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杆动力膨胀机拖动冶金炉余热锅炉循环水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92348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螺杆动力膨胀机拖动冶金炉余热锅炉循环水泵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螺杆动力膨胀机拖动冶金炉余热锅炉循环水泵系统,属冶金行 业节能改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冶金炉余热锅炉要保持正常工作,必需要有循环冷却水持续不断地与锅炉 受热面进行热交换, 一旦循环水跟不上,余热锅炉就会烧坏。传统的冶金炉余 热锅炉,其循环水泵通常配置二台电动循环水泵, 一用一备,并考虑一台泵使
用事故电源,要求在外电停电后30秒供电 传统配置正常使用的电动循环水泵, 需消耗大量的电力,同时还要配置一套事故柴油发电机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套能减少电能消耗,利用余热锅炉蒸汽拖动冶金 炉余热锅炉循环水泵的系统和配置,从而取代传统的电动水泵的配置,实现节 能降耗。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将螺杆膨胀动力机设置在余热 锅炉水循环系统中,利用余热锅炉蒸汽驱动螺杆膨胀动力机,螺杆膨胀动力机 再拖动冶金余热锅炉水泵正常运行,另配一台电动水泵作备用。该配置方法由 带动循环泵的螺杆动力膨胀机直接使用一部分余热锅炉生产的蒸汽,可提高热 能利用率,在通常不开动备用泵的情况下,本发明拖动冶金余热锅炉循环水泵 系统基本上是不需耗费电能。
附图所示为本发明螺杆动力膨胀机拖动冶金炉余热锅炉循环水泵系统示意 图,图中1为主蒸汽管道,2为锅炉汽包,3为锅炉受热面,4为备用电动循 环泵,5为螺杆动力膨胀机,6为去生产用汽,7为供给螺杆动力膨胀机的蒸汽,8为压力控制器,9为进余热锅炉烟气,IO为排出余热锅炉烟气。
在正常工作情况下,锅炉汽包(2)内产生的饱和蒸汽,通过主蒸汽管道(l) 向用汽单位送汽,本发明中同时也向螺杆动力膨胀机(5)供汽,螺杆动力膨胀
机在蒸汽的驱动下,直接带动循环水泵将汽包中的水泵入锅炉受热面(3)的换
热器管中,与高温烟气进行热交换,佘热烟气放热后排出锅炉,而循环水吸收 烟气的热量变成汽、水混合物进入锅炉汽包,锅炉蒸汽进入到下一个循环。 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相比较的有益效果是,传统技术釆用电动水泵给冶金炉
余热锅炉,需耗费大量的电能,如一台冶金余热锅炉的电动循环水泵为250kw, 采用本发明技术后,可利用余热锅炉蒸汽带动螺杆动力膨胀机拖动冶金余热锅 炉循环水泵工作,只需消耗约5t/h的蒸汽(进汽压力1. 3MPa,排汽压力0. 5 MPa ), 而排出的蒸汽可继续送生产使用,从而节省了大量的电能,余热蒸汽的热能也 得到了合理的利用。


附图为螺杆动力膨胀机拖动冶金余热锅炉循环水泵系统示奪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在58 t/h佘热锅炉上实施,本实施例螺杆动力膨胀机拖动冶金余热 锅炉循环水泵系统如附图所示,整个系统由螺杆动力膨胀机(5)、主蒸汽管道 U),锅炉汽包(2),锅炉受热面(3),备用电动循环泵(4),压力控制器(8) 组成。
根椐实施方蒸汽情况,本实施例拟利用现有余热锅炉蒸汽(1.2Mpa -1.3MPa,饱和温度)直接进入螺杆动力膨胀机组做功,机组进汽参数为 1. 3MPa, 192°C,推动螺杆动力膨胀机组驱动FFB循环水泵("OKW, 1450,), 做功后的排汽(O. 5 -0. 6Mpa、饱和温度)到供热管网。由于采用螺杆动力膨胀机带动循环水泵,省去了一台250 KW的电动机,节约了大量的电力资源。
本实施例中螺杆动力膨胀机选用型号为CSEPG250-300/1500,其额定功率 250 KW;转速1500rpm;进汽参数1. 3Mpa, 排汽参数0. 6MPa, 162
。C;进汽流量9t/h。
权利要求
1、一种螺杆动力膨胀机拖动冶金炉余热锅炉循环水泵系统,系统包括螺杆动力膨胀机、循环水泵、余热锅炉、压力控制器,蒸气管道等,其特征是,所述螺杆动力膨胀机在余热锅炉产生的蒸汽驱动下,带动循环水泵给余热锅炉供水。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杆动力膨胀机拖动冶金炉余热锅炉循环水 泵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系统的工作流程包括余热锅炉蒸汽驱动螺杆动力膨胀 机带动循环水泵向余热锅炉供水,冶金炉高温烟气加热循环水,形成汽水混合 物进入汽包,产生的蒸汽送至螺杆动力膨胀机和其它蒸汽用户,形成余热锅炉 水循环。
全文摘要
一种螺杆动力膨胀机拖动冶金炉余热锅炉循环水泵系统,系统包括螺杆动力膨胀机(5)、循环水泵、余热锅炉(3)、压力控制器(8),蒸气管道(1)等,螺杆动力膨胀机在余热锅炉产生的蒸汽驱动下,带动循环水泵给余热锅炉供水,代替了传统由电动循环水泵向余热锅炉供水,节约了电能,合理利用了余热蒸汽的热能。该系统可用于冶金炉余热锅炉传统电力循环水泵的节能技术改造。
文档编号F22B1/18GK101566337SQ20091011534
公开日2009年10月28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13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13日
发明者宋冬根, 尹慧锋 申请人: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