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支撑膜贴合用对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55463发布日期:2023-03-29 09:51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一种柔性支撑膜贴合用对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膜粘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柔性支撑膜贴合用对位装置。


背景技术:

2.支撑膜一般是指用于支撑致密膜的多孔膜,主要用于复合膜的制备,同时也会应用到一些电子元器件或者是显示模组中,对于现有的柔性显示模座中,为了放置显示面板由于任意卷曲或者是弯折导致失效,通常是会在显示面板上粘贴支撑膜;
3.目前的柔性支撑膜设备在对柔性支撑膜进行贴合时,不能对柔性支撑膜的位置和角度进行调整,继而在贴合是较为容易出现支撑膜位置歪斜或者是偏移的情况,从而影响了支撑膜贴合的效果,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柔性支撑膜贴合用对位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柔性支撑膜贴合用对位装置,该种柔性支撑膜贴合用对位装置具有多方位及多角度调节的优点,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5.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柔性支撑膜贴合用对位装置,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内侧设有安装槽,且安装槽内设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通过驱动组件与安装座连接,且螺纹杆的一侧设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与螺纹杆连接,且连接座的上方设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的下方安装有连接板,且连接板的下方在连接座上设有限位槽,所述连接板的下方通过转轴与限位槽连接,且转轴的外侧设有角度调节筒,所述角度调节筒与连接板连接,且角度调节筒上安装有把手,所述放置板上安装有对中组件。
6.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角度调节筒内腔的直径大于转轴的直径,且角度调节筒的下端与连接座接触,所述角度调节筒的两侧均在连接座上设有插销孔,且插销孔内插入有插销,所述角度调节筒的外侧设有插孔,且插孔均匀设有多组,所述插销的一端位于插孔内。
7.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对中组件包括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两端均通过固定板与放置板连接,所述放置板的上方设有双向丝杆,且双向丝杆的两端与对应位置的固定板连接,所述双向丝杆上方的两侧均在传动轴上设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套设在传动轴上,且限位环的下端与双向丝杆连接。
8.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两组相对设置的挡板,两组所述挡板分别位于安装座的左右两侧,并通过承重板与安装座连接,所述挡板上通过轴承与螺纹杆连接,且螺纹杆通过电机驱动,所述承重板上设有安装孔。
9.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螺纹杆上安装有与螺纹杆适配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连接座连接,所述连接块的上下两侧均在安装座内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设有滑块,且滑块在滑槽内滑动,所述滑块与连接块连接。
10.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限位槽的前侧呈开放式设计,所述把手远离角度调节筒的一端延伸至限位槽的外侧。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种柔性支撑膜贴合用对位装置通过通过可以移动位置的连接座以及可调节角度的放置板进行配合,方便在柔性支撑膜近贴合工序时,可以进行位置和角度的调整,可调整范围广,适应性强,且调整的过程中,无需设备停机,进一步的提高支撑膜贴合时的位置精度,再通过设置的对中组件,不仅可以适应不同宽度的支撑膜进行对中,还可以对其起到一个限位的作用,以提高对传动轴上传送的柔性支撑膜的传送位置精度,进一步的加强后续支撑膜贴合的精准性。
附图说明
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示意图。
