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恒温电晕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46848发布日期:2023-05-25 01:48阅读: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恒温电晕机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晕机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恒温电晕机。


背景技术:

1、电晕机是一种硅橡胶、塑料、铝箔和其他承印物材料的表面前处理设备,电晕机的原理是:利用高频率高电压在被处理的承印物表面电晕放电,而产生低温等离子体,使承印物表面产生游离基反应而使聚合物发生交联,表面变粗糙并增加其对极性溶剂的润湿性,这些离子体由电击和渗透进入被承印物的表面破坏其分子结构,进而将被处理的承印物的表面分子氧化和极化,离子电击侵蚀表面,以致增加承印物表面的附着能力,即通过电极对承印物的表面放电实现电晕效果。

2、在电晕过程会产生大量的热,使电晕辊升温,从而容易使得电晕辊处的承印物表面温度增高,此时承印物的表面分子的稳定性变差,表面分子迁移的比例增大,不利于承印物表面的高表面能区域的形成,且会部分抵消了通过电晕增加承印物表面的张力;同时若电晕辊温度过低会使承印物表面的分子在极化和发生化学变化时基本能量不足,也会造成承印物表面张力不足的问题,所以,保持电晕辊恒温是电晕处理的一个关键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恒温电晕机,可以在电晕过程中保持电晕辊处于恒温。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恒温电晕机,包括模温机、电晕放电架以及多个电晕装置,各所述电晕装置呈上下排列设置在所述电晕放电架上;所述电晕装置包括电晕辊和电晕放电组件,所述电晕辊的两端转动设置在所述电晕放电架上,所述电晕放电组件设置在所述电晕辊的一侧,以与所述电晕辊形成可容承印物横向输送进入的缝隙;所述模温机通过进油管和回油管与所述电晕辊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电晕辊内设置有循环油道,以与所述模温机形成循环回路,所述模温机对油温进行调节,以使得所述电晕辊保持恒温。

3、可选地,所述模温机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温控表、温度传感器、加热器和冷却电磁阀,所述温控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加热器和冷却电池阀电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对所述模温机内的油温进行检测后传输给所述温控表,所述温控表控制所述加热器的开关,以及所述冷却电池阀的开关。

4、可选地,所述模温机还包括泵,所述泵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泵的输出端与所述进油管相连通,以驱动油在所述模温机和所述电晕辊内进行循环。

5、可选地,所述电晕辊的循环油道包括中间层管道以及所述电晕辊的周向侧壁上设置有夹层而形成的夹层管道,所述中间层管道为进油通道,所述夹层管道为出油通道,所述中间层管道和所述夹层管道远离所述模温机的一端相连通,以进行油路的循环。

6、可选地,所述进油管和所述回油管为多根,各所述进油管的一端与所述模温机的出油口相连通,各所述进油管的另一端分别与各所述电晕辊的中间层管道靠近所述模温机的一端相连通,以进行进油,各所述回油管的一端与所述模温机的进油口相连通,各所述回油管的另一端与各所述电晕辊的夹层管道靠近所述模温机的一端相连通,以进行出油。

7、可选地,所述电晕放电组件包括两个侧板,各所述侧板对应间隔滑动设置在所述电晕放电架的内侧壁上,各所述侧板靠近所述电晕辊的一侧面为弧形设置,各所述侧板远离所述电晕辊的一侧设置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的工作端与所述侧板相连接,以驱动所述侧板靠近或远离所述电晕辊移动。

8、可选地,所述电晕放电组件还包括多个电极放电结构,各所述电极放电结构排列设置在两个所述侧板之间,各所述电极放电结构靠近所述电晕辊的一侧为弧形排列设置,以贴合所述电晕辊的外壁。

9、可选地,所述电极放电结构包括保护罩,所述保护罩为两端开口设置的中空柱状结构,所述保护罩设置在两个所述侧板之间,所述保护罩靠近所述电晕辊的一侧面为开口设置。

10、可选地,所述电极放电结构还包括多个放电极,各所述放电极呈弧形排列设置在所述保护罩靠近所述电晕辊的开口处,各所述放电极的一端适于与外部变压器电连接,以进行高压放电。

