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密度材质填充发泡枕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587837发布日期:2023-06-28 15:47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密度材质填充发泡枕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家居行业睡眠枕,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密度材质填充发泡枕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目前枕头大都为一种密度均匀的填充物,这无法满足人体睡眠时头部不同的软硬度需求,用户渴望枕头要软,但过软会导致颈部得不到支撑,睡久了会觉得颈部吃力并且酸痛;如果枕芯整体过硬就会导致脑窝得不到包覆,入睡体验不佳不舒适,市面上普遍解决方法就是将较软的海绵作为枕芯主体,会在模塑发泡时在枕芯底部颈部支撑区预留两个凹槽,方便后期填入不同硬度的材质,满足不同人群对颈部舒适性的要求,这就增加了工艺的复杂性;还有一种做法就是将不同软硬度的海绵等材料通过胶黏、榫卯等方式后期拼接起来,公开号:cn115489137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一种若干拼接块拼接成型的拼接枕芯,拼接枕芯模压一体成型,至少两个拼接块的基材相差异,但是这方式的枕头会导致不同材料拼接处会因长时间的挤压而不稳定,从而变形减少寿命。

2、现有的填充发泡枕(如公开号为cn 108215047 a的中国发明专利),一般采用的是车缝外套,在外套里面贴合多个tpu薄膜袋,将头枕造型车缝完成后在隐秘处留出注料口,将发泡原料打入tpu薄膜袋中,每个密度海绵之间会有薄膜隔阂,我们的枕头发泡不需要tpu薄膜袋,只需加装多个软硬度配方的原料喷头,将一种软度的发泡原料注入模具后,紧接着打另一种软度的发泡原料,多种软硬度原料会在起泡过程中相互融合,自然拼接完成。这种方式生产工艺复杂,且不能精准的控制枕芯中各个部位的硬度,并且成型的枕头一般都套有外套,难以适用于日常家居用睡眠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密度材质填充发泡枕制备方法,通过一体发泡工艺:将不同硬度的材料(海绵、气袋、软管、凝胶、硅胶、纤维棉)预先放在指定位置,枕芯通过发泡技术将整体所包覆起来,枕芯主体为较软的记忆棉(硬度0-10度),其他部位比如说:底部的颈部凹槽则为20-35密度,25-45硬度的聚氨酯海绵,或者是各种硬质的花包、药包,生产简化了工艺,能够准确控制枕头特定区域的硬度,满足人体睡眠时个部位的硬度要求。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

3、一种多密度材质填充发泡枕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步骤一、备料:按比重制备发泡原料a和发泡原料b,并储存于原料罐中;

5、步骤二、模具预处理:在模具成型腔内壁涂覆脱模剂,并将填充块放置于指定位置;

6、步骤三、混合浇注:将发泡原料a和发泡原料b混合均匀,加压后浇注于模具下模;

7、步骤四、加热成型:将模具加热,令模具内的发泡材料发泡成型,并保温成型;

8、步骤五、静置熟化:取出枕芯放入货架静置24-48h熟化。

9、优选的是,所述发泡原料a包括按质量份数的聚醚多元醇(分子量3000)100-120份、催化剂0.1-0.5份、发泡剂2-4份、泡沫稳定剂0.5-2份、色浆0-0.1份、抗氧剂0.5-2份;

10、发泡原料b包括按质量份数为27-50份的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11、优选的是,所述发泡剂为水或者二氯甲烷;

12、所述催化剂包括叔胺类催化剂以及有机金属类催化剂;

13、所述泡沫稳定剂为硅油;

14、所述抗氧剂为含磷官能基和多羟基的抗黄剂;

