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管道吹洗用排气放空消声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95975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锅炉管道吹洗用排气放空消声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消声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锅炉管道吹洗用排气放空消声器。
背景技术
化工、石油、冶金和电力等工业部门的高温、高压及高速排气放空所产生的高强度噪声,是工业生产中的一项重要噪声源。它具有噪声强度大〔有的高达130dB(A)〕、频谱宽、污染危害范围广以及高速气流排放等特点。火力发电厂用高压(5MPa~7Mpa)、高温(460℃以上)蒸汽吹洗锅炉管道之后排气放空所产生的噪声,也是一种高强度排气放空噪声。而排气放空消声器就是专门用于降低并控制排气放空噪声的一种消声器。目前,排气放空消声器的主要类型有节流减压型、小孔喷注型、节流减压与小孔喷注混合型、多孔材料耗散型。它们普遍存在消声量小〔只有15dB(A)~20dB(A)〕、消声效果差等不足,不能满足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消声量大、消声效果有保障的锅炉管道吹洗用排气放空消声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锅炉管道吹洗用排气放空消声器,包括壳体、进气端盖和进气消声管,其中进气端盖安装在壳体的前端,其关键在于所述壳体内部由隔板分隔成前、后两个空腔,管壁上开有小孔的进气消声管位于壳体的前腔中,其一端与隔板固定,另一端伸出进气端盖外;在所述进气消声管的外面套装有至少一根中间消声管,将进气消声管与壳体之间的空间分隔成至少两个环形腔室,相邻环形腔室间通过中间消声管管壁上的小孔连通,并且最外面的一个环形腔室通过隔板上的通气孔与所述壳体的后腔相通,在壳体的后腔中装有阻性消声装置,该后腔通过壳体后端的出气口与大气相通。
在上述进气消声管的外面层层套装有三根中间消声管,将进气消声管与壳体之间的空间分隔成四个环形腔室II、III、IV、V,两相邻环形腔室间通过中间消声管管壁上的小孔连通,第II腔室通过进气消声管管壁的小孔与进气消声管管内空间即第I腔室相通,而第V腔室通过隔板上的通气孔与所述壳体的后腔相通。
上述进气消声管和第二中间消声管的后部管壁上开有小孔,而第一中间消声管和第三中间消声管的前部管壁上开有小孔,所述消声管及其管壁上的小孔构成迷宫式气流通道。
上述进气消声管上的小孔总面积<第一中间消声管上的小孔总面积<第二中间消声管上的小孔总面积<第三中间消声管上的小孔总面积。
上述进气消声管的管壁厚度>第一中间消声管的管壁厚度>第二中间消声管的管壁厚度>第三中间消声管的管壁厚度。
上述各腔室的容积按大小排序为第V腔室容积>第IV腔室容积>第III腔室容积>第II腔室容积>第I腔室容积。
位于上述壳体后腔的阻性消声装置为层层套管式结构,两相邻套管之间通过定位板条支承,所述套管为夹层结构,其内壁及外壁上开有吸音孔,并且内壁与外壁之间装有管形吸音材料层。
上述壳体的内壁由穿孔护板衬有吸音材料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消声量极大,高达50dB(A),消声效果好,而排气阻力损失较小,能满足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它具有结构紧凑、加工制作容易等特点,适宜于大规模推广使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壳体1为圆筒状结构,其前端装有进气端盖2,壳体1的内部由隔板4分隔成前、后两个空腔,管壁上开有小孔5的进气消声管3位于壳体1的前腔中,该进气消声管3为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结构,其封闭端焊接在隔板4上,开口端伸出进气端盖2外并焊接有连接法兰17。在进气消声管3的外面依次层层套装有三根中间消声管9、10、11,这三根中间消声管9、10、11均为管壁上开有小孔6的两端封闭结构,其两端分别与进气端盖2和隔板4焊接。所述进气消声管3与壳体1之间的空间由中间消声管9、10、11分隔成四个环形腔室II、III、IV、V,两相邻环形腔室间通过中间消声管管壁上的小孔6连通,第II腔室通过进气消声管3管壁的小孔5与进气消声管3管内空间即第I腔室相通,而第V腔室通过隔板4上的通气孔7与所述壳体1的后腔相通。各腔室的容积按大小排序为第V腔室容积>第IV腔室容积>第III腔室容积>第II腔室容积>第I腔室容积。在所述壳体1的后腔中装有阻性消声装置,该后腔通过壳体1后端的出气口8与大气相通。
如图1所示,进气消声管3和第二中间消声管10的后部管壁上开有小孔,而第一中间消声管9和第三中间消声管11的前部管壁上开有小孔,所述消声管及其管壁上的小孔构成迷宫式气流通道。所述进气消声管3上的小孔总面积<第一中间消声管9上的小孔总面积<第二中间消声管10上的小孔总面积<第三中间消声管11上的小孔总面积,而进气消声管3的管壁厚度>第一中间消声管9的管壁厚度>第二中间消声管10的管壁厚度>第三中间消声管11的管壁厚度。
从图1、图3中可进一步看出,壳体1的内壁由穿孔护板15衬有防潮离心玻璃棉吸音材料层16,穿孔护板15的开孔率≥25%。位于壳体1后腔的阻性消声装置为层层套管式结构,两相邻套管12之间以及最外层套管与穿孔护板15之间通过按圆周均匀分布的四块定位板条13支承,所述套管12为夹层结构,其内壁及外壁上开有吸音孔,套管12的开孔率≥25%,并且其内壁与外壁之间装有管形吸音材料层14,吸音材料优选防潮离心玻璃棉。
