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化机构及贴合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77037发布日期:2023-07-05 18:51阅读:22来源:国知局
固化机构及贴合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vr镜片加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固化机构及贴合设备。


背景技术:

1、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眼镜,又称为vr头显,是借助计算机及最新传感器技术创造的一种崭新的人机交互的眼镜。vr眼镜是一个跨时代的产品,不仅让每一个爱好者带着惊奇和欣喜去体验,更因为对它诞生与前景的未知而深深着迷。

2、vr镜片是vr眼镜的核心零部件,vr镜片通常包括两片层叠设置的子镜片。在加工制作vr镜片时,首先,需要在两片层叠设置的子镜片之间点上uv(ultraviolet,紫外线)胶水,然后,可以通过uv灯照射uv胶水,来使得uv胶水逐渐硬化,进而实现将两片子镜片粘接起来的目的。

3、然而,由于两片子镜片之间不同位置处的uv胶水的量通常不同,uv胶水量少的地方很容易就会硬化,而uv胶水量多的地方则相对不容易硬化。传统的uv固化机构的光源为面阵式光源,在对uv胶水进行硬化时,不同位置处uv胶水的硬化时间不统一,可能会出现个别位置处的uv胶水硬化过度而个别位置处的uv胶水硬化不足的情况,也即是,uv胶水的硬化不均匀,进而影响vr眼镜的加工良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固化机构及贴合设备,其能够使得待贴附件的各个位置处的uv胶水硬化的更加均匀,进而可以提高待贴附件的加工良率。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技术公开一种固化机构,所述固化机构包括:

3、安装件;

4、承载模块,所述承载模块设置于所述安装件,所述承载模块用于承载待贴附件;以及

5、固化模块,所述固化模块设置于所述安装件,所述固化模块包括uv灯组件,所述uv灯组件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具有向内凹陷的喇叭形照射区域,所述喇叭形照射区域包括圆形照射区域、第一环形照射区域及第二环形照射区域,所述第一环形照射区域环套于所述圆形照射区域的外围,所述第二环形照射区域环套于所述第一环形照射区域的外围,所述圆形照射区域内设有第一uv光源,所述第一环形照射区域内设有第二uv光源,所述第二环形照射区域设有第三uv光源,所述第一uv光源、所述第二uv光源以及所述第三uv光源可各自独立控制打开或关闭。

6、本技术实施例中,在需要对点有uv胶水的待贴附件进行固化时,首先,可以将待贴附件放置于承载模块,接着,可以使得uv灯组件罩设于待贴附件,使得uv灯组件的第一uv光源、第二uv光源及第三uv光源分别与待贴附件的三个目标位置分别一一对应,进而使得第一uv光源、第二uv光源及第三uv光源分别照射三个目标位置,从而达到对待贴附件的三个目标位置处的uv胶水分别进行固化的目的。

7、其中,由于第一uv光源、第二uv光源及第三uv光源可各自独立控制打开或关闭,这么一来,当三个目标位置处的uv胶水的量不同时,可以根据需要分别控制第一uv光源、第二uv光源及第三uv光源的打开或者关闭。具体来说,当三个目标位置中的第一位置处的uv胶水的量较少、第二位置处的uv胶水的量较多导致第一位置处uv胶水的硬化所需时间较短而第二位置处uv胶水的硬化所需时间较长时,可以在第一位置处的uv胶水硬化完成之后,关闭第一位置所对应的第一uv光源,同时继续保持第二位置所对应的第二uv光源处于打开状态直至第二位置处的uv胶水硬化完成之后,再关闭第二位置所对应的第二uv光源,如此一来,可以避免第一位置处的uv胶水硬化过度而第二位置处的uv胶水硬化不足的情况,使得待贴附件的各个位置处的uv胶水硬化的更加均匀,进而可以提高待贴附件的加工良率。

8、可选地,所述本体包括底面,所述喇叭形照射区域自所述底面凹陷形成,所述圆形照射区域的中心线与所述底面垂直;

