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包覆机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56366发布日期:2023-05-25 03:30阅读:23来源:国知局
内包覆机头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波纹管机头,具体为内包覆机头。


背景技术:

1、目前,双壁波纹管机头每一层出料层都有一个螺旋体,有螺旋体才能使料流动均匀,做出的管材才能壁厚均匀、成型美观。现在市场上为省原料,会用差一点的料做管材,这样生产的管材外观会不美观。生产时如果在最内层和最外层包上一层新料,管材会加分不少。如果管材做内包覆层就要多做一层内螺旋体,整个机头后部的直径尺寸就会变大,单边半径至少加到满足一个流道与两侧壁厚的总厚度,如此,使机头后端的三层套变为四层套,且最外层三层套的尺寸都较原来大了一圈,机头中部的内套、中套、外套及外层芯模套四件的尺寸也相应变大。加工时用的料也变大,会造成很大的浪费,且机头的分流器在插接连接管后没有限位结构,容易导致连接管松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内包覆机头,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内包覆机头,包括机头,所述机头上设置有第一层螺旋体,所述机头上设置有第二层螺旋体,所述机头上设置有膜套,所述机头上设置有隔离套,所述第一层螺旋体上开设有螺旋槽,所述隔离套与第一层螺旋体接触,所述机头上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分流器,所述分流器的内部插接有连接管,所述分流器的外侧转动连接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与连接管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分流器上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凸块上开设有第二环槽。

3、优选的,所述第一层螺旋体与第二层螺旋体接触,所述第二层螺旋体与膜套接触,通过第二层螺旋体的设计,可两层流道隔开。

4、优选的,所述螺旋槽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螺旋槽在第一层螺旋体上均匀分布,通过螺旋槽的设计,可增加隔离套与第一层螺旋体的摩擦力。

5、优选的,所述分流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分流器分别位于机头的上端和下端,通过分流器的设计,对机头起分流作用。

6、优选的,所述连接套上开设有第一环槽,所述第一环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凸块,通过第一环槽的设计,可配合凸块对连接套起限位作用。

7、优选的,所述第二环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限位钉,所述连接套的内部通过螺纹连接有限位钉,通过限位钉的设计,可对连接套安装在凸块上。

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9、1、本实用新型通过机头后部还是用三层套,将最内一层从后端部向前打深孔,在中部加厚并加工螺旋槽,在螺旋槽的起始端加工螺纹,加工一个小的光套拧紧到螺旋槽的外部,将两层流道完美隔开,如此,除了最内层套加工改动外,其余的零件均不需要改动,既降低了成本,又保证了使用,内包覆料坯的厚度可包到内壁厚度的1/3。

10、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连接套、凸块、第一环槽等部件,可使连接管与分流器连接时通过转动连接套,使连接套与连接管发生螺纹运动,从而使连接套对连接管进行限位,使连接管与分流器插接更加稳定。



技术特征:

1.内包覆机头,包括机头(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头(1)上设置有第一层螺旋体(2),所述机头(1)上设置有第二层螺旋体(3),所述机头(1)上设置有膜套(4),所述机头(1)上设置有隔离套(5),所述第一层螺旋体(2)上开设有螺旋槽(51),所述隔离套(5)与第一层螺旋体(2)接触,所述机头(1)上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分流器(6),所述分流器(6)的内部插接有连接管(7),所述分流器(6)的外侧转动连接有连接套(8),所述连接套(8)与连接管(7)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分流器(6)上固定连接有凸块(10),所述凸块(10)上开设有第二环槽(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包覆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螺旋体(2)与第二层螺旋体(3)接触,所述第二层螺旋体(3)与膜套(4)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包覆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槽(5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螺旋槽(51)在第一层螺旋体(2)上均匀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包覆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器(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分流器(6)分别位于机头(1)的上端和下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包覆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8)上开设有第一环槽(9),所述第一环槽(9)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凸块(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包覆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环槽(1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限位钉(12),所述连接套(8)的内部通过螺纹连接有限位钉(12)。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波纹管机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内包覆机头,包括机头,所述机头上设置有第一层螺旋体,所述机头上设置有第二层螺旋体,所述机头上设置有膜套,所述机头上设置有隔离套,所述第一层螺旋体上开设有螺旋槽,所述隔离套与第一层螺旋体接触,所述机头上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分流器。本技术通过机头后部还是用三层套,将最内一层从后端部向前打深孔,在中部加厚并加工螺旋槽,在螺旋槽的起始端加工螺纹,加工一个小的光套拧紧到螺旋槽的外部,将两层流道完美隔开,如此,除了最内层套加工改动外,其余的零件均不需要改动,既降低了成本,又保证了使用,内包覆料坯的厚度可包到内壁厚度的1/3。

技术研发人员:何海潮,时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州金纬国胜管道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31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