两段线材熔接成为整根线材后方便取出线材,使整个装置能够便携使用。
53.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3d打印线材熔接装置,采用下压推进块、防滑单元和下压块,在上、下导热块压合时,方便推动线材挤压送料和熔接处的紧实挤压。
54.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3d打印线材熔接装置,采用下压推进块、推进块弹簧、防滑单元、下压块和下压块弹簧,在按压下压块时,利用下压时防滑单元摩擦力大,释放时防滑单元摩擦力小的原理,能够在两段线材线头距离较大时,借助下压块弹簧281使下压块复位,从而连续按压下压块,使两段线材间歇相对运动,使熔接断点处的熔料充分挤压。
55.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3d打印线材熔接装置,同时采用滑槽、滑柱和滑槽板等机构,和下压推进块、推进块弹簧、防滑单元、下压块和下压块弹簧等机构,能够在按压下压块时进行两段式运动,即线材挤压送料和上、下导热块压合熔接。
56.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3d打印线材熔接装置,采用热电偶传感器能够方便检测控制线材熔接的温度。
附图说明
57.图1a为本技术的电加热块、上导热块、下导热块熔接线材示意图;
58.图1b为本技术的温度传感器与上导热块、下导热块的位置示意图;
59.图2a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下基座示意图;
60.图2b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整体示意图;
61.图3a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上滑盖示意图;
62.图3b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左、右下压推进块与下基座的示意图;
63.图4a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左、右下压推进块的活动示意图1;
64.图4b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左、右下压推进块的活动示意图2;
65.图5a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左、右下压推进块与下压块的分解示意图;
66.图5b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整体示意图;
67.图6a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部分示意图;
68.图6b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整体示意图。
69.标号说明:
70.下基座1;下导热块11;下线槽111;温度传感器12;基座线槽13;下导热块安装槽14;传感器安装孔15;散热孔16;
71.上滑盖2;滑柱20;上导热块21;上线槽211;电加热块22;滑盖线槽23;上导热块安装槽24;电加热块安装槽25;电加热块走线孔26;第二传感器安装孔27;第二电加热块220;弹簧槽28;下压块弹簧281;
72.防滑单元30;摩擦加强螺钉301;左下压推进块31;右下压推进块32;推进块弹簧300;下压块4;走线孔41;滑槽50;左滑槽板51;右滑槽板52;侧开口53;风扇6;第一段线材100;第二段线材200。
具体实施方式
73.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74.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上表面、上壁、前壁”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保护范围的限制。
75.图1a为本技术的电加热块、上导热块、下导热块熔接线材示意图。如图所示,图中下线槽111设置于下导热块11的上表面;上线槽211设置于上导热块21的下表面;在本图中,下线槽111位于下导热块11上表面的中轴线,上线槽211位于上导热块21下表面的中轴线;
76.具体的,在本图中,电加热块22设置在上导热块21上部,用于对上导热块21进行加热;当上导热块21与下导热块11叠合后,电加热块22则能够同时对上导热块21和下导热块11同时加热;
77.并且,当上导热块21与下导热块11叠合后,使下线槽111和上线槽211拼合形成贯通空腔;因此当图中下线槽111放置第一段线材100和第二段线材200后,再将上导热块21与下导热块11叠合,然后通过电加热块22对上导热块21与下导热块11进行加热,则可以对第一段线材100和第二段线材200之间的接头进行熔接,形成一根连续的线材。
