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蓝牙耳机后盖的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84141发布日期:2024-02-20 21:39阅读:10来源:国知局
车载蓝牙耳机后盖的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具体涉及一种车载蓝牙耳机后盖的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1、车载蓝牙耳机通常是指挂耳式蓝牙耳机,在司机开车过程中方便接听电话等操作,目前的部分车载蓝牙耳机需要将外壳和后盖注塑成型再进行组装,在相关技术中,现有的车载蓝牙耳机后盖在注塑过程中通常是单个注塑成型,注塑效率较低,且结构复杂,脱模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载蓝牙耳机后盖的成型模具,包括:

2、下模,所述下模上设有第一模芯;

3、上模,所述上模具有第二模芯,并与所述下模之间可相对移动,当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相互靠近时,所述第一模芯与所述第二模芯共同限定出两个成型腔;

4、推抵组件,所述推抵组件设在所述第一模芯上,用于在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相互分离时,以将成型的塑料件从所述第一模芯上推抵分离。

5、优选地,所述第一模芯被构造成凹形,且所述第一模芯的内侧面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仿形部。

6、优选地,所述第二模芯被构造成与所述第一模芯适配的凸形,且所述第二模芯上具有与所述仿形部对应设置的凹槽,当所述第一模芯和所述第二模芯相互靠近时,所述仿形部与所述凹槽共同限定出用于注塑成型的成型腔。

7、优选地,所述仿形部的边缘具有容纳孔,所述推抵组件可移动地设在所述容纳孔内。

8、优选地,所述推抵组件包括:

9、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固定在所述容纳孔内;

10、推动件,所述推动件与所述弹性件相连,并延伸至与所述仿形部边缘相抵贴。

11、优选地,所述第二模芯具有朝向所述第一模芯凸起的凸部,所述凸部与所述推动件相对应,当所述第二模芯与所述第一模芯相互靠近时,所述凸部推动所述推动件进入所述容纳孔内;当所述第二模芯与所述第一模芯相互远离时,所述弹性件推动所述推动件伸出所述容纳孔外。

12、优选地,所述第一模芯上还设有流动槽,所述流动槽沿所述第一模芯的宽度方向延伸并与所述成型腔相连通。

13、优选地,所述上模顶部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与所述流动槽相连通的浇口组件。

14、优选地,所述浇口组件包括浇口套和注入管道,所述浇口套设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注入管道的一端与所述浇口套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流动槽相连通。

1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载蓝牙耳机后盖的成型模具,可以通过驱动上模和下模相互靠近,以使得第一模芯和第二模芯可以共同限定出两个成型腔进行注塑,在注塑完成后驱动上模和下模相互分离,使得推抵组件可以推动成型的塑料件从第一模芯上分离脱模,使得在注塑过程中注塑成型的效率更高,结构更简单并可快速完成脱模。

17、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载蓝牙耳机后盖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蓝牙耳机后盖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芯被构造成凹形,且所述第一模芯的内侧面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仿形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蓝牙耳机后盖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芯被构造成与所述第一模芯适配的凸形,且所述第二模芯上具有与所述仿形部对应设置的凹槽,当所述第一模芯和所述第二模芯相互靠近时,所述仿形部与所述凹槽共同限定出用于注塑成型的成型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蓝牙耳机后盖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仿形部的边缘具有容纳孔,所述推抵组件可移动地设在所述容纳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蓝牙耳机后盖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抵组件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载蓝牙耳机后盖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芯具有朝向所述第一模芯凸起的凸部,所述凸部与所述推动件相对应,当所述第二模芯与所述第一模芯相互靠近时,所述凸部推动所述推动件进入所述容纳孔内;当所述第二模芯与所述第一模芯相互远离时,所述弹性件推动所述推动件伸出所述容纳孔外。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蓝牙耳机后盖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芯上还设有流动槽,所述流动槽沿所述第一模芯的宽度方向延伸并与所述成型腔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载蓝牙耳机后盖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顶部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与所述流动槽相连通的浇口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载蓝牙耳机后盖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浇口组件包括浇口套和注入管道,所述浇口套设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注入管道的一端与所述浇口套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流动槽相连通。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载蓝牙耳机后盖的成型模具,包括:下模,上模及推抵组件,所述下模上设有第一模芯;所述上模具有第二模芯,并与所述下模之间可相对移动,当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相互靠近时,所述第一模芯与所述第二模芯共同限定出两个成型腔;所述推抵组件设在所述第一模芯上,用于在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相互分离时,以将成型的塑料件从所述第一模芯上推抵分离。本技术使得在注塑过程中注塑成型的效率更高,结构更简单并可快速完成脱模。

技术研发人员:党威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威雅莉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03
技术公布日:2024/2/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