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双层沥青瓦自动复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35446发布日期:2024-02-26 16:43阅读:13来源:国知局
新型双层沥青瓦自动复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双层沥青瓦生产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双层沥青瓦自动复合装置。


背景技术:

1、沥青瓦是新型的高新防水建材,同时也是应用于建筑屋面防水的一种新型屋面材料。而双层沥青瓦是由两张单层的沥青瓦通过上胶压合制造而成。双层沥青瓦,质地轻,可以有效减轻凉亭屋面结构的负荷。施工方便,操作起来更快捷。品类多、颜色丰富,可以随便挑选、任性搭配,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作为柔性瓦,可以铺设锥形、弧形、菱形、圆形等不同屋面。不管是现代风、中式风、古建筑、欧式风格均可适用,应用范围广泛。

2、随着高效高质的生产需求,双层沥青瓦生产装置也在不断改进。cn 215095735 u公开了一种新型双层沥青瓦自动复合装置,其包括操作底座,操作底座上设有沥青瓦复合压覆台,沥青瓦复合压覆台内设有压覆腔,操作底座上还设有可转动的多功能转盘,多功能转盘下方设有瓷砖胶涂覆件和沥青瓦吸附下压组件。该装置通过设置沥青瓦复合压覆台、瓷砖胶涂覆件和沥青瓦吸附下压组件,使得两层沥青瓦相互抵接挤压,通过瓷砖胶将两层沥青瓦进行粘合,成型双层沥青瓦,在挤压过程中,多余的瓷砖胶会从排胶槽处排出,不会积聚在压覆腔内,便于下一次复合成型,无需人工手动涂胶挤压,复合精度和自动化程度较高,减小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是仍存在如下问题:1、双层沥青瓦压制完成后从压覆腔中不易取出;2、沥青瓦吸附下压组件下行一次只能完成一个双层沥青瓦的压制,同理,瓷砖胶涂覆件下行一次只能完成一个双层沥青瓦的涂胶需求,生产效率仍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结构合理、使用可靠的新型双层沥青瓦自动复合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利于快速取出复合成型的双层沥青瓦,避免损坏,同时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新型双层沥青瓦自动复合装置,包括操作台、胶体涂覆单元和压制复合单元,其技术要点是:所述操作台上并列设有三个压覆腔,操作台上方架设有相互平行的左、右直线模组,左、右直线模组上间隔设有前滑块组和后滑块组,左、右直线模组利用前滑块组共同支撑压制复合单元,利用后滑块组共同支撑胶体涂覆单元,所述压制复合单元具有与压覆腔一一对应的压制复合组件,所述胶体涂覆单元具有与压覆腔一一对应的涂覆组件,所述压覆腔中设有与沥青瓦弧度匹配的支撑块,所述操作台下部设有顶升机构,所述压覆腔底面设有顶升通孔,所述顶升机构具有与顶升通孔一一对应的顶升杆,所述顶升杆穿过顶升通孔后与支撑块连接固定,所述操作台左、右侧壁上设有与压覆腔连通的溢胶槽。

4、上述的新型双层沥青瓦自动复合装置,所述顶升机构包括固定于操作台下方的支撑底板、对称布置于支撑底板上的两个顶升油缸、连接于两个顶升油缸的缸杆上端的水平支撑板、设于水平支撑板上的多个顶升杆,每个压覆腔底面对称设有两个顶升通孔,所述压覆腔中的支撑块与穿过两个顶升通孔中的顶升杆连接固定。

5、上述的新型双层沥青瓦自动复合装置,所述溢胶槽为沿压覆腔长度方向布置的矩形槽,且其中均匀设有多个隔板,所述溢胶槽的内端高于外端,所述操作台外侧设有对应溢胶槽外端的接胶槽,所述接胶槽底部设有接料口。

6、上述的新型双层沥青瓦自动复合装置,所述压制复合单元包括与前滑块组连接的前支撑架、固定于前支撑架中心的第一多节升降缸、固定于第一多节升降缸的缸杆下端的第一水平长支撑板、间隔固定于第一水平长支撑板下方的三个压制复合组件,所述压制复合组件包括下表面弧度与沥青瓦弧度匹配的压块、设于水平长支撑板上方且与压块一一对应的三个真空吸附管接头组,所述压块中设有与对应的真空吸附管接头组对应的多个真空吸附通路,所述真空吸附通路的末端位于压块的下表面。

7、上述的新型双层沥青瓦自动复合装置,所述胶体涂覆单元包括与后滑块组连接的后支撑架、固定于后支撑架中心的第二多节升降缸、固定于第二多节升降缸的缸杆下端的第二水平长支撑板、间隔固定于第二水平长支撑板下方的左、右直线传动机构,与左、右直线传动机构的滑块连接固定的滑动支撑板、间隔设于滑动支撑板下表面的三个涂覆组件,所述涂覆组件包括与滑动支撑板连接的注胶盒、与注胶盒下表面固定的涂胶刷,所述注胶盒下表面设有出胶孔,滑动支撑板上设有与注胶盒对应的注胶孔。