工作原理火力发电厂中锅炉的管道经高压、高温蒸汽冲洗,微粒杂质由集尘器除去后,蒸汽进入本实用新型的进气消声管3即第I腔室中,从进气消声管3后部管壁上的小孔5分散喷出,进入第II腔室中膨胀、减压、降速,然后经第一中间消声管9前部的小孔6喷出,进入第III腔室膨胀、减压、降速,再从第二中间消声管10后部的小孔6喷出,进入第IV腔室膨胀、减压、降速,最后从第三中间消声管11前部的小孔6喷出,在第V腔室膨胀、减压、降速后,从隔板4上的通气孔7喷出,进入壳体1后腔中的阻性消声装置内膨胀、吸声等之后,从壳体1后端的出气口8排入到大气中。
由于蒸汽受到多层节流穿孔消声管分层扩散减压,即将排出水蒸气的总压通过多层节流消声管逐级减压,而流速也相应逐层降低,使原来出气口的压力突变改为通过消声管的渐变排放,从而达到降低排气放空噪声的目的;由于第I腔室容积<第II腔室容积<第III腔室容积<第IV腔室容积<第V腔室容积,因此,本实用新型又是扩容降压、扩容降速消声器,它也使原来出气口的压力突变改为通过消声管的扩容渐变排放,从而达到降低排气放空噪声的目的;由于进入进气消声管后的水蒸气是通过各消声管的小孔喷出,在保证排气量相同的条件下,用许多小孔代替一个大的喷口,即可降低排气喷流噪声;又由于气流通道为迷宫式,使气体膨胀充分,噪声减少;壳体后腔中装有阻性消声装置,中、高频消声量大、阻力小,并且可以根据用户要求,增加或减小其长度,适应其消声量的大小。
权利要求1.一种锅炉管道吹洗用排气放空消声器,包括壳体(1)、进气端盖(2)和进气消声管(3),其中进气端盖(2)安装在壳体(1)的前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部由隔板(4)分隔成前、后两个空腔,管壁上开有小孔(5)的进气消声管(3)位于壳体(1)的前腔中,其一端与隔板(4)固定,另一端伸出进气端盖(2)外;在所述进气消声管(3)的外面套装有至少一根中间消声管,将进气消声管(3)与壳体(1)之间的空间分隔成至少两个环形腔室,相邻环形腔室间通过中间消声管管壁上的小孔(6)连通,并且最外面的一个环形腔室通过隔板(4)上的通气孔(7)与所述壳体(1)的后腔相通,在壳体(1)的后腔中装有阻性消声装置,该后腔通过壳体(1)后端的出气口(8)与大气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管道吹洗用排气放空消声器,其特征在于在进气消声管(3)的外面层层套装有三根中间消声管(9、10、11),将进气消声管(3)与壳体(1)之间的空间分隔成四个环形腔室II、III、IV、V,两相邻环形腔室间通过中间消声管管壁上的小孔(6)连通,第II腔室通过进气消声管(3)管壁的小孔(5)与进气消声管(3)管内空间即第I腔室相通,而第V腔室通过隔板(4)上的通气孔(7)与所述壳体(1)的后腔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炉管道吹洗用排气放空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消声管(3)和第二中间消声管(10)的后部管壁上开有小孔,而第一中间消声管(9)和第三中间消声管(11)的前部管壁上开有小孔,所述消声管及其管壁上的小孔构成迷宫式气流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锅炉管道吹洗用排气放空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消声管(3)上的小孔总面积<第一中间消声管(9)上的小孔总面积<第二中间消声管(10)上的小孔总面积<第三中间消声管(11)上的小孔总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锅炉管道吹洗用排气放空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消声管(3)的管壁厚度>第一中间消声管(9)的管壁厚度>第二中间消声管(10)的管壁厚度>第三中间消声管(11)的管壁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炉管道吹洗用排气放空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各腔室的容积按大小排序为第V腔室容积>第IV腔室容积>第III腔室容积>第II腔室容积>第I腔室容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管道吹洗用排气放空消声器,其特征在于位于壳体(1)后腔的阻性消声装置为层层套管式结构,两相邻套管(12)之间通过定位板条(13)支承,所述套管(12)为夹层结构,其内壁及外壁上开有吸音孔,并且内壁与外壁之间装有管形吸音材料层(1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管道吹洗用排气放空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壁由穿孔护板(15)衬有吸音材料层(16)。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锅炉管道吹洗用排气放空消声器,壳体内部由隔板分隔成前、后两个空腔,管壁上开有小孔的进气消声管位于壳体的前腔中,其一端与隔板固定,另一端伸出进气端盖外;在所述进气消声管的外面套装有至少一根中间消声管,将进气消声管与壳体之间的空间分隔成至少两个环形腔室,相邻环形腔室间通过中间消声管管壁上的小孔连通,并且最外面的一个环形腔室通过隔板上的通气孔与所述壳体的后腔相通,在壳体的后腔中装有阻性消声装置,该后腔通过壳体后端的出气口与大气相通。本实用新型消声量极大,消声效果良好,而排气阻力损失较小,能满足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它具有结构紧凑、加工制作容易等特点,适宜于大规模推广使用。
文档编号F22B37/00GK2934921SQ20062011100
公开日2007年8月15日 申请日期2006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2006年7月25日
发明者林辉江 申请人:林辉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