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少注塑件流痕的喷涂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171788发布日期:2024-03-01 12:19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减少注塑件流痕的喷涂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注塑成型,尤其涉及一种减少注塑件流痕的喷涂方法。


背景技术:

1、流痕也叫喷射痕、放射纹或水纹,是最常见的注塑难点之一。其发生的主要因素是熔融状态下的聚合物进入到成型腔中,未能与成型腔内壁做到密切的贴合而导致的。流痕常见于注塑流体相汇处,由于高温注塑料通过较长的成型腔道后温度度下降,在相汇处熔融不彻底导致的。

2、流痕的出现会导致许多的产品质量问题,如塑件强度,塑件表面缺陷以及内部瑕疵。

3、基于此,设计一种减少注塑件流痕的喷涂方法是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减少注塑件流痕的喷涂方法,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2、一种减少注塑件流痕的喷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步骤s100,恢复熔融:对注入成型腔中易产生流痕区域的物料加热,使其恢复熔融流动;

4、步骤s200,加压充满:待成型腔被充满后,提升注射压力,并保持;

5、步骤s300,震荡除痕:在保持高压期间,对流痕区域的物料进行震荡;

6、步骤s400,注射完成:停止注射,以及停止对流痕区域的物料加热和震荡,完成注射。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在步骤s100中,所述流痕区域的确定方法:

8、步骤s110a,根据生产条件进行试模制得样件;

9、步骤s120a,对一批次所述样件进行检测,确定样件是否存在流痕;

10、步骤s130a,基于仿真模型,确定流痕对应在模具上的准确位置。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在步骤s100中,所述物料的加热方法:

12、步骤s110b,在对应注塑件表面的成型腔内壁上嵌设加热组件;

13、步骤s120b,对所述加热组件的工作端面进行处理,使得所述工作端面与成型腔内壁面一致。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工作端面至少覆盖对应的流痕面积或长度的三分之二区域。

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在步骤s120b中,受到所述加热组件加热后的物料温度与进入进胶口的温度一致。

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进胶口与流道的连通处具有排料结构,所述排料结构的容积为流道容积的5%-15%,且在熔融物料进入成型腔之前,所述排料结构至少被充满排料结构容积的85%。

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开启所述加热组件的工作时间为射胶时间和溶胶时间之和,并在射胶开始时同步开启所述加热组件,在溶胶结束时同步关闭所述加热组件。

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在步骤s200中,提升的注射压力为正常射胶压力的20%-30%。

1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在步骤s300中,所述震荡采用间歇性高频脉冲式震动。

2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在步骤s400中,停止注射后注射压力值逐渐归零,在停止注射后模具的水冷系统启动,直至脱料后水冷系统关闭。

2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22、1、在本发明中,通过对流痕在模具上产生的位置精确定位,对相汇处的物料加热使其恢复熔融状态以及流动性,有利于物料在相汇处再次融合,在对相汇处的物料进行加热的过程中,需要持续保持高压状态,确保熔融后的物料也能与成型腔内壁充分贴合,为了进一步确保相汇处的物料充分熔接,故在保持高压时,以及对相汇处的物料进行加热时,对流痕区域的物料进行震荡,使得物料构成物质分布均匀,最终减少流痕。

23、2、在本发明中,在进胶口与流道的连通处设置排料结构,由于在进入成型腔之前,位于头部的物料已经流经较长的路程,温度下降即为明显,容易在进胶口或成型腔内形成结块。排料结构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存储温度下降极为明显的头部物料,让后续温度较高的物料通过进胶口进入成型腔,避免相汇处物料温度过低,导致的加热组件工作时间长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减少注塑件流痕的喷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注塑件流痕的喷涂方法,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注塑件流痕的喷涂方法,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减少注塑件流痕的喷涂方法,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减少注塑件流痕的喷涂方法,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减少注塑件流痕的喷涂方法,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注塑件流痕的喷涂方法,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注塑件流痕的喷涂方法,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注塑件流痕的喷涂方法,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注塑件流痕的喷涂方法,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少注塑件流痕的喷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00,恢复熔融:对注入成型腔中易产生流痕区域的物料加热,使其恢复熔融流动;步骤S200,加压充满:待成型腔被充满后,提升注射压力,并保持;步骤S300,震荡除痕:在保持高压期间,对流痕区域的物料进行震荡;步骤S400,注射完成:停止注射,以及停止对流痕区域的物料加热和震荡,完成注射。本发明中,在对相汇处的物料进行加热的过程中,需要持续保持高压状态,确保熔融后的物料也能与成型腔内壁充分贴合,为了进一步确保相汇处的物料充分熔接,故在保持高压时,以及对相汇处的物料进行加热时,对流痕区域的物料进行震荡,使得物料构成物质分布均匀,最终减少流痕。

技术研发人员:陈乃德,李家明,魏浩,王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毅昌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