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辅助散热模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609119发布日期:2024-01-06 23:12阅读:16来源:国知局
一种辅助散热模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模架,特别涉及一种辅助散热模架。


背景技术:

1、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

2、注塑模具由模架、上磨具、下模具以及驱动上磨具升降的气缸组成,下模具一般安装在模架的底座上,上模具通过气缸与模架的上端连接,进而可以实现升降,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模架只具备单一的支撑固定功能,模架内部空间以及外侧空间得不到充分利用,功能较为单一,模具的冷却需要在模具的自身设置冷却结构进行冷却,冷却形式单一,冷却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辅助散热模架,能够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辅助散热模架,包括:底座和顶架,所述底座和顶架的相对一侧四角通过立柱连接,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下模具,所述顶架的下方设置有与下模具对应的上模具;

4、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水冷机构,所述水冷机构包括:开设于底座顶部中部的散热槽,所述散热槽内腔的侧面开设有流道,所述底座的前侧中部设置有冷却液存储箱,所述冷却液存储箱的一侧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管道,所述冷却液存储箱远离水泵的一侧上端设置有第一管道,所述流道前侧的一端设置有进液口;

5、所述底座前侧远离进液口的一端内侧设置有降温腔,所述降温腔的内侧设置有冷却管,所述冷却管的前端设置有出水端,所述冷却管的后端设置有进水端,所述底座顶部前侧与降温腔的对应处设置有第二风机。

6、实现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散热槽用于固定下模具,配合流道、进液口、冷却管、出水端、进水端、第一管道、水泵、第二管道、冷却液存储箱的设置便于实现对下模具的快速散热,底座的内外空间得到了利用,同时也提高了下模具的降温速度,第二风机向降温腔的内侧喷吹,进而将流经冷却管的冷却液进行降温,便于实现循环使用。

7、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模具的下端固定在散热槽的内侧,并且下模具的侧壁与散热槽的内壁紧密贴合,所述第二管道远离水泵的一端与进液口连接,所述进水端远离冷却管的一端与流道远离进液口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管道远离冷却液存储箱的一端与出水端连接。

8、实现上述技术方案,水泵将冷却液存储箱中的冷却液抽出,然后通过第二管道和进液口进入流道,冷却液在流道中流通时对下模具的侧面进行降温,然后冷却液通过进水端进入冷却管,再经过出水端和第一管道流回冷却液存储箱中。

9、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风机的出风端与降温腔连通。

10、实现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实现对冷却管的喷吹。

11、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降温腔内腔的前侧上端设置有出气孔。

12、实现上述技术方案,出气孔的设置便于排气。

13、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顶架上设置有风冷组件,所述风冷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顶架顶部中部的第一风机,所述顶架的内侧中部设置有风腔,所述风腔内腔的两侧对称设置有风道,所述顶架底部的两端对称设置有立管,所述立管的底部设置有横管,所述横管的内侧均匀设置有喷吹头。

14、实现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第一风机、立管、横管、喷吹头、风腔、风道的相互配合可以实现对上模具的风冷降温,顶架的内外空间得到了利用,并且提高了上模具的降温速度。

15、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立管的上端与风道远离风腔的一端对应,所述第一风机的出风端与风腔连通,所述喷吹头倾斜朝向上模具设置。

16、实现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风机向风腔中吹气,气体通过风道进入立管,然后经过立管进入横管,最后通过多个喷吹头向上模具的侧面进行喷吹。

17、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8、1、本申请通过提供一种辅助散热模架,通过设置的散热槽用于固定下模具,配合流道、进液口、冷却管、出水端、进水端、第一管道、水泵、第二管道、冷却液存储箱的设置便于实现对下模具的快速散热,底座的内外空间得到了利用,同时也提高了下模具的降温速度,第二风机向降温腔的内侧喷吹,进而将流经冷却管的冷却液进行降温,便于实现循环使用,出气孔的设置便于排气。

19、2、本申请通过提供一种辅助散热模架,通过设置的第一风机、立管、横管、喷吹头、风腔、风道的相互配合可以实现对上模具的风冷降温,顶架的内外空间得到了利用,并且提高了上模具的降温速度。



技术特征:

1.一种辅助散热模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顶架,所述底座和顶架的相对一侧四角通过立柱连接,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下模具,所述顶架的下方设置有与下模具对应的上模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辅助散热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具的下端固定在散热槽的内侧,并且下模具的侧壁与散热槽的内壁紧密贴合,所述第二管道远离水泵的一端与进液口连接,所述进水端远离冷却管的一端与流道远离进液口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管道远离冷却液存储箱的一端与出水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辅助散热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机的出风端与降温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辅助散热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腔内腔的前侧上端设置有出气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辅助散热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架上设置有风冷组件,所述风冷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顶架顶部中部的第一风机,所述顶架的内侧中部设置有风腔,所述风腔内腔的两侧对称设置有风道,所述顶架底部的两端对称设置有立管,所述立管的底部设置有横管,所述横管的内侧均匀设置有喷吹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辅助散热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管的上端与风道远离风腔的一端对应,所述第一风机的出风端与风腔连通,所述喷吹头倾斜朝向上模具设置。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辅助散热模架,包括:底座和顶架,所述底座和顶架的相对一侧四角通过立柱连接,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下模具,所述顶架的下方设置有与下模具对应的上模具;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水冷机构,所述水冷机构包括:开设于底座顶部中部的散热槽,所述散热槽内腔的侧面开设有流道。该辅助散热模架,通过设置的散热槽用于固定下模具,配合流道、进液口、冷却管、出水端、进水端、第一管道、水泵、第二管道、冷却液存储箱的设置便于实现对下模具的快速散热,底座的内外空间得到了利用,同时也提高了下模具的降温速度。

技术研发人员:汤忠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雷阳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05
技术公布日:2024/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