14.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15.其中:1、安装座;2、安装槽;3、螺纹杆;4、连接座;5、放置板;6、连接板;7、限位槽;8、转轴;9、角度调节筒;10、把手;11、插销;12、插孔;13、传动轴;14、固定板;15、双向丝杠;16、限位环;17、挡板;18、承重板;19、连接块;20、滑块;21、调节件。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17.根据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柔性支撑膜贴合用对位装置,包括安装座1,安装座1的内侧设有安装槽2,安装槽2的左右两端以及前端均与外界连通,且安装槽2内设有螺纹杆3,螺纹杆3通过驱动组件与安装座1连接,且螺纹杆3的一侧设有连接座4,螺纹杆3的直径是小于安装槽2的高度的,即螺纹杆3是可以从安装槽2取出的,连接座4与螺纹杆3连接,且连接座4的上方设有放置板5,放置板5的下方安装有连接板6,且连接板6的下方在连接座4上设有限位槽7,连接板6的下方通过转轴8与限位槽7连接,转轴8通过轴承与连接板6连接的,继而连接板6可以在转轴8上转动,同时,转轴8提供给连接板6一个支撑的效果,而且转轴8的外侧设有角度调节筒9,角度调节筒9同样给连接板6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但连接板6并不会影响到角度调节筒9的转动,角度调节筒9与连接板6连接,且角度调节筒9上安装有把手10,把手10方便操作人员调节角度调节筒9的位置,放置板5上安装有对中组件,工作时,利用设置的驱动组件驱动螺纹杆3进行转动,继而可以调整连接座4的位置,即是调整对中组件的位置,且可以利用角度调节筒9适当调节对中组件所面对的角度,从而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贴合需求,进一步的在进行贴合工序之前,先进行位置调整,来提升支撑膜贴合时的位置精度。
18.角度调节筒9内腔的直径大于转轴8的直径,且角度调节筒9的下端与连接座4接触,即角度调节筒9在转动时,并不会影响刀转轴8的运行状态,且角度调节筒9的下端是与
连接座4接触的,而其上端是与连接板6固定连接的,继而角度调节筒9在转动时,会带动连接板6进行转动,角度调节筒9的两侧均在连接座4上设有插销孔,且插销孔内插入有插销11,插销11是可以由操作人员手动将其拔出或者是插入,角度调节筒9的外侧设有插孔12,且插孔12均匀设有多组,多组插孔12的位置是与插销孔的位置所对应的,且插孔12的数量是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变化的,插销11的一端位于插孔12内,当角度调节筒9完成角度调节后,可以由操作人员将两侧的插销11插入对应位置的插孔12内,即可完成对角度调节筒9锁定的效果,避免支撑膜在进料时,出现放置板5转动的情况。
19.对中组件包括传动轴13,传动轴13的两端均通过固定板14与放置板5连接,且传动轴13的两端通过轴承与固定板14连接,继而在支撑膜经过时,传动轴13可以跟随着支撑膜的移动而转动,放置板5的上方设有双向丝杆15,双向丝杆15位于传动轴13与放置板5之间,且双向丝杆15的两端与对应位置的固定板14连接,固定板14上通过轴承与双向丝杆15连接,同时,双向丝杆15的一端安装有调节件21,调节件21方便操作人员转动双向丝杆15,双向丝杆15上方的两侧均在传动轴13上设有限位环16,限位环16套设在传动轴13上,且限位环16的下端与双向丝杆15连接,继而在双向丝杆15进行转动的过程中,两侧的限位环16会同时的朝向一个目标移动,同理,也会同时的远离该目标,进一步的能够达到一个对中的效果,以提升传动轴13上传送的支撑膜的传送位置精度,有利于提升后续支撑膜贴合时的位置精确性。
20.驱动组件包括两组相对设置的挡板17,两组挡板17分别位于安装座1的左右两侧,并通过承重板18与安装座1连接,每侧的承重板18是设有两组,且两组分别位于螺纹杆3的上下两侧,即在本实施例中,承重板18共计设有四组,挡板17上通过轴承与螺纹杆3连接,且螺纹杆3通过电机驱动,该电机是其中一组挡板17进行连接的,电机受电控制,继而可以驱动螺纹杆3进行转动,达到调整连接座4位置的效果,承重板18上设有安装孔,安装孔主要用于通过螺栓与外部设备进行连接的,同时承重板18自身的强度是相对较高的,在其连接后,用于起到一个整体装置承重的作用。
21.螺纹杆3上安装有与螺纹杆3适配的连接块19,连接块19是通过螺纹与螺纹杆3连接的,进而在螺纹杆3转动的情况下,连接块19可以在螺纹杆3上进行移动,从而驱动连接座4进行移动,即连接块19与连接座4连接,连接块19的上下两侧均在安装座1内设有滑槽,滑槽的长度与安装座1的长度一致,滑槽内设有滑块20,且滑块20在滑槽内滑动,滑块20与连接块19连接,继而由滑块20与滑槽的配合,对连接块19起到一个限位的作用,同时,又能够对其起到一个支撑的作用。
22.限位槽7的前侧呈开放式设计,而限位槽7的后侧则是为封闭式设计,把手10远离角度调节筒9的一端延伸至限位槽7的外侧,把手10是方便操作人员转动角度调节筒9的,又因把手10的前端是延伸至限位槽7的外侧,继而限位槽7的宽度限制了把手10所能转动的角度,进而能够对角度调节筒9提供了限位的作用,以达到限制放置板5转动角度的效果。
23.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