78.图1b为本技术的温度传感器与上导热块、下导热块的位置示意图。如图所示,温度传感器12的感应端与下导热块11相接触;温度传感器12用于检测下导热块11的受热传导温度。
79.图2a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下基座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导热块安装槽14设置于下基座1的上表面;下导热块安装槽14用于安装下导热块11;此外,下基座1的下表面设置有散热
槽16,并且散热槽16向上与下导热块安装槽14贯通;在下基座1的上表面还设置有基座线槽13,基座线槽13位于下导热块安装槽14的两端,并且,基座线槽13位于下基座1上表面的中轴线;
80.此外下基座1上还设置有传感器安装孔15;传感器安装孔15设置于下基座1的前壁,并且向内贯通至下导热块安装槽14。
81.图2b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整体示意图。如图所示,结合图1a、图1b、图2a所示的内部细节图可知,本技术实施例1的3d打印线材熔接装置,包括:下基座1、下导热块11、下线槽111、上滑盖2、上导热块21、上线槽211、电加热块22;并且,下基座1上设置有基座线槽13,基座线槽13位于下基座1上表面的中轴线;上滑盖2上设置有滑盖线槽23,滑盖线槽23位于上滑盖2下表面的中轴线,具体的可参看图3a;
82.此外,在下基座1的前壁还预留了传感器安装孔15;在上滑盖2的上表面还预留了第二传感器安装孔27,并且第二传感器安装孔27向内贯通至上导热块安装槽24的上壁;第二传感器安装孔27用于预留安装第二组温度传感器;在上滑盖2的上表面还预留了电加热块走线孔26,并且电加热块走线孔26与电加热块安装槽25贯通,用于电加热块22的外接走线。
83.特别的,在下基座1的上表面还预留了弹簧槽28,用于安装如图5a中所示的下压块弹簧281。
84.在使用时,可以手动捏合下基座1和上滑盖2,使相应的下导热块11和上导热块21叠合,使下线槽111和上线槽211拼合形成贯通空腔,再从两端基座线槽13手动送线,使两段线材接头接触后,即可使电加热块22加热,进而对两段线材接头进行熔接。
85.图3a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上滑盖示意图。如图所示,上导热块安装槽24设置于上滑盖2的下表面;上导热块安装槽24用于安装上导热块21;电加热块安装槽25设置于上导热块安装槽24的上壁;电加热块安装槽25用于安装电加热块22;电加热块安装槽25的上壁设置有电加热块走线孔26,电加热块走线孔26贯通至上滑盖2的上表面,用于电加热块22的外接走线。
86.并且,在上滑盖2的下表面还设置有滑盖线槽23,滑盖线槽23位于上导热块安装槽24的两端,并且,滑盖线槽23位于上滑盖2下表面的中轴线。
87.此外还可以看到,在上滑盖2的下部表面还预留了第二传感器安装孔27,第二传感器安装孔27连通上导热块安装槽24,并且第二传感器安装孔27还向上贯通至上滑盖2的上表面;第二传感器安装孔27用于预留安装第二组温度传感器。
88.特别的,在本图中还能看到新增的左下压推进块31和右下压推进块32;左下压推进块31设置于上导热块21的左侧,位于上滑盖2左侧的缺口内;右下压推进块32设置于上导热块21的右侧,位于上滑盖2右侧的缺口内;并且左下压推进块31和右下压推进块32的下部都设置有防滑单元30;具体的,本图中防滑单元30采用的是防滑纹;相应的,防滑单元30还可以采用防滑胶,防滑尖锥,或防滑橡胶。
89.左下压推进块31和右下压推进块32可相向运动,并通过防滑单元30以摩擦力带动两根3d打印线材的接头相向对进,实现相互接触。
90.图3b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左、右下压推进块与下基座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基座1上的下导热块安装槽14内安装有下导热块11,下导热块11的上表面与下基座1的上表面齐
平;下导热块11的下线槽111与基座线槽13以轴线对齐;在下基座1的前壁设置有传感器安装孔15贯穿到下导热块11;另外,在下导热块11重叠对齐的上方,还有上导热块21,在上导热块21的上表面有电加热块22;在上导热块21的两端则设置有左下压推进块31和右下压推进块32;由此图可以看出下基座1、下导热块11、上导热块21、电加热块22、左下压推进块31和右下压推进块32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
91.特别的,为了进一步增强左下压推进块31和右下压推进块32对线材的摩擦力,除了图3a中的防滑单元30之外,还可以在左下压推进块31和右下压推进块32上分别设置摩擦加强螺钉301,摩擦加强螺钉301从左下压推进块31和右下压推进块32上部或斜面插入,以螺钉尖头部分钉紧线材,从而增强对线材的摩擦力。