9、所述圆形照射区域、所述第一环形照射区域及所述第二环形照射区域之间的面积之比为1:3:12。

10、通过使得圆形照射区域的中心线与底面垂直,可以使得圆形照射区域大致位于喇叭形照射区域的中部区域,如此设置,可以使得圆形照射区域在喇叭形照射区域上的布局比较规整,便于加工。

11、通过使得圆形照射区域、第一环形照射区域及第二环形照射区域之间的面积之比为1:3:12,可以使得位于喇叭形照射区域的第一uv光源、第二uv光源及第三uv光源更好地与待贴附件上的uv胶水对应,这样,可以起到更快速的硬化uv胶水的作用。

12、可选地,所述第一uv光源包括多个第一uv灯珠,所述第二uv光源包括多个第二uv灯珠,所述第三uv光源包括多个第三uv灯珠,多个所述第一uv灯珠呈矩形阵列设置于所述圆形照射区域,多个所述第二uv灯珠呈环形阵列设置于所述第一环形照射区域,多个所述第三uv灯珠呈环形阵列设置于所述第二环形照射区域。

13、通过使得多个第一uv灯珠呈矩形阵列设置于圆形照射区域,可以使得第一uv灯珠在圆形照射区域的排布比较规整,便于第一uv灯珠在圆形照射区域内的排布。当然,多个第一uv灯珠可以呈其他形状阵列设置于圆形照射区域,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14、由于第一环形照射区域为圆环状,因此,通过使得多个第二uv灯珠呈环形阵列设置于第一环形照射区域,可以使得第二uv灯珠在第一环形照射区域内的阵列形状与第一环形照射区域的形状相匹配,如此设置,一方面,可以使得第二uv灯珠在第一环形照射区域内的排布比较规整,另一方面,也可以在第一环形照射区域内排布更多的第二uv灯珠。

15、同理,由于第二环形照射区域为圆环状,因此,通过使得多个第三uv灯珠呈环形阵列设置于第二环形照射区域,可以使得第三uv灯珠在第二环形照射区域内的阵列形状与第二环形照射区域的形状相匹配,如此设置,一方面,可以使得第三uv灯珠在第二环形照射区域内的排布比较规整,另一方面,也可以在第二环形照射区域内排布更多的第三uv灯珠。

16、可选地,所述uv灯组件还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uv光源、所述第二uv光源以及所述第三uv光源一一对应的三个接电端子,三个所述接电端子沿着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本体的顶面,且分别与所述第一uv光源、所述第二uv光源以及所述第三uv光源电连接。

17、通过设置接电端子,为第一uv光源、第二uv光源及第三uv光源与外界电源的电连接提供了便利。

18、可选地,所述本体包括沿着周向依次连接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三侧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三侧面上均设有多个第一散热栅栏孔,所述第一散热栅栏孔的长度方向为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多个所述第一散热栅栏孔沿着所述本体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

19、所述本体的顶面设有多个第二散热栅栏孔,多个所述第二散热栅栏孔的长度方向均为所述本体的宽度方向,多个所述第二散热栅栏孔分为第一组散热栅栏孔和第二组散热栅栏孔,所述第一组散热栅栏孔内的多个所述第二散热栅栏孔沿着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所述第二组散热栅栏孔内的多个所述第二散热栅栏孔沿着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组散热栅栏孔、所述接电端子以及所述第二组散热栅栏孔沿着所述本体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20、所述本体的顶面两端分别设置有两个握持部,两个所述握持部沿着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两个所述握持部均设有用于供手穿过的通槽。

21、通过在第一侧面和第三侧面上均设有多个第一散热栅栏孔,在本体的顶面设有多个第二散热栅栏孔,通过第一散热栅栏孔及第二散热栅栏孔可以及时的对本体的各个位置进行散热,进而使得本体散热效果更好。通过在本体上设置两个握持部,两个握持部均设置用于供手穿过的通槽,可以便于本体的拿取及搬运。

22、通过使得第一组散热栅栏孔、接电端子以及第二组散热栅栏孔沿着本体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可以使得第一组散热栅栏孔及第二组散热栅栏孔更快速的对接电端子进行散热,可以避免接电端子过热的情形发生。

23、可选地,所述固化模块还包括:

24、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件,所述uv灯组件连接于所述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uv灯组件朝靠近或远离所述待贴附件的方向运动。

25、由于驱动组件可以驱动uv灯组件朝靠近或远离待贴附件的方向运动,因此,当uv灯组件与待贴附件之间的距离不符合预设要求时,可以通过驱动组件自由的调节uv灯组件与待贴附件之间的距离,进而可以使得uv灯组件与待贴附件之间的距离符合预设要求,进而可以使得uv灯组件中的uv光源更好的照射对应的目标位置。

26、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27、丝杠模组,所述丝杠模组包括固定座、丝杠、滑动块及多个位置传感器,所述固定座设置于所述安装件,所述丝杠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固定座,所述滑动块螺纹连接于所述丝杠且沿所述丝杠的延伸方向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固定座,所述滑动块上设置有感应片,多个所述位置传感器沿着所述固定座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固定座且位于所述感应片的移动轨迹上,以检测所述滑动块的多个位置;

28、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设置于所述固定座且所述驱动件的旋转端与所述丝杠连接,所述uv灯组件连接于所述滑动块。

29、驱动件通过带动丝杠开始旋转,进而可以实现带动滑动块沿丝杠的延伸方向相对于固定座开始滑动,从而可以实现带动uv灯组件朝靠近或远离待贴附件的方向运动的目的。由于丝杠的运动精度较高,因此,可以使得uv灯组件朝靠近或远离待贴附件的方向运动时的运动精度较高。

30、另外,由于滑动块上设置有感应片,因此,当滑动块沿丝杠的延伸方向相对于固定座开始滑动时,可以同步带动感应片移动。又由于位置传感器设置于固定座且位于感应片的移动轨迹上,因此,当感应片移动时,可以经过位置传感器并被位置传感器检测到,这样,即可通过感应片的位置确定出滑动块的位置,进而可以通过滑动块的位置确定出uv灯组件的多个位置,可以更好地实现带动uv灯组件朝靠近或远离待贴附件的方向运动的目的。

31、可选地,所述固化模块还包括:

32、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及第三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三固定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固定板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三固定板之间且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三固定板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及所述第三固定板围合形成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空间为u形空间,所述第二固定板与所述滑动块连接,所述uv灯组件位于所述安装空间且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及所述第三固定板连接。

33、由于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及第三固定板围合形成安装空间,uv灯组件位于安装空间且分别与第一固定板及第三固定板连接,因此,可以使得uv灯组件位于一个半封闭的空间中,如此设置,一方面,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及第三固定板可以在三个方向上对uv灯组件形成保护,进而可以避免或者减少uv灯组件受到外界的碰撞等情况的发生,使得uv灯组件更加的耐用。第二方面,还可以使得uv灯组件更稳定的安装于固定板,可以避免uv灯组件相对于固定板晃动的情况发生。

34、可选地,所述uv灯组件与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的宽度为w,40mm≤w≤60mm;

35、和/或,

36、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设置有两个第一通孔,两个所述第一通孔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一固定板、且沿垂直于所述第二固定板的方向排布,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设置有两个第二通孔,两个所述第二通孔沿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二固定板、且沿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三固定板相对的方向排布,所述第三固定板上设置有两个第三通孔,两个所述第三通孔沿所述第三固定板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三固定板、且沿垂直于所述第二固定板的方向排布;

37、和/或,

38、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孔,所述uv灯组件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对应的第一螺纹孔,多个第一螺钉分别通过多个所述第一安装孔与对应的所述第一螺纹孔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安装孔,所述滑动块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二安装孔对应的第二螺纹孔,多个第二螺钉分别通过多个所述第二安装孔与对应的所述第二螺纹孔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三安装孔,所述uv灯组件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三安装孔对应的第三螺纹孔,多个第三螺钉分别通过多个所述第三安装孔与对应的所述第三螺纹孔连接。

39、通过使得uv灯组件与第二固定板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可以便于uv灯组件进行散热,进而可以避免uv灯组件过热的情形发生。

40、可选地,所述承载模块包括:

41、第一对位模块,所述第一对位模块包括第一六轴对位模组及第一治具,所述第一六轴对位模组设置于所述安装件,所述第一治具设置于所述第一六轴对位模组,所述待贴附件包括第一待贴附件及第二待贴附件,所述第一治具用于承载所述第一待贴附件,所述第一六轴对位模组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待贴附件至目标位置并调节所述第一待贴附件的贴合面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目标倾斜角度;以及

42、第二对位模块,所述第二对位模块包括第二六轴对位模组及第二治具,所述第二六轴对位模组设置于所述安装件,所述第二治具设置于所述第二六轴对位模组,所述第二治具用于承载所述第二待贴附件,所述第二六轴对位模组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待贴附件至所述目标位置并调节所述第二待贴附件的贴合面相对于所述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所述目标倾斜角度,以使所述第一待贴附件的贴合面与所述第二待贴附件的贴合面相贴合,所述第一uv光源、所述第二uv光源以及所述第三uv光源均用于在所述第一待贴附件的贴合面与所述第二待贴附件的贴合面相贴合时照射所述目标位置。

43、由于无论是第一六轴对位模组还是第二六轴对位模组,除了可以带动待贴附件作直线运动之外,还可以带动待贴附件作曲线运动,因此,可以根据需要自如的调节两个待贴附件之间的贴合角度,进而可以使得两个待贴附件的贴合面更好的贴合,对位精度更高。

44、另外,通过上述描述可知,除了第一六轴对位模组能够自如的调节第一待贴附件的位置及第一待贴附件的贴合面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之外,第二六轴对位模组也能够自如的调节第二待贴附件的位置及第二待贴附件的贴合面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这样,第一六轴对位模组在调节第一待贴附件的位置及第一待贴附件的贴合面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的同时,第二六轴对位模组可以同步调节第二待贴附件的位置及第二待贴附件的贴合面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使得第一待贴附件与第二待贴附件的对位效率更高,更加的节省时间。

45、在第一待贴附件的贴合面与第二待贴附件的贴合面相贴合起来之后,可以通过uv光源照射待贴附件的目标位置,使得第一待贴附件的贴合面与第二待贴附件的贴合面之间的uv胶水慢慢的固化,这样,即可实现将第一待贴附件的贴合面与第二待贴附件的贴合面通过uv胶水粘接起来的目的。

46、其中,由于在通过第一uv光源、所述第二uv光源以及所述第三uv光源均照射待贴附件的目标位置时,可以通过第一六轴对位模组及第二六轴对位模组分别对第一待贴附件与第二待贴附件提供保持力,使得第一待贴附件与第二待贴附件之间的位置相对固定,这样,就可以避免uv胶水在固化的过程中使得第一待贴附件与第二待贴附件之间发生位移的情形发生,使得第一待贴附件与第二待贴附件之间的粘接精度更高。

47、第二方面,本技术公开一种贴合设备,所述贴合设备包括上述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固化机构。

48、由于固化机构可以使得待贴附件的各个位置处的uv胶水硬化的更加均匀,因此,当固化机构应用于贴合设备中时,可以使得贴合设备的贴合效果更好,可以提高贴合设备的贴合良率。

4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50、由于第一uv光源、第二uv光源及第三uv光源可各自独立控制打开或关闭,这么一来,当三个目标位置处的uv胶水的量不同时,可以根据需要分别控制第一uv光源、第二uv光源及第三uv光源的打开或者关闭。具体来说,当三个目标位置中的第一位置处的uv胶水的量较少、第二位置处的uv胶水的量较多导致第一位置处uv胶水的硬化所需时间较短而第二位置处uv胶水的硬化所需时间较长时,可以在第一位置处的uv胶水硬化完成之后,关闭第一位置所对应的第一uv光源,同时继续保持第二位置所对应的第二uv光源处于打开状态直至第二位置处的uv胶水硬化完成之后,再关闭第二位置所对应的第二uv光源,如此一来,可以避免第一位置处的uv胶水硬化过度而第二位置处的uv胶水硬化不足的情况,使得待贴附件的各个位置处的uv胶水硬化的更加均匀,进而可以提高待贴附件的加工良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