8、上述的新型双层沥青瓦自动复合装置,所述压覆腔的左、右内壁上部设有倾斜导入面。

9、上述的新型双层沥青瓦自动复合装置,所述压覆腔底部对应顶升通孔的位置设有导向套。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1、1、通过在操作台下部设置顶升机构,压制复合完成后,利用顶升机构的顶升杆顶起支撑块,从而将双层沥青瓦向压覆腔上口方向顶起,更便于取出双层沥青瓦,利于快速取出复合成型的双层沥青瓦,避免了在取件时造成损坏。

12、2、在操作台上方,利用左、右直线模组切换胶体涂覆单元和压制复合单元,从而切换胶体涂覆作业和压制复合作业,切换胶体涂覆单元一次作业可以同时完成三个双层沥青瓦压制前的涂胶需求,压制复合单元一次作业可以同时完成三个双层沥青瓦的压制,与现有技术相比,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双层沥青瓦自动复合装置,包括操作台、胶体涂覆单元和压制复合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台上并列设有三个压覆腔,操作台上方架设有相互平行的左、右直线模组,左、右直线模组上间隔设有前滑块组和后滑块组,左、右直线模组利用前滑块组共同支撑压制复合单元,利用后滑块组共同支撑胶体涂覆单元,所述压制复合单元具有与压覆腔一一对应的压制复合组件,所述胶体涂覆单元具有与压覆腔一一对应的涂覆组件,所述压覆腔中设有与沥青瓦弧度匹配的支撑块,所述操作台下部设有顶升机构,所述压覆腔底面设有顶升通孔,所述顶升机构具有与顶升通孔一一对应的顶升杆,所述顶升杆穿过顶升通孔后与支撑块连接固定,所述操作台左、右侧壁上设有与压覆腔连通的溢胶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双层沥青瓦自动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机构包括固定于操作台下方的支撑底板、对称布置于支撑底板上的两个顶升油缸、连接于两个顶升油缸的缸杆上端的水平支撑板、设于水平支撑板上的多个顶升杆,每个压覆腔底面对称设有两个顶升通孔,所述压覆腔中的支撑块与穿过两个顶升通孔中的顶升杆连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双层沥青瓦自动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溢胶槽为沿压覆腔长度方向布置的矩形槽,且其中均匀设有多个隔板,所述溢胶槽的内端高于外端,所述操作台外侧设有对应溢胶槽外端的接胶槽,所述接胶槽底部设有接料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双层沥青瓦自动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制复合单元包括与前滑块组连接的前支撑架、固定于前支撑架中心的第一多节升降缸、固定于第一多节升降缸的缸杆下端的第一水平长支撑板、间隔固定于第一水平长支撑板下方的三个压制复合组件,所述压制复合组件包括下表面弧度与沥青瓦弧度匹配的压块、设于水平长支撑板上方且与压块一一对应的三个真空吸附管接头组,所述压块中设有与对应的真空吸附管接头组对应的多个真空吸附通路,所述真空吸附通路的末端位于压块的下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双层沥青瓦自动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胶体涂覆单元包括与后滑块组连接的后支撑架、固定于后支撑架中心的第二多节升降缸、固定于第二多节升降缸的缸杆下端的第二水平长支撑板、间隔固定于第二水平长支撑板下方的左、右直线传动机构,与左、右直线传动机构的滑块连接固定的滑动支撑板、间隔设于滑动支撑板下表面的三个涂覆组件,所述涂覆组件包括与滑动支撑板连接的注胶盒、与注胶盒下表面固定的涂胶刷,所述注胶盒下表面设有出胶孔,滑动支撑板上设有与注胶盒对应的注胶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双层沥青瓦自动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覆腔的左、右内壁上部设有倾斜导入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双层沥青瓦自动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覆腔底部对应顶升通孔的位置设有导向套。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双层沥青瓦自动复合装置,包括操作台、胶体涂覆单元和压制复合单元,其技术要点是:操作台上并列设有三个压覆腔,操作台上方架设有左、右直线模组,左、右直线模组上设有前滑块组和后滑块组,利用前滑块组共同支撑压制复合单元,利用后滑块组共同支撑胶体涂覆单元,压制复合单元具有与压覆腔一一对应的压制复合组件,胶体涂覆单元具有与压覆腔一一对应的涂覆组件,压覆腔中设有支撑块,操作台下部设有顶升机构,压覆腔底面设有顶升通孔,顶升机构具有与顶升通孔一一对应的顶升杆,操作台左、右侧壁上设有与压覆腔连通的溢胶槽。本装置利于快速取出复合成型的双层沥青瓦,避免损坏,同时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武海明,高志芹,刘俊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辽宁东禹防水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28
技术公布日:2024/2/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