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排扩容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74897发布日期:2018-11-07 22:06阅读:540来源:国知局
一种连排扩容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排扩容系统。



背景技术:

连排扩容器用于将来自锅炉汽包连排出的污水通过绝热膨胀实现蒸汽的生成,而蒸汽被管道导入除氧器内,回收部分热能。

一般锅炉的连排扩容降温后,其排水直接排入地沟,其排汽进入除氧器的平衡管,排污水的回收率相当低。绝大部分排污水只是经过连续排污器后排走,余热随着污水直接排放,不仅导致热能浪费,而且污水量较大,导致污染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排扩容系统,通过设有多个连排扩容器以及使初级排汽管内的蒸汽对末级扩容器内的污水进行加热,以提高余热回收量以及降低总污水排放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连排扩容系统,包括若干个依次排布的连排扩容器,前一个连排扩容器的底部连出有排水管且排水管沿切向连接进后一个连排扩容器的周壁内,每根排水管上均安装有排水阀;首个连排扩容器为初级扩容器,尾个连排扩容器为末级扩容器,初级扩容器的周壁上连通有进水管,且进水管沿切向连接进初级扩容器的周壁内,末级扩容器的底部连出有出水管,且出水管上安装有出水阀;初级扩容器的顶部连出有初级排汽管,且初级排汽管远离初级扩容器一端从末级扩容器底部穿进并从末级扩容器侧壁穿出;除初级扩容器外所有连排扩容器的顶部均连出有次级排汽管,连排扩容器外侧设有一根排汽母管,且所有次级排汽管均连通在排汽母管的周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汽包内的污水可通过进水管进至初级扩容器内,这个过程中,扩容使得污水所处的压强降低,导致沸点降低而更容易蒸发,最终蒸发出来的蒸汽进至初级排汽管内。

而污水通过排水管进至下一个连排扩容器内,由于下一个连排扩容器同样具有扩容降压的作用,则一部分高温污水也开始蒸发并通过次级排汽管内进至排汽母管内。以此类推,污水不断进行扩容蒸发,从而不仅增大了蒸汽量,而且降低了污水的总排放量,以降低环境污染。末级扩容器内的污水将通过出水管排至地沟。

而且初级排汽管内的蒸汽由于温度较末级扩容器内的污水水温更高,则初级排汽管内穿进末级扩容器内,有助于提高末级扩容器内污水的蒸发,降低总污水排放量。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初级排汽管穿出末级扩容器一端连通至排汽母管上,排汽母管的周壁上连出有连接管且连接管一端连接有汽水分离器,连接管上安装有连接阀;汽水分离器顶部连出有第一出料管,汽水分离器的底部连出有第二出料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初级排汽管和次级排汽管内的蒸汽最终可汇聚至排汽母管内,并通过连接管输送至汽水分离器内进行汽水分离,由于初级排汽管和次级排汽管内的蒸汽多多少少会有一些液化成水,且这部分水是干净的,则这部分水被分离出来之后可直接用在中水回用上。而蒸汽可通过第一出料管回用至除氧器内。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出料管的周壁上连出有分流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锅炉实际运行过程中,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往往会将一部分污泥也用作燃料输送进炉膛内进行燃烧,而这部分污泥经过压滤机脱水之后往往仍处于湿润状态。则分流管上的蒸汽可用于对湿润的污泥进行加热干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初级排汽管位于末级扩容器内的部分呈蜿蜒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延长初级排汽管在末级扩容器内的运动距离,从而提高初级排汽管与污水的接触面积,使初级排汽管内的热蒸汽对污水进行更为充分的加热。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初级排汽管位于末级扩容器内的部分的外周壁上固定有传热翼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导热效率,提高污水的蒸发量。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初级排汽管位于末级扩容器外的部分的外周壁上包覆有保温材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降低初级排汽管的热量损失。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初级扩容器的内周壁上螺旋环绕有用于引导污水的导流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汽包内的污水可通过进水管进至初级扩容器内,并带着一定速度沿着导流片的轨迹螺旋向下流动。这个过程中,导流片延长了污水的流动距离,从而可提高污水蒸发的量。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水阀为浮球液压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降低了末级扩容器内的蒸汽从吹水管内排出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有多个连排扩容器以及使初级排汽管内的蒸汽对末级扩容器内的污水进行加热,以提高余热回收量以及降低总污水排放量;