92.图4a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左、右下压推进块的活动示意图1。如图所示,相较于图3b,本图增加了下压块4;并且下压块4的上表面贯通设置有走线孔41,走线孔41与上滑盖2上的电加热块走线孔26的位置上下对齐;
93.下压块4用于下压左下压推进块31和右下压推进块32,使左下压推进块31和右下压推进块32相向运动,并通过防滑单元30以摩擦力带动两根3d打印线材的接头,在下线槽111和上线槽211拼合形成的贯通空腔中相向对进,实现相互接触。
94.可以由图看到,图中下压块4和左下压推进块31以及右下压推进块32处于未下压推动的第一位置。
95.图4b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左、右下压推进块的活动示意图2。如图所示,相较于图4a,可以由图看到,图中下压块4和左下压推进块31以及右下压推进块32处于下压推动的第二位置。
96.图5a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左、右下压推进块与下压块的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相较于图4b,在将左下压推进块31和右下压推进块32进一步分解后,可以看到左下压推进块31的右侧和右下压推进块32的左侧都设置有推进块弹簧300;推进块弹簧300设置于左下压推进块31和右下压推进块32的弹簧安装孔内;在释放下压块4时,推进块弹簧300用于推动左下压推进块31和右下压推进块32复位;因此在按压下压块4时,利用下压时防滑单元30摩擦力大,释放时防滑单元30摩擦力小的原理,能够在两段线材线头距离较大时,通过连续按压下压块,使两段线材间歇相对运动,使熔接断点处的熔料充分挤压。
97.此外,本图还展示了下压块弹簧281;参考图2b可知,弹簧槽28设置于下基座1的上表面;下压块弹簧281设置于弹簧槽28内,在压缩状态下向上作用于下压块4,推动下压块4向上复位;因此能够对下压块4连续按压,使两段线材间歇相对运动,使熔接断点处的熔料充分挤压。
98.图5b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整体示意图。如图所示,结合图1a-图5a所示的各图内部细节图可知,本技术实施例2的3d打印线材熔接装置,包括:下基座1、下导热块11、下线槽111、上滑盖2、上导热块21、上线槽211、电加热块22;此外还包括:防滑单元30、左下压推进块31、右下压推进块32、推进块弹簧300、下压块4;
99.并且,下基座1上设置有基座线槽13,基座线槽13位于下基座1上表面的中轴线;上滑盖2上设置有滑盖线槽23,滑盖线槽23位于上滑盖2下表面的中轴线,具体的可参看图3a;
100.此外,在下基座1的前壁还预留了传感器安装孔15;在上滑盖2的上表面还预留了第二传感器安装孔27,并且第二传感器安装孔27向内贯通至上导热块安装槽24的上壁;第
二传感器安装孔27用于预留安装第二组温度传感器;在上滑盖2的上表面还设置了电加热块走线孔26,并且电加热块走线孔26与电加热块安装槽25贯通,用于电加热块22的外接走线。
101.在使用时,可以手动叠合下基座1和上滑盖2,使相应的下导热块11和上导热块21叠合,使下线槽111和上线槽211拼合形成贯通空腔,再从两端基座线槽13手动送线;再按压下压块4,利用下压时防滑单元30摩擦力大,释放时防滑单元30摩擦力小的原理,能够在两段线材线头距离较大时,通过连续按压下压块,使两段线材间歇相对运动,使两段线材接头接触;最后使电加热块22通电加热,进而对两段线材接头进行熔接。
102.特别的,图中还在上滑盖2的左、右两侧设置有滑柱20,这是为了展示滑柱20的位置,为对应图6a中的滑柱20进行展示。
103.图6a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部分示意图。如图所示,为了展示相应的细节,本图中省略了上滑盖2,因此只展示了实施例3的部分示意图。
104.本图对比图5b增加了滑槽50、左滑槽板51、右滑槽板52、侧开口53;此外,还增加了温度传感器12、和风扇6;
105.其中,左滑槽板51固定于下基座1的左侧;
106.右滑槽板52固定于下基座1的右侧;
107.左滑槽板51、右滑槽板52上都设置有滑槽50;
108.左滑槽板51、右滑槽板52上都设置有同向的侧开口53,用于使加热熔接完成后的整根3d打印线材能够从侧开口53取出。
109.特别的,由于本图中省略了上滑盖2,因此相应的固定于上滑盖2的左、右两侧的滑柱20也被省略;参考图5b中的滑柱20,所省略的上滑盖2以滑柱20在滑槽50上进行上下滑动。
110.图6b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整体示意图。如图所示,结合图1a-图6a所示的各图内部细节图可知,本技术实施例3的3d打印线材熔接装置的完整结构,包括:下基座1、下导热块11、下线槽111、上滑盖2、上导热块21、上线槽211、电加热块22;