11、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各所述电晕装置呈上下排列设置在所述电晕放电架上,其中,各所述电晕装置的两端水平设置在所述电晕放电架上,多个所述电晕装置的设置能够同时进行多个承印物的电晕作业,提高了电晕效率;所述电晕装置包括电晕辊和电晕放电组件,所述电晕辊的两端通过轴承座转动设置在所述电晕放电架上,所述电晕放电组件设置在所述电晕辊的水平侧,以与所述电晕辊形成可容承印物横向输送进入的缝隙,各所述电晕装置的上下排列设置,也能够便于各所述电晕装置的承印物的进入;所述模温机通过进油管和回油管与所述电晕辊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电晕辊内设置有循环油道,以与所述模温机形成循环回路,其中的油可为导热油,通过导热油在所述电晕辊中循环的方式带走或者供给所述电晕辊热量,从而使得所述电晕辊保持恒温,所述模温机能够对导热油的油温进行调节,从而能够对电晕辊的温度进行控制,所述导热油可加热或冷却的温度区间大,从而使得所述电晕辊有更大的控温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恒温电晕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温机(4)、电晕放电架(1)以及多个电晕装置,各所述电晕装置呈上下排列设置在所述电晕放电架(1)上;所述电晕装置包括电晕辊(2)和电晕放电组件(3),所述电晕辊(2)的两端转动设置在所述电晕放电架(1)上,所述电晕放电组件(3)设置在所述电晕辊(2)的一侧,以与所述电晕辊(2)形成可容承印物横向输送进入的缝隙;所述模温机(4)通过进油管(6)和回油管(8)与所述电晕辊(2)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电晕辊(2)内设置有循环油道,以与所述模温机(4)形成循环回路,所述模温机(4)对油温进行调节,以使得所述电晕辊(2)保持恒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恒温电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温机(4)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温控表、温度传感器、加热器和冷却电磁阀,所述温控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加热器和冷却电池阀电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对所述模温机(4)内的油温进行检测后传输给所述温控表,所述温控表控制所述加热器的开关,以及所述冷却电池阀的开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恒温电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温机(4)还包括泵,所述泵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泵的输出端与所述进油管(6)相连通,以驱动油在所述模温机(4)和所述电晕辊(2)内进行循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恒温电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晕辊(2)的循环油道包括中间层管道(22)以及所述电晕辊(2)的周向侧壁上设置有夹层而形成的夹层管道(21),所述中间层管道(22)为进油通道,所述夹层管道(21)为出油通道,所述中间层管道(22)和所述夹层管道(21)远离所述模温机(4)的一端相连通,以进行油路的循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恒温电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管(6)和所述回油管(8)为多根,各所述进油管(6)的一端与所述模温机(4)的出油口(5)相连通,各所述进油管(6)的另一端分别与各所述电晕辊(2)的中间层管道(22)靠近所述模温机(4)的一端相连通,以进行进油,各所述回油管(8)的一端与所述模温机(4)的进油口(7)相连通,各所述回油管(8)的另一端与各所述电晕辊(2)的夹层管道(21)靠近所述模温机(4)的一端相连通,以进行出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恒温电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晕放电组件(3)包括两个侧板(31),各所述侧板(31)对应间隔滑动设置在所述电晕放电架(1)的内侧壁上,各所述侧板(31)靠近所述电晕辊(2)的一侧面为弧形设置,各所述侧板(31)远离所述电晕辊(2)的一侧设置有驱动组件(32),所述驱动组件(32)的工作端与所述侧板(31)相连接,以驱动所述侧板(31)靠近或远离所述电晕辊(2)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恒温电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晕放电组件(3)还包括多个电极放电结构,各所述电极放电结构排列设置在两个所述侧板(31)之间,各所述电极放电结构靠近所述电晕辊(2)的一侧为弧形排列设置,以贴合所述电晕辊(2)的外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恒温电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放电结构包括保护罩(33),所述保护罩(33)为两端开口设置的中空柱状结构,所述保护罩(33)设置在两个所述侧板(31)之间,所述保护罩(33)靠近所述电晕辊(2)的一侧面为开口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恒温电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放电结构还包括多个放电极(34),各所述放电极(34)呈弧形排列设置在所述保护罩(33)靠近所述电晕辊(2)的开口处,各所述放电极(34)的一端适于与外部变压器电连接,以进行高压放电。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电晕机领域,并提供了一种恒温电晕机,包括模温机、电晕放电架以及多个电晕装置,各所述电晕装置呈上下排列设置在所述电晕放电架上;所述电晕装置包括电晕辊和电晕放电组件,所述电晕辊的两端转动设置在所述电晕放电架上,所述电晕放电组件设置在所述电晕辊的一侧,以与所述电晕辊形成可容卷材横向输送进入的缝隙;所述模温机通过进油管和回油管与所述电晕辊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电晕辊内设置有循环油道,以与所述模温机形成循环回路,所述模温机对油温进行调节,以使得所述电晕辊保持恒温;本技术的电晕辊能够保持恒温电晕作业。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合丰嘉大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9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