2、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有汽水分离器等部件,可将所有蒸汽回用至除氧器内,并将汽水分离器内分离出的水用在中水回用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初级排汽管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初级扩容器的部分剖视图。

附图标记:1、初级扩容器;11、进水管;12、初级排汽管;121、传热翼片;13、导流片;2、末级扩容器;21、出水管;22、出水阀;3、排水管;31、排水阀;32、次级排汽管;4、排汽母管;41、连接管;42、连接阀;5、汽水分离器;51、第一出料管;52、分流管;53、第二出料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连排扩容系统,参考图1,包括三个依次排布的连排扩容器,前一个连排扩容器的底部连出有排水管3,且排水管3沿切向连接进后一个连排扩容器的周壁内,每根排水管3上均安装有排水阀31。首个连排扩容器为初级扩容器1,尾个连排扩容器为末级扩容器2,初级扩容器1的周壁上连通有进水管11,且进水管11沿切向连接进初级扩容器1的周壁内;末级扩容器2的底部连出有出水管21,且出水管21上安装有出水阀22,出水阀22为浮球液压阀。

参考图1,初级扩容器1的顶部连出有初级排汽管12,且初级排汽管12远离初级扩容器1的一端从末级扩容器2底部穿进并从末级扩容器2侧壁穿出,而且初级排汽管12位于末级扩容器2内的部分呈蜿蜒设置。初级排汽管12位于末级扩容器2内的部分的外周壁上固定有传热翼片121(参考图2),初级排汽管12位于末级扩容器2外的部分的外周壁上包覆有保温材料(图中未示出)。除初级扩容器1外所有连排扩容器的顶部均连出有一根次级排汽管32,连排扩容器外侧设有一根排汽母管4,且所有次级排汽管32均连通在排汽母管4的周壁上。

参考图1,初级排汽管12穿出末级扩容器2一端也连通至排汽母管4上。排汽母管4的周壁上连出有连接管41,且连接管41一端连接有汽水分离器5,连接管41上安装有连接阀42。汽水分离器5顶部连出有第一出料管51,汽水分离器5的底部连出有第二出料管53。第一出料管51的周壁上连出有分流管52。第一出料管51内的蒸汽可用于导致除氧器内进行回收,第二出料管53内排出的水为干净的水,则可用在中水回用上。在锅炉实际运行过程中,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往往会将一部分污泥也用作燃料输送进炉膛内进行燃烧,而这部分污泥经过压滤机脱水之后往往仍处于湿润状态。则分流管52上的蒸汽可用于对湿润的污泥进行加热干燥。

参考图3,初级扩容器1的内周壁上螺旋环绕有导流片13,导流片13用于引导污水流动,同时延长污水在初级扩容器1内的运动距离,提高污水蒸发的量。

具体实施原理:汽包内的污水可通过进水管11进至初级扩容器1内,并带着一定速度沿着导流片13的轨迹螺旋向下流动。这个过程中,扩容使得污水所处的压强降低,导致沸点降低而更容易蒸发,同时导流片13延长了污水的流动距离,从而可提高污水蒸发的量。最终蒸发出来的蒸汽进至初级排汽管12内。

而污水通过排水管3进至下一个连排扩容器内,由于下一个连排扩容器同样具有扩容降压的作用,则一部分高温污水也开始蒸发并通过次级排汽管32内进至排汽母管4内。以此类推,污水不断进行扩容蒸发,从而不仅增大了蒸汽量,而且降低了污水的总排放量,以降低环境污染。末级扩容器2内的污水将通过出水管21排至地沟。

初级排汽管12内的蒸汽由于温度较末级扩容器2内的污水水温更高,则初级排汽管12内穿进末级扩容器2内,有助于提高末级扩容器2内污水的蒸发。最终初级排汽管12内的蒸汽汇聚至排汽母管4内,并通过连接管41输送至汽水分离器5内进行汽水分离,由于被分离出来的水是干净的,则这部分水可直接用在中水回用上。而一部分蒸汽可通过第一出料管51回用至除氧器内,另一部分蒸汽通过分流管52用于对污泥进行干燥。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