111.此外,还包括:下导热块安装槽14、上导热块安装槽24、电加热块安装槽25和电加热块走线孔26;
112.还包括:基座线槽13和滑盖线槽23;
113.还包括:散热槽16、风扇6;
114.还包括:温度传感器12和传感器安装孔15;
115.还包括:第二传感器安装孔27;
116.其中,下线槽111设置于下导热块11的上表面;
117.下导热块11固定于下基座1上部;
118.上线槽211设置于上导热块21的下表面;
119.上导热块21固定于上滑盖2的下部;
120.电加热块22用于对上导热块21、下导热块11进行加热;
121.当下导热块11和上导热块21叠合,使下线槽111和上线槽211拼合形成贯通空腔,用于埋放3d打印线材和加热熔接两根线材之间的接头;具体的可参看图1a;
122.下导热块安装槽14设置于下基座1的上表面;
123.下导热块安装槽14用于沉入式安装下导热块11;
124.上导热块安装槽24设置于上滑盖2的下表面;
125.上导热块安装槽24用于沉入式安装上导热块21;具体的可参看图3b;
126.电加热块安装槽25设置于上导热块安装槽24的上壁;
127.电加热块安装槽25用于沉入式安装电加热块22;具体的可参看图3a;
128.电加热块走线孔26设置于上滑盖2的上表面,并且与电加热块安装槽25贯通,用于电加热块22的外接走线;具体的可参看图3a;
129.基座线槽13设置于下基座1的上表面,基座线槽13位于下基座1上表面的中轴线,并且基座线槽13位于下导热块安装槽14的两端,基座线槽13与下线槽111以线槽轴线对齐;具体的可参看图3a;
130.滑盖线槽23设置于上滑盖2的下表面,滑盖线槽23位于上滑盖2下表面的中轴线,并且滑盖线槽23位于上导热块安装槽24的两端,滑盖线槽23与上线槽211以线槽轴线对齐;具体的可参看图3a;
131.散热槽16设置于下基座1的下表面,并且向上贯通至下导热块11;散热槽16用于散热;具体的可参看图2a;
132.风扇6固定于下基座1的下部,并且风扇6向散热槽16吹风散热;
133.传感器安装孔15设置于下基座1的前壁,并且向内贯通至下导热块11;温度传感器12沉入式安装于传感器安装孔15内,并且温度传感器12的感应端与下导热块11相接触;温度传感器12用于检测下导热块11的受热传导温度;具体的可参看图1b;
134.第二传感器安装孔27设置于上滑盖2的上表面,并且向内贯通至上导热块21;第二传感器安装孔27用于预留安装第二组温度传感器。
135.此外,还包括:电加热块走线孔26和走线孔41;
136.其中,上滑盖2的上表面设置了电加热块走线孔26,电加热块走线孔26与电加热块安装槽25贯通;在下压块4的上表面贯通设置有走线孔41,走线孔41与上滑盖2上的电加热块走线孔26的位置上下对齐;电加热块走线孔26和走线孔41用于电加热块22的外接走线。具体的可参看图2b和图5b。
137.此外,还包括:防滑单元30、左下压推进块31、右下压推进块32、推进块弹簧300、下压块4、弹簧槽28、下压块弹簧281;
138.其中,左下压推进块31设置于上导热块21的左侧;
139.右下压推进块32设置于上导热块21的右侧;
140.左下压推进块31、右下压推进块32的下部都设置有防滑单元30;
141.左下压推进块31的右侧和右下压推进块32的左侧都设置有推进块弹簧300;
142.弹簧槽28设置于下基座1的上表面;
143.下压块弹簧281设置于弹簧槽28内,在压缩状态下向上作用于下压块4,推动下压块4向上复位;
144.下压块4用于下压左下压推进块31和右下压推进块32,使左下压推进块31和右下压推进块32相向运动,并通过防滑单元30以摩擦力带动两根3d打印线材的接头,在下线槽111和上线槽211拼合形成的贯通空腔中相向对进,实现相互接触。
145.此外,还包括:滑柱20、滑槽50、左滑槽板51、右滑槽板52、侧开口53;
146.其中,左滑槽板51固定于下基座1的左侧;
147.右滑槽板52固定于下基座1的右侧;
148.左滑槽板51、右滑槽板52上都设置有滑槽50;
149.滑柱20固定于上滑盖2的左、右两侧;
150.上滑盖2以滑柱20在滑槽50上进行上下滑动;
151.左滑槽板51、右滑槽板52上都设置有同向的侧开口53,用于使加热熔接完成后的整根3d打印线材能够从侧开口53取出。
152.由于本技术实施例3中同时采用滑槽、滑柱和滑槽板等机构,和下压推进块、推进块弹簧、防滑单元、下压块和下压块弹簧281等机构,能够在按压下压块时进行两段式运动,即线材挤压送料和上、下导热块压合熔接。在使用时,可以在手动叠合下基座1和上滑盖2,使相应的下导热块11和上导热块21叠合,使下线槽111和上线槽211拼合形成贯通空腔,再从两端基座线槽13手动送线;再借助下压块弹簧281使下压块复位,从而连续按压下压块4,利用下压时防滑单元30摩擦力大,释放时防滑单元30摩擦力小的原理,能够在两段线材线头距离较大时,通过连续按压下压块,使两段线材间歇相对运动,使两段线材接头接触;最后使电加热块22通电加热,进而对两段线材接头进行熔接。
153.以上实施例仅是对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