15、所述脱模剂为熔点是30℃-60℃的聚硅氧烷。

16、优选的是,所述步骤三、混合浇注包括喷头顺时针沿下模的内壁浇注2-8s,喷头流速为100-200g/s。

17、优选的是,所述步骤二的将填充块放置于指定位置还包括将若干个填充块根据枕芯人体支撑位置粘贴或者悬挂于模具上模腔内。

18、优选的是,所述步骤四、加热成型的模具温度为30-60℃,所述保温时间温度为3-8min。

19、一种采用上述的多密度材质填充发泡枕制备方法制备的多密度材质填充发泡枕,包括一体发泡成型的枕芯,所述枕芯包括若干填充区,所述填充区内均设置有填充块。

20、优选的是,所述填充区包括左侧睡区、右侧睡区、脑窝区、前颈部支撑区以及后颈部支撑区,所述填充块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左侧睡区、所述右侧睡区、所述脑窝区、所述前颈部支撑区以及所述后颈部支撑区的左侧睡填充块、所述右侧睡填充块、所述脑窝填充块、所述前颈部支撑填充块以及所述后颈部支撑填充块。

21、优选的是,所述左侧睡填充块的硬度为10-20°,所述右侧填充块的硬度为10-20°,所述脑窝填充块的硬度为0-5°,所述前颈部支撑填充块的硬度为25-45°,所述后颈部支撑块的硬度为15-20°。

22、优选的是,所述填充块包括海绵、气袋、软管、凝胶、硅胶、纤维棉、中药以及草药的任意一个或者任意两个及以上的任意组合。

23、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24、一、本发明通过枕芯内的设置侧睡区、脑窝支撑区、颈部支撑区,并在对应部位设置有解决睡眠人群脑部支撑的差异性需求的填充模块,枕芯一体发泡成型,避免了传统拼接枕头存在胶黏的牢度问题、榫卯拼接的缝隙过大导致不稳定等问题。

25、二、本发明通过枕芯一体发泡成型,将不同硬度的材料预先放在指定位置,枕芯通过发泡技术将整体所包覆起来,避免了传统发泡枕头需要在外套内发泡的问题,同时通过本申请的制备工艺使得发泡枕不会产生异味和坏面,提升了发泡质量,并且使得发泡材质可以更好与填充材质相结合。



技术特征:

1.一种多密度材质填充发泡枕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密度材质填充发泡枕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密度材质填充发泡枕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密度材质填充发泡枕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混合浇注包括喷头顺时针沿下模的内壁浇注2-8s,喷头流速为100-200g/s。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密度材质填充发泡枕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的将填充块放置于指定位置还包括将若干个填充块根据枕芯人体支撑位置粘贴或者悬挂于模具上模腔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密度材质填充发泡枕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加热成型的模具温度为30-60℃,所述保温时间温度为3-8min。

7.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6所述的多密度材质填充发泡枕制备方法制备的多密度材质填充发泡枕,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发泡成型的枕芯,所述枕芯包括若干填充区,所述填充区内均设置有填充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密度材质填充发泡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区包括左侧睡区、右侧睡区、脑窝区、前颈部支撑区以及后颈部支撑区,所述填充块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左侧睡区、所述右侧睡区、所述脑窝区、所述前颈部支撑区以及所述后颈部支撑区的左侧睡填充块、所述右侧睡填充块、所述脑窝填充块、所述前颈部支撑填充块以及所述后颈部支撑填充块。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密度材质填充发泡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睡填充块的硬度为10-20°,所述右侧填充块的硬度为10-20°,所述脑窝填充块的硬度为0-5°,所述前颈部支撑填充块的硬度为25-45°,所述后颈部支撑块的硬度为15-20°。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密度材质填充发泡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块包括海绵、气袋、软管、凝胶、硅胶、纤维棉、中药以及草药的任意一个或者任意两个及以上的任意组合。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密度材质填充发泡枕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备料:按比重制备发泡原料A和发泡原料B,并储存于原料罐中;步骤二、模具预处理:在模具成型腔内壁涂覆脱模剂,并将填充块放置于指定位置;步骤三、混合浇注:将发泡原料A和发泡原料B混合均匀,加压后浇注于模具下模;步骤四、加热成型:将模具加热,令模具内的发泡材料发泡成型,并保温成型;步骤五、静置熟化:取出枕芯放入货架静置熟化,枕芯一体发泡成型,避免了传统拼接枕头存在胶黏的牢度问题、榫卯拼接的缝隙过大导致不稳定等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梅啸昱,叶刚,薛维林,何增,杨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腾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